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3-03-11 18: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1 湿地概况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与人类有着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被誉为“地球之肾”。

全世界湿地约有5.14亿平方千米,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中国湿地面积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1.9%,落后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排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河南地处中原,属内陆省,湿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据统计,河南省湿地面积110余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7%。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到河口街进入河南境,经卢氏、洛宁、宜阳和洛阳市流入偃师市;伊河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伏牛山北麓,经嵩县、伊川流入偃师。洛河、伊河均属黄河支流,在偃师顾县杨村汇合为伊洛河,于巩义市神北汇入黄河。洛河、伊河汇流冲积出的伊洛三角洲,不仅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而且孕育出灿烂的河洛文明。

2 偃师伊洛河基本条件

河南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34′30″~112°48′25″和北纬34°39′20″~34°42′15″之间,总面积约为45.09km2。

湿地公园地处暖温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季明显,为伊洛河两岸的生物群落创造了良好条件。

湿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植物类除了芦苇以大片面积分布外,其它漂浮、沉水或挺水植物也有分布;水生植物主要以泽泻、萍、菱、苦草、浮萍、莲、睡莲等为主。水生动物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等,此外还有河虾、河蟹、甲鱼、河蚌、田螺、螺蛳、泥鳅等。除了这些水生生物之外,还有一些主要以水生生物为食的水禽,如灰鹤、白琶鹭、白额雁、苍鹭、灰雁、豆雁、赤麻鸭、中白鹭、绿头鸭等。另外,还有部分适生陆地动物,如鼠类、兔、蛇、野鸡等。这些生物种类共同构成了伊洛河畔湿地生物群落的格局。

伊、洛河河心部分常年过水,属永久性江河溪流湿地生态系统,受水位变化的影响,从河心到大堤呈现出由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带状演替过程。河心沙洲和嫩滩地势较低,洪水时被河水淹没,平时露出水面,形成季节性过水河漫滩,属季节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丰富。随着河滩湿地不断淤积,地势升高,部分河滩地已经常年没有洪水泛滥,逐步呈现出沙生草地和盐生灌(草)丛生态系统特点。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高位河滩区目前被大面积的开发利用,形成农田、牧草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及人工林生态系统。

伊、洛河大堤内侧,均有大面积滩地被开垦种植农作物,滩地转变为耕作粗放的农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滩地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农田与零星的采沙塘基或者面积较大一些的渚相间,形成以杨、柳等乔木,以水草及田间杂草等草本为主的生态植物群落。随着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加大了对伊、洛河滩区农田、采沙塘的开采禁限力度,近年来,伊、洛河滩区已出现了较典型的湿地生物群落和湿地环境。

3 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nb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