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5月)理综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24 01: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众志成城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2018-2019学年广东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试 理综物理试题

物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号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位 封座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号第I卷(选择题)

不场

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船以大小为 v1、方向与上游河岸成 θ 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 A 处过 订 河,经过 t 时间正好到达正对岸的 B 处。现要使小船在更长的时间内过河并且也正好到达正对岸 B 处,在水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

装 号证考准

只 A. 只要增大 v1 大小,不必改变 θ 角 B. 只要增大 θ 角,不必改变 v1 大小 C. 在增大 v1 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增大 θ 角 卷 D. 在减小 v1 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减小 θ 角

名2.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姓 已知b球质量为m,杆与水平面成角θ,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此 杆的夹角也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 B. 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

班C. 绳子对a 的拉力等于mg D. a的重力为

3.如图 1 所示,mA=4.0 kg,mB=2.0kg,A 和 B 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从 t=0 时刻起,对 B 施加向右的水平恒力 F2=4.0 N,同时对 A 施加向右的水平变力 F1,F1 变化规律如图 2 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 t=0 时,A、B 物体加速度分别为

5

2

B. A 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C. t=12s 时刻 A、B 将分离,分离时加速度均为 a 2

D. A、B 分离前后,A 物体加速度变化快慢相同

4.在室内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以速度 v 在倾角为 θ 的赛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运动员的质量为 m,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运动员和自行车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 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也是.

C. 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线速度不变,向心加速度也不变 D. 如果运动员减速,运动员将做离心运动

5.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 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面上通过铰链连接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 0 点处,在杆的中点 C 处拴一细绳,通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 M,C 点与 o 点距离为 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 ω 缓缓转至水平(转过了 90°角).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物 M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重物 M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整个过程中重物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 重物 M L

二、多选题

6.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 θ,将小球 A 从斜面顶端以速率 v0 水平向右抛出,击中了斜面上的 P 点;将小球 B 从空中某点以相同速率 v0 水平向左抛出,恰好垂直斜面击中Q 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小球 A 在击中 P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为φ,则 tanθ=2tanφ B. 若小球 A 在击中 P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为φ,则 tanφ=2tanθ C. 小球 A、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比为 2tan2

θ∶1 D. 小球 A、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比为 tan2θ∶1

7.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质量分别为 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 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及球和球拍间摩擦力,则( )

A. 运动员的加速度为 gtanθ B. 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 mg

C. 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

D. 若加速度大于 gsinθ,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

8.如图,质量相等的 A、B 两球分别用轻质弹簧和轻杆连接置于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 C 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

A. 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 gsinθ B. 两图中 A 球的加速度均为零 C. 图(甲)中 B 球的加速度为 2gsinθ D. 图(乙)中 B 球的加速度为 gsinθ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

9.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实验,图中带滑轮的长木板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拉力传感器可直接显示所受拉力的大小。做实验时,下列操作必要且正确的是_______。

A.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小车未挂砂桶时,在木板上静止释放,轻推小车后,恰能匀速下

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 C.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2)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平衡了摩擦力后,在小车质量 M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往砂桶

里加砂,直到砂和砂桶的质量最终达到 M。测出每次加砂后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F 和小车的加速度 a,作 a-F 的图象。下列图线中正确的表示该小组的图象是________。

(3)该小组通过分析求出 a-F 图线线性部分的斜率 K 与小车质量 M 关系式为:___________.

10.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 K,电磁铁吸住第 1 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 M,M 与触头瞬间分开,第 1 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 2 个小球.当第 1 个小球撞击时,M 与触头分开,第 2 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 M 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 M 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 M 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 H=1.980m,10 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T =6.5s.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一个有效办法._____________. (4)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 Δt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 Δt,这导致实验误差.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应________.(填“偏大”或“ 偏小”)。某同学为了消除 Δt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他分别取高度 H1 和 H2,测量 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T1 和 T2.,他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 Δt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后,重力加速度测量值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传动,质量为 m=1kg 的小物块由静止轻轻放上传送带,从 A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水平部分的最右端 B 点,经半圆轨道 C 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半圆轨道,恰能做圆周运动.C 点在 B 点的正上方,D 点为轨道的最低点.小物块离开 D 点后,做平抛运动,恰好垂直于倾斜挡板打在挡板跟水平面相交的点.已知 D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 h=

0.75m,倾斜挡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θ=600,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 μ=0.3,取 g=10m/s2

,试求:

(1)小物块经过 D 点时的速度大小; (2)传送带 A、B 间的最小距离 L

12.如图甲,质量为 M=1 kg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1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

0.1,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

2=0.4,取 g=10 m/s.现给铁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 F.

(1)若力 F 恒为 8N,经 1s 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求求此过程中铁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及木板的长度 L;

(2)若力 F 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且木板足够长,试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图乙中作出铁块受到摩擦力 Ff 随力 F 大小变化的图象.

13.如图所示,一条轻绳上端系在车的左上角的A点,另一条轻绳一端系在车左端B点,B点在A点的正下方,A、B距离为b,两条轻绳另一端在C点相结并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轻绳AC长度为

b,轻绳BC长度为b。两条轻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mg。

(1)轻绳BC刚好被拉直时,车的加速度是多大?(要求画出受力图)

(2)在不拉断轻绳的前提下,求车向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大。(要求画出受力图)

2019届广东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10月)理综物理试题

物理答案

1.D 【解析】

若只增大υ1大小,不改变θ角,则船在水流方向的分速度增大,因此船不可能垂直达到对岸,故A错误;若只增大θ角,不改变υ1大小,同理可知,水流方向的分速度在减小,而垂直河岸的分速度在增大,船不可能垂直到达对岸,故B错误;若在增大υ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增大θ角,这样才能保证水流方向的分速度不变,而垂直河岸的分速度在增大,则船还能垂直达到对岸,且时间更

短,故C错误;若减小υ1的同时适当减小θ角,则水流方向的分速度可以不变,能垂直到达对岸,

而垂直河岸的分速度减小,则船垂直达到对岸的时间更长,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注意要使小船在更长的时间内过河并且也正好到达正对岸处,必须满足船在水流方向的分速度不变,且垂直河岸的分速度要减小.

2.C

【解析】

对a球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杆对a球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故A错误;对b球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两个力合力为零,杆子对b球没有弹

力,否则b不能平衡,故B错误;由于b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绳子拉力T=mg,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相等,故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mg,故C正确;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

如图,根据正弦定理列式得:

;解得:

,故D错误.故选C.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了隔离法对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关键是抓住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结合几何关系将两个小球的重力联系起来.

3.C

【解析】

若AB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则a2

B==2m/s,当t=0时,F1=20N,而mA=4.0kg,所以F1单独

作用在A上的加速度大于AB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时的加速度,此时AB一起运动,加速度为:

,故A错误;由A的分析可知:随着F1的减小,刚开始时AB在两个力的作

用下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当F1单独在A上的加速度等于F2单独作用在B上的

加速度时,AB之间恰好没有力的作用,此后F1继续减小,A的加速度继续减小,AB分离,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得:F1=mAaB=8N,根据图象可知,此时t=12s,所以t=12 s时刻A、B将分离,分离时加速

度均为a=2m/s2

,故C正确;AB分离前,A受到F1和B对A的弹力作用,分离后A只受F1作用,A物

体加速度变化规律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

4.B

【解析】

向心力是效果力,将运动员和自行车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空气的

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所以运动员受到的合

力大小为m,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也是m.故B正确;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线速度大小不变,

向心加速度大小也不变,选项C错误;如果运动员做减速运动,则需要的向心力:Fn=m,可知需要的向心力随v的减小而减小,运动员受到的合外力不变而需要的向心力减小,所以运动员将做向心运动。故D错误。故选B。

5.D 【解析】

设C点线速度方向与绳子沿线的夹角为θ(锐角),由题知C点的线速度为vC=ωL,该线速度在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就为v绳=ωLcosθ.θ的变化规律是开始最大(90°)然后逐渐变小,所以,v绳=ωLcosθ逐渐变大,直至绳子和杆垂直,θ变为零度,绳子的速度变为最大,为ωL;然后,

θ又逐渐增大,v绳=ωLcosθ逐渐变小,绳子的速度变慢。所以知重物M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

大速度为ωL.故AB错误,D正确。重物M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重物M先超重后失重,故C错误。故选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把C点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在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等于重物的速度.

6.BC 【解析】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关系,求出A球运动的时间,再由速度时间公式求出tanφ.B球垂直斜面击中Q点,速度与斜面垂直,由竖直分速度求时间.

对于A球,有,得 ;,则有 tanφ=2tanθ.故A

错误,B正确。对于B球,

,得,所以小球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t:

t′=2tan2

θ:1.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7.AC 【解析】

对网球:受到重力mg和球拍的支持力N,作出力图如图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sinθ=ma;Ncosθ=mg;解得,a=gtanθ,N=

,故A正确、B错误;

以球拍和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

故C正确。当a>gtanθ时,网球将向上运动,由于gsinθ与gtanθ的大小关系未知,故球不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故D错误。故选AC。

【点睛】

本题是两个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的问题,分析受力情况是解答的关键,运用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8.CD 【解析】

撤去挡板前,对整体分析,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2mgsin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甲中A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球所受合力为2mgsinθ,加速度为2gsinθ;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B球所受合力均为mgsinθ,加速度均为gsinθ,故CD正确,AB错误。故选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问题,知道弹簧的弹力在撤去挡板的瞬间保持不变,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9.(1)AB (2)A (3)

【解析】

(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使小车能自由匀速滑动,故A正确;为充分利用纸带,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故B正确;小车受到的拉力可以由拉力传感器测出,实验中一定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C错误;小车受到的拉力可由拉力传感器测出来,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AB。

(2)此实验中平衡了摩擦力,在小车质量 M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往砂桶里加砂,直到砂和砂桶的质量最终达到 M,由于用传感器可直接测出小车的拉力F,则小车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与拉力F成正比,所以a-F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故选A.

(3)小车所受的合力为2F,加速度

,a-F图象的斜率k与小车质量 M 关系式:.

【点睛】

本题实验源于课本,但是又不同于课本,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

加速度.注意在本实验中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为拉力可以弹簧秤直接测出.

10.(1)BD (2)9.4

(3)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4)偏小;

【解析】

(1)电路中的电源目的是线圈产生磁性,因此直流电也可以,故A错误;小球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因此要使小球能够撞击M,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故B正确;球的正下方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故C错误;敲击M的同时小球开始下落,因此此时应该计时,故D正确.故答案为BD.

(2)一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

可得:

(3)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同时该实验的误差主要来自小球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或者选择密度更大的实心金属球.

(4)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 Δt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偏小,下落的距离与理论上对应的时间偏小,则导致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应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

联立①②可得:,因此可以消去△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1.(1) (2)

【解析】

(1)物块离开D点后平抛到恰好垂直到板上E点,则:h=gt2

vy=gt 解得vy=

m/s;

由 解得vD=

(2)小球从C点到D点,根据动能定理:

小物块过C点恰能做圆周运动,在C点:mg=m 则

解得vC=3m/s;

在传送带上:a=μg=3m/s2

加速位移:

则Lmin=1.5m

12.(1)4m/s2

;2m/s2

;1m

(2)

【解析】

(1)对铁块,由牛顿第二定律:F-μ2mg=ma1解得a2

1=4m/s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μ2mg-μ1(M+m)g=Ma2

2解得a2=2m/s

设木板的长度为L,经时间t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则:

x木=a2

2t

x铁=a2

1t 又:x铁-x木=L 联立解得:L=1 m;

(2)①当F≤μ1(m+M)g=2 N,系统没有被拉动,静摩擦力与外力成正比,即Ff=F ②当F>μ1(m+M)g=2 N时,如果M、m相对静止,铁块与木板有相同的加速度a, 则:F-μ1(m+M)g=(m+M)a F-Ff=ma 解得:F=2Ff-2

此时:Ff≤μ1mg=4 N,也即F≤6 N

所以:当2 N<F≤6 N时,Ff=+1(N)

③当F>6 N时,M、m相对滑动,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f=μ2mg=4 N Ff-F图象如图所示.

【点睛】

第1题关键抓住两个物体的位移与木板长度的关系.第2题根据F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关键,要进行讨论.

13.(1)a=g (2)am=3g 【解析】

(1)绳BC刚好被拉直时,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因为 AB=BC=b,AC=

b

故绳BC方向与AB垂直,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θ=ma 可得a=g

θ=45°

(2)小车向左的加速度增大,AB、BC绳方向不变,所以AC绳拉力不变,BC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最大时,小车向左的加速度最大,小球受力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 mgtanθ=mam 因这时 Tm=2mg 所以最大加速度为 am=3g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o6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