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更新时间:2024-01-31 02: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1.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对地理的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综合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读图能力也较低,所以需要老师的指导.同时学生正处于懵懂阶段,老师应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2.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处于中国地理的后半部分,是中国区域地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重点掌握内容,要求学生作为重点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分析其成 (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原因。

2.过程和方法

(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法分析>

分析归纳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成每组5—6人(若干个小组) 学生搜集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

<课时分析>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一组景观图片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景观图片,同时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把握她的脉搏,倾听她的心声。)

多媒体: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学生找到黄土高原并点击,黄土高原即可反色出现)

教师:谁能在这幅图上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分析它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分区?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那么它的具体个体范围如何呢?请同学们读图8.1,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教学过程>

多媒体: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黄土高原

教师:同学们再接着观察这幅图,我国的哪条主要河流及这条河流的哪一段流经黄土高原? 学生:黄河

教师总结:其实,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这些黄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各小组结合你们查到的资料说一说(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说等)

学生讨论: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持不同意见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风成说动态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分析其成因。 教师总结:大多数科学家也都同意风成说,但“风成说”也需要更加完善,希望有对这方面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将来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过渡: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均匀覆盖在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沟壑纵横的特殊地貌呢? 多媒体展示:三种黄土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植被多少与水土流失轻重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学生分析的结果: 自然原因:地形 降水 黄土本身性质 人为原因:毁林,毁草, 陡坡开荒 开矿修路不注意水土保持,使地表疏松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男女生对话

男生: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主要是因为这里千沟万壑,地表光秃裸露

女生: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如今的千沟万壑是长期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 教师:你赞成哪种观点?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教师: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正确,它们构成一个恶性循环 多媒体:将相关内容托动到相应方框内(托动不对即回原处) 教师: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

教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会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而且会破坏土壤,造成生态恶化,下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黄土高原的生态及其治理问题。

<布置作业>

完成书中活动题的作业。

[相关链接]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师用书;人教网站

[设计反思]

课件的设计对PPT的依赖太大。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i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