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1-01 07: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西华县逍遥镇中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老师要巧妙设疑,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会语文课堂的乐趣。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the student group discussions,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Teachers to be cleverly located the suspect, igniting the passion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and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to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fun of the language classroom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巧妙设疑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应当怎样把好这个主阵地,让它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作用,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满堂灌”、“满堂问”,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懒于动脑,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充分阅读,充分思考,充分表达,充分交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鼓励他们敢于大胆质疑,发散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运用,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提问,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语文课的自主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解读和评判,才会有自身深刻的感悟和启迪。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认真解读文章,使课堂学习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学习‘地毯下的尘土’时,就可以才用这种层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设计了一组问题:小姑娘米妮有那些美好品格?课文是怎样刻画的?这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出来;然后再问: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小米妮的勤劳?找出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作者采用怎样的手法来写米妮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下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回答;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设问启发: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作回答:\诚实善良的人是有回报的。\最后我又顺势利导,指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除了诚实善良外,你认为人们还应该具有那些美德?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培养自己的美德?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学生在自己的诱导下,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的重点难点很容易地就解决了,同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以课堂讨论或辩论来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

新课标下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怎样学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激活思维,发展创

新能力,如在教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我问学生:“课文最后一段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但是我们都知道战国时代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为什么没有提到秦国和楚国呢?”学生一听马上有了兴趣,顿时议论纷纷,经过讨论达成了几点共识:第一,秦、楚是齐国西方和南方的大国,是当时“战国七雄”中国力最雄厚的国家,它们不可能只因为齐国内政修明就来膜拜它。第二,秦国和楚国在当时的版图上距齐国最远,发生在齐国的这件事对两个影响不大。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这个问题解决后,我进一步引导,有学生马上在课文的倒数第二段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一段前文提到:“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下文只提到:“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为什么没有提到“吏民”呢?这个问题更是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我趁机引导他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立体思考。经过层层讨论,同学们最终达成了共识。这样,多方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了学生创新的激情。

其次,我积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自己的“教学目标”改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授课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这时自己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服务者”,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价中肯及时,形式多样

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及时才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导引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教师的评价要中肯,以前,只要与自己预设的答案不一致,老师们经常是“一棍子打死”的评价,近几年,又常常听到的是 “好 ”、 “非常好 ”好像非常尊重学生的评价。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非常有害的。前者,打击自信,后者,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喜悦感、成就感。

教师的评价要形式多样。可以是教师的中肯点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或学生互评;可以言语赞美、可以掌声鼓励、可以积分升级、可以物质奖励。多样的评价激活课堂学习的竞争。

实践证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自主性的学习,在老师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难,体验学习的乐趣,主体创新激情得以点燃,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资料]:

1、《以学为主,和谐发展》 山东省教研室 语文教研员 张伟忠 2、《新课标研究及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北京《语文建设》 主编 郑 浩 3、《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人民教育》。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西华县逍遥镇初级中学

二0一三年四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kh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