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2019年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3-12-07 11: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探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数学理念是一种开放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学习、激发创新、发展个性的教学,教是开放性的引导,学是参与性的体验,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自由操作、思考、讨论、交流、争辩,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 一、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以达到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素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为此,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境的真实性外,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为培养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让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又要考虑兼顾两头,因此,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来完成任务,这样,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以扩大学生参与的广度。

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创设操作情境,提供参与条件;创设讨论情境,营造参与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首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轴对称的图形的实物,比如:动物、植物、服装、建筑、人体、符号中的对称现象,先感知轴对称的意义,然后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性是什么?(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核心,还可以继续拓展,生活中还有那些轴对称图形或轴对称的现象?飞机的翅膀不一样长行吗?人若一只腿长一只腿短,走起路来会怎么样?从中体会轴对称的应用,教师自主地设计一些特定的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自主构建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感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又如,在教学“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时,先通过展示影视材料,让同学们了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些应用实例,然后再让他们动手做等腰三角形,并且利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看看能发现什么结论,比一比谁发现的结论最多,这样的教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学生

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使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件乐事。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1)“爱意”充满课堂,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有了“爱意”,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在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2)“创意”引领,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学生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在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把全班分成几个大组,探究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经过10多分钟的讨论,再加上预习,很快得出了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都是直接或间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这节课,教者结合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找好“支架”,这个“支架”就是给予学生一个主动发挥、充分锻炼、肯定自我、发展个性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不停地寻找规律,急切地想掌握它,通过尝试、实

践,获取新知,既使课堂生动活泼,又使学生学有兴趣。 总之,教师是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落实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并切实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才能将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围绕“三维目标”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h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