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 生物卷(一):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更新时间:2024-01-13 00: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生物卷(一)

-同步辅导用卷(高中新课标) 金太阳教育研究院生物研究所 编 第一单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编辑:徐文韶(安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4.下图表示维持人体稳态的几种机制,则X最可能代表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信息物质作用予靶细胞

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5.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相对稳定 6.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7.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所示,图中箭头代表的物质或结构错误的是

A.①血浆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 8.人在静脉注射时用生理盐水,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增加体内水分 C.增加体内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9.据调查,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例如在宁夏山区,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占15%以上,其中部分婴幼儿身体浮肿。其原因很可能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多 B.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C.血糖含量过高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10.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 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 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1.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时,药液可通过②→①到达各组织细胞 B.③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也可作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

C.②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和离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含量无关 D.尿素的主要转移方向是③→②→① 12.下列生理过程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 B.生长激素的分泌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13.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增多 14.奶被人们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更有“白色血液”之称,奶中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是

A.奶→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奶→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奶→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5.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16.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病症可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与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血糖和血氧的含量稳定能为代谢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②适宜的pH和温度保证了酶能正常发挥作用,保证了代谢的顺利进行 ③血浆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态和功能 ④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对内环境稳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的稳态 ⑤内环境的稳态只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即可实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 18.下列所述与内环境稳态的变化无关的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发生变化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脂肪细胞内水的含量较多 D.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增多

19.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和Cl

B.氧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故其可视为内环境的成分 C.pH的调节只通过神经调节实现

D.病原微生物侵人人体后对内环境的影响不大

20.下列有关细胞或生物体中正常生命活动所处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只有侵入人体内环境,才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B.某些单细胞原生动物生活在河水中,这些生物的细胞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不处于内环境中

D.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转变仅需穿透一层生物膜 2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命诞生的历史,内环境稳态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代谢的正常结果,也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条件 C.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机体内所有液态物质组成的,其稳态是动态的、相对的 D.内环境的稳态需要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

22.人体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最可能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A.中等强度运动,人体产生二氧化碳和少量乳酸 B.夏天气温较高,人体汗液分泌增多 C.进食后,小肠对葡萄糖吸收增多 D.肾脏功能受损,代谢终产物积累

2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论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24.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的必需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25.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1分)右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液体合称为___,四种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____。试以图示表示这四种液体物质交换情况(用箭头和数字表示):__________。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填序号)。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 ]____。 27.(9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其中A代表___,B代表___,C代表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E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翻-

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系统。

28.(10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A、B、C、D、E代表相关液体)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的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只写字母)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结构)进行的。

(4)过程c和d依次表示______作用。 29.(8分)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所含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竞走运动员所需的大约氧气量(表2)。

(1)从表l来看,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________;人体产生乳酸的场所是________。 (2)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____L。

(3)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这时的血浆渗透压____。

30.(12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右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作用。

③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5 DDCCA CDADB CDABA BDCAB CDBDB 26.(1)体液 ③ 细胞内液 (2)①②④ ② 组织液 (3)毛细淋巴管 27.(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消化、循环 (4)循环、泌尿 循环、呼吸 28.(1)渗透(自由扩散) (2)ABD (3)皮肤的排汗 毛细血管壁 (4)滤过、重吸收 29.(1)5 mg?cm-3 细胞质基质 (2)18 (3)升高 30.(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2)清水 加入HCl后,清水的pH会下降 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3)把HCl换成NaOH,加入NaOH后血浆的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1)从表l来看,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________;人体产生乳酸的场所是________。 (2)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____L。

(3)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这时的血浆渗透压____。

30.(12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右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作用。

③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5 DDCCA CDADB CDABA BDCAB CDBDB 26.(1)体液 ③ 细胞内液 (2)①②④ ② 组织液 (3)毛细淋巴管 27.(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消化、循环 (4)循环、泌尿 循环、呼吸 28.(1)渗透(自由扩散) (2)ABD (3)皮肤的排汗 毛细血管壁 (4)滤过、重吸收 29.(1)5 mg?cm-3 细胞质基质 (2)18 (3)升高 30.(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2)清水 加入HCl后,清水的pH会下降 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3)把HCl换成NaOH,加入NaOH后血浆的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6q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