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湖南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4 18:23: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 以下内容由【百度ID:李天乐乐】为您精心呈现! (重要)湖南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学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 4、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 以下内容由【百度ID:李天乐乐】为您精心呈现! 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 8、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答: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9、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 以下内容由【百度ID:李天乐乐】为您精心呈现! 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 15、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学发展将促进学习教育专业和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16、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8、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9、简述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答: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20、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答:保存、传递,交流、融合,创造、更新。 21、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 以下内容由【百度ID:李天乐乐】为您精心呈现!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22、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23、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24、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 答: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26、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8、答: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29、简述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 答: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30、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31、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 答:价值的发现;潜力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28、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 以下内容由【百度ID:李天乐乐】为您精心呈现! 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9、简述教育目的作用。 答:导向、协调、激励、评价 30、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3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答:(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人类的发展而演进。(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32、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3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34、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5、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1)学生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教育发展的可能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z2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