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4-17 04: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依据

一、教学(学习)任务

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1.阅读剧本,画出剧中人物关系示意图,能在200字以内概括剧情。

2.比较阅读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初步认识

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西方古典戏剧,深化对戏剧这一体裁的认识,了解悲剧作品的基本特征。

3.研读剧本,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

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4.编排演出,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

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

单元课文节选自三部戏剧名作:《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元杂剧)的代表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名作;《哈姆莱特》则是西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剧作。三篇课文节选的部分都是三部剧作中展示矛盾、表达形象、深化主题的关键部分,并以注释的方式对剧情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三部剧作都是悲剧,有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意蕴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而又分别呈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风格特点,能够启发学生更好地认识戏剧这一体裁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一般规律。

本单元学习任务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分享阅读本单元三篇体验;二是通过登台演出,感受戏剧的魅力;三是通过阅读、观看中国古代戏曲,增进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

二、教学(学习)重(难)点

1.把握戏剧冲突。学会分析、把握戏剧冲突,

体会其多方面的作用,理解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从对情节内容的了解上升到对思想主题的探讨。

2.分析人物形象。要牢牢抓住人物的行动,在

戏剧情境的整体中去分析,辩证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3.品味戏剧语言。结合语境及人物性格,品味

剧中台词的“言外之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4.理解戏剧的舞台性。通过编排演出,获得对

戏剧表演性的直接体验,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让学生感受戏剧的舞台性,深化认识。本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牢牢抓住戏剧体裁的特点,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到这几部悲剧作品中去,领会其中的丰厚意蕴,深化对戏剧体裁的理解,从而发展欣赏戏剧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学阅读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

2.任务单导读法。

3.自主阅读、创作法。《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要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

体验、

分享

和探究活

动。

2-

3

时 1.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下列合作探究任务单。 2.分享阅读体验。每个小组先展示分享共同任务部分;然后交流讨论自选任务内容。 1.共同任务设计意图:⑴《窦娥冤》属传统戏曲,说白凝炼,唱

词优美,节

奏分明,通

过反复诵

读,可以欣

赏古典文

学作品的

语言艺术;

⑵引导学

生学会比

较分析古

今中外同

类作品在

主题、表现

形式、作品

风格上的

异同。

2.自选任

务设计意

图:引导学

生学会清

晰地解释文本中事

实、材料与观点、推断

之间的关

系,分析其推论的合

理性,揭示

其可能存

在的矛盾、

模糊或故

意混淆之

处等;依据

多个信息

来源,对文

本信息、观

点的真实

性、可靠性

作出自己

的判断,并

逻辑清晰

地阐明自

己的依据

环节㈢:准备与排练,5-6课时(不含课外排练时间)

1

课时

1.研读剧本,确定演出内容。从三部戏剧中任选一个片段(所选内

容可以不局限于课内节选部分),在班内组织演出。思考以下问题:

⑴剧情是如何展开的?发生了哪些戏剧冲突?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冲

突?如何理解这些冲突?

⑵剧本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处境、性格特点和心理活

动是怎样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⑶剧情发生的特定环境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

2.组建剧组,分配任务。演出组内的成员作出具体分工——导演组、

角色扮演组、舞台布置组、服装设计组等。

选择演出

内容的过

程,可以引

导学生学

会抓住戏

剧冲突这

一中心;寻

找最能体

现人物性

格、揭示作

品主题的

片段,可以

多层次深

入理解剧

本的丰富

意蕴。

2

课时

集体讨论,形成演出本。演出本又叫“台本”,是经过处理、补充

适当内容后作为演出依据的剧本。

1.补充细节时要特别注意那些意蕴丰富、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

活动的关键台词或关键动作,悉心体会戏剧情境和人物性格,揣摩最合

适的语气、语调,设计最适宜的表演方式。例如,《雷雨》中“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和“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两句台词,蕴含着强烈而又复杂的情绪,要考虑怎样说才最合适。

2.原剧本对于舞台布置、服装设计、灯光安排等方面,往往并没有

详细的规定,也需要在演出本中加以补充。通过小组讨论,仔细推敲,

初步形成演出本。

形成演出

本的过程,

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

文学性阅

读能力,能

更好地品

味剧中台

词的“言外

之意”,体

会戏剧语

言的动作

性和个性

化。

课下排练

进入排演阶段后,投入剧情,化身为剧中人物,也许就会发现许多

在阅读剧本时没有发现或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例如,按照剧情,哈姆

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

作正在读书。这段台词很长,要考虑当哈姆菜特独白的时候,奥菲利娅

究竟应该如何表演,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诸如此

类看似细枝末节、对实际演出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往往只有通过排演才

能找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

通过排演

时,人物之

间的互动,

学生可以

更深入地

理解剧中

人物的性

格和相互

间的关系。

环节㈣:演出与评议,7-9课时。

1-3

课时

1.以戏剧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正式演出。

2.正式演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为这次戏剧表演设置若干奖项,

为获奖同学颁奖。

3.各小组讨论总结,完成学习反思表的填写。

4.评议总结之后,每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说说

对所排演的剧本的理解,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剧心得,还可以分析剧中

人物的形象。

通过编排

演出,获得

对戏剧表

演性的直

接体验,把

阅读和表

演结合起

来,互相促

进,让学生

感受戏剧

的舞台性,

深化认识。

七、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设计意

一、教学(学习)任务

1.通过自主阅读,练习速读,了解戏剧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培养直觉思维。

2.组成阅读小组,细读文本,探究戏剧是如何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

物。

3.组织戏剧编排、组织演出等活动,体会戏剧语言的性格化和动作性,深入

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创造性思维。

4.在体验角色、把握悲剧意蕴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

悯情怀。

5.通过拓展阅读,用诵读方式,体会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拓展思维的

广度。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目标”以及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

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设计本学习任务。

二、教学(学习)重(难)点

1.细读文本,探究戏剧是如何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

2.组织戏剧编排、组织演出等活动,体会戏剧语言的性格化和动作性,深入

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创造性思维。

3.在体验角色、把握悲剧意蕴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

悯情怀。主要依据同“学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直觉思维和粗浅阅读训练仍然是必要的,目的是巩固之前的学习成果。

三、教法和学法

1.阅读引导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首先要先于学生阅读本单元所涉

及文本的内容(课本仅是节选,教师要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了解学习要求和任务,同时,还需要阅读一定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知识视野、思维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活动。

2. 活动设计法。本单元是剧本单元,通过组织演出的形式是达成任务目标的最

好手段,演出前的探究、排演,演出后的反思、总结,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与学生一起来完成。

3.自主阅读、创作法。强调学生阅读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批判的个性化。

4.团队合作法。充分发挥读书小组的团队作用,重视小组成员内部的品味、发现、体验、分享和探究活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要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

四、教学(学习)课时数

共安排8个课时,共三个教学环节:落实立足文本,以“学习任务

环节一:第1—2课时,快速阅读,大致了解戏剧的情节及人物关系。细读文本,深入探究“悲剧”形成的原因。

环节二:第3—7课时,编排演出,从《雷雨》选段和《哈姆莱特》选段中任选其一,组织演出并进行反思总结。

环节三:第8课时,拓展阅读,体会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群”学习的学习方式,紧扣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根据现行教学课时数的安排,开展系列教学(学习)活动。

五、教学总体设想

此份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接受水平、教材文本及三大“提示语”(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和评价要求的表述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中关于学科核心能力和问题情境设计的表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自身的长处或优势等五个方面的要求。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戏剧作品,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品,但均属于悲剧。这个“学习任务群”文本最突出的特点是可表演性非常强,主题也比较集中——都可以探究人物的悲剧命运。此份设计以此为切入点,本着由浅入深的阅读探究规律,按初读文本——深入分析——编排演出——拓展阅读的环节来安排。综合了《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的要求,依据教材文本内容和“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确定本设想。

六、教学过程

预习: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从《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中选出一篇进行整练习速

读,进

本书阅读。要求:快速阅读,要求每分钟

700字左右;画出文中的人物关系图,要求原创。

行整本书阅读,培养直觉思维。

(一)环节一:自主阅读文本。(2课时)

1. 快速阅读(每分钟不少于700字)课文文本,列出主要情节,写清矛盾冲突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2.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认为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简单谈,旨在引导学生思考)

初读文本,练习速读,了解戏剧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培养直觉思维,初步触摸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 (二)环节二:编排演出。从《雷雨》选段和《哈姆莱特》选段中任选其一,组织演

出。(5

课时) 全班同学分成2-3个演出组(每个小组15-25个人)。组内的成员作出具体分工——导演组、角色扮演组、舞台布置组、服装设计组等等。

1.深入研读剧本(1

课时)。 1) 选段中发生了哪些主要的戏剧冲突?如何理解这些冲

突?(如:《雷雨》选段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鲁大海与周朴园冲突”是两段矛盾冲突最集中的地方;《哈姆莱特》选段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集中揭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冲突。) 2) 揣摩剧中情节,并借此理解剧中人物,注意台词揭示

的人物心理,尤其注意潜台词。(如:周朴园对待萍前后的态度是怎样的?他对侍萍的怀念有几分真情?) 3) 剧情发生的特定环境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

背景?你认为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4) 根据剧本分析人物性格,编写人物小传,透彻分析角

色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逐步深

入,分

析剧中

人物性

格特

征、语

言行

为,探

究人物悲情命

运及形

成的原

因(包

括性格

及社会

因素

等),形成对

社会人生更深刻的理解。

2.集体

讨论,

组内推

敲,形经过处理、补充适当内容后作为演出依据的剧本叫“演出本”也叫“台本”。

1) 要特别注意那些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及内心活动的台

词及动作,揣摩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如《雷雨》选段中

布置组、服装设计组等小组成员具体负责)

1)排演时,演员要让自己融入规定情境中,注意舞台动作

的表现,要特别注意表现人物之间的互动,借此“演”出人物的性格和相互关系(即角色交流)。注意理解这些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始终处在互动之中,从而让戏“活”起来。

2)排演时,注意细节问题。比如当哈姆莱特大段独白的时

候,奥菲利娅究竟应该如何表演。

注:正式演出时,全班同学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及“戏剧之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ln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