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9:24:1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6章 碳负离子中间体及反应

6.1 碳负离子的构型

与饱和碳原子相连时,碳负离子的构型为sp3杂化,与不饱和碳原子相连时,碳负离子的构型为sp2杂化。

6.2 碳负离子的产生

1. R—H解离

2. 亲核加成反应

190

3. 生成金属炔化物或带负电荷的芳香化合物

4. 格氏试剂

6.3 碳负离子的反应

6.3.1 亲核置换

1. 碳负离子的烷基化

如常见的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乙的有关反应。

191

将丙二酸酯与丙酮缩合,可得到活性更高的衍生物2, 2-二甲基-1, 3-二氧六环-4, 6-二酮,可以实现丙二酸酯无法实现的反应。例如:

2. 卤化反应

3. 跨环的反应

4. Favorskii重排

192

5. Ramberg-Backland烯烃合成

6.3.2 Japp-Klingemann反应

这是碳负离子与重氮盐的反应,反应类似于酚与重氮盐的反应。

6.3.3 加成反应

碳负离子可起一系列的加成反应。下列各例中,R—M是烷基或芳基格利雅试剂或是烷基或芳基锂化合物。金属盐经酸化并分解后就得到如下产物。

碳负离子常常加到共轭体系的一端而生成一个新的碳负离子。

193

加成所得的碳负离子发生质子化而使反应完成。上述类型的共轭加成称为1, 4加成。

也可以发生1,6加成。

6.3.4 碳负离子转化成卡宾

碳负离子失去一个负离子或其相当物就生成卡宾。

Fritsch-Buttenberg-Wiechel重排就是一例。

6.3.5 重排反应

1. Favorskii Rearrangement

α-卤代酮(氯、溴、碘)在碱的作用下加热,重排而生成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如

-果碱为RO,则重排为相应酸的酯,以胺类为碱则得到相应酸的酰胺,这样的重排反应称为Favorskii 重排。例如:

194

Favorskii重排反应的历程包含有环丙酮中间体的生成,这是分子内由最初生成的负

-碳离子取代卤素的结果,然后RO进攻羰基,开环而完成重排。如果生成的环丙酮中间体是不对称的,环丙酮开环时,从哪边打开,主要取决于生成负碳离子的稳定性。例如:下列开环,由于苯环可以分散负电荷而稳定负碳离子,因此是按下列方式开环的。

根据反应历程的要求,很明显,进行Favorskii重排反应,羰基的不含卤素的一侧必须至少有一个α-氢原子。强碱试剂在重排反应中的作用首先在于夺取α-氢原子而产生负碳离子。一般认为,夺取氢原子产生负碳离子和环丙酮中间体的生成是控制反应速度的步骤。环丙酮中间体的生成和卤负离子的离去,实验表明一般为协同反应,是同时进行的,相当于分子内SN2取代反应,反应具有立体专一性。例如:下列两个异构体在乙醚溶液中处理,分别得到立体专一性的重排产物。

2. Stevens重排

当与季铵(锍)盐相连的碳上有拉电子基团时,在强碱的作用下,季铵(锍)盐上

195

的取代基重排到具有拉电子的碳上,形成叔胺(硫醚)。(带有正电荷上的基团排到带有负电荷的碳上)Z= RCO,COOR',C6H5等。如没有拉电子Z存在时,要用更强的碱,而且产率很低。

常见的移动基团是:烯丙基、苄基、二苯甲基、3-苯基炔丙基等。其反应过程如下:

上面的反应过程已被使用NMR观察到游离基引起的质子自旋极化信号(CIDAP,负峰)所证实,且在反应产物中有R—R偶联副产物生成。

带有烯丙基的Stevens 类型物可发生1, 2或1, 4重排,得到构型保留的化合物。

通过两种不同季铵盐进行重排不产生交叉重排产物,证明Stevens重排是分子内的重排。若以具有旋光活性的季铵盐,且迁移基团为手性基的季铵盐进行重排反应,结果迁移基团的构型保持不变。例如:

锍盐也有类似的反应:

季铵盐与叔锍盐,如果有一个基为苯甲基时,在强碱作用下夺取烷基的α-氢原子生成负碳离子,生成叔胺或二烃基硫醚,该反应也叫Sommelet 重排。例如: 196

但是季铵盐或叔锍盐所连接的烷基上必须没有β-氢原子时才能发生这样重排,如有β-氢原子则首先发生消除反应,而得不到Sommelet产物。

利用Stevens 重排,可制得一些有用的C—C化合物。例如:

3. Wittig重排

醚在醇溶液中,与烷基锂作用,醚分子中的烷基或芳基迁移到碳原子上,重排成醇,这样的重排反应称为Wittig重排。与Stevens重排相似,但要比较强的碱如烷基锂、苯基锂或氨基锂等,所不同的是迁移基团由氧迁移到碳。

197

式中的R可以是烷基、芳基或乙烯基,迁移基团重排能力的顺序大致为:

CH2==CH—CH2— 和C6H5CH2— > CH3—和CH3CH2—>C6H5—

Witting重排的反应式如下:

该反应可能是经过了自由基溶剂笼(Solvent Cage)过程。例如:

上述机理的主要证据是:重排发生在分子内部;基团移动的次序是按自由基稳定性,

而不是按碳负离子的稳定性;醛是该反应的副产物;有自由基偶联产物生成。当然,协同反应同样被观察到,特别是当取代基是烯丙基的时候具有4n+2芳香过渡态,同时在该反应中极高的立体专一性有力地支持了协同历程。例如:

198

4. Meisenheimer重排

第三胺的氧化物在加热时给出取代的羟胺。

这里R1多为烯丙基或二苯甲基,若R2或R3 有β-H时,Cope重排是该反应的竞争反应。 5. Neber重排

用碱处理酮肟磺酸酯可得到氨基酮,这类反应称为Neber重排。

上式中,R=烷基或芳基,也可以是H,R'= 烷基或芳基,但不能有α-H,副反应是Backmann重排产物。反应中间体氮杂环已被分离和鉴定。

6.3.6 消除反应

1. E1cb历程

这是形成烯烃的E1cb历程,其中R=OAr,OR,OAc,Cl,Br,I,SR,OTs等。只要负离子与离去基团相邻,就容易发生消除反应。例如:缩醛在碱性介质中是稳定的,但β-酮体系就容易发生断裂。

羟醛缩合反应的产物在碱性介质中发生脱水是这一反应的实例。

2. 逆Michael反应

下面的反应脱去基也可以是碳负离子,是一个逆Michael型加成反应。

199

有关Baylis-Hillman 反应的机理主要有三种,多数认为是羰基的亲核机理,因此放在此处论述。

1. 反应机理

(1) 单分子醛参与反应的机理。Hill等认为该反应可看作在催化剂作用下活化烯和亲电试剂共同参与的加成—消除反应历程。催化剂叔胺首先与活化烯发生亲核1, 4-加成,生成两性离子烯醇盐,接着与亲电试剂醛发生类似于Aldol反应的醛醇缩合生成中间体,随后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形成两性离子烯醇盐,再经消除反应得到产物,同时再生催化剂。整个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2) 双分子醛参与反应的机理。Bode 等认为反应速度与醛分子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并且认为分子内质子转移为反应的决速步骤。与单分子醛参与反应的机理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中间体后,不是直接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而是继续加成第二个醛分子而形成半缩醛中间体,然后经过具有六元环结构的过渡态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脱去催化剂形成产物,如下所示:

205

(3) TiCl4催化机理。Li研究小组报道了在CH2Cl2溶剂中单独使用TiCl4也能催化环烯酮和多种醛的Baylis-Hillman 反应,产率可达到47%~68%,整个反应不需要加入任何Lewis碱,打破了Baylis-Hillman反应的传统概念,说明单独的Lewis 酸也能催化此类反应的进行。他们提出了如下所示的反应机理;该反应首先是醛上的氧原子与TiCl4 作用从而释放出氯离子,该氯离子充当了Lewis 碱参与加成反应形成了氯化钛烯醇盐,再与醛反应形成产物。

(4) Michael 加成—消除反应。2003年Basavaiah 等提出Michael加成—消除反应机理,如下所示:

通过Baylis-Hillman反应,可以直接得到许多多功能团的化合物,如下所示: 206

2. 催化剂

催化剂主要是叔胺和叔膦的有机化合物,还有TiCl4 等Lewis酸,如下所示: (1) 胺类。

(2) 手性胺类。

207

(3) 膦类。

3. 反应事例

(1) Friedel Crafts反应。

(2) Heck反应。

(3) 异构化反应。

(4) 氢化反应。

208

(5) Indium-Mediated反应。

(6) 羟胺化反应。

(7) 合成萘环的反应。

(8) Diels Alder反应。

(9) 烯基环氧化合物的生成。

(10) Claisen 重排反应。

209

习 题 - 6

1. 写出下列反应过程。

210

2. 写出反应过程。

211

3. 描述下列反应过程。

(1) 一种新的刚性环结构化合物可能是液晶的刚性部分,试描述反应过程:

(2) 描述下列物质的合成过程: 212

(3) 完成合成反应:

(4) 描述反应过程:

(5) 描述反应过程:

(6) 描述反应过程:

(7) 描述反应过程:

2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o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