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的利弊反思

更新时间:2023-12-16 15: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组教学的利弊反思

【摘要】分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热门形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分组教学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风险。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理性地反思分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利弊,真正成为教师们组织教学的有利工具,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分组教学;合作探究;新课程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区的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大力倡导“兵教兵”、“兵练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许多教师已把分组教学作为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的最好的课堂组织形式。但分组教学,其作为一种算不得新鲜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教师们长期的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如何理性地来全面看待其利弊,扬长避短,真正成为教师们组织教学的有利工具,我结合本人的实践工作经验,作一些反思总结。

1 “利”在合作

分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给了学生一个团队合作的机会。在课堂讨论以及课余的准备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地体会到完成任何一个课题都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只有集思广益,互通有无,本着共同进步的态度,才能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通常,尖子生是知识先掌握者,先知者为师,这些老师对同组的后进生情况最为了解,为了小组集体利益,他们往往很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时间,在小组内开展有针对性一对一帮扶。同时他们自己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表达能力。

综合评比,考察的是德、智、体、美、劳的总和,它需要每个人都去努力,去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最终获胜。这样不仅特别能激发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从相互对照中切实领悟”人无完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朴素的道理,懂得彼此欣赏,彼此尊重,团队协作,共同成功。

2 “利”在竞争

组内合作的动力来此于组间竞争。在以往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个人竞争中,中等成绩的学生要想超过尖子生,一般是不大可能的,而差等生要想赶超中等生也相当不容易。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小组的划分,就起到了均衡的效果。一般的分组采用的都是“同层异组法”,即把学生分为好、中、差几个层次,按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不同的组中,使每一组中好、中、差生合理搭配,因此基本同质。

小组间既然比的是总体成绩,那么一个小组的尖子生就必须与其它小组的尖子生比,中等生与中等生比,差等生与差等生比,总之,每个组员都要去战胜其他组同等层次的对手,才能实现团体超越。这样,每个人的目标都锁定在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几个人上,这种目标变得更接近,更容易实现,因此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即使是全班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也在全小组同学的鼓励下,去争取倒数第二,倒数第三……使整个班级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3 “利”在多样

传统教学最大的特色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虽然老师们都会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来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但不免使课堂“预设”有余,而“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z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