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酵工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更新时间:2023-11-15 07: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结业论文 姓 名 樊世钰 格 式 班 级 09食工1 内 容 学 号 20094061112 文献数目 平时 出勤 总成绩 整体可读性 文献格式

我国发酵工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

对措施

姓 名: 樊世钰

学 号: 20094061112

指导老师: 袁旭 所在学院: 食品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我国发酵工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樊世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09级一班)

摘要:发酵工业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

产发酵产品的一门传统工业.至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种繁多,门类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产品应用覆盖医药、卫生、轻工、化工、农业、能源、环保等诸多行业,某些产品如味精、柠檬酸年总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Abstract: the fermentation industry refers to the use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using some technical means to control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fermentation products of mass production is a traditional industry. So far, China has already formed a variety, class is more all ready, with a considerable scale of independent industry system,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products cover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health, chemical, light industry, agriculture,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y other industries, some products such as MSG, citric acid, year total output already jumped house world first place.

关键词: 我国 发酵工业 问题 措施

Key words: China fermentation industry Problems measures

2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发酵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1多数工厂规模小、效益低

味精生产万吨以上产量的工厂有17家,其余都在万吨以下,最大规模是周口莲花味精集团公司,年产12万吨,其次是菱花集团,年产8万吨。发酵罐容量我国只有个别工厂在6060立方米,而国外普遍在500-600立方米以上。味精生产原料我国主要以淀粉为原料,成本相对比较高,吨产品制造成本比国外高2000元左右。日本劳动生产率高,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998年味精生产企业89家,其中亏损37家,占41%。

柠檬酸行业万吨以上的工厂有六家,其余均在万吨以下,最大规模是安徽丰原生化集团,年产6万吨以上。1998年有28家生产,亏损企业12家,占42%。

酶制剂行业有39家,其中万吨以上,销售额2000万以上有8家,其余均在万吨以下。

1.2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

我国淀粉生产企业约400家,玉米淀粉原料干物收率平均在90%左右,比国外低5%-8%,多数工厂副产品回收利用较差。

味精和柠檬酸三率与国外先进水平比也有差距,我国味精主要以淀粉为原料,其产酸率、转化率、提取收率与国外比较,如:

酶制剂行业比较突出,在产品结构方面比较单一,主要以淀粉酶类为主,如:1991年酶制剂总产量为9万吨,其中糖化酶总产量7万吨,占总产量78%,其他品种只占22%。8年来结构调整仍变化不大,1999年糖化酶占总产量比例达到64%。与国外产品结构对照显然不合理,当然我们不能照搬,但是可以借鉴,可以根据中国国情依市场需求加以调整。

1.3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柠檬酸产品以出口为主,国内市场只占20%左右,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其他方面应用很少,美国和西欧已广泛开展应用于家用洗涤剂、清洁剂、医药化妆品以及饲料工业中,我国这方面研究的很少。

酶制剂由于品种的缺乏,以及应用技术上开展不够,因此应用面拓展缓慢。

1.4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落后,自动化水平低。

多数工厂还是沿用传统工艺和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1.5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差

目前三河和三湖一带的发酵工厂的废水已初步得到了治理,重点工厂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离清洁生产还有较大距离,表现在原料利用率比较低,一般比国外先进水平低3%-5%。

2.应对措施

2.1是配合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按照产业聚集、规模化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3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使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协会将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监总局等部门认真做好发酵工业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宣传、贯彻落实,并努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2是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和产品,降低高耗能、高污染比重。

2.3是加快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科技引领,以自主创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把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目前,应重点发展“三化”技术:即智能化、集约化、清洁化。充分发挥“三化”在产品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重要集成支撑作用。

2.4是引导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新型发酵制品的产业化。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新型发酵制品,制定新型发酵制品标准,加快新型发酵制品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新型发酵制品的比重和水平,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和布局,推进企业多元化协调发展。

2.5是加快标准建设,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

标准化工作是规范产品、保证质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标准制定,促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改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规范行业的发展。

2.6是加强人才培训,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发酵工业属高科技产业,知识性强,技术含量高、更新快,对人员的要求严格。因此全行业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企业家、高管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素质和水平,大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加快酶制剂、柠檬酸、淀粉糖等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步伐。同时以高级研修班的形式开展针对企业高管的专题培训工作,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2.7是技术先进全方位交流平台,建立更加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行业交流会是新产品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搭建行业创新服务平台,有利于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反向集成技术资源,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有利于好的成果面向全行业的推广应用。

做到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共同进步,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3.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酶工程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发酵产业原料和产品种类逐渐增加,产品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现已与造纸、酿酒、制糖和皮革等行业建立起技术创新联盟,这必将成为发

4

酵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发展生物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相信发酵工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4.参考文献:

【1】李玉英.发酵工程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5.

【2】张丹等 大豆发酵食品的展望 现代食品科技 2006.11 No.2

【3】我国发酵工业回顾及展望http://www.chinaccm.com 2002-12-16 12:45[关键词]展望 啤酒

美国 价格 中华商务网讯:

【4】程津培.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林梅,宋璐璐,毛国军.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科学前沿 2007. 【6】杜鹏 ,霍贵成.传统发酵食品及其保健功能 中国酿造 2004. 【7】王海秀 .论食品科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科学论坛 2007.2

【8】王文芹 , 孔玉涵. 国内外发酵食品的发展现状 发酵科技通讯2007.4 36(2)

【9】赵树欣 .应重视对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研究——兼论发酵食品中的功能成分 中国食物与营

养 2004.

【10】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石维忱(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理事长)《科学时报》

(2009-6-15 B2 专题)

【11】《食品与发酵工业》杂志 2011第1期 【12】《食品与发酵工业》杂志 2011第5期 【13】《食品与发酵工业》杂志 2010第12期 【14】啤酒工业快报 2010

【15】《山东食品发酵》 2009 第3期 - 维普资讯网

【16】我国发酵工业的科技进步 2003-06-13 14:12:00 作者: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王薇

【17】刘信中;CIP系统在啤酒厂的应用[J];中国酿造;2005年02期 【18】刘晓明;啤酒厂发酵车间CIP系统的设计[D];江南大学;2004年

5

【19】陈晓瑜;;谈谈碳钢发酵罐涂层及其清洗工艺[J];啤酒科技;2006年05期

【20】王丽梅,王群夫. 固态发酵法酱油酿造工艺的优选[J]. 中国调味品, 2009,(08) .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