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论及其神学意义、社会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10 17:12: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定论及其神学意义、社会意义 -------------曼 德

主题: 在扼要介绍预定论后,揭示出预定论在使徒时代、宗教改革时期和当代中国所带来的巨大神学意义,并简要阐述预定论给予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巨大影响。 大纲:

引言:韦伯的断言与预定论意义概论 一:预定论概要

二:预定论对使徒时代基督教的神学意义 三:预定论对宗教改革时代基督教的神学意义 四:预定论对当下中国的神学意义

五:预定论对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的社会意义简述

引言:韦伯的断言与预定论意义概论

在著名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旷世经典《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有这样一段话:“在十六、十七世纪最发达的国家中,如尼德兰、英国和法国,正是加尔文主义这一信仰引起了这两个世纪中

重大的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而加尔文主义这一信仰指的就是预定论。(注: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网络电子版) 而对基督教怀有恶意的恩格斯却也对加尔文主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加尔文以真正法国式的尖锐性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使教会共和化和民主化。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他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加尔文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注: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47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91页)

为什么加尔文主义引起了重大的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呢?我们知道,加尔文主义的核心是其预定论,而预定论由于其彻底性和极致性,在神学上对异教、异端起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神学上的颠覆性,必然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人性观,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观、经济观和社会观。

人的得救完全在于创世之先神在耶稣基督里的拣选与预定,与人的一切毫无关系。预定论在神的拣选问题上斩钉截铁的果断回答,将上帝的主权发挥到应有的极致,将人的败坏与无能也发挥到极致,

更将以人为本的一切宗教、哲学和文化全面地摧垮了。它无疑构成了基督教与异教的最根本区别,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离出来、基督教又从天主教中脱离出来,预定论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不仅如此,预定论所导致的现实社会变革也是非常巨大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二者中的核心观念无不与预定论有着微妙深刻的联系。

简单而言,预定论的神学意义,在使徒保罗时期,是它最彻底地使基督教从一个犹太人的新信仰转化为普世众人的信仰,;宗教改革时期,是预定论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霸权,使基督教从天主教中脱离出来;在当今中国,预定论是对付儒、道、释和马克思主义等人本异教的最有力武器。而预定论的社会意义,突出表现在它对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民主政治观念所奠定的神学根基上。

本文的重点,在于揭示预定论这样一个有关神的拣选的神学理论,是如何影响到基督教的历史演变和人类社会性的政治经济变革的。

一:预定论概要

预定论与人的得救拣选有关,拣选就是从所有的人中,挑选出一部分来。无论在理论和实际处境上,圣经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得救,只有一部分的人得着拯救,而这些人之所以得救,并不在于他们有任何特殊的条件,而完全是神在创世之先所预定和拣选的。正如圣经以弗所书1:4: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在圣经中,保罗相当重视“预定”的教义,在他的书信中多次强调预定拣选的重要性,并帮助信徒看见救赎恩典的伟大和信仰的真谛。(參罗8:28-30 和9:10-29弗1:3-14;林前1:20-31;帖前2:13-14;提后1:9-10)。在神学家中,奥古斯丁和加尔文是预定论的坚定倡导者。奥古斯丁曾说:

“对亚当这一块被称为’预定不得救之人’的泥团而言,刑罚是唯一的结果。但在同一块泥团中,也作成一些预定要得荣耀的器皿。因窑匠有权从同一团泥中制作出不同的东西来(罗9:21)??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拿另外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但是你或许会问,为什么他将我作成贵重的器皿,却将其他人作成卑贱的器皿呢?我应当如何回答呢?使徒(保罗)曾说:’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罗9:20)??这便是圣徒的预定:神的恩典预先知道、预先准备有谁会被释放,这样的人一定会被释放。其他的人则在神公义的审判之下,别无他路,必定是’预定不得救之人’,正如推罗和西顿之人的下场?若他们见到基督奇妙的神迹,必定会相信。然而,因为神没有将信心赐给他们,他们就无从相信”。(注:见《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Alister McGrath编 杨长慧译 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加尔文因将预定论极致化而闻名,他在《基督教要义》一书中写道:“我们唯有认识到神在永恒中的拣选时,才有可能相信我们的得救乃源自神白白的恩典。神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拣选所有的人有救

恩的盼望,而是给某些人这个盼望,却拒绝其他的人。由此可以看到神的恩典。。。。。。神的预定,乃拣选某些人有得生命的盼望,宣判其他的人得永死,这个教义是所有敬虔的人都不否认的”。(注:见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网络电子版)

加尔文的后继者,在与阿米年主义的争论中更将加尔文的预定论用五要义来阐释。从那以后,只要一提到预定论,必直接联系到这5点。这5点是:

1,罪人全面的堕落(the total depravity of the sinners)﹔ 2,上帝无条件的拣选(the unconditional election of the Father) 3,基督限定的代赎(the limited atonement of Christ) ﹔ 4,圣灵不可抗拒的施恩(irrestible grace of Holy Spirit) ﹔ 5,圣徒恒忍永蒙保守(the perseverance of saints)。

这5点从罪人到圣徒、从败坏到拣选、到蒙保守,逻辑严密、阐释完美,的确是预定论最圆满的阐述。这5点在圣经上都有经文根据,在著名的1647年英国清教徒《威斯特敏斯特信条》中也有相印证的条文:

1人的全然败坏或堕落

罗马书3:10-13:“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9章(论自由意志)第3条:

人由于堕落在有罪的状态中,已经完全丧失一切行任何关乎得救的属灵善事之意志力;所以他既是一属血气的人,与善完全相反,又死在罪中,就不能凭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心,或预备改变自己的心。

2上帝的无条件拣选

以弗所书2:8,9: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提摩太后书1:9: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三章(论神永远的定旨)第五条: 此选定只是出于神自由的恩宠与慈爱,并非由于神预见了他们的信心、善行,或信心与善行中的耐久性,或以被造者中其他任何事,作为神选定的条件或动因。总之这都是要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 3上帝限定的代赎

约翰福音:10:14,15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约翰福音17:9: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3章论神永远的定旨第3条

按照神的定旨,为了彰显神的荣耀,有些人和天使被选定得永生,并其余者被预定受永死。

4不可抗拒的救恩

以弗所书1:19,20: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

约翰福音28:30: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10章(论有效的恩召)第2条:此有效的恩召是惟独出于神白白的与特别的恩典,丝毫不是由于在人里面预见什么。因人在这恩召上全属被动,及至被圣灵感化和更新,他才能回应此召,并接纳在此恩召中所提供和传达的恩惠。 5信徒坚忍蒙保守

希伯来书10:14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 约翰福音10:28 耶稣说: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17章(论圣徒的坚守)第1条:凡神在他爱子里收纳,并用他的灵有效地召选而成为圣洁的人,并不能完全,也不能至终从恩典的地位中堕落;反要保守这地位,一直到底,永远得救。

二:预定论对使徒时代基督教的神学意义:从犹太人到外邦人、从犹太教支派到普世宗教

人们很难相信,以上简要阐释的预定论,竟然在教会历史上掀起过巨大的波澜、成为教会革命、教义归正的动力和根源。预定论的神学意义,首先表现在使徒保罗时期成功地解决了外邦人信主的争议;而在宗教改革时期,使异端化、人本化的天主教归正到纯正的神学根基上,而对于当前中国的神学状况,预定论将成为摧毁辖制国人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最有力武器。

保罗对预定论最经典的阐述,是在罗马书8:28-30 和9:10-29。为何在这里提出了预定论呢?通过对保罗当时处境的考察,和对这两章经文及后面的10、11章所要谈论重点的考察,我们知道,此处的预定论是要解决外邦人得救以及基督教从犹太教的支派成为普世宗教

的问题。在保罗时代,基督教刚刚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不仅犹太人信,而且外邦人也信。在这转化之际,教会群体的最大部分构成,仍然是犹太人。他们大部分仍然认为基督教只不过是真正的犹太教、而且只有犹太人才配神的恩典、才配信耶稣基督,因为以色列人乃是上帝所命定的选民。而外邦人,由于他们不在神的应许之中、不遵守上帝的律法,故而他们不配成为上帝的选民、耶稣基督的门徒。 面对这一情形,保罗一方面安慰犹太人,上帝对犹太人的应许没有废弃,另一方面提醒犹太人到底谁能被拣选和预定完全在上帝的主权,所以不少犹太人失落救恩、而外邦人被拣选完全正常。保罗首先从因信称义、律法与恩典的角度告诉信徒们人的得救不在乎遵行律法,而在乎神的恩典;不在乎人的行为,而在乎因信称义的信心,这是对大多数律法主义的犹太人的否定;其次,保罗提出了为什么神也拣选外邦人,在于神是自有永有、自行其事、拥有绝对主权的上帝,他想拣选谁、就拣选谁;他想怜悯谁、就怜悯谁。神拣选人是无条件的,不能因为他的行为好或者他的种族优越就拣选,神拣选人的唯一根据和理由就是神自己,神是拣选的最终极原因和条件,而如果他的拣选还有第二因或外在于他的条件,那神就不是神了。

神想拣选外邦人,那我们也是无话可说的;他想恩待外邦人,也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在上帝创世之前的预定和拣选当中,而不在于人的行为、意念和种族特征。所以,外邦人归主,完全在神的

应许之中;外邦基督徒,也正是神所预定和拣选的;而我们的信仰也不再是犹太教的一支,而是一个普天下人都该信仰的信仰。 我们看到,保罗在罗马书9章开始阐释预定论的时候,先说到“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唯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罗马书9:6-7)这段经文揭示了保罗要阐述的论点——犹太人并不都是神拣选的儿女,唯独被神预定的,才是神的儿女。接着保罗用了著名的雅各和以扫的“双子”比喻,说明了神拣选人并不靠人的行为、善恶、人伦道德,神的拣选完全在神的主权之中,“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马书9:18)。保罗又用著名的“窑匠与器皿”比喻,再次说明了神凭己意而行,有主权选择并预定器皿,而作为器皿的人类毫无争辩的名份。

最后,保罗说出了之所以用这两个比喻的最终目的:“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罗马书9:24)这个目的,就是告诉在罗马的基督徒,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人的得救在于自行其是的上帝的预定;上帝的旨意人怎能明白,所以外邦人被神拣选是理所应当的。接着,保罗告诉罗马人,凭主权和己意而行的上帝必定会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罗马书9:25)“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罗马书10:12)这样,根据上

帝无条件拣选的预定论,保罗成功地说服了犹太人基督徒——外邦基督徒也是神所应许的。

不仅如此,保罗以他自己的双重身份,再一次的劝勉了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对前者,保罗说:“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罗马书11:1)“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就是神并没有弃绝犹太人,只不过这个救赎是限定的代赎(limited atonement ),对后者,保罗说:“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罗马书11:13)“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在此强调神对外邦人的救赎恩典不可抗拒外(irrestible grace of Holy Spirit),也叫外邦基督徒要尊重犹太基督徒,因为他们是根。 由上论述我们看到,预定论在保罗的处境下被提出和阐述,根本而言是让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明白各人得救不在于他的民族和行为等条件,而完全在于神毫无条件的预定和拣选。神如果拣选和预定的是外邦人和以色列人中的余数的话,就应该听从神的旨意。相比保罗在《罗马书》起首提出的“因信称义”论,预定论在神学上更加彻底地为外邦人信主作出了辩护。这一辩护也最终使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离出来,从当时世人以为的犹太教的一个小支派一跃成为最兴旺的普世宗教。

三:预定论对宗教改革时代基督教的神学意义:从人本到神本、从天主教到基督教

宗教改革是从救恩论的归正开始的,加尔文的预定论实际上接续了马丁路德从“因信称义”开始的工作,并将“神的主权”“神的预定”在救恩论中极致化。从神学意义上来看,预定论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起到了对运动的彻底化、体系化、极致化的总结作用,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人本主义和巫术偶像倾向,使各种以人为本、神人合作的思想黯然失色,也使基督教最彻底地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

历史有惊人的巧合,在《罗马书》当时的处境,保罗解决外邦人信主的问题,一是从因信称义出发反对律法主义,二是从预定论出发反对人本的有条件拣选论;而现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同样面对天主教的律法主义和人本主义,他们所采取的神学论战,也极其类似于《罗马书》中保罗的方法。马丁路德虽然极认同预定论,但他最出色的是用“因信称义”来反对律法主义,而加尔文则是用预定论来反对律法主义的根源—人本主义,这样就从根本上摧毁了天主教霸权。 众所周知,中世纪天主教认为人的得救和称义在乎人和人的行为:理性(经院哲学)、意志、行善、圣礼、忏悔、弥撒、修行甚至购买赎罪券。“称义乃是一种缓慢渐近的过程,一位罪人借着浸礼、信心、爱心的行为以及整个补赎的生活恩典,把神的公义真正地注入到这个罪人的里面,使他真的变成公义。。。。。。对于中世纪天主教而言,这个过程延伸到炼狱里”。(注 421页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北京大

学出版社)路德则认为:“除了历史上的十字架、所宣讲的福音,以及在罪人心里的信心,并没有任何东西对于救恩是有必要的。并且也没有任何补赎行为,可以加增救恩的任何层面。基督徒所得到的义是属于基督的,因此是属于‘外来’和‘归给’的义”。(注 422页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在这里,路德通过唯独信心消除了律法主义,告诉人们,唯独因为信心和上帝的恩典,神赦免罪人,并把基督的义归算在罪人头上。这就是“因信称义”,它的发现与张扬跟路德提出的其他原则“唯独圣经”“唯独恩典”一样破除了天主教人本主义、律法主义和教权高于神权对人类造成的毒害。 在路德的唯独恩典理论中,他强调救恩乃是神怜悯的白白恩赐,人类对于救恩完全无能为力。路德把任何不依靠超自然恩典与信心的恩赐,而想要透过人类理性和行为发现神的方法,称为“荣耀神学”。荣耀神学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神学,它高估人类的力量和能力,是一切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源头。而路德的十架神学宣告,人类完全依赖神,并且除了神的自我启示之外,没有能力了解任何关于神的事情。从荣耀神学到十架神学,实际上就是从人本神学到神本神学的转变。在此,路德对突显上帝主权和人的败坏的预定论大为赞赏,他认为预定论“是很浓的烈酒,以及强人的真正食物。”路德对伊斯拉莫在《论自由意志》一书中提到关于神预定罪和邪恶的原因等人文主义问题时,宣告:

“他是神,因此对于他的意志,我们无法制订任何原因和理由,作为其规则或尺度,因为万物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等同或超过他的意志,而且它反而是万物的规则。因为,如果它具有规则或标准,无论是原因或理由,那么,它就不是神的意志了”。(注:见《基督教神学思想史》413、414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人本主义彻底摧毁的工作,最终由加尔文来完成,他是宗教改革神学的集大成者,也是预定论的最佳阐释者。马丁路德虽然提出了因信称义,并主张信心也是来自上帝的恩典,更主张上帝主权下的预定论。但他的这一切工作在理论上没有系统化、没有彻底化,致使宗教改革的伟大使命只处在中途。而加尔文站在路德的起点上,将预定论系统化、彻底化。

加尔文及其后来人提出的预定论五要义,无疑成为预定论最为完整的理论阐述,也同时成为宗教改革思想最高的结晶。加尔文的救恩论是彻底的神恩独作说,这种彻底化使人的全然败坏的观念深入人心,依靠人的理性、道德、意志等一切的一切于救恩都毫无用处;而个人的条件对于是否被拣选也毫无关系,得救的唯一根源在上帝自行其是的主权之中。由于最极致化的强调了人的败坏和无能,也就最极致化的强调了神的主权和恩典;由于最极致化的限制了人的狂妄,也就最极致化的强调了神的荣耀和权能。神对人的拣选完全凭创世之前在耶稣基督里的预定,在人毫无条件。他的救恩临到人,人就无法抗拒;他的救恩不能临到人,人也无话可说,因为这是神的主权。而

且神的主权更表现在对得救之人的保守上,人的行为是不能改变上帝的救赎的,所以一旦被上帝所拣选,人的一切也改变不了得救和被拣选的事实,循环救恩毫无可能。可见,预定论摧毁了天主教企图通过人的善行、功德、理性、自由意志、圣礼、教权甚至圣物、赎罪券来得救的可能性,全面地给予天主教以否定。加尔文预定论,也由于它的彻底性,故而在神学上使基督教彻底地与一切人本主义、理性主义、异端异教区别开来。

正如奥古斯丁、路德和慈运里一样,加尔文把神视为决定万事万物的实有,并且宣告神对自然界和历史巨细靡遗的神圣照管。神是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在神的预定之外,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或可以发生。加尔文否认偶发事件的实在性,没有任何事情是偶然发生的,神也不只是预见或预知未来要发生的事情,相反地,神使每一个事件按照他旨意所预定的方式运行。万事万物之发生,都可以归之于神的荣耀,即使人类无法看出为何如此,但神的荣耀就是万物为何发生的目的。(注:见《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44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正如加尔文的接班人伯撒在写给加尔文的信中所写的:“若有人问及,是什么原因,导致神自亘古之时便已决定拣选某些人,咒诅其他的人;我想我们必须如此回答:籍此,神可以更加清楚地彰显他无边的大能。若这些人接着问及这永恒的定命有何‘物质因’,我除了指向神的旨意,别无可答。神对他所创造的万物,拥有完全的自由。。。。。。面对这些问题,我不会诉诸‘次因’(其中包括基督

及亚当),而是以其后有何跟进为主。这个问题并非质疑拣选或是咒诅的程度,而是其执行。神命定了某些次因来执行他的定旨。我们可以为我们为何蒙拣选、如何蒙拣选找出原因,也即出于神的大爱,他在基督里面看我们,他无法不爱我们,因此使我们在他里面成为公义圣洁。但若问及什么原因导致神咒诅某些人,我只能回答说此原因必定是在人的本身,因为他们继续不断地堕落犯罪,自然应当受到神的义恨。这种人合理地遭到神的弃绝。。。。。。我的领会是:当神自永恒之中预定我们蒙拣选之时,同时也使基督同样顺服于这个定命,因此神得以在基督里面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得蒙称义,得到荣耀。另一方面,当他预定某些人会灭亡之时,他同时也任命了亚当,使那些已堕落的人在亚当里更加刚硬,以至于神可以在他们身上施行他的至高权能”。 (注:见《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 302-303页) 以上可见,预定论实际是逻辑上最为彻底的神本主义,将人的救恩、人的所有一切,都单单归于神的主权;而把人在救恩上的一切努力,在历史上一切的自以为是彻底地抛弃了,这一切是对天主教以人为本神学的毁灭性打击。天主教抬高人的理性、自由意志、行善、功德在救恩中的作用,但预定论认为救恩只在乎上帝的预定和无条件的拣选,无法靠全然败坏的人;天主教抬高教皇、祭司、教会、弥撒、圣礼、圣徒、圣像、圣物在救恩中的作用,但预定论主张拥有绝对主权的上帝,是谁也无法替代的,而上帝自行其是的意志,也是任何人和行为无法更改的。预定论把人企图影响上帝的一切努力和手段全面扫荡干净,剩下的只是上帝的荣耀和绝对的主权。正如保罗在

《罗马书》第11章论述预定论暂告一段落后说到:“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啊们!”(罗马书11:33-36)

没有预定论,宗教改革就不会彻底,基督教就不会真正厘清与天主教的关系(路德之后的路德宗与人本主义有了太多的联结、路德本人的预定论也根本没有体系化、彻底化);而加尔文及其后来者伯撒、苏格兰与英格兰的清教徒们对预定论的系统化,使基督教彻底地从天主教中脱离出来,并成为信仰纯正、教义严谨、体系庞大的普世宗教,成为真正区别于任何异教的纯正信仰。这一切工作,宛如保罗通过预定论,使基督教真正从犹太教脱离出来一样,具有非常重大的神学意义。

历史事实也表明这一点,由马丁路德发端的宗教改革,在加尔文主义下体系化、成熟化,以预定论为核心的加尔文主义影响了瑞士、荷兰、英格兰、苏格兰、北美的基督徒,他们大都成为坚守预定论的清教徒,教义纯正、信仰虔诚的基督新教真正在全世界崛起了。

这一切,正如荷兰神学家、政治家亚伯拉罕.凯帕尔在其著名的《加尔文主义系列讲座》中所指出的:“准确地说,应该以基督教而不是以加尔文主义来与外邦文化、伊斯兰文化相比。但是以加

尔文主义来作此对比更好。因为加尔文主义比罗马天主教、比路德宗更纯洁、更准确地体现了基督教。在受希腊东正教影响下的俄国和巴尔干各国,基督教没有能够从他们国家的神秘主义传统下产生出一个自己的生活形式。在路德宗国家里,政权的介入与干预阻碍了属灵原则的自由运行。罗马天主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其具体表现只能说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一套。与罗马天主教相反,加尔文主义的出现不仅仅是建立起一个不同的教会体系,这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体系,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存在方式,为人心的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观念、理想”。(注:见《加尔文传:加尔文主义系列讲座》亚伯拉罕.凯帕尔 1898 王兆丰译 2002年)

四:预定论对当下中国的神学意义——从儒、道、释、马克思主义到基督化中国

德国大哲马克斯韦伯在评价预定论时指出:“总之,通过教会、圣事而获得拯救的任何可能性都被完全排除(而这种排除在路德派中并没有达到其最终的结论),这一点构成了与天主教的绝对决定性的区别。宗教发展中的这种伟大历史过程——把魔力( magic)从世界中排除出去,在这里达到了它的逻辑结局;这个过程从古希伯来预言家们开始,而后与希腊人的科学思想相融合,把所有以魔法的手段来追求拯救的做法,都当作迷信和罪恶加以摈弃。真正的清教徒甚至在坟墓前也拒绝举行宗教仪式,埋葬至亲好友时也免去挽歌及其它仪式,以便

杜绝迷信、杜绝靠魔法的力量或行圣事的力量来赢得拯救这种想法”。(注:见韦伯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网络电子版) 这段精辟精彩的评论揭示了预定论是所有巫术、迷信的终结者,是人本主义、偶像崇拜的掘墓人。在韦伯的眼里,中国的传统宗教其本质是人本主义的,它们的巫术性质非常浓厚,而正是这种巫术性质,没有使中国的宗教走向理性化、现代化。而对于适应和促进了现代化的基督教来说,正是预定论,破除了西方世界宗教的人本主义和巫术性质,促成了基督教的“理性化”“现代化”。无疑,如果在近代没有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秉持自有的传统宗教,绝对不能步入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传统宗教及马克思主义仍然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所以如何根除它们的劣根,使福音的广传有最适合的思想土壤,是每一个为神大发热心的人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基督化中国的过程中,预定论无疑是最为有力的武器,它是人本主义的掘墓人、信仰专制、偶像崇拜的终结者。

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无疑是儒道释三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传统宗教里面,好的东西不少,但究其本质,无非是人本主义和偶像崇拜;而马克思主义更是把人的崇拜、偶像崇拜发挥到了比中世纪天主教更加恶劣的地步,而时代给予我们的任务是,用预定论来剖析、摧毁这些辖制中国人思想的异教思想,使上帝的荣耀得到称赞、使人的心灵自由得到彰显。预定论五要义正好是对儒释道与马克思主义(简称辖制中国人异教)对症下药的:

1.预定论强调人的全然败坏,强调人在得救上的无能为力。它正好切中辖制中国人思想中毫无罪感、自我为主、自我成神的人本主义的狂妄。辖制中国人思想总是相信人毕竟还是有成圣、成佛、成仙和建立地上天国的内在潜质和可能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我即是佛、佛即是我”等等。

2.预定论强调神的无条件拣选,正好切中辖制中国人思想中因人的努力和区别而达到永恒的观念,如:道德成圣观念、行善成佛观念、修炼成道观念、阶级成分决定“选民”观念以及民间宗教中的巫术观念。

3.预定论强调基督限定的代赎,从而将上帝的主权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对“人人皆可成尧舜”的中国式普救论是个颠覆,并以上帝的绝对主权把人通过巫术、功德、香火、思想灌输等都可以成神的观念全面扫除。

4.预定论认为救恩纯粹是上帝临到个人的、是人不可抗拒的救恩。这种观念又一次的将功利性、循环往复、靠巫术不断得道的救恩思想彻底摧毁。

5 预定论认为被上帝所拣选的信徒,不会轻易因他个人的原因而丧失救恩,只要是上帝命定拣选了的,就一定保守到底,不会因为人的原因而改变。这也是对人的骄傲、以人为本、人可以主宰神、人可以左右神的打击。

对人性的乐观和对人的全然败坏的忽略,使辖制中国人思想中的所谓神,都是人本之神,自己想当然的神,而不是基督教中那个创造万物与人类、拥有绝对主权的神。在儒家经典中提到:“朝闻道夕死足矣”、“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可见在孔子眼里,这个神只是一个不能也不愿认识的模糊概念而已,绝对不是“创始成终”、与人交流的耶和华上帝,到后期的儒者,干脆用社会伦理性的道、天、理等概念取代上帝。一个人本的、毫无超越性的伦理性上帝被儒家塑造起来,在这个上帝面前,中国人不仅难以有敬畏之心,反而萌生许多“我可取而代之”的狂妄念头。 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最高主宰道成为不可知道的“神”,顶多也就是被造界的规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成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视之而不见,名曰夷;听之而不闻,名曰希;搏之而不得,名曰徵”。可见这个最高主宰对人类的启示是非常模糊的,根本不象基督教中的上帝不仅与人类面对面交流而且还道成肉身以人的形象向我们启示出来。可见,道家之终极存在,也只不过是用人的智慧自造之神。

众所周知,真正的佛法是无神论的,它是参透万物、通过人的神秘方法进入永恒的一种智慧,所谓“去无明、进涅盘”是它的终极目的。在佛教中,毫无那个创造一切、预定一切、审判一切的最高主宰,毫无神的主权和实存性。佛教大师龙树曾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佛经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生也不灭,不常也不断,

不一也不异,不来也不去”,在这些对世界终极本体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也是与道教类似的对神的虚无化。这个世界本体的形象也缘于人的想象。

马克思主义更是把人创造神、神就是人发挥到极端,预定论是以神为本,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为上帝而存在;但马克思认为人创造了世界包括上帝,如果有上帝的话,上帝要为人服务。卡尔·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反宗教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对宗教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人是人的本质,也就是人创造自己并赋予自己内在的规定性,这与《圣经》中所说的:“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记1:26)完全背道而驰。对付这样狂妄的异端邪说,非得要把上帝主权强调到极致化的预定论不可。 辖制中国人思想殊途同归,都塑造了一个人本主义的“未识之神”。不仅如此,他们在人如何达到与这个“未识之神”的合一上,也坚持通过并没有“全然败坏”的人的方法来达成合一。儒家相信人凭自己完全可以成圣,因为人性本善,只不过被世俗玷污,只要通过人的修身养性、学识、静观等方法,就可以除去玷污,直接成圣。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更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

之趋善,如水之就下也”,孟子认为人有天生的“善端”,本此“善端”,便可成德、成圣。(注:见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可见儒家对人向善的判断跟基督教预定论确有天壤之别。预定论认为人全方位已经被罪玷污、在道德上全然败坏、在意志上无能为力,人靠自己的任何途径都是无法达成与至纯至善的上帝的合一的。 儒家的荀子在“性”论上主张性恶论,但在心论上主张圣王论,所谓:“途之人可以为禹”,在《荀子不苟篇》中道:“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可见,君子通过“诚心守仁”等伦理方法,即可成为参天地万物的圣王也即神了。

这种人的自信或者人的狂妄在后期儒家中也表现出来,如理学大师朱熹提出了完整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之道,将人本主义的得救、永恒、天人合一之路系统化。心学大师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 ,心外无物”,将宇宙的本体最后归结为自己的人心或意识,这已经是极端化的人本主义了。而另一大师陆九渊认为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人须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立身其中,须大作一个人”“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将以人为中心和人的狂妄达到一个最极致的地步。

儒家和基督教预定论,一个是高扬人、一个是高扬神,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信仰系统,作为基督徒,必须意识到要用预定论这个有力的理论武器来改变儒家思想的人本倾向。

佛家的主流思想,也是高举人、确信人并非全然败坏而是有成佛的潜质,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行、顿悟、禅定、苦修、行善、咒语、法事等成为佛。

大乘佛教强调佛性和法身,与涅磐等同,二者是植根于个人内在的心性,也即人有内在成佛的潜能,透过”发”心,人可以发挥此潜能,体现佛性,证成佛身.正如佛经上写道:“众生皆有佛性,我即是佛,佛即是我”,“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禅宗六祖慧能用人本的儒家理念,使佛教中国化。让人在成佛、得永生的路上更加的轻松、迅速。如果说其他宗派是走路到天国的话,禅宗坐着直升飞机就可以到了。正如慧能所说的:“一念若悟,众生是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段慧能的佛诗之所以为他赢得了禅宗史上的地位,是因为它把人的性善、人即是神、人通过自己可以成为神发挥到极致。

相对于儒家和佛教,道教在人如何得永生问题,也许更加接近韦伯所说的“巫术”,用人的各种炼丹、修炼、道场、咒语等“巫术”企图成为神仙而长生不老。

马克思主义也把人的神化、人自己扮演上帝发挥到极致。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无神论,它不承认有神,但隐含着它所看重的阶级是神。

它宣告人类历史必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社会的被压迫者无产阶级将是人类历史和新天新地的缔造者,无产阶级是先知、君王和祭司,无产阶级已经发现了宇宙及人类历史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要灭亡的结局(政治经济学),也发现了进入人类自由王国的途径(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将要主宰人类历史,拯救人类进入“新天天地”——共产主义社会。正如《共产党宣言》写道:“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不仅是先知,而且是祭司,无产阶级被高度吹捧,高贵、圣洁甚至有通天的本领,他们就是我们通向天国的唯一带领人,是代表整个宇宙未来的祭司与君王,无产阶级也要成为地上的君王,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当无产阶级成了君王、祭司与先知,它也就成了神,成了人类的弥撒亚、救世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代表毛泽东曾说:“服从神何不服从己,己即神也,己以外尚有所谓神乎?”“十亿神州尽尧舜”,这些无一不表露出人要成为神的狂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流毒就是人的神化、个别领袖的上帝化、某个阶级及其先锋队的神化。

综上所述,辖制中国人思想是人类世界把人的至善、人的狂妄、人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上帝、人扮演上帝的观念极致化的思想系统,这套系统的流毒之深、危害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也许,比起中世纪的天主教,这套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神学思想领域摧毁这套体系的工程

非常艰巨,但相信正如当年预定论摧毁天主教根基一样,把人的败坏、上帝的主权、唯靠恩典、唯靠信心等强调到极致的预定论在当下中国,也必然起到摧毁辖制中国人思想、为耶稣基督预备道路的作用。

五:预定论对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的社会意义简述

台湾学者顾忠华指出:从历史的因果关系来看,今天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在其中每一个人似乎不得不顺从、适应其中的规范:不诚信的商家永远作不大,不努力工作的工人会失业;没有限制的政治人物会腐败、否定多党竞争会被认为是法西斯等等。但是在这些规范、秩序有强制力之前,一定是先有一群人“自发地”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生活态度。也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不是“无中生有”地迸出来,强迫大家服从它的规律;相反的,是有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批为数众多的人——先把上述的观念和态度当作追求的目标、人生的信条,在他们将观念普及并自己获得社会上的成功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才能够发达起来。这就是一种正确的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反。我们由此看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背后是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及其核心宗教信仰起到了关键作用,直接来说,是基督教宗教改革思想及其核心预定论起到了关键作用。

预定论在经济上表现为它积极入世的世界观促成了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热情、在政治上它奠定了民主政治的个人主义基石、最大程度的限制了王权、政权对个人的干预,确立了宪政体制的思想基础。 预定论认为,上帝在创世之先就拣选一部分人为上帝的选民,只有他们才能获得拯救,其他的人命定要下地狱。这样的拣选是上帝主权决定的,任何人类的行为、巫术、圣礼都无法改变上帝的旨意。也就是人的得救完全在于上帝,与人的一切无关。就如以弗所书1:4: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罗马书9:11: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人是否得救完全是上帝预定的,这就排除了人的任何迷信、巫术、圣礼甚至烧香、磕头、献冷猪肉、贿赂神灵等手段,将人的行为排除在外,也将人干预神灵世界的可能性完全排除了,将得救确据的路线完全地指向了现实的社会中。基督徒的眼光不再盯着圣礼、巫术的世界,而是将眼光关注在现实世界中。而凡是上帝的“选民”,他蒙受的恩典就永不会失去,而凡上帝拒绝赐予恩典的人,不但不可能用带着巫术性质的方法获得恩典,而且也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来得到它。基督徒必须成为上帝的“工具”,必须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来“证实”他是选民,必须踏实作明显的事情。因为除了社会生活以外,其他的一切途径都是我们人所无法干预的。那怎么知道自己是得救的呢,一靠坚信,二靠社会生活证明你是上帝的选民,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上见证神的荣耀、找到自己得救的凭据。(注: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加尔文曾说:“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没有一个教义象他所体现的那样积极、有力并且充满得胜的雄心,他说:“欲想在天国得荣耀的,今生必须争战,而争战之胜利,必须历经艰难险阻始能获得”。信仰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人类生活的整体。加尔文将积极入世、在社会中全面渗透信仰的倾向发挥到极致。

预定论使基督徒更加坚信自己是“选民”的一分子,以终身的所有作为来荣耀上帝,只要因信称义、确信自己是得救的,就在凡事上荣耀神,而且确信自己是得救的,就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寸光阴用来荣耀神。预定论使基督徒从巫术中逃离出来,积极地介入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科研学术等事务,并用这些事务上的符合上帝心意的果效来验证自己基督徒的名分。所以,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们应该尽力在凡事上、在经济、政治、社会、科研学术活动中荣耀上帝,用上帝之道指导并变革社会中的经济、法律秩序,并在工业、商业、贸易等职业中尽力工作和不断扩大再生产,在增进财富上荣耀上帝,就如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所说“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把挣钱上升到天职、上升到神圣的责任伦理的境界。为上帝的荣耀尽力挣钱,为上帝律法的缘故尽力省钱,为耶稣的爱和邻人之爱而去捐钱。而这样一种“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的精神,恰恰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精髓、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动力和精神支柱。(详见曼德著《天职》一书 中央编译出版社)

就民主政治而言,预定论将“驱除巫术”(韦伯语)的工作在政治领域也进行到底。由于人的得救只仅仅在于神权,所以预定论把教权的神圣光环彻底消除,同时也把历代政权的神圣光环彻底消除。在预定论看来,政治只是属世的事务、只拥有属世的权柄,而那些把政权赋予神圣意义,甚至政权假冒上帝的代言人,政权干预属灵的权柄和事务,都是巫术政治的表现。预定论将政治领域冒充神的一切巫术行为彻底驱除了。这一切,简单而言就是所谓的“政教分立”。 政教分立实际上是在加尔文改革宗主导的国家中最先开始的,这是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所有还在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实际上还处在前现代化或中世纪的光景中。象伊朗、北韩、中国这样的国家,实际完全没有现代化,信仰、政治领域现在还完全处于中世纪政教合一的蒙昧状态。另外,新加坡虽然是一党专制,但它是个政治现代化国家,这因为它宗教信仰高度自由、政权很少干预宗教事务。新加坡破除了政教合一的“巫术政治”。

政权只拥有属世的权柄,它没有干预神灵和冒充神灵的资格。政权不能干涉宗教内部、教会内部事务——这些原则,也即政教分立原则实际上对人类政治史的影响远远高于宪政、代议制、人权等政治思想。它把人类政治从蒙昧中首先带到了光明之处。预定论对人类政治的这一决定性影响至今不是很多人看见,可谓“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唯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圣经》歌林多前书2:14)

政治领域的“去巫”,就是政治领域的现代化,这就是预定论的政治产物。在加尔文改革宗主导的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是最起码的。自宗教改革时期开始的日内瓦庇护了各种信仰的受迫害者,清教徒领袖克伦威尔当权时英国空前地对各宗教平等地对待,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建立宗教的法律,或者禁止其自由行使??(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 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可以说,是加尔文主义中的预定论最彻底地导致了“政教分立”原则的确立、导致了政治现代化。

除促成政治现代化外,预定论实际上也是宪政、人权观念最彻底的理论根基。以预定论为思想旗帜的宗教改革实际上是一场信仰归正运动,是人类从人对神的掩盖、专断和践踏之中恢复神的荣耀及个人的尊严的运动。宗教改革不仅没有打倒神权,而且前所没有的强调了神权,这突出地表现在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中;宗教改革打倒的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士阶层的教权,所要树立的是个人信仰的至高与纯粹,以及由此衍发的民主自由社会的基石——个人主义。只有高扬了神权,才能高扬人权;只有打倒了教权(天主教专制),才能高扬神权与人权。“天地之间,上帝为尊;上帝之下,个人为尊”。

我们可以通过预定论5要义的具体分析,看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1.人的完全堕落、全然败坏。人类由于原罪完全腐败,绝对不可能有行善和称义的能力和功劳。这个教义使人彻底认识到人类的有限和

罪恶,使人们在关于教会、政府等制度设计时无不以”无赖“假设为前提,各种制度安排来防范、监督人尤其是有权力、有地位的人的无赖本性。这为平等自由的教会制度和宪政、法治奠定了根基。三权分立、多党竞争、新闻监督等民主体制基本制度由此而来。

人不是神,人自身存在着多种的罪性,人尤其是有权位者必须要受到足够的监督和制约;而且人的罪性靠自我的道德修养是根除不了的,必须靠悔改和信靠真正的上帝方能改变,所以人必须谦卑、温顺、顺服规则、敬畏上帝、制约罪恶、千方百计在经济、政治领域用制度制横人的罪性。

2.上帝对人无条件的选择。被拣选的人和消亡的人之间没有任何伦理差别。拣选不是按人的伦理上行为,拣选的主权完全在上帝手中,就是人的信心,也是上帝所赐。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相反,人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上帝。在人的救恩问题上无限强调了上帝的主权,从而彻底地排除了教权、皇权、政权的专制与影响力,也开启了信仰自由、政治和教会分立的先河。作为政权,绝没有丝毫属灵的权柄,不能假命自己是祭司、是上帝的代言人,尤其不能强迫、限制他人的信仰自由、控制人的心灵。世俗的政权绝不能干涉人的灵魂世界。 3.有限的赎罪论。认为只有被上帝在创世之先拣选的人才能借基督的赎罪而得救,因而基督只是为被栋选的人赎罪而死。上帝主权高于政权和人的意志,所以在任何法律之上有了最高法、“自然法”,那就是上帝的话语。

4.不可抗拒的恩典。人不能抗拒救赎的恩典,凡被拣选的就无法逃避上帝的拣选。为人类的平等奠定了神学根基,不分肤色、种族、原来信仰、贫富等状况,凡是被上帝拣选的都是上帝的子民。在法律面前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与机会。

5.圣徒永蒙保守。被拣选的圣徒在上帝的保守下永远处在恩惠和选民的状态、永不丧失救恩。这为基督徒积极从政、在政坛见证神的荣耀给予了信心和勇气。这在当年的清教徒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可见,预定论最极致化地强调了上帝的尊严,使人间的王权、皇权、教权和人的各种宗教仪式、巫术图腾全部黯然失色,它的逻辑结果,就是信仰上的个人主义在现实中的有力实践。加尔文教义之所以成为各国实施民主宪政的伟大动力还在于:它最极致化地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最极致化地强调了上帝的主权从而最极致化地践踏了教权、皇权、政权的权威,也从而最极致化地树立了信仰上的个人主义,并将这种个人主义最极端化地实践在政治社会中。

预定论最彻底地打碎了在个人与上帝之间的任何事物和行为,最有力地揭示出:在个人与上帝之间没有任何有权威的实体,宇宙所有、上帝至尊;上帝之下,个人为尊。而且信仰纯粹就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个人应该优先于教会、政府、社会团体,是团体的目的,根本不是团体优先于个人,团体只是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这是个人主义的根基。美国历史学家戴格勒(Carln Degler)说:“个人主义是遗留给后代的清教主义的核心”,“如果说美国人今天是个

个人主义者,那么,清教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凡是独裁的国家首先要摧毁的就是个人主义思想,而代之以表示人民利益的某个集合概念如“人民”等等。纳粹就称个人主义为极端的利己主义,把“个人的权利”的概念改变为“人民的权利”这个概念,把人民变成脱离了个体的集合概念,然后以人民的名义开始独裁,让人民这个词成为纳粹对实质人的权利的践踏的一个遮羞布。法国大革命、苏联无产阶级专政时无不以人民或集体的名义行专制的实质。

没有个人主义,人权无法得到保障,民主宪政体制及其意识形态大厦就会轰然倒塌,而个人主义延伸出来的信仰自由、言论自由、政治自由等等人权和个人主义为基石建构的权利限制和制衡、选举制度、代议制度真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

可见,预定论彻底打掉了世俗政权、皇帝、领袖、政党的权威,让他们在上帝的荣耀和上帝的律法面前恐惧颤抖;预定论也使从“因信称义”开始的个人主义更加的强壮,终于成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思想基石。 结论:

通过以上对预定论神学意义的考察和对其社会意义的概述,我们再一次的看到预定论的伟大,它的确是最能荣耀上帝的神学教义,也是对当今中国基督化最为有力的武器。它必将成为埋葬中国一切人本的、巫术性质的异端异教的掘墓人;也必将成为恢复真神荣耀、奠定新中国神学根基、思想根基及整个社会新局面的奠基石。愿上帝给予我们

属天的智慧和能力,能在大大使用预定论上有份,哈利路亚,感谢赞美主。最后,让我们以以弗所书1:3——6节最为结语: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籍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b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