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新版全册教案和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24 0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一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x k b 1 .c o m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1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3页。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 23+44+29=96(分)

2 4 2 3

3 0 4 4 +4 1 +2 9 9 5 9 6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100以内数进位加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作到以下几点:

2

一、利用游戏情境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看过套圈游戏吗?在哪看到过?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去看一看淘气和笑笑两人的套圈比赛。想不想知道他们两个谁能赢?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老师充分调动起来了。然后利用实物投影平台出示课本的插图和他们比赛的结果。学生估计出淘气能赢。为什么?因为第一次淘气比笑笑多一分,第二次笑笑比淘气多一分,两次下来,他们打了一个平局。而第三次淘气要比笑笑多出三分,所以淘气一定能赢。全班学生听了,情不自禁地鼓掌。

二、积极引导,对比发现,探讨交流。

新课改的数学计算课堂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特别是竖式计算,学生列出了三种:分式列、整体列、接着列。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客观的选择,寻找到最准确、最合理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

第二课时 秋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4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5页 板书设计: 秋游

90-45-25=20(个)

90

—45

45

—25

20

90 45 —45 —25

45 20

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算法的动态生成,鼓励算法多样化,真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2、把计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解决这个世界中发生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提供着丰富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本节课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中的算理。

3、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

5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点拨,选择教材和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6

第三课时 星星合唱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7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7页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4 3 5 2 - 9 +1 5 或 - 9 4 3 5 8 4 3 +1 5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总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进行了合作探究,且学生的交流与展示自主化、多样化,既可以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又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组合交流。让学生在动手摆、动脑想、动手写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在合作过程中,还增进了孩子间的感情,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我们??”,很让人感动。

本节课做得不足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应把机会多让给学困生,让他们模仿、重复其他同学的说法。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理解。

总之,从整节课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

8

第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46个红笔帽,34个黄笔帽,16个蓝笔帽。笑笑一共用了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师:请6生板演,其余学生选作其中的2题。 4、买玩具。

机器人:45元;飞机:32元;汽车:23元;轮船:85元;娃娃,40元;魔方:15元。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书本第8页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9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8、9页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练习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知道了学习数学与生活情境是相关的。培养了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第二单元 购物 第一课时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11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wwW .x k B 1 .c Om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买文具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是在购物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对情境非常感兴趣,本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在学生独立观察人民币后,让学生说一说时,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的一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来,比如人民币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

12

第二课时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13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买衣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教学反思: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第三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5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15页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共需要多少钱? 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 用减法 如何付钱? 凑钱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课,课前作了一些准备,发给孩子面值不等的打印纸币,也作了一些思考,但还是为怎么让他们买东西,买什么感到困惑,因为诸多因素很多想法实现不了,比如,本想让他们自己带东西贴上价格,5人一组轮流买卖,可是这样一节课根本来不及,苦恼。后来有个可爱的同事告诉我,可以给他们同桌互买东西,买自己的东西,听着有点意思,也想试试看。

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买东西要注意的地方,然后我又讲了买东西的一些常用语,包括营业员的一些销售技巧。后来学生还真的用了。在他们活动时,我参与到活动中,倾听他们买卖的经过,帮他们拍照,虽然吵,可是气氛很好。看着孩子开心的笑,顾客认真地数钱、算账、讨价还价,营业员的推销手段(买一送一,打8折,介绍产品的好处??)、询问(刷卡还是付现金)我除了开心还是开心,他们居然懂这么多。最后请孩子谈谈自己买东西的经过,一个孩子说:“他来买我的文具盒,我跟他说,这个文具盒很漂亮,他说,‘那就买吧’,我说,‘好’,就给他了,然后他就准备走了,我一看他还没付钱,就跟他说,‘喂,你还没付钱呢。’他就把钱给我了,可是,他又拿了一本数学书,我说,‘算了,买一送一吧’”。全班哄堂大笑,真的很有意思,所以直到下课,孩子还跟我说:“老师,我不想下课,我还想买东西呢。”

如果可能,我会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买东西,买更多的东西,更多的人一起买东西。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小商店,一次简单的、不真实的购物,可是看到孩子身临其境,很开心,很兴奋,觉得自己真的在买东西一样,我也很受感染。

16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一课时 有多少块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17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17页。 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我本来以为应该比较简单,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几点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出示排列整齐的糖块,让学生数一数,学生还是从已有经验入手,1个1个数、2个2个数??,从学生说的2个2个数,我引出了竖着数,但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很仔细的给学生比划一下(一列一列数给他们看),所以出现学生在练习时,分不清楚行和列是什么意思,这一块内容在之后补充了一下。第二个问题是在表述几个几相加时,语言不够严谨规范,出示算式,直接问学生表示几个几相加,而应该这样问:算式中加数是几,表示几个几相加。这样问,不仅语言上规范,而且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第3个问题是在做练习第4题青蛙跳时,由于下课了,所以没仔细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表示的意思,所以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5+10+15=15”,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这要有几个原因:1、前面语言不规范,没有指明加数是几,学生没注意到相同加数

18

连加的特点;2、没有引导学生观察图的意思,学生不理解图意,直接照搬尺子上的5、10、15三个数,直接相加;3、学生用5、10、15,5个5个数的方法,从而写错算式。调查过以后,第2个原因比较多一点。

19

第二课时 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www.X kb1 .coM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20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19页。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有多少人乘坐火车? 2+2+2+2人) 4+4+4+4+4+4=24(人) 2 × 4 = 8 (人) 6×4=24(人) 有多少人划船? 3×3=9(人)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学反思: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循环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学生再创造的状态,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让学生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21

第三课时 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图。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22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21页 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2+2+2=6。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4+4+4+4+4=20 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学会了找出两个相关联的已知条件,运用已有知识正确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含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对乘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基本上都能看懂情境图并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

23

第四课时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Xk b1 .C om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24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23页。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小鸟有几只?

3+3+3=9(只) 3×3=9(只)

松果有多少个?

3+3+3+3+3+3=18(个)

3×6=18(个) 6×3=18(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学会了找出两个相关联的已知条件,运用已有知识正确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含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对乘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基本上都能看懂情境图并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

25

第五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买了2把香蕉,每把有5根。 生2:买了4捆萝卜,每捆有4根。 生1:买了5行馒头,每行有4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6题

26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24、25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27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一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28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四、布置作业: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课前请学生欣赏一些剪纸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觉剪纸的美感,再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想学习剪纸的欲望。之后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人和一圈小人,通过语言,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图案,并动手实践,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过程教学思路清晰,以“扶”-“放”-“扶”-“放”模式展开教学。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放”不够。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自主探究出剪小人的方法,没让学生感受自己最大的成功。还有最后的拓展环节,有时间最好让学生在课堂内,在小组内进行,当场应用,当场设计,当场展示学生的作品,效果会更加好。

29

第二课时 玩一玩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 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分组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2)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30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3)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孩子们天性好玩。投其所好,不亦乐乎也。课前大量收集各种玩具,如微型风扇、飞机、地球仪、滑板、升降机、劲爆陀螺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充分落实“玩中学”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来,可以大大发挥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自由去实践验证。我想由孩子们自主探究、找寻出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不同特点,结果更有价值。还能增添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方面有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31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32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 1×5=5 一五得五 2×5=10 5×2=10 二五一十 3×5=15 5×3=15 三五十五 4×5=20 5×4=20 四五二十 5×5=25 5×5=25 五五二十五 6×5=30 5×6=30 五六三十 7×5=35 5×7=35 五七三十五 8×5=40 5×8=40 五八四十 9×5=45 5×9=45 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数松果》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33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虽然有些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但还没有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因此,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及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学得轻松,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备课时预设学生第一次编制口诀有困难,准备师先讲解示范编前三句口诀 ,再多用些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已会背口诀,编制时脱口而出。因此,编口诀的时间缩短,把学习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应用。总之,本节课从童话故事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

34

第二课时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5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6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做家务

1×2=2 2×2=4 2×3=6 2×4=8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2×5=25 2×6=30 2×7=35 2×8=40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2×9=45 二九十八 教学反思:

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创设“摆筷子”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安适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从生活中引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在这节课里,创设小明摆筷子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解决“9双筷子是多少根?”的问题,引发学生亲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数学,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37

从编制2的乘法口诀到记忆2的口诀,自始自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老师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问题,如:要想记住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很快地记住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记忆的方法。2的乘法口诀可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等,?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记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数学应用与生活,宏观上引领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向,整堂课保证了学生探究活动的高效性。

38

第三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39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七、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在教学“需要几个轮子”——3的口决时。按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1辆车3个轮子,2辆车6个辆,3辆车9个轮子??从而引出3的乘法口决;活动二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加深理解;

40

活动三进行拓展延伸。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

41

第四课时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过程与方法: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

42

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43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教学反思:

从“小熊请客”的情境入手,一下子就吸引了爱听故事的小学生,学生轻松地从情境中开始数学知识的学习。新知的探索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如小组试拼图形、小组摆放图形、小组合作写算式、合作编口诀都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多次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精

44

神。新知的应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密切联系实际,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练习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童心、童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一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感情交流。整节课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语言具有亲和力,接近学生的心灵,体现了“欣赏学生、赞美学生”这一理念。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45

第五课时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1、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2、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46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教学反思:

转眼间已经教到“乘法口诀(一)”中的“回家路上了”。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我专门变了一个童话故事引入课程,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好高兴啊??,学生在听着故事的时候不自觉地被引入了“数”里,纷纷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和解题思路,整堂课都是围绕着图里的内容展开,虽然看起来学的东西很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并且能很正确的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自己的思路,我觉得这样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语言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故事方式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致非常浓。

47

第六课时 练 习 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三、游戏。(采用比赛形式)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

48

4、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 5、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 6、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2题) 四、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五、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六、找座位。

1、“摘果子”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49

第六单元 测量 第一课时 教室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所得长度不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49页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测量过程及结果。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3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