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当前形势 抓住关键问题 切实履行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

更新时间:2024-01-11 23: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认清当前形势 抓住关键问题 切实履行

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

一、形势怎么看

当前,国土资源系统面临着“两碰头、一忧虑”的局面。一是落实中央提出的保增长十项措施,投资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建设时间之集中,都是非同寻常的。所有的投资项目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都离不开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的支撑,用地需求势必会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违法违规用地极有可能出现反弹,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的压力加大,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二是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面临着全国上下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激发出来的改革热情,积极稳妥和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非常繁重,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方面必须谨慎推进,不能出现混乱的现象。三是根据全国第八次卫片执法检查显示,一些城市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仍然严重,依据15号令,今年开始对地方政府进行问责,如果违法违规用地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可能会出现大量问责的局面。针对上述形势,2009年国土资源管理将面临着重大挑战和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迎难而上,既要积极主动服务,又要严格规范管理,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统筹当前与长远、保障与保护,切实履行好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服务和监管职责。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执法工作,积极开展土地动态巡查,土地违法违规行为逐年下降,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没有减少,质量逐年提升。但是,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土地管理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屡禁不止、案件时有发生。2008年,全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法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7件,涉及土地面积为45.67公顷,其中涉及耕地面积6.8公顷;2008年动态巡查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87起,涉及土地面积为3.7公顷,其中耕地为2.37公顷。近期,个别地方还连续暴露出土地管理失控,渎职失职及贪污受贿等方面的严重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受到法律的严惩。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一是认识不足,少数同志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一些乡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二

是基层执法监管力量不足,机构不全、规格不高、编制不足、素质不强。三是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不够坚决,查处过软、过宽、过轻,一些地方有案不敢查、查案走形式、处理避重就轻,没有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比如郎溪以地换路案件,几经反复;广德违法用地,按下葫芦浮起瓢。四是动态巡查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装备不到位、巡查不到位、督察不到位。五是我们自身素质不强、队伍不全、人才匮乏,特别是矿产资源管理方面人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导致不会决策、不愿决策、不敢决策的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困难不可低估,机遇十分难得,地位更加凸显,我们应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变压力为动力、变矛盾焦点为工作重点、变被动为主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我们要在矛盾和困难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应当看到积极的一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工作,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正在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氛围在逐步形成;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已经有了好的框架,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在增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国土资源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驾驭各种复杂局面,解决各种复杂的难题。

二、问题怎么办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积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要积极探索改革路径,稳步推进各项改革,防止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避免工作指导上的偏离。要认真查找工作上的差距,承认差距是一种胸怀,找出差距是一个境界,缩小差距是一种本领。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既要积极主动服务,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严格规范管理,防止违法批地用地反弹。主动服务就是要积极参与项目的前期论证,依据部42号令,改革并加快用地预审,把握先行用地范围和政策,

建立审查审批快速通道,建立用地快速反应保障机制;要认真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协助各级政府对投资项目做好引导和把关,从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上把好土地供应关,防止高耗能、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多占地的项目搭车用地。规范管理就是要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计划、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这四条线不能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地、空闲地、批而未供地、供而未用地和用而未尽地、开发利用废弃地和未利用地,对低效用地特别是工业园区的低效用地进行二次开发,提高投资强度、建设容积率和产出效率;要大力开源节流,拓展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新空间,走正门、堵邪路;要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严格执行即将公布的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地价,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要严格执法监管,构建土地执法的共同责任机制,健全国土资源执法协调机制。

宣城日报1月24日头版头条报道了高登榜书记到省国土资源厅拜访的新闻,有这样一段话:“张庆军厅长对宣城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表示钦佩,对宣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国土资源工作表示感谢。张庆军表示,省国土资源厅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宣城的建设和发展。对落户宣城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扩大内需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简化审批程序,缩短申报周期;对宣城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做好全程服务;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各项指标分解时,充分考虑宣城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态势,实行重点倾斜和保障,助推宣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2009年,是贯彻15号令实行土地问责的第一年,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增强土地问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土地信息报告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违法和占用耕地情况,要通过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等形式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或因受阻和干扰难以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切实为同级人民政府做好土地问责的相关预警工作,避免因国土资源部门自身的不作为而被追责问题的发生。

面对利益多元的复杂局势、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把握大局,形成合力,应对挑战,迎难而上,转“危”为“机”。关键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的关系。既不能以监管为由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消极作为,又要警惕以保发展为由弱化监管;既要加强统筹

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为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又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红线不能碰,用地要节约,权益要维护。坚持两手抓,服务要到位,秩序不能乱。二是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既要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为新政,又要严格管理,制度为本,依法行政。三是解决能力水平与繁重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既要看到任务的艰巨、职责的神圣,又要认识到形势的严峻、能力的不适应。要在履行职责中提升行政执行力,在提高能力中切实履行严格监管职能。

做好2009年及其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土资源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国土资党发〔2008〕46号)和《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37号)两个文件为主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进一步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妥善化解矛盾,有效破解难题,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做到与时代“赶趟、相符、合拍、共振”。

三、工作怎么干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正面临新的困难和考验。贯彻落实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提供保障和服务、加强监管和督察的重要职责。2009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一年,也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台阶的一年。总体要求是:提升精气神,解决想干事的问题;增强创造力,解决会干事的问题;提高执行力,解决干成事的问题;坚持守本份,解决不出事的问题。

具体目标任务是:精心组织一个试点,即实施新农村土地综合利用;强力推动两项基础工作,即金土工程和国土文化建设;奋力抢抓三个机遇,即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矿政管理改革;大力突出四个主业,即土地管理、矿产管理、测绘管理、队伍管理;努力确保在服务地方经济、坚守耕地红线、推进节约集约、规范置换挂钩、强化廉政建设五个方面取得新成绩;在十项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为促进我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务必认真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落实责任机制,着力在开展新农村土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农村土地“两个市场”和保障农民“两项权力”的精神,综合运用土地整理开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政策,引导集体建设用地规范流转,促进集体建设用地由分散走向集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就我市部分乡镇已探索试行的房屋产权抵押贷款这一新生事物,我们将着手落实责任机制,组织专人赴外地学习调研,积极借鉴外地成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可操作性方案,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渐进式改革,力求在新农村土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上有新突破。

(二)严格目标考核,着力在提高耕地保护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明确严格的耕地保护责任,制定和出台《宣城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考核细则》,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严格实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所和村级执法信息员的前哨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形成耕地保护的联动机制。

(三)强化监管体系,着力在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只有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才能高水平依法保障用地”的新理念,坚持高投入、高产出、少用地、多产出原则,对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的地区,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对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地区,暂停办理新增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全程跟踪管理。

(四)引入激励机制,着力在提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树立用地保障的鲜明导向,坚持建设用地“有保有压”和“挑商选资”的原则,努力做到“三个倾斜”即用地指标优先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倾斜,向提升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倾斜,向现代外向服务业项目倾斜。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占地面积大、效益差、不符合现行产业政策、达不到环保等要求的企业,采取拆、归、并等办法,向工业集中区和标准厂房集中。积极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土地。落实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政策,推进农村“三集中”。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加强与发改委、招商局等部门的协作,精心包装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争取省级以上立项和单独供地指标。

(五)拓展土地市场,着力在提高土地资产经营管理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金征收,按时完成下达出让地块前期开发目标任务。做好重点搬迁企业提前收购工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加大土地出让金征收和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力度,继续推进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科学编制详细的土地供应计划,合理配置出让地块的区域和数量,进一步优化出让地块结构。成立市工业性项目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将工业配套、金融、营利性公用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用地一并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规范工业性项目用地市场化运作。

(六)巩固治理成果,着力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矿业秩序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整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矿业秩序的根本性好转。全面完成资源整合任务,按照“有偿有序、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原则,优化矿业布局,合理调整矿业结构,全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除按规定允许以申请在先方式或以协议方式出让的以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

(七)防治地质灾害,着力在确保生命安全、生产安全上实现新突破。开展建设项目用地压矿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把好地质灾害防治关,认真落实《宣城市2009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大监控力度、加强动态巡查,实施重点防范措施,实现无灾防灾、有灾救灾,做到干成事、不出事。强力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健全完善保证金收取、监管、验收制度,鼓励社会对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投入,逐步实现地质环境保护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八)创建数字国土,着力在金土工程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实施金土工程数据(监测)中心及机房建设,完成市局数据(监测)中心一期工程,初步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建成上接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下联县市国土资源局、局属各单位、基层国土所联网的三级电子政务网络。重点实现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矿业权审批、公文流转和交流、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等六项业务管理系统的联网运行,建立网络化的国土资源信息获取、传输与汇总渠道,全力建设一流的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达到资源共享、信息

互通、横向联动、纵向连通的业务工作机制,建立主动真诚、乐于奉献、跟踪服务、承诺办结的服务工作机制。

(九)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在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照“三个面向”(面向各级领导、面向广大群众、面向管理相对人)、“三结合”(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重点宣传与广泛宣传相结合、领导宣传与宣传领导相结合)的原则,将宣传引向纵深,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基层国土管理员、村级执法监察信息员培训力度,构建上下联动、统一高效、坚强有力的执法监察网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重大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一查到底。坚持依法治信治访,切实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努力把初信初访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十)立足强本固基,着力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好规划实施评价、基础调查、资料搜集、课题研究以及土地利用重大项目和政策建议的论证等工作。切实加强测绘统一监管,理顺测绘管理体制,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国土所软件、硬件,做到“软件不软、硬件要硬”,完成基层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

巩固效能建设成果,全力创建“五型机关”,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加强国土资源部门管理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增强国土系统凝聚力。树立国土资源部门公正透明、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和谐国土建设水平,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健康发展。以发展的成绩鼓舞士气,用发展的形势增强责任,凭发展的蓝图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创新破难,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依法保护资源 科学保障发展

肖双胜

同志们:

这次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更好地发挥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顽强拼搏、创新克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千方百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大起局长全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安排部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廊坊建市2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土资源工作,努力开创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意义重大。

(一)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必然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做好国土资源管理相关工作方面提出了新的任务。爱民市长指出,土地流转是我国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一次重大机遇,国土资源部门应尽快研究提出土地流转的策略和操作方案,落实试点。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放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放在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去思考、去谋划、去跟进,全力以赴解决有关农民的补偿、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创新局面、寻求新突破、适应新要求、完成新任务。

(二)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是实现我市“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保障发展是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护资源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保护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可持续利用,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保障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

护资源的关系,既不能以保护资源为由对经济社会发展消极作为,更要警惕以保障发展为由弱化或放弃保护;既要为保增长、扩内需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与服务,又要加强监管,严守耕地底线,规范管理秩序,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今年,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大起局长提出开展的“五个年”活动,更好地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提供保障和支撑。

(三)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是维护良好用地环境的关键举措。良好的用地环境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后,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的压力随之增大,国家已经把卫星遥感图片作为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手段,只有开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切实维护良好的用地环境。从今年开始,国家将依据15号令对地方政府实行问责,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要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撤职处分,并实行区域停批,这是对各级各部门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我市的违法违规用地现象比较严重,廊坊已经被列为全国172个重点监测城市之一,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为了应对第九次卫片检查,国土局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会后,各县(市、区)政府要立即启动国土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办案机制,长期保持高压态势,对违法违规用地严厉整治,逐宗处理,政府分管领导要全程组织处理,主要领导要全面掌握情况。市国土局要抓住问题多的县(市、区)督察督办,整改不到位的,市政府将对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直至追究责任。15号令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处分规定的很详细,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时刻树立强烈的问责意识,认清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关系。执法监管是手段,服务发展是目的,今后,各级各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上来,把执法监管的重点转移到事前防范上来。对合法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要依法保护,主动服务;对违法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要依法查处,严格问责。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发展的业务水平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和奋斗目标,使我市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国土资源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发展的业务水平,发挥出更为积极、更为重要的作用。刚才大起局长提出今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打造“六个新”,我完全赞成。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守耕地红线,关系到宏观调控效果、粮食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耕地先补后占、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再次强调:基本农田保护底线绝对不能突破。各县(市、区)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与所辖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市政府将把耕地保护任务作为年终考核各县(市、区)政府的重要内容,对不能完成任务或出现问题的,严格问责。

(二)积极争列省重点,争取更多用地指标。保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是保发展的重要途径。刚才大起局长传达了我省今年新的用地指标分配政策,请大家认真学习。今年全省总指标为17.25万亩,比去年的21.59万亩减少4.34万亩,而分配我市的仅为6495亩,比去年减少18%,用地形势极为紧张。大起局长提到的“快、严、巧”三字方针非常到位,市国土局要抓紧协调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高效率、特事特办,6月中旬前必须完成市管指标的报批工作。各地要在争列急需开工的省重点和不可预见的省重大项目上超前谋划、多动脑筋、大做文章,争取更多使用省预留指标。如果因为哪级政府、哪个部门的工作拖沓,扯了全市的后腿,市政府将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三)深化内涵挖潜,拓展用地空间。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于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杯水车薪,我市的发展急需后劲,因此各地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在内涵挖潜上狠下功夫,多渠道拓展项目用地空间。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规划先行、试点推进、因地制宜、逐步开展的原则,整村推进“田水路林

村”的综合整治模式,通过对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民居向中心村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把土地置换、城中村改造、村庄整理、土地开发等工作与三年大变样、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我市未来的发展积蓄能量。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项目用地的咨询论证,高度重视开发园区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加强批后监管,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集约高效的利用。 (四)强力推动光明片区改造工程。光明片区改造是实现廊坊城市容貌大提升、大突破的市政府2009年1号工程,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市政府确定国土局为光明片区改造工程的责任主体,是基于对国土资源部门的充分信任和肯定。市国土局要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殷切期望,积极发挥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的融资平台作用,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融资机制,不断提高融资能力,为改造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作为牵头单位,国土局还要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严格督导和检查,切实加强协调、调度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一线指挥,亲自组织抓细化、亲自上手促落实,确保如期优质高效地完成改造工程。各县(市)也要以“三年大变样”为契机,拿出部分街区重点进行改造,美化环境,打造区域亮点。 (五)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市国土局要按照孙瑞斌副省长的讲话要求,依据全省新一轮规划,抓紧修改完善我市大纲,指导各县(市、区)做好修编工作,并注意与规划部门密切协调,搞好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协调性、权威性”。同时,要认真做好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确保成果真实准确,为科学修编提供土地基础数据。市、县两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这次规划修编的重要意义,抓住这次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着眼于保障长远发展用地需求,有责任、有义务在人、财、物方面对规划修编和二次调查工作给予全力支持。

三、明确责任,加强领导,不断提高驾驭国土资源工作的综合能力

国土资源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构建政府领导、国土资源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政府责任。土地是宏观调控的两大“闸门”之一,各级政府肩负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任,要正确处理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在当前不景气的经济形势

下,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调控手段,科学配置资源、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土地参与调控的能力。同时,政府也是落实国土资源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市政府已经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将目标责任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希望各位负责同志切实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研究和学习,掌握政策,丰富知识,进一步增强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驾驭能力和决策水平。

(二)加强部门协调。去年,各部门与国土局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有效推动了国土资源工作。今后,要继续完善国土资源的部门联动、协调管理机制,强化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公安、法院和综合执法等部门要加大国土执法联合办案力度,保障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发改、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要在项目立项、投资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严格把关;财政、金融、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一报两台”要开辟专栏,对土地新政进行重点宣传。国土资源部门要更主动地与相关部门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让我们的干部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确保国家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各级国土部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国土部门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构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体系,进一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环境,营造心齐气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依法保护资源、科学保障发展,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尽管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念、迎难而上、

锐意创新,探索出一套具有廊坊特色的国土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新机制,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迎难而上抓机遇 坚定信心保发展

全力打造廊坊国土资源事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孙大起

同志们: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国土资源管理政策、任务变化较大的实际,今年的工作会议我们打破常规,采取安排部署与细化责任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今天上午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部署任务;从下午开始,系统主要科级干部参加,利用两天时间进行研讨,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市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市政府副市长肖双胜同志最后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以保发展为中心,主动作为,2008年国土资源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8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以保障科学发展为主线,解放思想、积极应对、合力攻坚,推动全市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保障用地措施有力。全年争取新增计划指标22234亩,获批新增建设用地24067.56亩。二是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全年利用存量建设用地6339亩;置换建设用地2587.5亩;委托国土资源咨询研究中心论证核减用地4365亩,节约土地23.8%。三是土地市场较为活跃。全市公开出让195宗、1.4万亩,成交价款72.68亿元。市区储备土地26宗、1983亩,公开出让20宗、1603亩,政府收益7.3亿元。四是执法监察效果明显。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49件,拆除违法建筑3万平方米,收回土地715亩,发案率同比下降50%,土地市场秩序良好。同时,“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全年市局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6

项,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业已形成的良好基础。一是环境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领导高度重视,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全力支持。二是思想的基础。面对严峻的形势,繁重的任务,提出了“五个一”的工作原则和“五个转变”的工作思路。三是工作的基础。项目用地服务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地籍管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四是干部队伍的基础。加强学习、教育和培训,拥有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二、以六个“新”为重点,抢抓机遇,推动2009年国土资源工作全面进步

2009年,是破解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廊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形势严峻、任务繁重、矛盾突出。一是保护压力加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政策,各级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保护耕地的责任更大;二是保障难度增强。计划管理由一次性下达改为年初预下达、年中执行奖惩和年末调节追加。省预留50%用地指标,不再分配各扩权县。全市用地指标仅6495亩,较去年减少18%,用地形势更为紧张;三是问责压力明显。拉动内需新增投资力度大、范围广、时间集中,违法违规用地可能出现反弹,加之全面实施卫片检查,并依据15号令严格问责,我市作为全国32个重点监测城市之一,土地执法形势更加严峻;四是调控压力提升。受金融危机影响,土地市场竞争减弱,地价增速趋缓,对政府调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在“三年大变样”中,市局牵头负责光明片区改造工作,又增加了新的艰巨任务。

新形势前所未有、新任务异常艰巨。这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都是一次全面检验。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驾驭复杂局面,有决心解决复杂问题,有能力争取更大成绩。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又要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握机遇、转危为机。根据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确定2009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条主线”,以五个“年”为抓手,全力打造六个“新”。

围绕“一个中心”,即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中心,以坚决的态度、创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政策、新要求,保重点、造亮点、夯基础、强服务,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的调控能力、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实现全市“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国土资源保障。

把握“两条主线”,即工作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正确处理党风廉政建设与国土资源业务工作的关系,作为“两条主线”,共同谋划、共同部署、共同开展,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努力打造一支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开展国土资源工作提供保障。

奋斗目标,即主要任务:1、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用途不改变、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2、争取获批新增用地2万亩,保障重点项目建设;3、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全市发展预留用地空间;4、启动50个村庄建设用地整理项目,重点推进15个村;5、完成农村土地调查成果验收和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工作;6、市区收储存量用地5000亩,完成融资10亿元;7、市区启动光明片区改造工程,推进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8、加强土地执法监察,确保通过全国第九次卫片检查;9、完成三河东部矿区174个建材矿的资源整合,对新设采矿权全部实行公开出让。 工作重点:全力打造六个“新”。

(一)以服务扩大内需为目标,在保障项目用地方面取得新成绩。一是计划落实要突出“快”。各县(市、区)必须于6月中旬之前完成下达指标的分解上报工作。还有4个多月时间,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举全系统之力做好用地组卷报批工作。二是计划管理要突出“严”。将所有涉及用途转换的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未利用地开发等,纳入年度计划统一管理。计划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工业项目尽量通过争取省留指标或存量挖潜解决。要强化专家咨询论证,合理安排、精打细算、节约集约使用,尽量使有限的指标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三是争取指标要突出“巧”。省预留50%用地指标,用于保障急需开工的省重点、省网高速公路和不可预见的重大项目,不搞地区平衡,对急需开工省重点原则上省政府每两个月研究一次。各地要提早入手、做好前期,积极跑办、创造条

件,成熟一批、申报一批,争取更多的省预留指标。四是规划修编要突出“远”。要依据我市主城区、开发区、万庄新区“小三点”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市区、永清、固安“大三点”组团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市区、开发区和城市次中心区发展布局,并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力求土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为全市可持续发展留足用地空间。

(二)以严守红线为己任,在提升耕地保护能力方面实现新提高。一是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结合规划修编,层层分解落实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目标。科学划定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实施永久保护。二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从1月1日起,国土资源部要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全部实行网上备案,也就是说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必须“先补后占”,否则不予批地。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先行安排,做好补充耕地的储备工作,确保建设用地顺利报批。三是严格履行征地程序。做好告知、听证、确认工作,积极拓展安置途径,协调解决安置工作,确保补偿费足额、及时到位,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补偿不到位的,一律不能用地。四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严格项目管理,全面推行“六制”,即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和村民监督制,推进耕地由单纯强调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的全面保护转变。

(三)以内涵挖潜为重点,在拓展用地空间方面打造新亮点。一是加强土地置换。对全市可用于置换的3.16万亩建设用地进行潜力分析,研究制定年度和中长期复垦计划,全年完成置换3000亩。二是加强城中村改造。市区启动10个村的改造项目,各县(市、区)也要积极推进。三是加强村庄整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方法、扎实的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力争把村庄整理打造成为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新亮点。今年要启动50个村庄整理项目,其中,重点推进15个村,力争年底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全力支持城镇三年大变样。切实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通过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废弃地、基本农田和未利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四)以光明片区改造为契机,在加强融资支持城市建设方面实现新跨越。作为我市2009年城市建设的“1”号工程,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局为责任主体,既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誉。我们要加强领导、全力以赴、强力推进、力争一流,把光明片区改造打造成为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政工程。一是加快进度。确保5.18前,全面启动“一带、两点、三片”工程,并取得形象进度。5.18后,启动菜豆庄村整体拆迁改造工作。二是加强融资。全年完成融资10亿元,为改造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加强土地储备。科学制定土地储备计划,全年市区收储用地5000亩。四是加强土地一级开发。制定出台《廊坊市土地一级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推进中科廊坊科技谷、龙河工业园和万庄生态城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五是加强宣传推介。召开“2009年廊坊土地项目推介会”,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域外企业来我市参观、考察、投资。 (五)以执法监察为手段,在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方面取得新成效。一是做好第九次卫片执法迎检工作。市局正在与国土资源部协调调取我市卫片数据,在国家问责之前,在全市开展一次违法违规用地集中整治行动,对各地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富民立县的好项目,抓紧补办用地手续;对占用基本农田等确需拆除的,坚决予以拆除,抓紧恢复地貌。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为迎接卫片检查做好充分准备。二是严格责任。认真落实《执法监察目标责任状》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加强巡查。在全市所有乡镇建立由乡镇政府牵头,国土、公安、城建、综合执法等部门参与的土地联合执法动态巡查机制,提高土地执法的发现预防能力和查处制止能力。四是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各地要按照2月24日,全市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及使用情况清查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市局要加强督查,确保取得实效。五是严格惩治措施。对严重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对违法占用耕地大、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地方启动预警机制,责令限期整改,并暂停土地审批。

(六)以夯实基础为根本,在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方面取得新提高。一是加快推进第二次土地调查。国土资源部要求,县(市)级规划修编,要以经国家确认的二次调查成果为依据核实修编基数。为此,各地要快速推进,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为规划修编提供依据。同时,

要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二是加强矿政管理。完成三河东部矿区174个建材石料矿的资源整合工作,对新设31个采矿权全部实行公开出让。完成市、县、乡三级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建设。三是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围绕我市打造“商务休闲中心”的定位,加强地热、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提高我市地热资源利用水平。四是加强测绘管理。加快建立廊坊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项目选址、政府决策等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提升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市、县两级全部实现内部审批事项网上运行,研究建立土地储备、土地规划、档案管理和执法监察、市场监测等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三、以五个“年”为抓手,强化落实,确保圆满完成2009年工作任务

事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对历史应充分肯定,对困难应充分估计,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反骄破满、戒骄戒躁,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要振奋精神、创新克难,要严格标准、争创一流。要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在系统深入开展五个“年”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优良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履行新使命、创造新成绩。在此,我强调五个方面。

(一)开展“素质提高年”,打造一流的干部队伍。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科学分工、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把领导班子建成部门的“核心”。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科级干部、业务骨干、基层所站以及“窗口”服务等不同人员,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选用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树立正气、弘扬先进、推广典型、塑造榜样,用成果说话,让群众来评。要重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能力强、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力求重用一个人,调动一批人的积极性,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成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自觉追求,形成正气升腾、团结进取、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作风建设年”,培养一流的工作作风。干部作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勤政,二是廉政。廉政是勤政的前提和条件,勤政是廉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在全系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必须正确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在廉政方面,

要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以中午“禁酒”为突破口,加强作风建设。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市局到各县(市、区)调研、指导工作,一律轻车简从、食堂用餐、不留住宿,严禁携带礼品和土特产。在勤政方面,实行“一线”工作法,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全年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半。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使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勤政务实成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树立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规范、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三)开展“目标落实年”,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全系统实行“目标+绩效+考核”的综合管理模式。目标,就是工作计划及所期望取得的成果,是水平和能力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树立争当全国一流的远大目标,为事业发展提供奋斗的动力。会前,市局与各县局签订了耕地保护、村庄整理、执法监察、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五个责任状,并签署了承诺书,这就是今年的奋斗目标。绩效,就是工作成绩,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就是依据绩效实施奖惩。市局将建立“大调度、大督查、严奖惩”的工作机制,市局领导班子成员要依据分工,对重点工作每周调度、对一般工作实行“月调度、季汇报”。市局纪检监察室、政策法规科要协调办公,对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实行“每周督查、半月调度、月底通报”。要强化日常考核,对干部党性、作风、实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全系统干部职工要敢想、敢闯、敢试,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争先,勇于争一流、当龙头、上水平。每个科室、每个县局,一年内都要有一两件工作成为亮点,在河北争第一、在全国创名气。

(四)开展“协调配合年”,营造一流的工作环境。加强协调配合,是保障工作目标实现、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方法。协调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协调主要指对上级部门和平级部门。对上级部门,要多请示、多汇报,赢得信任和重视,借助上级的力量推动工作开展;对平级部门,要多联系、多沟通,赢得理解和支持,借助他们的力量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内部协调主要指市局各科室之间、市局与各县局之间的协调。市局各科室之间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局对各县局要多指导、多调度、多支持;各县局之间也要多联系、多沟通,在全系统营造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环境,形成昂扬向上、推进工作、发展事业的强大合力。

(五)开展“服务提升年”,确立一流的工作标准。深入开展优化国土资源软环境建设活动,着力解决全系统影响软环境建设的思路、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全系统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严、细、深、实、快”的工作标准。严,就是具备严肃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最基本要求是出满勤、干满点;细,就是工作认真细致、周到全面;深,就是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深入实际;实,就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快,就是抢抓工作机遇、加快工作节奏、增强工作效能。要创新“窗口”办公模式,加大政务大厅和基层所站建设力度,推行“一站式”服务,争创全省“效率最高、程序最少、手续最简、服务最优”的办公模式,做到行动再快一些、效率再高一些、办事再实一些、服务再优一些,实现工作“提速、提质”。

开展五个“年”活动,是市局依据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年的部署,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而做出的重要决定。素质是干好事业的基础,作风是干好工作的保证,落实责任、协调配合是干好工作的手段,服务质量是干好工作的最终体现。五个“年”活动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干部作风建设年的具体和深化,目的是增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全系统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确保五个“年”活动取得实效。 同志们,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任务、新年新发展。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再创辉煌,为全市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结与计划·

廊坊市国土资源学会 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廊坊市国土资源学会在市科协、社科联、市民政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支持和会员单位及广大会员的配合下,按照年初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计划,认真

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交流、调研、普及、推荐”的学会工作宗旨,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科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了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努力实现民主办会。按照《廊坊市民政局关于对社会团体进行年度检查的通知》精神及社团年检工作部署,我学会认真总结了上年度工作,撰写了全年工作总结;按要求填写了社团登记表格。通过市科协初审后及时上报市民政局进行了社团年检登记。通过了社团年检,市民政局核发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本与副本,并对我学会工作给予了肯定。2008年,市国土资源学会以通讯方式召开常务理事会、理事会4次,任免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和研究学会重要事项等,做到了照章办会,实现了学会各项工作的民主管理,始终保持学会领导机构的健全。10月28日上午,学会成功召开了换届暨二届一次会议,省土地学会和市科协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产生了新一届学会领导成员,为推动学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地组织基础。严格执行《廊坊市国土资源局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坚持合理、合法支出,确保经费收支平衡。日常管理上,定期召开了学会办公室人员工作会议,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年终有工作总结。一年来,制发各类文件、函件近20件,保证了与会员单位、其他单位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搞好了学会的工作;及时做好日常资料的归档,及时将上年度《国土资源学会通讯》装订成册,将各类文件资料整理成卷,归档存放。

(二)办好特色会刊,推动学会自身健康发展。我们成立编辑部,坚持不懈地搞好《国土资源学会通讯》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现已发行117期,稿源主要来自学会会员。刊物设有各种栏目16个,内容主要包括国土资源领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国土资源知识与法规、国土资源管理与学会动态、科普知识与国土文苑、宣传会员单位的业绩和主要业务工作等。《学会通讯》除在学会内部进行交流外,还与全国100多个单位进行交流,发挥了平台作用,得到了省内外的一致好评。《学会通讯》继续采用彩色封面,利用封二、封三对会员单位的业绩和主要业务工作进行了宣传。

(三)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加强学术交流。2008年,开展了《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宗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评价》等各种研讨会3次,参加人员达300多人次,交流学术论文近40篇。举办学术报告会3次,邀请6位土地、地矿、测绘方面的专家作专题报告,听众累计800余人次。走出去,参观学习,拓展视野。市国土资源学会理事长李长林和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鲍涌波同志先后带队到河南、湖南、重庆和廊坊周边地区考察学习,交流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国土资源系统学术和科学技术水平筑牢了思想基础。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整合属地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国土资源科研及学术活动。2008年,完成了《廊坊市土地储备与供应信息管理系统》等课题研究4项,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研究》等5个课题,已经完成调查整理、理论分析和数学分析,正在进行软件开发及论文撰写。

(四)精心组织,认真搞好国土资源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普法》和廊坊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一是开展了科普宣传、社科咨询活动。一年来,充分发挥学会社团组织优势,创造性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日和“9.19”科普日等重大节日进行国土资源科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全年学会共发动500余人次开展科普活动6次,制作宣传条幅近20条,树立宣传标牌50多块,散发宣传科普材料3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200多人次,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近200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二是利用学会内部刊物进行科普宣传。我学会把《国土资源学会通讯》作为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在《学会通讯》刊物上开辟了“科普园地”、“科普常识”等专栏,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科技知识、技术经验、学术和工作研究等基本知识。科普常识刊登土地、地质、生活保健知识,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为国土资源工作者提供了生活保健知识,给同志们提供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有益帮助。 (五)善于总结,不断完善学会管理的制度和手段。2008年,我学会认真总结学会管理中的好做法和经验教训,及时修改完善学会各项规章制度,依据《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和

市科协的规定,及时修改完善了《财务管理办法》、《学会工作规则》等相关制度,进一步改进了管理手段。

(六)积极开展项目监理工作,激发学会职能作用发挥。项目监理工作是我们学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项目监理工作以来,学会有4个部级项目通过了验收。有28个省级项目、30余个市级项目、40多个县级项目,在学会的认真监理和督促下得到有效实施,取得了可喜的绩效。目前,还有25个项目的监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2008年,学会围绕科协和全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圆满完成了学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项目监理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积极拓展项目监理服务范围,通过对25个土地整理项目的监理,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较好地服务。二是学会集体和个人受到省市表彰。我学会被市科协评为上年度学会工作和学会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市国土资源学会理事长李长林同志被省科协授予“全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学会孙晓军同志被市科协评为科协系统先进个人。三是科研课题有重大突破。《土地储备与供应机制与管理体系研究》、《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宗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和《廊坊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风险评价及风险区划》三项课题研究,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的签定验收。《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研究》等5个课题也已基本完成。

三、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总结一年来学会工作,成绩是显著的,主要的。但是,目前学会发展的现状离省、市各级的要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距离把学会建成符合科学技术和科技团体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发挥决策咨询、技术培训、科技评估与鉴定等职能作用还不明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是会员单位学会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市、区)之间差距较大;三是对各县成立县级国土资源学会组织指导还不到位,各县级学会组建工作任务还很艰巨。2009年,市国土学会将进一步发扬成绩,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再接再厉,把国土资源学会工作做得更好。

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保障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 根据全市国土资源的工作部署,按照学会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坚持“交流、调研、普及、推荐”的学会工作宗旨,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服务,为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健全学会机构,提升服务效能

廊坊市国土资源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已于2008年底顺利换届选举产生,为了进一步强化学会职能,提升服务质量,2009年将对学会的机构进行进一步完善。成立学会办公室,由张健和于单负责;成立课题研究所,由郭立平、苏晓红负责;成立编辑部,由邵志伟和秦焕梅负责;成立监理公司,由宋景云、刘勇负责。 二、建造会刊平台,彰显学会特色

以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为目标,持之以恒,着力搞好《国土资源学会通讯》编发工作,今年争取取得刊物刊号。发挥刊物在宣传大政方针和交流学术信息、工作经验、业务研究,以及探索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规律方面的重要平台作用。及时选登国土资源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不断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办刊宗旨,彰显出学会刊物的特色。 三、开展学会交流、学术交流活动

以学会会刊为交流平台,以国土专业会议为交流渠道,以考察调研为间接手段,积极开展学会交流、学术交流,促进国土资源科学的新发展。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拟定今年开展两个专项调研,分别是到省外国土资源工作先进市开展建设用地标准指标体系、土地储备风险评估模型、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及规划制定等方面的学习和调研。同时,以创新工作思路为目标,认真开展先进地区考察调研活动,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交流

学会工作和国土资源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提高学术和技术水平。并主动邀请其他地市国土资源学会到我市参观考察,相互学习,共同交流办会经验,共同推动学会发展。 四、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是开展科普宣传和社科咨询活动。在科协、社科联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完成各项科普宣传系列活动。重点利用国土资源行业的宣传日、普法日等机会,开展好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的宣传活动,使广大会员和人民群众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崇尚科学,反对愚昧无知。二是进一步办好“科普园地”专栏。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用国土资源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土人的科技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三是向农村延伸。把学会的科普宣传向乡村延伸,利用国土基层所站的宣传站、流动宣传车宣传科普知识。四是创建学会网络平台搞好综合宣传。加大基础工作投入,以拓宽和丰富国土资源学会宣传面为前提,建立学会网络平台,内容重点以学会学术交流、国土储备、交易等有关业务信息为主。

五、加大课题研究,促进科技进步

以课题研究所为依托,加大课题研究工作。

一方面:完成已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今年重点完成三个课题,一是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宗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课题已经基本完成项目研究报告的文字编写,软件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计划今年内完成。二是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三是廊坊市城市规划区房地产市场与土地市场调控研究。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

另一方面:开展新的课题研究工作。今年计划申请开展两项课题。分别是廊坊城市规划区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标准指标体系研究。 六、拓宽业务领域,强化工程监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会的工作职能,今年将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监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现有监理工作的成果和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最大限度为提高投资效益提供监理服务;二是加强与工程参建各方的联系和沟通,努力将监

理寓于服务之中;三是提升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搞好工程监理理论与开发整理工程施工监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四是充分利用以往课题研究的成果,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咨询工作,促进国土资源科技的进步,推动全市国土资源事业发展。 七、加强软硬件建设,推进学会更好发展

今年,学会将再次加大软硬件投入,提升办会层次和水平,使学会各项工作始终居同行业领先地位。开展工作人员专题培训工作,邀请有关专家授课,学习管理和现代办公方面的知识,提高学会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完善学会管理方面的制度,提高规范化水平,逐步推进学会向更高水平发展。

八、提高服务水平,办好科技之家

一是营造良好环境。努力营造“科技之家”良好环境,使科技人员能够积极谏言献策,为全市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牢固树立为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积极协调解决科技人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对科技发明、理论创新、课题研究成果积极向上级推荐。

二是搭建学术平台。为会员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为会员施展才能提供用武之地。积极向市国土资源局请示汇报,寻求资金和人员的支持,保证硬件建家的基础。善于引导学会理事等会员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的人生价值与促进廊坊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三是开展继续教育。科技工作者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根据服务廊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实际需要,采取举办短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每半年举办一次培训班,对会员和科技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的讲解与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从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关心科技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

九、依法办会,全面完成学会各项工作

依法办会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原则。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当住所、宗旨、业务范围和主要负责人等重要事项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变更。为体现民主办会

的要求,按照《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和学会章程,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

坚持学会日常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学会办公室人员工作会议,做到工作有计划,半年、年终有工作总结;通过学会制发的文件、函件,保证与会员单位、其他单位的沟通联系,活跃学会的工作。 ·科长论坛·

论物权法与土地法律法规的关系

以及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如何保障物权法的实施

梁玉明

物权法将于今后年10月1日实施,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还将影响我们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物权法将物权分为三类,包括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在各种物权客体中,不动产作为国家立国和人民立身的物质前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不动产物权是我国物权法立法的重心,而土地物权又是不动产物权的核心。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贯彻实施物权法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极为重要。下面仅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物权法的基本特点及与土地管理的关系

1、物权法的基本特点。将要实施的物权法被称为“我国立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提出了公权私权平等保护的根本原则,还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立法时间长,达十三年之久;二是审议次数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八次;三是参与人员多,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民众意见,共征集意见一万余条。这三个特点充分说明了物权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的关系。一是物权法是在现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的。二是物权法又对国土资源管理进行了改革创新。在登

记制度、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土地使用权供应、土地物权体系、探矿权和采矿权的物权性质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三是《物权法》是一般法,而《土地管理法》是特别法,适用情况不同。当土地管理法与物权法规定一致时,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适用;当土地管理法与物权法相抵触时,新法优于旧法适用,也就是物权法优于土地管理法适用。应该说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提供了有力武器。 3、物权法是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前提。物权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规则,通过物权法确认各类土地物权,是管好土地资源的基本前提。这从制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上得到充分体现。制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和公示、公信的原则。这些立法原则与土地管理规范化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一是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是指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和公示方法只能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自由创立。根据物权法定原则,土地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和公示方法都必须依物权法明确规定,不能由土地物权人或交易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任意设定权益,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土地的交易安全,避免土地管理秩序出现混乱。

二是一物一权原则。一物一权原则是指一物之上不得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内容上相互冲突的物权。对土地管理而言一方面指一宗土地上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另一方面是指在一宗土地上不允许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内容上相互冲突的物权。这是我们确定土地权属,解决纠纷的根本依据。

三是公示、公信原则。物权公示是指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将物权设立、移转的事实向社会公开,以使第三人知道物权的变动情况。物权公示制度的核心是物权公示的效力,包括物权变动的效力和对于第三人的公信力两个方面。物权法公示制度的重点在于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所以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建立土地登记制度,完善登记程序,公开登记内容,加强登记机关的责任,建立登记的实质审查制度,从而规范土地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物权法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影响

特权法将成为我们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和准绳,它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又做出了许多新的规定,这会全方位影响今后的国土资源管理。为便于理解,笔者力图从土地征收、

土地使用权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供应和土地登记角度对物权法的创新之处进行简单梳理分析。

1、物权法对土地征收的影响。物权法对土地征收做了多处新的规定:一是首次明确了征收与征用的内容;二是明确了土地征收的三个条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要有合法的程序、必须依法作出补偿;三是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征地补偿安置必须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原则,明确了土地征收的法定补偿范围,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社会保障费用。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些新规定给我们的土地征收列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如何建立高效机制保证合法程序的履行?如何支付和监管补偿费?物权法将承包经营权确定为物权,它的消失如何予以补偿?由于将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土地时做为地上物补偿,其标准如何确定?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如何处理等?这些课题都将是我们在今后土地征收工作中要时常面临的问题。

2、对土地使用权收回的影响。这里的土地使用权收回专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但不包含属于惩罚性收回的情况。物权法中明确规定了收回使用权的补偿标准的确定,同时明确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属于征收。我认为这两条会对我市收回土地使用权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个问题是房屋和土地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和房屋的征收如何进行?是有先有后,还是同时做?如何衔接?另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程序来确定收回使用权的补偿标准,特别是划拨土地?具体操作中与储备如何衔接?

3、对土地使用权的供应的影响。物权法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在法律上做了规定,同时第136条规定了空间权。依照第136条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和地下分别设立,这就是确定了空间权制度。空间权制度对有效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有很重要的意义。对空间权的规定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与规划部门协调制定空间权确定标准?如何确定出让金?如何确定与上(或下)使用权人之间的关系等?

4、对土地登记的影响。特权法对土地登记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里我做重点说明。以前,我国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主要在《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行政管

理法和《土地登记规则》中。《物权法》依据物权公示、公信的原则,在不动产登记方面作出了多项创新性规定:

一是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原则上采用登记要件模式。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须依法办理登记才能发生效力,比如土地使用权登记。(例如土地使用权人把使用权转让给两个人,第一个支付价款没有办理过户登记,第二个没有支付价款但办理了登记,第二个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二是明确了登记制度完善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登记制度。登记作为物权的公示方法,其意义主要体现为将物权的设立和变动对外公开,起到确权和保护交易安全的作用而不是管理作用。现在学界已经普遍认为登记不能做为行政职能。现实工作中比较强调部门管理,造成登记严重分散,例如土地、房管、林业等多头登记,从而造成了一些混乱。从道理上讲房地是不可分的,《物权法》确定的统一登记制度非常有利,符合不动产制度的发展趋势。但如何统一,尚没有明确规定。

三是规定了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和责任。第12条规定了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其审查既不是形式审查,也不是实质审查,而是以形式审查为主,也有实质审查的内容二者的结合。同时第21条规定了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对登记错误并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登记机关应该负责赔偿,因第三人造成的,登记机构赔偿后可向第三人追偿。但如何进行审查,何种情况下要进行实质审查需要进一步明确?登记赔偿责任也给我们今后的登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何赔偿?资金从哪来?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四是明确规定了登记的效力。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确权时要以登记为准,如果产权证和登记簿记载不一致,要以登记簿为准。现实中,我市普遍存在只发证,不登记或登记资料灭失的情况,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五是增加了新的登记内容,地役权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其中《物权法》第20条规定了预告登记,这对业主或者期房买受人的保护非常重要。这主要应用在商品房市场,但是否在土地登记机构办理预告登记尚未有明确规定。天津、北京都一直在做,但他们房地统一管理。我市办理不办理,如何办理将是我们研究确定的重点问题。地役权是新确定的土地物权,因对我部门而言主要是登记,所以纳入新登记。

六是规定了保护交易安全的善意取得制度。这是第一次在法律上明文规定此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为了维护登记的效力,以保障交易安全。

七是对登记机构的行为做了限制性规定。一是不许要求评估;二是不许以年检等名义重复登记;三是登记按件取费,不得按面积或价款收费。担保法与物权法规定不一致的地方适用物权法,所以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已没有最高限额,登记机构不再对抵押物价值进行审查。 以上几点都需要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登记工作者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的,否则就不能适应物权法实施后登记工作的需要,甚至给我们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关于如何保证物权法的实施

物权法虽然对国土资源管理做出了许多规定,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制定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许多现行的政策需要废止。同时,也需要建设、房管等部门修改相应的规定。我仅就做为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工作者如何保障物权法实施谈点看法。

1、加强学习,充分认识物权法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我们国土部门要切实组织好物权法的学习,按照国土资源部通知要求将学习宣传《物权法》作为“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做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要宣传《物权法》中与国土资源管理有关的内容和制度,形成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认真组织好《物权法》的学习培训工作。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一级抓一级,一级培训一级。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物权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强大动力的重要意义。

2、转变观念,平等保护合法物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负责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行政管理部门,其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等多项物权。《物权法》确立的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定原则,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切实转变国土资源管理理念,树立对各种合法物权平等保护的新物权观念。 “公权至高无上”、“公权大于私权”的观念必须清除,从意识上避免违法收回土地、违反法定程序征地、拖欠截留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等行政权侵犯物权现象的发生。《物权法》通过明确物的归属和利用,划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私权利的范围,从另一个侧面,

规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权力的界限。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物权观念和意识,就是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行使国土资源管理职权的过程中,要以尊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物权为前提,不能随意干预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民事关系,不能随意取消当事人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更不能打着维护公共利益的幌子损害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权利。要把国土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职权严格限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这既是行政行为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3、规范登记行为,切实履行服务职能。《物权法》确立的公示公信原则,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要更多地从维护交易秩序角度强化监督和服务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物权法》为土地使用权交易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依据《物权法》的规定,登记机关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并且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的这些规定表明,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不需要政府干预,国家设立有关财产登记机关,目的是为了在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时,对确认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证明效力。因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改变过去仅将土地登记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的做法,充分认识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登记中的职责是为行政管理相对人充当服务生。这要求我们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切实做好登记审查工作,尽量防止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与实际发生的物权状态出现偏差,千万避免出现登记赔偿。 4、加强协调、主动研究,为物权法实施做好充分准备。针对土地管理面临的许多新课题,我们要加强与建设房管、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调,对如何实施物权法拿出意见。特别是做好近期土地征收、使用权收回和登记工作,以免物权法实施工作重新返工。同时要主动研究新问题,如:土地空间权以及出让金的确定、预告登记如何开展、土地使用权收回程序与土地储备、土地登记赔偿基金等课题。力争做到较好地适应物权法,不因法规的改变影响工作的开展,为物权法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应对我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不符合物权法要求的要及时废止或修改。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管理信访工作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市场的紧缺,人们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认识度也在逐渐提高,特别对土地征地、住宅拆迁、宅基地纠纷和矿产品的开发利用等敏感问题,引发了大量的信访,甚至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案件,有的矛盾还相当尖锐,若信访调处人员不把问题把握准,把处理方法掌握好,稍有不当,不仅难化解矛盾,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就会严重影响干群关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后果。所以,为了更科学,更有效,更稳定的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信访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好,运用好。

一 上访人心态分析。

过去,我们在接待处理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中,通常上访人采取信访、上访、群访、闹访四种形式,分析上访人心态主要有以下7种表现和心态:

1、保护利益型上访。上访人要求解决宅基地问题、无建房问题、土地证书不及时到位问题等,想通过上访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多得利型上访。上访人以征地补偿兑现不到位、附着物补偿对象不到位等理由,要求追加补偿,从而达到多得利的目的。

3、报复型的上访。上访人对村干部或者对邻居有意见,想通过信访渠道上访,以达到报复目的。

4、讨公道的上访。上访人在宅基地、地界等权属定界上不公,给上访人造成了损害,想通过上访达到讨会公道的目的。上访人对政府或者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个别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办事拖拉,态度粗暴,以权谋私等问题不满,想通过上访达到解决的目的。

5、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上访。如指使他人、煽动事端以达到乱中获利的目的。 6、维护公共利益的群访。如集体私自转让一宗地块、某一项目建设、阻碍集体道路等损害了大家利益,想通过上访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7、营利型上访。指上访人不讲理由充分不充分,条件合法不合法,只要给车船费、生活费和务工工资,愿意“肝脑涂地”专替别人“鸣不平”的人。 二 造成上访人上访的原因。 如果针对信访工作者来将,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理解不同上访人所面临的上访事由及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达到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通过分析,造成上访人上访原因大致有下列四个方面:

1、 法律知识淡薄。国家通过“一五”“二五”“三五”“四五”普法,部分地方还有死角,部分群众从根本上还没有树立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在普法和国家相关法规学习过程中,不看也不学,和自己没有关系,法律意识不够强,认为有了麻烦找村委、政府,依赖思想过重。

2、 经济利益驱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不讲法律,不讲过程,不讲后果,片面追求效益和利益酿成信访案件。

3、 社会负面影响。现今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这社会的一切,包括传统的观念,国外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部分群众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模仿,从心理中养成了唯利是图、认钱为亲的坏习惯。社会上一些

正义的东西稍有半点违背自己的意愿和利益,便引起上访闹事,严重的走上犯罪道路。

4、 执法人员不公正执法。少数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不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任人唯亲,以土谋私,以矿谋私。上访人心理不平引起上访。 三 耐心处理、对症下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土资源管理信访工作也同样如此。面对种种上访对象和千姿百态的上访心态,我们一定要摒弃一刀切、一锅煮的错误做法,要通过细致的分析,准确的把握信访问题的本质和上访者的真实心态、目的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就不难找到化解矛盾的办法。

1、 对待初次上访型的上访,一般来将,多数是初访者。他们在上访中心理比较温和,信访调处人员态度一定要好,自始至终要认真听他们对问题的陈诉,并让其提供一些必要的证据和线索。对符合政策、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旗帜鲜明的表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或压根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讲明原因,让他们心服口服、明明白白,从而打消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的念头。

2、 对待多得利型的上访,这里人员大多以探底、咨询行为出现。接访人在掌握他们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绝不能含糊回答,要通过接访使信访人明白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标准的严肃性,主动放弃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不合理的要求。

3、 对待报复型的上访,他们表现一般是情绪激动、脾气暴躁,反映问题容易带有片面性,认为自己反映的问题高于一切,由于他们的情绪偏激,固执意见,一旦没有按照他们的思路和要求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发火,甚至把矛头直接指向接访人员。对待这类人员必须要有忍耐力,冷静耐心地倾听其陈述,耐心宣传解释,不要针对他们的陈述立刻加以反驳和斥责。

4、 对待集体型的上访,集体上访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它具有集中性、紧迫性和危险性的特点。接访中要坚持原则,掌握政策,对于有理有据的问题,要明确给予肯定,尽快着手调处,基本合理的要求,要尽力给予调查解决;要求过高,一时不能解决的,也要讲清道理,做好解释工作;无理要求的,要理直气壮批评教育,让多数集体上访人员从心理上感到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按政策、法律法规办事的,杜绝扩大事态。

5、 对待保护权益型上访,我们既要主持正义和公道,维护受害方的合法利益,又要劝阻他们把握好度,得理得礼后要饶人,以达到和谐解决问题的目的。 6、 对待营利型的上访,上访人一般态度生硬,性情急躁。对待他们一定要态度和蔼,针对他们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能办则办,办不了的说明情况,宣传政策、让其谅解、平衡心态,消除越级上访心态。 四 情理融合,不断完善调处技能。

俗话说:只有晓之以理,发乎真情,才能叩开上访者锈蚀的心锁,冰释他们积郁的不快,在回到理性的轨道上实现平等对话。在实际接访工作,真正做到“心理相容,情理相融”,不断完善提高调处技能和调处实效,要做好下面五点: 1、 要尊重和理解上访者。大部分上访者都是为弄清是非,分清曲直,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上访,接访人员首先应该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有的放矢的展开调处工作。

2、 要热情接待,增强感情交流。交真心、谈实意,构建一个良好的访谈环境,如问寒问暖,让座倒水,让上访者有到“家”的感觉,为接待来访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他们道真情、说真话。

3、 要态度诚恳,以诚相待。热情才能缩短感情距离,诚恳和真诚是打开心灵饿钥匙。国土资源信访者大多是由于征地、拆迁、补偿、纠纷等问题对自己的利益产生了伤害,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生产。因此在上访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的表现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接访人员要将心比心,认真听记,从中发现上访者的长处,及时给予适当赞许和肯定,即便有个别上访者提出过高要求或无理纠缠,也要耐心做说服教育工作,向他们宣讲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使上访者心态平衡、自觉理亏,逐渐端正态度,正确对待自己反映的问题。 4、 要适度引导,增强上访者自我调处的自觉性。接访人要适度引导上访对象全面看待问题,从大局出发,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增强调处问题的自觉性。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思想,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良好通道。创造一个“群众顺心、接访舒心、干群同心”的信访工作新局面。

五 加强心理素质、做到游刃有余。

国土资源管理信访工作人员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情况,才能解决形形色色的信访问题,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长期工作实践中和社会实践中得来的,是长期积累到结果。所以,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加强自己:一是要加强自我修养,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的系统培养和联合工作;二是牢固树立信访工作人员奋发有为的六个形象:即“政治清醒、信念坚定”的形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勤奋工作、争创一流”的形象,“遵守纪律、维护团结”的形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形象,“业务精通、不断创新”的形象,从而增强工作信心;三是加强学习,不断参加经常性的在职教育,打牢政策业务基础,加强文字表达能力,锻炼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四是要有意识的在不同工作能力人员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目的。

总之,国土资源管理信访工作的方法和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和完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大胆创新,我们将打开国土资源管理信访工作的新局面,在国土资源管理信访工作中取得好的绩。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积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2010-01-14 | 作者: | 来源: 社会投稿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近几年来,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是关

系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事,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得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土地开发整理是富民、惠民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土地开发整理“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我们要在不断总结土地开发整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树立土地开发整理新的理念,走科学开发、依法开发、规范有序开发的新路子,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进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质量、效益、技术的指导,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更加体现党对“三农”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积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一项重任,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此项工作,下面就赣榆县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经验和具体做法进行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赣榆县基本情况

赣榆处于苏鲁两省交界处,是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开发的东部交汇点, 赣榆县处于海州湾的中心地段,是连云港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港的经济腹地,江苏省出台了支持苏北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连云港发展的高度关注,将“举全省之力”开发建设连云港港,242省道将沿海向柘汪延伸,赣榆境内的柘汪港与岚山港仅不到3公里的路程,三洋港与连云港的路程也只有20公里。按照国家规划,连云港港口将建设成为“亿吨大港”和“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建成上海和青岛之间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大港,连云港市从战略高度出发,已经把柘汪港作为“一体两翼”的北翼进行重点建设,这是赣榆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赣榆县拥有62.5公里的海岸线,柘汪港、海头港、青口港、三洋港四个天然港口,1.53万公顷的沿海滩涂和盐田,优越的区位、广阔的空间使赣榆发展大型临港。同时,赣榆县是江苏省的北大门。全县辖18个镇,一个经济开发区、一个海洋经济开发区,全县总面积1402.5平方公里,耕地6.87万公顷,总人口107.09万人。

赣榆县依山傍海,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而得天独厚。山地、平原、滩涂各占1/3,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62.5公里的黄金海岸,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湾渔场,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贝类等30多种海鲜珍品,中外合资、个体私营兴办的海产品育苗、养殖、加工企业配套成龙,优势互补。赣榆县是全国水产品生产先进县和江苏省科技兴海示范县,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江苏省杂果生产基地,水稻、小麦年总产50万吨,花生、蚕桑、果品、茶叶、蔬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拥有全国著名的“芦笋之乡”、“板栗之乡”。地下有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居全省首位),1亿立方米雪花白大理石,2.7亿立方米优质黄砂,以及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石、瓷石、陶土、优质矿泉水等30多种矿藏,极具开发潜力;准北盐场是全国四大盐场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化

工、纺织、机械、煤炭、建材、食品、铸造、服装等十大工业体系。

赣榆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已建成对虾、紫菜、芦笋、铸件、草柳编织等10大出口创汇基地,与日本、韩国、美国、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有20多个国家。2009年赣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6亿元,财政收入25.2亿元。目前,全县正以“富民强县、快速崛起”总揽全局,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民营富县、以海兴县、科技兴县、依法治县和城市化六大战略,奋力推进全县经济在全省提速进位。

二、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情况

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为主线,积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为了保障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着力加大土地整理工作力度。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纳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们积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这篇大文章,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同时,做好挂钩项目建设,使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解决用地指标短缺的问题,为我县经济建设占用耕地,提供用地指标,保障了大项目、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落实,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

我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证18亿亩耕地控制红线,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数量锐减,供求矛盾比较突出,面对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为了化解这一矛盾,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土地后备资源调查,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通过调查摸清家底,可新增耕地6万亩。而在规划期内即2006---2010年开发整理土地面积26.44万亩,实现新增耕地4.52万亩奋斗目标。

三、取得的成绩

到2009年为止,我县经上级批准已实施17个省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2个,共争取无偿资金2.6亿元,目前,已通过省级验收的13个,共开发整理土地面积129002.2亩,新增耕地20327.65亩。如:厉两个省级项

目,建设规模20276.25亩,新增耕地3277.6亩,争取资金3080万元。黑林镇大树村、富林村,国家、省投资两个项目,建设规模20225.6亩,新增耕地2158.35亩,争取资金2840万元。

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的项目有石桥镇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7743亩,新增耕地1092亩,投资1384万元。赣马镇土地整理国家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9770亩,新增耕地1179亩,投资2302万元。柘汪镇土地整理项目面积11352.8亩,新增耕地面积1271.3亩,总投资1825万元,沙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面积14081.3亩,新增耕地491.6亩,总投资1922万元,项目的实施,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树成行、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格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加强和支持“三农”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通过土地整理每亩可增加产值240元,预计全县可增加30960528元。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上下协调,相互支持,使我县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5年4月副省长吴瑞林、黄莉新、省长助理陈宝田等领导来我县视察厉庄、黑林等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原市委书记陈震宁、市长刘永忠等领导也来我县视察土地整理工作,省国土厅原副厅长刘聪、现任副厅长吴震强看了我县土地开发整理现场非常满意,他们高兴的说:“很多年没有看到象现在搞这么好的大寨田,全省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后有大的项目要优先考虑给你们赣榆县”。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土地产出率,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四、具体做法

对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坚持“以工程建设为基础、项目管理为龙头、资金管理为核心、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管理的新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求土地开发整理高效、高益,让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共同的富起来,让农业得到更快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让农村经济更快的得到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奔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争取项目是关键,项目实施是重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项目招投标及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实行项目公告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合同制、项目专项档案制、项目财务和审计制等制度,严格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第一,搞好现场清障和权属调查。国家、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一旦规划设计和预算批准下来,我们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核实项目区涉及的地类、面积、权属及补偿方案等,统计好项目区范围内的树木、建筑物等,主动与涉及到的农户联系,做好清障补偿工作,保证地类明确、面积准确、界址清楚、权属合法,权属调查和补偿方案等无争议,切实为项目实施搞好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委托乡镇对项目进行实施。相关镇都成立以党委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项目指挥部,并安排分管土地的领导任总指挥,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协调工作,指挥部人员包括国土所、水利站、农技中心、派出所、财政所等单位专职技术人员以及项目区涉及村的村委主任、老党员、老干部,实行跟班旁站式的现场监督。同时建立周会制度,由项目办公室召集施工、工程监理和设计单位,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有关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项目规划设计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项目实施法人制。由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委托项目所在地镇政府对项目实施项目管理。

第四,建立项目公告制。在项目区现场发布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施工时间和项目承担单位、实施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内容,让群众了解跟踪、体会到土地开发整理是否对我们有利,是否符合我们的意愿,充分体现出群众参与权、知情权、表决权,增加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重要性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对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保证项目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不底于市政三级、水利三级、交通三级、项目经理三级以上,以确保项目的工程质量。

第六,建立工程监理制度。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要与项目实施单位签定规范性的合同,合同内容必须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项目的文字、影像、图片等资料都及时归档并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监理人员进驻现场实行跟班制,强化施工质量控制,并做好每天的工作日记,记录当天的工程进度和有关问题,单体工程完成后,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签署合格意见。项目工程监理单位未签署合格意见的,项目实施单位不得拨付工程款,项目施工单位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把好质量关,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达标。

第七,完善工程验收程序。项目完成后,施工单位出具交工报告、工程竣工图、工程保证书和其他有关技术档案资料;监理单位向实施单位提交监理报告。整理中心与实施单位根据要求,向相关部门发出邀请进行自检自查,等待国家或省厅验收。

第八,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实施土地平整第一阶段待自验后,及时交给村组,并签订合同,以便村组将土地及时发包给农民耕种不误农时,然后经过配套水利设

施、道路、绿化等工程,经国家或省厅验收合格后,由镇村进行管理使用,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农业部门进行管理。镇政府组织协调,镇国土所和有关村组承担,主要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善土地的经营方式;二是建立各项制度,正常运行管理维护好工程,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使项目工程得到持续利用,充分发挥项目的效益作用。

五、工作体会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项目管理和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管理,用制度形成规范。严格实行项目公告制、法人制、合同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财务审计制等制度,使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2、项目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及工程监理制,这是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是防止项目工程不良现象和腐败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必须依法严格执行。

3、加强项目的档案资料管理。档案资料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资料一方面是工作过程的体现,又是工作成果的展示,同时也为我们以后工作积累资料和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提供了便利。所以,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应该注意档案资料的积累、管理和归档工作,确保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4加强项目的后续利用与管理工作。为了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我们对每个项目都要实行跟踪检查,督促后续利用的管护工作,建立项目后续管护责任制,签订项目后续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职责,明确管护责任,明确管护措施。

六、存在问题与对策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任务比较繁重,情况比较复杂,责任比较重大的工作,它涉及到项目工程进度、工程的质量、还涉及到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预算批准后,财政部门控制资金,国土部门抓项目实施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不足之处:

一是乡镇政府存在重立项、轻实施。前期为报国家或省级项目,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积极向上争取,请科研单位到现场,国土所、水利站及整理中心人员加班加点检查项目区权属地类、面积、净增耕地情况、原有现状、水利设施及对外交通情况、地形图、权属界线、界址、地类、图斑范围等,积极性非常高,为立项不惜人力、物力,总算把项目争取下来。待项目批下来,进入实施阶段,乡镇领导及村干部不是拆迁问题、青苗补偿问题,就是规划设计不合理需要变更,想减少投入,想在国家或省投入资金上做文章,国土资源局领导及整理中心的同志,只能积极做好

思想工作,想千法设百计,督促实施,争取把国家、省项目实施好。但项目实施中缺乏规范化管理文件及管理责任,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此项工作。

二是注重进度,忽视质量。项目一旦实施,注重农时抓进度,造成土地平整一期刚完成就交给老百姓耕种,指挥部管理不到位,给监理人员,认真检查各标段工程质量带来难度,最重要给国土部门跟踪管理增加难度,我们采取对各标段日查制和通知单制度,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配合监理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认真解决,不留后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规划设计与具体实施结合起来,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符合国家、省规定的要求。

七、建议与要求

1、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希望各级政府要把土地整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土地整理是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保持农村和社会的稳定,沟通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战略意义,实践证明,领导重视是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关键。

2、各级政府要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续管护工作。坚持长抓不懈,制定完善措施,明确管理责任,落实具体措施,确保项目的工程质量,使水利设施更加完善;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把资金用在项目上;确保项目的持续利用,把管护措施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已建项目的应有效益和作用。

3、各级政府要把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情况,作为项目责任考核内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管理,加强项目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完善,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4、在项目资金使用上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制定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的全部使用在项目上,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真正发挥其作用,让老百姓真正的体现党的惠民政策,

5、各级政府要把土地开发整理和保护耕地列入目标管理和任期考核的主要内容,防止重建设,轻管理,只讲眼前利益,不讲长远利益的现象发生。确保建设项目、在管护方面、持续利用方面、发挥效益等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来,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的理念、新的起点,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和观念,切实履行我们的职责。虎年迈虎步,步步铸辉煌,以实际行动,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好耕地,依法、科学、规范、

合理、开发整理土地,为赣榆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争做新的贡献。(韦有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鹿心社

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土地学会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国土

单位联合举办的\世纪土地整理理论、方法与政策\研讨会,今天在网上开幕了,我代表国土资源

通过网络开会,是一种新方式,为会议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许多关心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

加今天的会议,就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理论和方法问题发表意见,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献计献策

祝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下面,我想借这个机会,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谈谈我国今后理的发展问题。

我国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是从1999年开始的。这是贯彻落实新的《土地管理法》,实现全

态平衡目标的需要,也是贯彻\保护资源\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五年来,随着我国国

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

土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把\经济发展和

环境相协调\作为十三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并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

改善,资源效率显著提高\作为未来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明确提出可持续发

护资源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党章》。可以说,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在新时期,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需要从指导思想坚持以下四点: 一、要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的精髓,是指导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总的要求。土地开

本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体现生产

本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在土

中必须始终坚持,使好的政策真正有一个好的落实,在农民群众身上不折不扣地体现出来。土地开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调整问题,直

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决不能简单从事,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使之充

反映民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搞土地流转也好,搞产业化经营也罢,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

下,通过履行必要的程序,严格把关,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找出最符合农民群众心愿和利益的土

方案。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想农民群众之所想,深切体察农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切实维护农民益。

二、要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国家先后制订了全国生

保护湿地行动计划以及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一系列具体计划,并已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

的\十六大\站在历史的高度,着眼于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

形势要求土地开发整理不仅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良性循环做出应有的贡

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土地开发性质的项目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

坚决禁止。对于确实需要开发的项目,必须作充分的科学论证并履行严格的法定程序。对于既能够

耕地增长率,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矿区土地复垦项目要给以鼓励支持。一般的土地整理项目,

影响分析报告,使生态要求在整个土地开发整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成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组成部分。

三、要牢固树立土地开发整理为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服务的意识。

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地开发整理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

须紧紧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土

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手段,必须不断强化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支持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土地开发整理尽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建设目标,

开国家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就开发谈开发,就整理论整理。否则,就有可能在发展中

使工作陷于被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千方百计增

土地开发整理也要通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获得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也是土地开发整理进一步

生命力所在。要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乃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找准土地开发整理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有更大的作为。 四、要积极谋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并面向新世纪提出,\发展要有新

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在新的阶段,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有更加宽

有进一步克服困难、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思路,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求实效、谋发展的意识与理念。

告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进程中不可多得的\黄金时期\。土地开发整理作为提高可持续发展

重要手段和措施,在未来二十年中既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必须

的思维,不断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开发整

为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问题、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问题、投入机制问题等,都需要及时调查研究,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加快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开创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tn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