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英雄故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14: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北抗联英雄故事

东北抗联密营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州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

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

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赵尚志。

抗联战士雪地行军

东北抗联“八女 投江” 的带头人冷 云。 八女投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 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

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黑龙江骑兵总指挥,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重创日军的马占山部队。

赵一曼——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

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

6

前 言

《东北抗联英雄故事》选取了东北抗战时期抗日联军英雄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战斗的英雄事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些故事虽然只是他们经历的战斗中的几个片段。但就是这些片段,已经让我们感到震撼,让我们对英雄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举起了抗日救亡的伟大旗帜,多次迅速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向全国各阶级、各阶

1

层人民发出了抗战的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首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高潮。东北抗日联军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东北抗联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战中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14年历程。十多年间,东北抗联和日伪军发生了大小战斗66611起,消灭了18万日伪军。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北抗联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这

2

就是:不屈外侮、奋起抗敌、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民族精神;忠贞爱国、矢志不渝、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困境求存,险境无畏,绝境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愈挫弥坚、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东北人民,也是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我们怀着对英雄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尽力以生动的笔触,以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再现了英雄们当年浴血奋战的壮丽情景。再现了英雄们那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3

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些故事,记述的只是无数抗联英雄之中的小部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把更多的抗联英雄事迹奉献给大家。我们希望李炉中心校编辑的这本小册子能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团队工作中发挥作用。由于编辑人员水平所限,不当之处再所难免,竭诚希望有关人士多提宝贵意见。

4

靖宇手持双枪回敬以猛烈的子弹。最后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凶残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胃里竟一粒粮食也没有,满是树皮、草根和棉絮。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送伪都长春请赏。杨靖宇率领第1路军在东南满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他“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一人,以身报国”的革命精神,将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4

民族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指挥抗联三军在松花江两岸,小兴安岭山麓二十余县纵横驰骋连续作战,消灭了大批日伪军,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日本侵略者不断发出哀鸣:“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铲除心头大患,日军曾多次派汉奸特务,妄图劝降,暗杀赵尚志,以巨额酬金悬赏捉拿赵尚志,当时曾有“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的说法。

1941年秋,赵尚志率领由五人组成的小分队在小兴安岭东麓开展

5

活动。俗语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尚志在北部边境地区游动中,不慎吸收了伪装成山货老客的日本特务刘德山加入小分队。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率队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到达吕家菜园子时,特务刘德山在赵尚志背后向他开了枪,赵尚志腰部中弹跌倒在地,鲜血很快浸透了衣裤。他强忍剧痛,连忙开枪向刘德山打去,使刘德山头部、腹部各中一弹,当即结束了这个特务的狗命。这时,敌人赶来,将吕家菜园子包围起来。赵尚志以坚强的毅力克制令人难以忍受的

6

伤痛,同敌对射,在他的掩护下,一名战士安全转移了,而他却因流血过多,在昏迷中被敌俘获。赵尚志被拉到伪警察分驻所时,伤势已十分严重,子弹从后腰打进斜着从前腹穿出,血流不止。审讯中,赵尚志毫无惧色,与敌人进行最后的顽强斗争。当他看到面前站着的不只是还有一些时,他对着日本人和伪警察痛斥: “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了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说完,他闭口不语,伤痛折磨着他,却听不到他一声呻吟,表现了无产阶级

7

革命志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中华儿女不可侮的民族气节。赵尚志受伤被俘大约8小时后,为中国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时年34岁。

8

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率领抗日战士转战于绥滨铁路以北的侯林乡、宋家店、黑龙宫一带,艰苦卓绝,奋勇杀敌,威镇敌胆。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赵一曼的威名使敌人闻风丧胆,登报悬赏捉拿她这个“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 1935年11月15日,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赵一曼率150多名战士被敌人包围在左撇子沟,经过一天浴血奋战,击毙日寇30余。激战中,队伍被打散,赵一曼左手腕受伤,后与4名同志潜入小西北沟窝棚里养

9

伤, 3天后,赵一曼腿上中了子弹,右腿被打断,露出了骨头。不幸被敌人逮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对其腿伤进行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

10

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在赵一曼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1936年6月28日,医院的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再次被捕。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军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前后采用了酷刑多达

11

几十种,包括鞭打、灌辣椒水、吊拷、老虎凳、竹筷夹手指、脚趾、拔牙齿、压杠子、扭胸肉、搓肋骨等“轻刑”。轮番折磨赵一曼,让她长时间疼痛难忍、汗如雨下却不昏迷。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日寇绝望了,决定把她处死“示众”。 8月2日,赵一曼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

12

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人为纪念她,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

13

抗联名将李兆麟

1910年11月2日,李兆麟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李兆麟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年代。“九·一八”事变后,年轻的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愤怒的火焰在他的心中开始燃烧。

李兆麟说服了家人奔赴北平,认

14

识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地下党员冯基平和夏尚志等同志。根据组织安排,李兆麟回到家乡,利用与当地自发群众武装的联系,领导群众武装抗日。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了,日本关东军对我抗日联军和根据地人民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抗日联军损失惨重,李兆麟率领部队向黑嫩平原进发。

在西征的艰苦岁月里,在百里不见人烟的林海雪原里,李兆麟与抗联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由于长时间缺少粮食,他们只能用野草、枯草充饥;

15

没有住所,不得不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过冬、在雪深没腰的冰雪天中露营。饥饿、严寒及长途跋涉,战士们疲惫不堪,不少战士长眠在皑皑白雪的林海里。每当极端困难的时候,李兆麟总是鼓励大家:“我们的西征就快要到达目的地了,大家要坚持,度过这黎明前的黑暗。”

李兆麟在西征中编写了著名的《露营之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

16

回我河山。”抗日联军的战士们高唱着这首歌,胸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豪迈的气概,这首歌一直支持抗联的战士们拼搏在抗日救亡的疆场上。 194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但是,哈尔滨因为其重要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国民党和我党争夺的所在。由于李兆麟经常无情地揭露反动派破坏和平的阴谋和活动,反动派分子对他又恨又怕。1946年3月9日,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在哈尔滨将李兆麟暗杀,李兆麟时年36岁。噩耗传出,中外震惊,人们纷纷谴责国民党特务的滔

17

天罪行。

曾经有人劝李兆麟躲一躲,但他却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醒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李兆麟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自己说过的话,也擦亮了人民的眼睛,唤起了人民的觉醒,换来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

18

抗联英雄周保中

带伤指挥

1932年10月中旬的一天,周保中率军攻打宁安县城,守城日寇负隅顽抗,战士们久攻不克。周保中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并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终于破城而入。刚刚攻进城内,他回头高呼后援部队,正欲继续乘胜前进,却因小腿中弹倒了下去,但他又马上站起来,振臂高呼:“冲啊!同志们快快冲啊!”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似下山猛虎,直杀得日寇丢刀弃枪,狼狈败退。此时,他仍然不顾腿上的伤痛,依旧指挥若

19

定,眼看残敌被打得所剩无几,缴枪投降,他才含笑倒卧在地上。 无麻药取弹

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把周保中背起来,送到指挥部去治伤,因为子弹已穿人腿骨,急需动手术。有的同志劝他说:“这里没有医生,也没有药品和器械,无法取出子弹,最好还是送你去省城的大医院吧。”可他却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不是要做手术吗?那就干脆点,用刀子挖,拿钳子夹,我受得了!”于是,在他

20

的坚持和不断催促下,硬是用刀子钳子将弹头从腿骨中取了出来。 周保中带领敢死队冲进宁安县城、负伤不下火线以及他强忍剧痛刮骨取弹的事,在救国军中传开了,全军战士听后无不深为感动,都称赞参谋长是个英雄好汉,还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刮骨取弹真英雄,胜过昔日关云长。”从此,周保中成了救国军的一员虎将,蜚声东北抗日战场。 神武之师

日军司令部想活捉周保中捉不著,要买周保中的脑袋买不到,只得

21

再次提高赏金,还叫嚣要拿黄金买周保中的肉,即使出一两黄金买一两肉也在所不惜。尽管如此,周保中和抗联部队却依然活跃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经常出没于林海雪原,足迹遍及山村野寨,扩大了党的影响,不屈不挠,直至日本投降。他的队伍所到之处,群众都称颂为“神武救国救民之师”,深受东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22

爱国将领马占山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向发动进攻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抗日的序幕。

马占山又名秀芳,1885年生于吉林怀德。绿林出身,精于骑射。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嫩江铁桥)时,

23

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日军进犯江桥时,守军将桥破坏三孔。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鏖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马占山的名字,迅速传遍全

24

国,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至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 嫩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得到全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支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25

镜泊湖水清亮亮 人民英雄陈翰章

陈翰章是东北抗联一路军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1913年生,敦化县人。“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使他独立富强。假如我的理想因为被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这是1930年12月一个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出的豪迈誓言。10年后,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26

陈翰章少年聪慧,被称为“小才子”,在敦化敖东中学读书时,曾主编校刊《敖中》。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中国国民救国军。先后担任抗联二军五师师长、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

陈翰章成功地指挥了寒葱岭伏击战、智取额穆县城等战斗,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人们誉

27

为“镜泊英雄”。 1940年4月,陈翰章在一次战斗中腿部受伤,没有消炎药,伤口发炎化脓,他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条捅进伤口里,咬着牙来回拉动布条,把烂肉和脓血全部清理出来。伤好之后继续战斗。日军在频繁军事“讨伐”的同时,也不断对抗联和陈翰章进行政治诱降,但一次次遭到可耻的失败。1940年12月,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在一次战斗中,由于叛徒的出卖,陈翰章和战友们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中。面对敌人“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的喊叫,陈翰章用“死也不当亡国奴!”和复

28

仇的子弹回答敌人。战至最后,他的右手和胸部都负伤,扑倒在雪地上。在血泊中,他顽强地靠着一颗大松树坐了起来,准备用左手射击。敌人冲上来夺去了他手中的枪,用短刀在他的脸上乱刺,并剜出了他的双眼。陈翰章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鲜血流尽,倒在血泊中,英勇牺牲了,年仅27岁。

至今,东北仍流传着这样的民歌: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饮水想起英雄汉,见松不忘陈翰章。

29

双龙将军汪亚臣

汪亚臣,1911年出生,号双龙,山东省蓬莱县人,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幼年随家到东北,15岁当伐木工人。

3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汪亚臣在五常县东南部山区举旗抗日,称为“双龙队”,在五常县南山一带与日伪军进行斗争。汪亚臣感到依靠自己的队伍抗日毕竟势单力薄,于是率领双龙队投靠了宋德林领导的反日山林队,活动于五常县拉林河流域。

1935年,汪亚臣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汪亚臣率领队伍来到五常县北部同三军三师主力汇合后,正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汪亚臣被任命为军长。 同年秋,日伪

31

军500余人出现在西关街,汪亚臣命200余名战士上了小土山,其余部队在山脚下设伏。日军发现抗日武装,匆匆直奔小土山,妄图抢占制高点,被山脚下埋伏的战士从两侧夹击。日伪军三面受敌,立刻溃不成军,狼狈逃窜。不到半小时,战斗结束,共打死打伤敌军300余人,缴获步枪300多支,子弹60多箱,小炮一门,机枪7挺,取得重大胜利。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严酷的阶段,敌人封锁山道,以隔断群众与抗联十军的联系,妄图饿死、冻死

32

汪亚臣等抗联十军将士。由于日伪特务王永贵及汉奸告密,日伪军300余人悄悄摸到抗联十军驻地。汪亚臣鉴于敌众我寡,决定转移。人员虽安全撤出,但给养却被敌军焚毁。除夕夜,汪亚臣派战士护送18名送粮老乡回家过年,不幸被汉奸发现,报告了日军守备队。经过两天的战斗,日伪军分3路向河边附近的东山、西山进攻,并占领了东、西山部分地区。这时,汪亚臣一面阻击日伪军,一面命令部队抢占东山,迅速突围。当部队抢占东山时,遭到日伪军的射击,汪亚臣连中数弹,他的左臂、胸、腿

33

部均受重伤,滑下山坡。此时日伪军将他团团围住,汪亚臣毫无惧色,身负重伤被俘,在抬往蛤拉河子途中,壮烈牺牲,光荣殉国。时年30岁。日寇将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五常县最繁华的十字街西北角一商店门前电线杆子上。旁边立着一个醒目的木板,上写:“匪首双龙”,而被“示众”3天。

1954年,经中央内务部和文化部批准,哈尔滨市政府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修建汪亚臣烈士墓。祭文中写道“在抗日战争中将军十年如一日,英

34

勇地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自己的生命。将军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英雄的事迹永垂不朽!”

35

李延禄在鸡东

1932年,李延禄就踏上了鸡东这片英雄的土地。他在这里一面率队打击日寇,一面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抗日,发展壮大抗日力量。1933年7月初,李延禄、张文偕在郝家屯召开抗日游击队和山林队联席会议。这次会议宣布东北抗日救国军改称东北人民革命军,李延禄任军长。在联席会议上李延禄反复向山林队宣传党的“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的主张,使一些山林队首脑觉醒,表示保护抗日游击区的贫苦农民,打击日寇、汉奸、走狗,从敌伪手中夺取

36

粮食和武器,抗日到底。这次联席会议上还整顿了个别山林队的风纪,李延禄代表军部军法处宣布了对“清洋”土匪队劫掠群众,扰乱地方暴行的严厉惩处,受到群众的拥护。这次联席会议以后,很快收编了5个山林队共400多人,使李延禄领导的抗日队伍进一步壮大。为了有利于发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4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吴平(杨松)来到哈达河(原鸡东县新华乡,现鸡东县东海镇境内),主持召开密山县委扩大会议(鸡东地区当时大部分由密山县管辖),会议

37

决定,密山抗日游击队与抗日革命军合并,组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12月,李延禄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军部撤出敌人重点扫荡的哈达河地区,转移到勃利大通沟一带活动。但经常游击在鸡东地区,一面发动群众,一面打击敌人,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6年3月,奉中共中央指示,李延禄由郝家屯一带边境入苏联,到莫斯科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11月回国后,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南京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李延禄从此离开了他曾经战斗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zr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