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英语新课程标准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更新时间:2023-06-10 09: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作 探究 构建 高效 课堂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英语新课程标准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平原县恩城镇中学 孙俊英

《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课程改革的环节是课程实施,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在实践中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和具有创造力的教师,要想如此,教师应从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变权威式、压抑式、保姆式的教学为民主式、协调式、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最大的转变是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必须集中更新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要想圆满的完成课程规定的任务,就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并要求师生的关系不再单一化,教师的角色必须多元化,他要求教师必须尽快的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指导者、课堂的合作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一、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应将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在组织学生明确目标后,应积极的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不仅要积极的看,还应积极的听,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学生学习。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交往中共同发展。三是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要让学生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其次还应注意进行个别交流,引导他们明确目标,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了解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培养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地、全身心的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再就是教师还应将教学内容创造为可操作性的东西,以便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时还要设计一种真正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去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发现问题,并适时提供正确的反馈,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教师应成为知识的指导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侧重语法教学。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应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指导者有两层意义: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信息选择的问题,人们必须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生活、工作或发展的信息,这需要人们具有批判性地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学会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融书本知识到日常生活中去,以达到学以致用地效果。

三、教师应从课堂的权威者转变为合作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被动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一种平等合作、相互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求学生要学以致用,并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师不应过分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敢地说,不论说的水平怎样都应给予赞扬,发现其闪光点,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慎重而客观的评价学生,不能有偏见、成见,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克服害羞和焦虑的心理,要和学生一起通过语言运用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与合作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从而保证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和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同样教师只有满腔热情,以极大的耐心去探求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性格,才能

合作 探究 构建 高效 课堂

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并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同时,教师间应加强合作,变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最终达到自主的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反思、总结,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一)研究学生,以学论教,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能适应并顺利地植入学生地知识结构中。(二)研究学习策略。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三)研究合作交往,实现交往互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要勤于思考,思考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有探讨问题的意识,并注意收集资料,勤于动脑思考和反思,还要善于勤总结,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最终达到自主的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师,必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知识,丰富自己,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教育教学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来解决自己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也就是说,教师要成功的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知识、观念进行更新、重组。

由此看来,教师在新形势下,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不断的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加强教师间的团结与协作,达到每一学科间的沟通和融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总之,新课程重新塑造了教师的角色,呼唤具有全新观念和多方面才能的新型教师,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标准。他要求每个立志教育的教师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富有时代性、先进性、创造性的合格的英语教师。很显然,一个只会把教科书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已经落伍。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从我做起,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n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