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更新时间:2024-01-21 07: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 家庭和睦我有责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据的课程内容的标准是:“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民主平等,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课标中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是:召开“与父母长辈沟通”的主题活动,请父母长辈一起参加;讨论怎样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家有烦心事”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矛盾和家庭生活中不和谐的事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并尝试想办法解决矛盾。“与家人和谐相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教育学生主动与家人进行沟通,与家人和谐相处,初步具备一定的家庭民主意识。“小家连大家”是本单元的拓展内容。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的同时,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国家与社会,初步理解国家与家庭之间的内在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掌握与家人沟通的一些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家与国的关系,学会关心国家的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民主平等,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单元教学难点:

学会与家人沟通,主动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理解什么是民主的家庭生活。 教学方法:

案例引导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单元实践活动:

做一件为家长分忧解难的事,记录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元课时划分:

第一课 家有烦心事 2课时 第二课 与家人和谐相处 2课时 第三课 小家连大家 2课时 考查 2课时

第4课 家有烦心事

课前预习设计:

1、调查你的家人,看看他们有哪些烦心事。

爸爸的烦心事: 妈妈的烦心事: 我的感受:

2、收集关于家人和睦相处的名言、谚语。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活动目标:

1、通过呈现家庭中的各种矛盾,对自己家庭生活中矛盾的认识和分析,让学生对家庭生活中不和谐的一面有一定的认识。

2、使学生懂得每个家庭都会出现矛盾和烦恼,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家庭和睦与否对孩子的影响的案例。

2、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成员间的关系如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介绍:“我的家”

2、总结:同学们,家,事我们成长的摇篮。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幸福的家庭中除了温馨,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和烦恼。

3、揭示课题:家有烦心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你们家庭中有哪些令人烦恼的事? 2、学生交流。

家长的烦心事是什么?这些烦心事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给你的家人带来了什么烦恼? 3、总结:

正如月有阴晴圆缺,家庭生活中不仅有欢笑,也会出现矛盾和烦恼。家人之间往往会因为处事不当、语言不妥、沟通不够引发一些冲突不合。我们小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家庭矛盾呢?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1、看图思考:

15页三幅图片

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2、总结:是的,当家人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不应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要知道家庭成员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长。 3、出示短文:《家庭和睦有益身心健康》 学生自由读短文,谈体会。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

1、写一写收集到的家庭和睦的名言、谚语。 同步学习与探究: 2、我选择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庭和睦有益身心健康 为家庭尽责,化解、消除矛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主题:谁来当“清官”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树立对家庭负责的思想,初步建立家庭责任感。

2、教育学生要努力化解矛盾,为家庭承担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活动准备:

学生:我来当“清官”——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教材17页的清官日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我来当“清官”。

小组上台表演清官处理家务事。

谈一谈:看了他们的演出,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2、他做的对吗?为什么?

3、联系实际:在家庭矛盾的调节中,你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生齐读19页方框中的文字。 思考:什么是家庭责任感?

2、评案例明理。

案例一:爸爸出差了,王明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

案例二:晚上,我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不打扰爸爸的工作。 案例三:父母吵架时,小兵却出去散心。

以上同学的家庭责任感强不强?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做?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1、家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应怎样化解?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吗?同学之间交流。 2、分小组创设情景演一演(家人之间发生矛盾了,我该怎么办) 3、教师小结

家庭责任感的形成,是从做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的。一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公民。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

1、家人如有下列行为,你打算如何去做: 家人如言行不妥 善意提醒 家人如有不良嗜好 巧妙劝告 家人如发生矛盾 努力劝解 家人如身体不适 悉心照料 家人如心情不好 耐心开导 家人如遇到困难 主动帮助 2、同步学习与探究: (1)、我来当清官。 (2)、我来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谁来当清官 关心家庭事务 化解家庭矛盾

教学反思:

第5课 与家人和谐相处

课前预习设计:

1、调查:你的家长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如果成员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们是怎么做的。举一例说明。

2、当你与家人发生矛盾时,你是怎样与家人进行沟通的?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家庭民主好处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家庭民主的好处,消除优越感和对父母的恐惧感,把父母当做良师益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民主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民主的家庭生活的案例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情景展示:你的家庭属于哪种类型的家庭: (1)孩子的事,家长不闻不问。

(2)孩子犯了错,非打即骂,家人之间经常吵闹不止。 (3)孩子大大小小的事,都由爸爸妈妈代劳。 (4)家庭事务大家一起商量,共同讨论决定。

2、汇报总结:根据家庭氛围不同,家庭可以分为民主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以上第四种家庭就属于民主型的家庭,这种家庭是最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家庭。 3、揭示课题:与家人和谐相处 家庭民主好处多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讨论:你的家长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如果成员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们是怎么做的。你对他们的做法有什么评价?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

民主的做法——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共同讨论—— 家人和睦相处 专制的做法——一个人说了算——家人之间矛盾重重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1、读故事,思考:

故事中的舅舅在处理家庭问题时注意了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汇报交流:

听取家人的意见,尊重家人,勇于向家人道歉,家长民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小组讨论:评一评,画面中的家庭(教材20页)是民主的家庭吗?说说你的理由。 4、汇报交流:

爸爸妈妈给孩子提学习建议,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家人之间有问题,共同讨论,共同决定,是民主的家庭。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 1、辨析下列观点:

观点一:孩子诉说自己的委屈,父母能耐心听取。 观点二:父母错怪了孩子,应该用恰当的方式道歉。

观点三:孩子对父母见不同意见就是“犟嘴”,这是不允许的。 观点四:孩子对父母提的要求,父母必须办到,否则就是不爱孩子。 2、我选择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5、与家人和谐相处

家庭民主好处多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共同讨论、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主题:学会沟通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动的家人发生矛盾时,真诚沟通很重要。 2、使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真诚沟通用语。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时,你会怎么做。 预设:主动与家人进行沟通 与家人怄气

向家人道歉 让其他成员做和事老 2、总结揭示课题:学会沟通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讨论:你认为哪些时候,需要与家人进行沟通?你是怎样与家人进行沟通的?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有矛盾或摩擦、误解 沟通

沟通的方法:语气温和、态度冷静、尊敬家人、换位思考??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1、读故事,思考: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与家人沟通时注意了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汇报交流:

用纸条沟通,多替对方着想,关心家人,语气温和,态度冷静。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 1、辨析下列观点:

观点一:小勇说,他和爸爸交流时都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常常争论得很厉害。为了避免矛盾,现在他就很少和爸爸说话了。

观点二:小芳跟妈妈闹别扭后,常常是请爸爸在中间调节。

观点三:与家人沟通时,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不必在乎家人的感受。 2、我选择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学会沟通

矛盾 态度冷静

与家人发生 摩擦 主动沟通 语气温和

误解 换位思考

教学反思:

第6课 小家连大家

课前预习设计:

1、画一画自己的家庭树

例如:

2、 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家 庭给予了自己什么?

3、收集自己的家庭照片和家国名言。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活动目标:

1、通过家庭树活动,使学生认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2、通过开展调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主要功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介绍:“我的家”

学生拿出课前画好的家庭树,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介绍“我家的亲戚”

你家有哪些亲戚?你家和哪些人有往来?说说相互之间的关系。 3、出示:小资料——我国大约有4亿个家庭?? 4、揭示课题:小家连大家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家庭给予了自己什么? 2、学生交流。

随机板书:生育、抚养、教育 3、总结:

以上大家谈到的这些其实都是家庭的主要功能,其实家庭的功能还有以下方面:家庭具有赡养、生产、消费功能。

4、引导学生列举自己家庭的赡养、生产、消费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讨论1:我的家为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

捐资助学;发展农业生产,为社会提供农产品;个体经营,缴纳税收?? 讨论2:国家富裕给我们农村带来了哪些好处? 引导:教育—— 农业税收—— 建社区——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 1、家庭有哪些功能? 2、同步学习与探究: (1)、我来选一选: (2)、我来介绍: 给大家介绍家庭的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小家连大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家庭的功能:生育、抚养、赡养、生产、消费、教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主题:家兴与国兴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家兴与国兴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心系祖国,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理想和信念。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1:

李记饭庄的贡献;凌云超市。

当地有没有这样的场所,你知道他们为国家、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吗? 2、图片展示2:

文明社区;农民在走上致富路。

社区和农村的图书馆这些公共设施是由谁出资建设的?为每个家庭带来了哪些好处? 3、总结: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富裕必然为国家社会带来发展;同样,国家的富强也必然为每个家庭提供优越的环境支持和保障。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家兴与国兴。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展示课前收集的家国名言:

举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2、谈谈自己对这些名言的认识。 3、总结:

家兴与国兴是紧密相连的,国运昌盛家庭兴亡,家家兴旺国力强盛。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对比反思:

1、读故事《瞧这两家人》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你认为:家庭和睦与国家兴亡、社会安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总结板书:国兴则家兴,民富则国强。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 同步学习与探究: 1、我来判一判:

2、谈谈你对“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何干”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家兴与国兴

国运昌盛家庭兴旺 家家兴旺国力强盛

教学反思:

文明社区;农民在走上致富路。

社区和农村的图书馆这些公共设施是由谁出资建设的?为每个家庭带来了哪些好处? 3、总结: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富裕必然为国家社会带来发展;同样,国家的富强也必然为每个家庭提供优越的环境支持和保障。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家兴与国兴。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展示课前收集的家国名言:

举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2、谈谈自己对这些名言的认识。 3、总结:

家兴与国兴是紧密相连的,国运昌盛家庭兴亡,家家兴旺国力强盛。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对比反思:

1、读故事《瞧这两家人》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你认为:家庭和睦与国家兴亡、社会安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总结板书:国兴则家兴,民富则国强。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 同步学习与探究: 1、我来判一判:

2、谈谈你对“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何干”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家兴与国兴

国运昌盛家庭兴旺 家家兴旺国力强盛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h8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