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3-11-08 02: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探讨

“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审美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人文内涵”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兴趣爱好、审美情趣为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自由音乐创造,培养多元文化,倡导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音乐的实践。对于传统中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场暴风雨般的改革,音乐教育的关键在于新思维和教师的有效执行,这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只有认真钻研,提高认识,才能有效提高音乐的教学。

一、树立新课程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的思想和对教育所持有的观念将严重影响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任何教育都是这样,所以音乐的教学应该树立在正确的思路和教育思维上。每个人都需要音乐的陪伴,生活不可能离开音乐,大多数学生也非常喜欢音乐,然而我们也发现音乐教育往往被学生有意无意地排斥,学生个人喜欢音乐却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类似的情形使我们必须静心思考,传统的音乐课程内容单一,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法死板,不能抓住音乐教学的本质。我们应该清楚,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应该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它通过对听觉艺术的教育来反映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需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创造能力,从而给予学生健康人

格和个性的发展,达到对学生能力全方面的发展的目标。 基于这样的想法和认识,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这一方面的因素,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勾画出音乐原本的艺术形态,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充满想象力的音乐空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这样就改变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甚至逃课的情景,这样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伟大使命。 二、在实践教学中明确教师的角色

(1)树立一个“引导者”角色,重视学生的个体兴趣。音乐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内在和外延,因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喜好也是明显不一样的。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不能让学生狭隘地去理解音乐作品,而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充分发挥和提倡“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教学中找准切入口,将手中的权力变成引路石,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权威的形象,教师不再是语重心长的说教者,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

(2)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音乐的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音乐教育的核心魅力就在于以情感动人,用音乐的情感去教育和感化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教师喜欢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强加给学生,往

往结果适得其反,学生渐渐失去了心灵深处对音乐的感悟和体会。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是的,学生和教师是一样的,内心都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平等的,这两种感受不能也不是简单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教育应该走下讲台,体会和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认同他们,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讨,少一些干预和指责,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和讨论,这样才能使得音乐课堂成为自由、平等、充满情趣的音乐王国。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做学生的艺术指导者。审美是完美的人性的感受,审美的活动是一个爱自己、爱生活、爱自然的过程,在音乐审美中我们总是将自己最善良和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尤其是对爱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赋予音乐审美的对象,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也必将是一个道德完美,审美感受丰富的个体。技术的教学永远是短暂的,只有艺术的教学才是完美和永恒的,才是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繁难的、生硬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创造一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传播美、热爱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

长、壮大。

总之,在音乐的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全面的人格发展,从教学的观念、方式,师生之间的地位中转变教师的角色,使我们的教师成为有效的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音乐教育更加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大力的培养新型的合格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e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