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09 14: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以邯郸市某幼儿园大班为例

学 生 徐艳朋 指导教师 年 级 2008级 专 业 学前教育 二级学院 教育学院

邯郸学院教育学院 2012年6月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王伟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徐艳朋

2012 年 6月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以邯郸市某幼儿园大班为例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因素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在学前儿童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邯郸市某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观察总结问题行为儿童的行为特点与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影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相关因素,探究儿童问题行为形成原因并针对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预防学前儿童行为题行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幼儿园 问题行为 教育对策 学前儿童

I

Preschool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 : it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 Taking Handan city as an example of a kindergarten

Xu Yanpeng Drected by Lecturer.WangWei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factor analysis,

survey research, on preschool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 in preschool children living and learning in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n a kindergarten in Hand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observation and summary problem behavior of children'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problems of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nalysis of effect preschool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 factors related to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 explore the causes for various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 behavior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Kindergarten Problem behavior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Preschool chi

II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前言 ............................................................... 1 1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研究和具体表现 .............................. 2 1.1国内外学者对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 .................... 2 1.2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 .............................. 2 1.3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 .................................. 3 2研究方法 .......................................................... 3 2.1被试 ........................................................ 4 2.2研究步骤 .................................................... 4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 3.1观察结果 ........................................................... 4 3.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5 4 讨论 ............................................................. 7 4.1异常的亲子关系 .............................................. 7 4.2家园教育不一致 .............................................. 8 4.3问题家长对幼儿行为问题的直接影响 ............................ 9 4.4教育者之间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冲突 .......................... 9 5建议 ............................................................. 10 5.1采用家庭治疗法改善亲子关系 ................................. 10 5.2深入家园合作,一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 10 5.3教育者规范自身,树立正确的榜样 ............................. 11 5.4幼儿园老师提高专业素质,预防及矫正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 12 6结语 ............................................................. 12 参考文献 .......................................................... 13

1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从具体表现上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说谎、攻击、咬指甲、注意分散、活动过度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偏食、厌食、抑郁、焦虑、口吃、小儿自闭症等。其中表现说谎行为的占17%,其中表现攻击为的占3%,其中表现咬指甲行为的占11%,其中表现注意分散行为的占19%,其中表现活动过度行为的占6%,其中表现偏食厌食行为的占19%,其中表现抑郁为的占2%,其中表现焦虑行为的占4%,其中表现口吃行为的占7%。

3.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老师的协助下共发放问卷37份,返还有效问卷37份,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以下为问卷所得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与观察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说“经常”、“总是”级别的幼儿其家长在接受问卷调查中反映的数据和我们观察数据大致吻合,说明这些幼儿中大部分存在问题行为。

表2幼儿在家庭中问题行为的表现状况

级别划分 数量 比例

从来没有

4 11%

偶尔 9 24%

经常和总是

24 65%

表3幼儿园老师的反映情况

级别划分 数量 比例

没有 8 22%

偶尔 17 46%

多次反映 12 32%

2.调查问卷的3-15题主要针对被试幼儿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问卷结果如下:

表4幼儿的亲子关系状况

项目

经常能花时间与孩子陪同学习,游戏的家长

比例

12%

经常和孩子一起友好地

交流的家长

18%

在孩子犯错时能采用正确教育方式的家长

9%

5

由表4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多数家长很少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能时常陪同孩子游戏、学习只占到12%,结果显示被试家长当孩子犯错时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亲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话将会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

表5家园的合作的交流状况

被试家长与幼儿园联系频

率 项目 比例

很少 56% 偶尔 23% 时常 21%

被试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态度

家、园产生分歧的处理情况

项目 比例 积极配合 12% 没时间 36% 不了解 28% 没必要 24%

项目 比例

沟通、解决 18% 不了了之 31% 各行其是 51%

从表5所示可以看出被试家长很少和幼儿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大部分联系是为了了解孩子在园的状况;对于家园合作,只有12%的家长愿意积极配合学校,64%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配合,24%的家长对于家园合作仍存在不认可的状态;当家、园在教育上产生分歧时只有少部分家长愿意和幼儿园通过沟通来解决,绝大部分家长面临问题示选择退缩,各行其是;在这种状况下家园合作很那展开,更容易产生家园教育不一致,这对于幼儿产生问题行为由重要的影响。

表6问题家长不良行为调查

项目

自身存在酗酒,说脏话,说谎,

暴力等行为的家长

比例

89%

87%

在教育上存在错误教育方式的

结果显示绝大数被试家长或其爱人存在吸烟,酗酒,说脏话,说谎,暴力,专制,等其中一些或某些行为,一部分十分严重已经形成习惯很难改变,更糟的的是大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不会节制,甚至一部分家长认识不到自身问题对于幼儿的危害,87%的家长在教育上存在错误的教育方式,出现溺爱孩子,过度保护,支配,干涉孩子日常行为,消极暗示,施加暴力等现象。家长示幼儿最好的老师,当家长出现问题示一定会对幼儿造成影响,“问题家长”导致“问题儿童”。

表7 关于教育者教育一致程度的调查

项目

教育者在对幼儿教育上能达

成一致的

教育者在幼儿教育上产生分歧时能

通过交流达成一致的

6

比例 22% 11%

表7结果表明被试家长在对幼儿家庭教育中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长生分歧之时缺乏合理的方法解决,更由表5可以看出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同样存在分歧而得不到解决。家长,教师都是而又重要的“塑造者’,当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在教育方式和思想上存在分歧时,会使幼儿不知所措,对事物的判断产生混乱,所以在行为表现上也会出现混乱,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问题行为。

4讨论

通过对邯郸市某幼儿园为对象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影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若干原因

4.1异常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对于幼儿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幼儿身心健康的良好保障。在我的调查中出现问题行为的幼儿大多亲子关系存在异常,或是父母过于溺爱或冷淡,异常的亲子关系是幼儿问题行为的导火索,通过调查报告分析看出被试幼儿中的部分幼儿与其父母存在异常的亲子关系。

总结起来可以分为5种不良亲子关系:(1)干涉型——缺乏主见难独立:干涉型家庭是一种常见的不良亲子关系,这种不良子关系在调查中占23%。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习、健康、前途等过分担忧。但是,由于过分保护,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习惯依赖父母,他们做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焦虑不安。(2)期待型——胆小畏缩少自信:中国父母往往对孩子以支配的方式进行教育,称为期待型亲子关系,这种不良子关系在调查中占26%。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孩子。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和监督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敏感,性格胆小畏缩,缺乏自信,独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善与人交往。他们情绪不稳定、易自卑,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症状。(3)溺爱型——任性自私不礼貌:这种亲子会使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这种不良子关系在调查中占19%。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4)忽视型——消极冷漠爱自闭:这种家庭只养不教,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这种不良子关系在调查中占21%。这样的孩子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敌对心理,甚至受到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成为问题儿童。(5)矛盾型——逆

7

反焦虑易强迫:矛盾型的家庭,常表现为对孩子的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这种不良子关系在调查中占11%。这种不良子关系在调查中的几种表现: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父亲斥责子女时,母亲却来阻止。父母双方都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统一教育目标和计划,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保持一致;其次,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能自相矛盾;最后,不要将家庭的纷争、摩擦、矛盾迁移到孩子身上。

4.2家园教育不一致

有的教师将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特别是行为问题较严重的幼儿家长的教育方法指导,导致家园教育的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致使幼儿无所适从,损害幼儿意识行为的统一性,从而产生新的行为问题。

4.2.1家园教育不一致的危害

(1)使成人的威信降低,影响家园教育效果,家园教育的不一致,使得孩子对成人抱有怀疑的态度,成人的说法不一,破坏了成人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成人的威信,也影响了教育效果。(2)影响孩子自立能力的发展,家园教育的不一致会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如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学会吃饭,回到家后家长却又开始违反,使得孩子在幼儿园掌握的本领得不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而对家人产生更强烈的依赖感。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注意力与积极性。(3)容易使孩子行为缺乏自控能力,遇事不明是非。幼儿的自控能力是从小培养并发展起来的,期间需要成人帮助与支持。家园教育的不一致,常常是孩子在家在园两个样,在幼儿园时听话,回到家里却为所欲为。如果成人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就可能导致孩子不能明确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更谈不上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控制自己的行为了。由于孩子对是非的判断标准往往取决于成人的态度,当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致时,孩子就会模糊的认为胜利的一方是对的。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是非模糊、观念不清的不良后果。

4.2.2家园教育不一致的表现

(1)对于“兴趣班”,“特色班”的家园分歧。由于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应成为儿童素质教育的重心。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指标及教师、家长难以摆脱“标准化”的思维方式,与社会上的“高学历热”交织成了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网。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各种 “兴趣班”“特长班”的代称。然而,家长的内心又是矛盾

8

的。当问及一位家长,她正为是否要报幼儿园的珠心算而苦恼。她说:“幼儿园发通知下来,这学期珠心算兴趣班开始报名了。我看许多家长都让孩子去学珠心算,她们都说是为小学做准备。如果不让孩子去学珠心算,是不是会影响到以后的小学学习呢?”(2)关于知识灌输与能力培养、人格发展的家园分歧。面对越来越多的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有厌学的倾向和跟不上学习的现状,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在忧虑和反思:幼儿教育的问题到底在哪儿?是儿童在幼儿时期没有做好知识的储备吗?其实不然,其原因在于家长的高期望值加剧了对幼儿的“知识灌输”行为。这对处在幼小衔接关键期的大班孩子来说毫无益处,他们过早地“被”带入知识灌输的编织网中,而他们的人格培养和社

②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却往往被忽视。幼儿园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幼儿的能力培养和人格

发展培养方面,比如生活自理能力、规则意识等方面。家园在知识和能力的选择上,出现了失衡。幼儿园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能力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合作,但是家长却呼吁幼儿园多教孩子拼音、数学、汉字等知识。 对此,笔者询问了一位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说:“班上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孩子在学前学了很多汉字,对于一年级的知识就不是很感兴趣了,有些孩子还会说,怎么这么简单。但是也有些孩子连基本的字都不认得,读书很吃力,很有挫败感。但是对于那些乐观、自信的孩子,不管他们有没有知识的积累,在学习上都能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很快,读书兴趣浓也很浓厚。”可见对幼儿能力、人格的培养才是最主要的。

4.3问题家长对幼儿行为问题的直接影响

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儿童出生以后,不仅是儿童的养育者、监护者,还是儿童的模仿对象,也是儿童依恋的对象,更是儿童精神家园的缔造者和守护者。可以说父母的家庭教育观、教养方式、性格、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儿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些家长自身便存在言行上的错误行为便会直接导致幼儿相似问题行为的出现。

4.4教育者之间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冲突

幼儿对于事物缺乏正确判断能力,他们便会以教师和家长为榜样,然而家长之间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教育冲突会使幼儿不知所措,对事 ②

张满清,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存在的教育不一致问题及策略初探,科教文汇,2001,08

9

物的判断产生混乱,所以在行为表现上也会出现混乱,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问题行为。教育孩子,家长一定要有共识,如果不能“双剑合壁”,孩子尽管能够适应,但成长多会有阻力。年轻的父母夹杂在孩子和老人之间,有时候难于处理老人的意见。父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祖辈,也可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跟祖辈指出对孩子溺爱的不良影响,从而使祖辈也能够比较理智的对孙辈进行教养活动。如果一方观念和方式与另一方发生冲突,可以先不说对错,先听一方的意见,避免让孩子看到争吵,否则孩子会有这样一个概念,大人们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事后父母爷爷奶奶再来分析商量利害,把意见统一,然后再去教育孩子。只要这两者协调好,做到有机的结合,取长补断,缩短祖辈与父辈之间的距离,做到以祖辈家长为主,父辈家长为辅,形成强大的合力,给孙辈以全面、有力、完整的家庭教育。

5建议

根据前人一些经典方法和对策,结合本文个案观察研究结果(以邯郸市某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得出相关教育对策和方法建议:

5.1采用家庭治疗法改善亲子关系

所谓家庭治疗是指以整个家庭对象而实施的心理治疗,它认为一个孩子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或某个症状的出现与家庭交往模式、家庭结构有很大关系。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调查表”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情感温暖理解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成反比,过分干涉与幼儿行为问题无显著关系,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成正比。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如孩子遇到困难能鼓励支持,经常与孩子做游戏或出去玩等,可以减少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而对孩子采取惩罚及拒绝否认如当着别人的面打或训斥孩子,常因自己心情不好迁怒于孩子等,会影响孩子行为的正常发展,使行为问题增多。

要改变孩子的某种病态的现象或行为,可以通过改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养育态度,建立健康的教养结构,从而使孩子所表现的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趋向健康发展。

5.2深入家园合作,一致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家长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帮助家长分担一些家长鞭长莫及的问题,并将幼儿在幼儿园的异常举动及时反映给家长,家长也应以正确态度接受教师反映并关注。幼儿园要定期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参观教学活

10

动并要定期为家长开设学习会议,指导正确的教育方式,分析家长在教育存在的问题,此外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献计献策。

家园合作保持家园教育一致性的若干方式:(1)坚持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应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同样要实施科学的幼儿教育。目前,因为社会大背景或个人认识经验的影响,许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地迎合家长的需求,而要坚持向他们传递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如:请家长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课程设置标准,理解幼儿和小学两个阶段孩子的发展和学习的不同特点等,明确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不同目标和方法,了解优质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2)加强个别化的教育。每个幼儿的特点不同,教育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因此,重视个别教育,要求教师与家长更好地合作,实施一致的教育。教师要与家长共同分析幼儿的情况,紧扣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发展目标和家园合作的策略,如家庭成员要统一行动,教师在园加强针对性培养等,从而使家园一致的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家长有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为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提供具体、有力的支持。这是家园共育中的核心价值所在。(3)积极回应家长的要求。家园合作可以及时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实际需求时,家长与教师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会更积极,效果就会更显著。如: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特别爱看电视,家长制止但效果不大,担心孩子的眼睛会近视,许多家长请老师帮助解决。教师及时回应,开展了“爱护眼睛”的主题活动,请眼科医生介绍科学用眼知识和护眼措施,指导孩子和家长一起设计和实施护眼情况记录表,对看电视时间、学习时的坐姿、看电视后的护眼措施等情况做好记录,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互相交流好的经验,并评选出“爱眼好宝宝”。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互动,使家长体会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必须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良好效果,让家长感受到最有效的教育是家园合作一致的教育。

5.3教育者规范自身,树立正确的榜样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家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比例就比较少;而家长自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则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竟高达60%。这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的行为问题与其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行为,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例如,父母在饭桌前、电视机前的种种谈论,

11

对某些不正之风的痛心疾首,对周围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赞扬,对不良行为的谴责,对邻居的热情帮助,待人谦虚礼让等,都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影响,父母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父母要向孩子多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给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崇高的人物形象之感染孩子。此外,父母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平时家庭中的琐事,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作息时间有规律,家长有良好的业余爱好,不要打牌,玩麻将成瘾,切忌浪费时间??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为特征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的。

幼儿是一张白纸,会呈现什么内容,教育者影响是主要因素,所以在幼儿出现问题行为时,教育者应当从自身角度去反省自身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否树立了正确榜样,是否对幼儿起到了正确引导作用,是否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健康的环境。

5.4幼儿园老师提高专业素质,预防及矫正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教师也要提高专业素质掌握相关知识与教育方法,对待问题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有时,教师可采用宣泄法——鼓励幼儿表现其情感,如通过情绪角、游戏宣泄出某种感情。对待他们的不良行为,不要只是惩罚,而采用逻辑后果法教育。如幼儿争抢玩具,他只能看着其他孩子玩,失去了一次他参加所喜爱活动的机会,就是一次逻辑后果。

6结语

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是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课题结合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科学的调查,对幼儿社会行为问题、不良习惯和生理发展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个体档案,并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出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着重对普遍存在班级中的幼儿行为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努力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进行预防干预,使幼儿心理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其它行为问题的研究打开一条通道。

12

参考文献

[1] 卢玉玲. 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解读[J]. 文汇报,2010,(5):56-62 [2] 杜秋贞.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家庭教育[J]. 科教文汇,2006,(1):75-78 [3] 王力斌. 浅谈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与治疗[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5):33-36

[4] 李学兰. 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9 ,28(09):91-95 [5] 胡敏.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11,(4) [6] 吴楚琼. 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8,(06) [7] 左志宏,席居哲. 父母对幼儿行为问题反应偏向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 幼儿教

育,2007,(04):66-69

[8] 杜燕红,张安让,史彩娥.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 河南:大象出版社,2009 [9] 刘全礼. 儿童行为塑造及行为问题矫治[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 [10] 李雪荣. 儿童行为与情绪障碍[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1] Bergeron L,Valla JP,Breton JJ,et al. Correlates of Problem behavior in

the Quebec general population of 6to8-year[J]. J Abnorm Child Psychol 2008,28(1):47~62

13

附 录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我们保证对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请您据实填写。

1.您的孩子在家里是否有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怒、说谎、爱骂人、语言障碍、自私、自卑、攻击、招惹、破坏、孤僻、厌食偏食、交往退缩和任性等一些或其中某些行为: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 C、经常有 D、总是出现

2.幼儿园老师是否向您反映过您的孩子在园中曾出现过上述行为: A、没有 B、偶尔 C、多次反映

3. 您会花一些时间听小孩子说话,陪陪孩子做功课、玩游戏吗? A、经常 B、偶然会 C、没时间 D、从不做

4. 您经常和孩子一起友好地交流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吗? A、经常 B、偶尔交谈 C、几乎没有交谈 D、从不交谈

5. 孩子犯错误,您一般使用下列哪种方法有效?(多选)

A、打一顿 B、不理 C、罚站 D、减少零用钱 E、不让他做喜欢的事情F、增加作业量 G、关在家里不许出去 H、严厉地口头批评 I、坚持说服教育,对孩子从不惩罚 J、其他

6.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谁在起作用?

A、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合作 B、家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C、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要机构,负主要作用

7. 您是否经常和幼儿园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

A、很少,工作忙时间少。 B、偶尔,老师先给家里打电话,反映孩子在园情况。 C、经常,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14

8.您对于家园合作的态度:

A、家园合作很重要,积极配合。B、想配合,但没时间。C、对家园合作了解较少,不知道怎没配合 D、在学校,老师对孩子负主要责任,家长很难起到作用。

9.当您与幼儿园在一些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事您会:

A、积极和幼儿园沟通,解决分歧 B、尝试沟通但得不到解决,任其自然 C、互不相干,各行其是

10.您对幼儿园开办的一些“特色班”的看法:

A、对孩子有好处,积极配合 B、不了解,学的多就学 C、没用,其他同学都学只能从大流了

11.您或您的爱人是否存在吸烟,酗酒,说脏话,说谎,暴力,专制,等其中一个或某些行为?

A、偶尔有 B、其他人说有,自己察觉不到 C、时常不经意表现出来 D、已经养成习惯很难改掉了

12.您是否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以上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孩子?

A、没有过 B、也许有过记不清了,应该不会 C、有过,孩子还小不懂事,没事的 D、形成习惯,难以克制,是否影响孩子没考虑过

13.您在教育孩子事是否存在一下现象(多选)

A、溺爱孩子,从不责罚 B、过度保护,帮孩子打好一切 C、支配,干涉孩子日常行为 ,都是为你好 D 、消极暗示,由于生气对孩子错误评价,如“你真笨”等 E、施加暴力,不打不成材 F、不存在以上现象

14. 您怎样看待“隔代教育”?(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孙女的教育): A、满意,节省自己的时间,而且他们照顾孩子让我很放心 B、不满意,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得当,尽量避免

C、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为了让他们获得带孩子的快乐,还是让他们经常接触孩子

15.您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是:

A、丈夫和妻子一致 B、不一致丈夫说了算 C、不一致妻子说了算 D、谁说了都不算

16.当您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您会怎样解决:

15

A、交流,沟通达成一致 B、很难达成一致,不了了之 C、各行其是,互不干预 D、谁对听谁的

致 谢

我上大学至今,在邯郸学院度过了将近四年的时光,虽然不敢说得了邯郸学院的真谛,但她给我打下的思想烙印是深刻的,长久的,难以磨灭的,在自己身上总抹不掉她的某些气息。

我永远感谢大学精神对我的熏陶感染,是她给了我一种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弄个清楚、活个明白的不懈动力。在这次的论文创作中,就深刻的体现了大学精神对我的鞭策,不断的查找有关资料,不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都是追求真理的表现。

我永远留恋大学中的那种氛围:充满着理想,充满着灵气,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扑面而来的新知识、新理论使我的头脑免于僵化,活力四射、才华横溢的朋友同学使我的心态积极向上。当我的论文创作出现瓶颈时,当我感到压力时,这种轻松向上的氛围能够及时的排除我的阴霾情绪。

我永远珍惜在大学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一切人际关系中,最纯真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老师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交给学生,从不嫉妒学生的成功,也从不企求学生的回报。我要尤为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指导老师全面、具体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此,谨向导师王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世界上最平等的关系莫过于同学关系,它很少沾染功名利禄的俗气。

大学四年,我得到过很多学友和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望我们的同窗之谊永远长存!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sc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