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个知识点总结就能420分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更新时间:2024-01-11 23: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 作 计 划

张 楠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上的新教师,对于教师的一切我还在学习摸索中,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既应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该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教育理论方面

要求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的血液。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才,如果只是为考试而考试的人,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将失去了意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方面,必须要我们学

习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本学科的知识,从而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本学科中来。

特别在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习对信息的获得、处理能力,能让学生养成一种即计算机用来辅助教学,而不是避开使用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会影响学习,其实合理使用计算机反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培养起一种信息素养的能力,而不是在大学开始培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比较难的,所以要通过多阅读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下学到的知识。

二、道德修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要先学会怎样快乐地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要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教学中,做到了尊重学生,不对学生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而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是师生,生活中是朋友,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也使他们信任自己,这样就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三、教学能力方面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3、在教学方式中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不是一种强加式的管理,培养学生自己管自己的能力。

5、多听校内、校外的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6、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以“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每节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出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推动者、引导者,努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得体会 张 楠

今天,有幸聆听了课例研修专家周卫教授的讲座。周卫教授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关于课例研修的相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观察,另一方面是如何开展课例研究。听后,我内心非常激动,感触颇多,自我进行了反思。

众所周知,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周教授的课给了我两点启示:一点是课堂观察的实施要细致、全面、并且要具有连续性,一点是要提高反思意识,课下积极反思,做到“三课两反思”。

就课堂观察而言,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乏穿插着各种形式的听课活动,教研活动。但这种活动的观察者不是教师本身,是听课者,而且听课者观察的对象并不是整体的教学活动,过多的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情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没有很好的自我观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入,系统的观察,例如:一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是多少,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是多少,教师的提问有多少学生举手等,这些都应该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了然于心,课下深入分析,积极改进,以学生掌握为终极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更重要的一点,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反思。实施有效课堂观察的目的就是引起反思,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得以改进,对此周教授提出了三课两反思的模式。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自身缺乏反思意

识。在长期的,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面对懵懂的学生,一般都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也就是说教师比较重视教什么和怎样教,但却很少考虑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的原因,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不足之处,如果有怎样改进等问题。我认为,不断重复的教学工作成为教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教师凭借原有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的同时,只重视课前准备,却忽视了课中,课后的反思;还有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导致教师之间缺少真正的讨论交流,这些原因都导致一些教师既不愿反思,也不会反思。一些教师的成功经验也不能及时总结提炼。

再者,教学工作中缺少反思的氛围。虽然学校已经意识到教育教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感到对教育教研从何研究,却无从下手。出现了教育与教研两层皮,各行其道的现象,或只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等做法,这样做是不可能营造出教师积极反思的氛围,最终导致教师不熟悉教育教研方法,缺少研究手段和形式,很少有反思实践的机会。

周卫教授的讲座,使我感到: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提供反思的机会,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n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