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计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7 00: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9月修订)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二、专业代码、学制

080601、学制四年

三、 授予学位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简介及专业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广西大学传统的优势特色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被评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电力安全与新能源转换控制重点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同时还拥有院士工作站(智能配网的优化与控制)和广西电网防雷技术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本专业主动适应广西及西南地区电力行业的需要,大胆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工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特色。目前本专业是西南三省(云、桂、黔)唯一具有电气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专业,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将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相关产业输送急需的高素质、高层次的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目标

整体培养目标(标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尤其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技术、智能建筑电气、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领域的系统规划与设计、生产运行控制与管理、信号分析与处理、试验分析、经济管理、研究开发与专业教学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经过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在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专业综合分析、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下列能力:

1 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1) 较为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和文献,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 (2)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正确的沟通与表达。 2 获取知识及终身学习能力

2.1 掌握文献检索、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2) 正确使用网络,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3) 具有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

2.2 具有电气工程专业的时代发展观和适应发展的学习能力 (1) 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2) 能跟踪专业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3 具有拓展知识面的欲望,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1)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 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六、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其实现矩阵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方面:

A.知识架构,学生应具备必要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本专业系统的核心知识。

A1 学生应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外国语)、文学、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管理、体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跨文化、国际化知识。对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具有一定了解。

A2学生应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高等物理、逻辑学、工程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工程技术知识奠定基础。

A3 学生应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系统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该专业的学科前沿理论及其研究动态。

B.能力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知识学习能力、问题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知识应用的能力

B1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知识学习能力。应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运用该语言获取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应具备清晰思考和用语言及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学生应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应当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论”知识,懂得形成假设,掌握每门课程和专业领域常用的分析方法、实验方法、观测记录方法,学习一定的逻辑推理知识。在每道习题、每次实验、每次社会实践、每次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运用已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同时进一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能运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工程应用问题。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C.素质方面,学生应当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以及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C1学生应当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C2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理解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方针、政策对建设和治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

C3 学生应当具有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和开发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恪守学术和工程规范,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思维开阔,善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渗透,具有创新意识,并能付诸实施,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实现矩阵

目标(标准)构成 培养目标(标准) 实现课程(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军事理论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一) 大学英语(二) 大学英语(三) 大学英语(四) 体育(一) 体育(二) 体育(三) 体育(四) 跨学院选修课 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新生研讨课 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高等数学I(上) 高等数学I(下)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I(上) 大学物理I(下) 大学物理实验 工程数学 电路理论(一) 电路理论(二) 数字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一)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二) 电机学 电机学综合实验 自动控制理论 电气工程概论 C语言及算法设计 A1 学生应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外国语)、文学、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管理、体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跨文化、国际化知识。对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具有一定了解。 A.知识架构,学生应具备必要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本专业系统的核心知识。 A2 学生应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高等物理、逻辑学、工程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工程技术知识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i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