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习题二 水准测量

更新时间:2024-01-19 0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习 题 二

一、填空题

1、水准测量直接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计算公式为 ,该方法适 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单个点高程的情形;另一种是 ,其计算公式为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多个前视点高程的情形。 2、写出水准仪上四条轴线的定义:

A、视准轴 。 B、水准管轴 。 C、圆水准器轴 。 D、竖轴 。

3、水准管的分划值τ″是指 ,分划值τ″愈小,水准管的灵敏度愈 。

4、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

5、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 和 。 6、水准测量测站检核方法有 和 。 7、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

8、水准尺的零点差,可采用 予以消除。 9、DS3微倾式水准仪中,数字3的含义是指 。

10、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若后视读数为1.358m,前视读数为2.077m,则A、B两点高差为 ,说明 点高;若A点高程为63.360m,则水平视线高为 m,B点的高程为

m。

11、将水准仪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再旋转仪器180°, 若气泡偏离中心,表明 。

二、问答题

1、试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水准仪能够正常使用,必须满足哪些几何轴线关系?

3、水准测量时,把仪器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地方,能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4、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5、为什么水准测量读数时,视线不能太靠近地面?

三、计算题

1、 已知A点高程为60.352m,将水准仪置于A、B两点之间,在A点尺上的读数a=1.585m,在B点尺上的读数b=0.465m,试分别用高差法和视线高法求B点高程,并以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

2、如图所示为某水准测量观测略图,试将已知数据、观测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各测站高差和B点高程。 2.229 1.992 1.899 2.108 1.356 1.666 1.518 1.888 ZD3 ZD2 B ZD1 BM A H A=73.556m 水准测量手簿

测点 计算 校核 ∑ 水准尺读数 后视(a) 前视(b) + 高差(m) - 高程(m) 备注

3、调整下表闭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HBM1?56.518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 BM1 1 2 3 4 BM1 ∑ 测站数 高差值 观测值m 改正数mm 调整值m 高程 m 备注 高差闭合差fh= 容许闭合差fh容=

4、如图所示为某闭合水准路线普通水准测量观测成果,试按表进行成果处理,并计算各待求点的高程。 1 h2=-1.424m s2=2.0km h1=+1.042m

2 s1=1.2km

h3=+1.785m s1=3.0km BMA HA=49.749m h5=+0.411m s1=0.8km h4=-1.773m s4=1.0km 4 3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 测段长(km) ∑ 高差闭合差fh= 容许闭合差fh容=

高差值 观测值m 改正数mm 调整值m 高程 m 备注 5、调整下表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 BM1 1 8 2 7 3 4 4 9 BM2 ∑ -1.476 62.077 -0.245 0.543 -0.423 测站数 10 高差值 观测值m 0.748 改正数mm 调整值m 高程 m 62.892 备注 高差闭合差fh= 容许闭合差fh容=

6、如图所示为某附合水准路线普通水准测量观测成果,试按表进行成果处理,并计算各待求点的高程。 h4=+7.648m s4=0.7km H1=+18.253m h=-10.202m 2 BM2 s1=1.5km s=1.3km h=+1.343m 23 H2=86.050m s=0.9km 3 BM1 1 =68.933m H1 3 2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 测段长(km) ∑ 高差值 观测值m 改正数mm 调整值m 高程 m 备注 高差闭合差fh= 容许闭合差fh容=

7、如图所示支水准路线普通水准测量(箭头表示往测方向),试计算待求点高程。

h1往=+2.025m h2往=-1.836m

h1返=-2.012m h2返=+1.850m

L1=2.4km L2=3.0km

2 1 BMA HA=86.258m

8、完成下表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记录手簿的计算 0940 2770 2571 2566 1086 2677 2010 0820 1079 7465(红) 2082 2081 5509(红) 0880 0885 1706 6867(红) 6769(红) 2585 0740 5572(红) 5667(红) 6494(红) 1596 1593 0688 0689 1400 BM 1 ZD1 ZD2 ZD 1523 1210 5896(红) 0900 BM2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标 尺 读 数 3测 站 编 号 后 尺 上丝 下丝 前 尺 上丝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后A 前B 后-前 后A 前B 后-前 后A 前B 后-前 后A 前B 后-前 K+黑 黑 面 红 面 高差 中数 后视距 视距差d 前视距 ∑d - 红 备注 1 2 3 4 每页检核 ∑后距 ∑前距 ∑后-∑前 总视距 ∑a ∑b ∑h (∑h黑+∑h红)/2= ∑h中

9、在地面上选择相距80m的A、B两点,水准仪安置在中点C,测得A尺上读数a1=1.553m,B尺上读数b1=1.822m,将仪器搬至C点附近,测得B尺读数b2=1.659m,A尺读数a2=1.373m。试问: (1)、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 (2)、如不平行,视准轴倾斜方向如何? (3)、如何校正?

10、水准测量有哪些误差来源?如何消除或削弱这些误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mx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