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参考

更新时间:2023-11-16 19: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典型案例写作样本(6个供参考)

和顺县阳光占乡

“四抓四促”转作风解民忧促发展(案例一)

【典型事例】

2013年3月12日,罗阳峪村全村12户,43口人全部搬入新居。村民感激的说:我们不再为“屋外下大雨,屋内下下雨”的天气而担惊受怕了,有生之年也能享受城里人的住宿环境。

罗阳峪是阳光占乡赵村的一个自然村,村全部房屋都建造于60年代,均系土石结构危房,入村路为土路且狭窄坎坷,村民居住环境较为恶劣。多年来,罗阳峪村经济不发达,村里的基础设施与周边村相比显得非常落后,群众致富求变的呼声很高。乡党委书记田芳多次到村调研,在立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施了整村移民搬迁工程。她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这一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扶贫部门的项目资金。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她坚持亲自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目前,全村村民已全部搬入新居。

【产生背景】

乡镇是国家行政机构的基础,乡镇干部作为地方父母官主要职责就是“造福一方百姓”。阳光占乡是和顺县的一个贫困乡镇,资源匮乏、农民群众主要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造就了阳光占乡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面对这一问题,

1

在落实干部包村联点制度、民情走访制度、督查考核干部制度的基础上,总结探索了“四抓四促进”工作法,鼓励基层干部自觉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早日让农民群众踏上小康之路。

【做法描述】

“四抓四促进”的主要内容是: 抓“民情日记”促进干部掌握村情民意,抓“走访联系户”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抓“工作汇报”促进为民办事效率,抓“督查考核”促进致富项目让群众满意。

抓“民情日记”----促进干部掌握村情民意。乡干部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必须在民情日记本上记录下来,做到“五必记”,即群众生活困难必记、群众致富难题必记、群众邻里纠纷必记、群众意见建议必记、群众信访问题必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设立工作台账,坚持每周一梳理,每月一汇总,并根据轻重缓急,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纳入台账管理。

抓“干部走访联系户”----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乡党委、政府要求每名干部至少联系3户群众,乡党政主要负责人联系后进村,驻村干部的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群众遇到什么事,随时找得到干部。执行定人、定责、定时限制度,实行交办制、承诺制、兑现制,确保落实情况一目了然,有据可查。

抓“干部工作汇报”----促进为民办事效率。为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落地,乡党委每月召开一次驻村工作点评会。会前,驻村干部提交民情收集情况,乡党委核实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兑现情况。会中,驻村干部汇报情况,乡党

2

委、政府一把手逐个点评。会后,公开驻村干部工作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抓“督查考核”----促进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满意。年底,乡党委采取“三级联评”的考核制度,一是要求驻村干部必须到所在村接受村支两委及群众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要求驻村干部必须对自己承诺的事项进行自评。三是驻村干部必须接受全体乡干部的评议。评议会上,驻村干部汇报工作情况,并接受与会人员的质询,驻村干部要就提出的问题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意见。最后,由与会人员填写满意度测评表。测评结果与干部的评先评优、年终考评挂钩。凡测评满意度低于60分的,取消年度评优选模范的资格。

【基本成效】

阳光占乡开展“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活动以来,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深入基层,围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乡村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下功夫、想办法、出实招,使活动取得实效。全乡承诺、兑现民情事项60项,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起,10项惠民工程稳步推进,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

【经验启示】

实践证明,推行“四抓四促进”工作法,有利于促进作风转变;有利于随时掌握群众需求,促进为民办实事力度;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推行“四抓四促进”工作法,必须强化群众观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3

和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账一周一线”架起为民维权“连心桥”

(案例二)

【典型事例】

2012年12月20日,在和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楼大厅,二十几名农民工兄弟将一面写有“秉公执法 履职尽责”锦旗送到劳动监察工作人员手中,他们说:“劳动监察是我们打工者的娘家人。没有你们,我们现在哪能要回血汗钱?”

送锦旗的23人是湖北籍的农民工兄弟,经人介绍到和顺县桥东路中夏家园高层建筑内从事内墙抹灰作业。双方在工资结算时发生争议,工程方以质量不合格和延误工期为由,拒不结算工资。工人万般无奈,找到和顺县人社局信访接待室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信访接待室的值周领导了解情况后,及时协调劳动监察大队处理。监察大队在初步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及时登记受理,通过查找用工台帐,找到用工主体,并迅速派2名工作人员到工地进行一线调查、取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劳动监察大队对双方进行了调解,最终以和顺县市场抹灰参考价计算了工程总价。23名工人在和顺县劳动监察大队的现场监督下在工地如数领取了100710元工资款。

4

【产生背景】

目前,各类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还时有发生,特别是建筑行业,近年来还存在层层转包,用工主体不明确,招用工人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极易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严重侵犯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做法描述】

“一帐一周一线”即:建立一本用工台帐;坚持信访值周制度;坚持“一线化解”原则。

建立一本用工台帐——实现动态监控。对全县每个用工单位和在建项目的用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用工台帐,实现动态监控。一旦发生劳资纠纷,能及时处理,有效解决。

坚持信访工作值周制度——随时接案、接访。坚持“5+2”信访值周制度,每周有一名副局长和两名监察工作人员接案、接访,快速应对各种劳资纠纷案件;

坚持“一线化解”原则——快速有效处臵案件。接案后,首先是确定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找到合法用工主体,找准法律依据。对合法的用工主体,确认双方劳动关系后,依法从快、从严处理;对不合法的用工主体,确认其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依法快速调解解决。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要确保接案、立案、取证、调处、结案各个处理环节合法、快速、有效。调解过程中要确保有理、有据,既不激化矛盾,也不回避矛盾。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bd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