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4-01-06 18: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 子 政 务

第一章 电子政务概述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包括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府、门户网站间的辨析)

1、含义(p 2) : 电子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 VS 电子商务 (p 9)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的整个过程。 主要职责 类 型 技术背景 支撑体系 信用基础 发展趋势 E-government 政务和公共管理 G2G,G2C,G2B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 GPR,GRP,SRM,GSCM 协同政务,一站式 E-commerce 商务和企业管理 B2B,B2C,C2C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 BPR,ERP,CRM,ESCM 企业信用体系,法律环境,安全策略 协同商务,一站式 政府信用体系,法律环境,安全策略

区别与联系:(1)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实施主体和其服务的用户不同。

(2)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建设思想和应用目的不同。 (3)电子商务的结构模式引导电子政务结构模式的划分。

(4)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概念与技术可以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所借鉴。 (5)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提供有效的管理与服务

3、电子政务 VS 电子政府(p 7)

电子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 区别与联系:

(1) 电子政府构想集中于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包含了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 (2) 电子政府强调的不仅是政务的电子化,还有政务处理方式的变革导致的整个政府机构的全面电子化;电子政务在一定程度上可指具体的某项政务工作的电子化。 (3) 建立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之一。

4、电子政务 VS 门户网站(政府上网) (p 8)

政府上网 来源于1999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包括四个内容:(1)政府形象上网 (2)组织机构办事程序上网 (3)相关政策信息上网 (4)政府自己的专有信息上网 区别与联系:

(1) 政府上网的重点:通过开通政府网站来推动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活动。 电子政务还包括了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活动。

(2) 政府上网的目的是即时发布和更新政府信息,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与外界交流,服务于社会公众。 电子政务所涉及的范畴,除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事项外,还包括不同政府部门间和部门内部的交流和信息传递。

二、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p 3) (办公手段 / 行政业务流程 / 与公众沟通方式 不同)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为公众和政府之间提供了更直接的双向交流途径。在工业时代,公众与政

1

府是迂回沟通的;在信息时代政府将于公众“直接沟通”,将形成真正的“鱼水关系”。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有如下一些明显优势:

1、传统政务管理模式呈现的是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命令是从最高层一直通到最低一层,削弱了下级的创造力和活力;而电子政务管理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集中式管理和分散控制相结合,有利于增强辅助决策的能力。

2、电子政务借助网络手段,打破了传统政务模式下的地区、部门限制,减少了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实现了政府组织、职能和信息资源的高度优化整合,实现了政府信息的低成本共享。

3、电子政务以服务理念为政府行为的准则,在这种理念支配下,公众、企业与社会团体成为政府机构的客户,政府要确定服务标准,向客户做出承诺,从而使政府由控制性向服务型转变。

4、在电子政务模式下,公众、企业与社会团体通过网络与政府打交道,改变了必须通过一定组织结构进行书面审核的传统工作方式,政府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行使职能与权力,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分析社会信息及公众的需求、意见等,以便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5、在电子政务管理模式下,政府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完成政务活动,政府管理者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以满足工作需求。

6、电子政务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社会责任越大,管理范围越大,相对节省的管理成本越多。

三、电子政务的特点 (p11~13)

1、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产物,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龙头”。

信息高速的五个应用领域 :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电子政务(~为企业电子商务提供信用和安全保障、信息服务及为其发展营造运作环境)

2、电子政务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 * 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发扬民主

3、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创新)

* 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 电子政务促进相关部门、层次之间的办事规则统一化、标准化和程序化 。 * 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4、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整合过程。

四、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课件) p 40 总体情况:(1)起步阶段(网上静态信息发布:法规、机构、情况)

萌芽阶段,也就是政府信息网上发布,这是电子政务发展早期较为普遍的一种服务形式。大体上是通过网站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手册、政府机构、组织、官员、通信联络等。 (这个阶段,政府基本上以自我为中心在进行建设。在这个阶段,政府与用户是被动/被动的关系,二者在网上互不联系,或者也不通过其他方式相互沟通。)

(2)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网上动态信息发布、下载表格等)

在这个阶段,逐步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但是政府却不在网上回答用户的各种询问 (3)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

在这个发展阶段,政府继续扩大与用户的互动,政府与用户可以在网上完成双向的互动;用户可以在网上与政府部门通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电子的方式应答用户的要求

(4)网上事务处理阶段(横向、纵向互动:网上报税—>划帐—>退税转帐等。)

如果税务部门在网上收到企业或居民的报税表并审阅后,在网上完成划帐。这样,居民或企业在网上就完成了整个报税过程。到这一步,可以说,电子政务在居民或企业报税方面是趋于成熟了。

2

五、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P13

国际著名Accenture咨询公司增就2001、2002年电子政务在23 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做过调查,并将其分为四类:

(1)创新和领先的国家:加拿大、新加坡、美国

(2)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丹麦、英国、芬兰、德国、爱尔兰、荷兰、法国、挪威和中国香港地区

(3)稳步发展的国家:新西兰、西班牙、比利时、日本

(4)正在的打基础的国家:葡萄牙、巴西、马来西亚、意大利、南非、墨西哥

六、美国、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课件)p14、18

1、美国的电子政务 (让公众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美国电子政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完备) (1)1993年,克林顿在“国家绩效考察”运动中提出“电子政务”概念;

(2)1994年,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交《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报告,要求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为公众提供更多获取政府服务的机会和途径; (3)1997年,“走近美国”计划 (4)1998年,”文牍精简法”,要求美国政府在5 年内实现无纸工作,联邦政府的所有工作和服务都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5)2000年,“第一政府”网站http://www.firstgov.gov ,极大的加速了美国电子政府的建设 (6)2004年,公布了《电子政务扩展计划进展报告》

已经凸显出四大功能优势 :第一,扩大了政府传播信息的渠道;第二,扩展了政府提供服务的职能。 第三,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第四,拉近了公民与政府间的距离。

2、新加坡的电子政务 (三个特点:虚拟人生、功能完善、一站式 ) 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早在1981年就已经悄悄展开,目前其电子政务的发达程度已备受世人瞩目,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均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 发展:(1)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用20年的时间实施了3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P18 (2) 2000-2003年,第一个电子政务行动计划 (3) 2003-2006年,第二个电子政务行动计划

(4) 2006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最新的五年期电子政务总体规划——“iGov2010”。新加坡政府将为该规划投资20亿新元,目标是转变后台工作流程,提高前台效率和效能,建设一个“集成政府”(Integrated Government),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为用户带来便利,并将公众连接起来。在新的规划中,新加坡政府将继续以用户为中心,一切从用户利益出发。

七、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p 22)

政府信息化:指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社会信息化和国家竞争力的过程。 1、探索:20世纪80年代,开始办公自动化(OA)工程; 2、推进:1993年12月,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金关工程(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和金卡工程(目标是实现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变化 )。 “三金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 3、发展: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联合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

4、加速发展: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标志着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3

八、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原则p25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

九、从电子政务应用的角度阐述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二章 电子政务应用

一、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 p46 (电子政务的三个行为主体:政府、居民、企业) 根据服务对象来划分,电子政务可以分为: ● G to G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 G to B (Government to Business ) ● G to C (Government to Citizens )

二、G2B模式的主要内容 (p 47)

(1)电子采购与招标: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连线进行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应用前景在于冶金、钢材、粮食、木材等大宗业务的国际、国内的网上贸易业务。

(2)电子化报税:如国家税务总局的增值税票稽核系统和电子报税; 外经贸部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的网上发放。

(3)电子证照办理与审批:如把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的证照管理通过网络来实现,即可大大缩短证照办理时间,还可减轻企业人力和经济的负担。电子证照系统可使企业营业执照的申请、受理、审核、发放、年检、登记项目变更、核销以及其他相关证件如统计证、土地和房产证、建筑许可证、环境评估报告等的申请和变更均可通过网络实现,

(4)信息咨询服务:行业信息数据库查询检索,如国家工商局的红盾信息网所提供的企业注册资料数据库。带有咨询性质的附加服务,如卫生部的网上医院工程。

(5)中小企业电子服务::如外经贸部建立了一个被称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的网上交易会场,站点内有上百万家厂商和产品供用户查询交易。中国国防科技两万项成果上网招标转让也是一个成功实例。

三、G2C模式的主要内容(p48)

G2C模式指通过电子化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教育培训服务:远程教育、实时应试、实时留学双方接洽等,较大影响力的有教育部的网上教育系统。 (2)就业服务:如教育部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和劳动部的就业信息服务网。 (3)电子医疗服务

(4)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社保IC卡五年内全国通用

(5)公民信息服务:如国家旅游局的网上订房、订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网上防伪打假,水利部的防洪信息发布,国家地震局的地震监控网,新闻出版署的图书出版发行和网上电子报刊新闻网。 (6)交通管理服务 公民电子税务 电子证件服务等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框架结构

一、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构成: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应包括构建电子政务的基础平台(包括网络平台、资源平台),以及基于基础平台的支撑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此外,还应包括整个系统的维护管理体系和保证电子政务安全进行的安全体系和电子政务建设依据的标准化体系。(P86) 2、各部分作用 ( p87~96 )

(1)电子政务的网络体系:电子政务的网络体系提供了政务赖以实现的网络环境资源,一般分为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公众服务网。

①政务内网服务于政府机构的日常电子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②政务专网实现政府内部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垂直互连。

4

③公众服务网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横向互连。

(2)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基础 它主要指政务的数据资源,该体系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存储、转化、提取、过滤、综合处理。

(3) 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主要有五类应用模式::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府门户网、公众服务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主要目的是帮助实现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及为公众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等。

(4)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它对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和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包括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

(5)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电子政务系统要以电子政务标准和规范作为指导和依据

二、政府信息资源的内容(p 90)

1、政府决策信息:主要包括国家或政府相关政策信息以及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信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布的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条例、决策咨询、战略发展规划和总体部署等信息;

2、社会经济信息:它指国民生产、国民收入、社会购买力和其投向的变化、及在其影响下市场供求和需求总量、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等;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收入水平、平局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变化;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状况及其将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等;

3、社会文化信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数量及其文化、教育、职业、性别、年龄等结构状况及其变化;各地的风俗习惯、民族特点等;

4、科学技术信息:指在一段时期内科学技术状况和发展动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状况及其对工农业和其他各行各业的影响等;

5、自然地理信息:指产品或劳务供应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状况、气候条件和气象变化规律等; 6、政府内部信息:主要包括政府内部的人力资源信息、政府办公信息、政府财务信息、政府财产信息等

三、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构成、主要应用模式 ( p 91~93 ) 1、电子政务应用体系的构成

(1)基础数据中间件层:电子政务中间件在应用系统中主要起着异构系统整合、通信可靠性保障及提高应用系统运行效率等作用。

(2)基础应用组件平台:基于分布式多层架构和组件技术构建的,组建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了标准化模块。组建平台就是这种成熟的标准化模块的集合。

(3)业务应用系统层:具体业务系统是直接面向政务机构、面向服务对象、面向应用领域的工作系统 2、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主要有五类应用模式:

(1)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2)电子政务的政府门户网站 (3)电子政务的公众服务系统 (4)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5)电子政务的智能化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

四、我国电子政务构建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构成(p 97) 电子政务标准化支撑体系:

(1)总体标准(电子政务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 (2)应用标准(数据元、代码、电子公文格式及流程控制标准等)

(3)应用支撑标准:包括为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主要有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

(4)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定、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标准

(5)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

5

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

(6)管理标准:包括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

第五章 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p114~116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讯介质、设备、软件和网络规则组成的,这些组件是连接两台或多台计算机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相连接所必需的。两台计算机能相互交换数据,就可以称之为网络。

1、组成:硬件(计算机、传输介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网卡等)和软件(系统软件、网络软件、应用软件)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 :网络上可以实现多人在不同地点上实时的信息交流。

(2)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可以使用户通过网络来利用网络上的信息、程序、设备。

(3)分布式处理:对于大型的问题,可以采用适宜的事务逻辑,将任务分布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4)提高系统可靠性: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备份

二、电子政务的网络互联方式 p121~12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DDN专线、 ATM 异步传输方式、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直播广播卫星(DBS)、有线电视网、虚拟专用网络(VPN)、无源光网络介入:光纤入户

三、三网一库 p98~100

1、内部核心网:政务专网是党政机关的非涉密内部办公网,主要用于机关非涉密公文、信息的传递和业务流转,它与外网之间不是通过传统的防火墙来隔离,而是通过网闸,仅以数据“摆渡”方式交换信息。

2、办公业务信息资源网:指在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网络,它可以通过专用计算机网络将各级政府部门局域网互联,由此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实时通信。

3、公众信息网:政务外网与国际互联网通过防火墙逻辑隔离,主要用于机关访问国际互联网,发布政府公开信息,受理、反馈公众请求和运行安全级别不需要在政务专网运营的业务。

4、政务资源数据库:是三网络间的信息交换中心。包括政府日常公务积累的资料数据、如有关的基础数据、法规文档、典型案例、客户资料等

注: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因特网之间逻辑隔离

四、政府网络建设方法 p124

1、统筹规划,处于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的考虑,政府信息网络采取双网布线,由物理管理上分离的两个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是政府外网,是政府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府部门面向的专业性服务业务,通过安全促使与因特网相联,供政府与外界交流使用。另一个是政府内网,供政府内部使用,以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为中心,下联各市、县、区及政府部门,是传达内部信息和保密信息并协同工作的渠道

2、政府外网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政府部门自己已有网络,打破行业界限,由政府搭建主干网,将政府部门现有基础网络资源加以整合利用,使政府的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公用化,既保证了政府外网的安全性,又避免了重复投资。

五、数据库的特点及其与数据仓库的区别 结合课件、p127、134

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数据库是主要的信息资源组织形式。是具有以下特征:精确性和完整性、经济性和共享性、无冗余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时效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完整的、与时间有关的、不可修改的、用于支持决策管理的数据集合。主要是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客观分析领域,它可以辅助决策集成多个部门不同系统的大量数

6

据。

面向主题: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按主题进行组织的,按主题进行的决策的过程提供信息

完整性:数据仓库中的信息不是从各个业务处理系统中简单抽取出来的,而是对分布在不同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清洗和加工,以确保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政府的一致的全局信息

与时间有关:数据仓库中存储的数据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数据仓库中含有大量的综合数据,这些综合数据中很多与时间有关,随时间的变化不断进重新整合

不可修改:一旦某个数据计入数据仓库,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即数据仓库一般有大量的插入和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很少。

数据残仓库是因为数据不能同时适用于事务与分析处理而提出来的。事务处理要求数据的存储频率高、操作时间短、强调数据更新处理性能和系统的可靠性,并不关心数据查询方便与否。数据仓库实现过程的方法论将成为数据库设计的一个明确分支,成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防火墙概念、安全策略、主要特性 P147-148

(1) 防火墙是用来限制被保护的网络与互联网络之间,或者与其他网络之间相互进行信息存取、传递操作的部件或部件集。

(2)防火墙的策略:构筑防火墙之前,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策略 ●防火墙设计策略

※一切未被允许的就是禁止的——安全性好,但是用户所能使用的服务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一切未被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但是在日益增多的网络服务面前,很难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

●第一种的特点是安全但不好用,第二种是好用但不安全,而多数防火墙都在两者之间采取折衷。

(3)主要特性:所有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必须通过防火墙;只有被授权的合法数据及防火墙系统中安全策略允许的数据可以通过防火墙;防火墙本身不受各种攻击的影响

七、信息加密系统和信息加密过程 P139

1、信息加密系统:任何一个加密系统至少包括明文、密文、加密/解密真被或算法、加密/解密的密钥。加密(Encryption):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内容和过程;明文(plain text):作为加密输入的原始信息;密文(cipher text):明文变换结果;加密算法:变换函数(是加密和解密的计算方法);密钥(key):参与变换的参数

2、信息加密过程:主要涉及明文、密文、密钥三个名词术语和加密、解密两个过程。信息加密过程是发送方用加密密钥,通过加密设备或算法,将信息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为明文

加解密过程示意图

八、对称密钥加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密钥加加密算法P140 1、对称密钥加密技术

※ 对称密钥算法(symmetric cipher):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又称秘密密钥算法。 ※ 常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DES、IDEA、AES算法等 2、公开密钥加密技术

※ 对称密钥算法: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一样

7

※ 公开密钥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也称为非对称密钥算法。

※ 公开密钥(public key),简称公钥,是公开的,可以公布在网上,也可以公开传递给需要的人; ※ 私人密钥(private key),简称私钥,是保密的,只有本人知道 。

九、RSA签名和RSA加密的异同点 (课件)P140 相同点:都使用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

不同点:RSA加密:用(对方)公钥加密,用(自己)私钥解密 RSA签名:用(自己)私钥签名,用(对方)公钥验证 注:RSA算法的生成步骤:设计密钥,生成密文,恢复明文 RSA签名的过程:设计密钥,设计签名,验证签名

十、常用的安全认证技术 p143

数字摘要、数字信封、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

十一、概念辨析:网页、网站、主页、超链接 (课件、笔记) 网页:亦称Web页,是HTML格式的文件

网站:2 个或更多的网页链接在一起,就构成网站

主页:进入某个站点所见到的第一页,一般称为“Home Page”即主页。主页文件常见是index..htm (index.html) 或 default.htm (default.html)

超链接:站点不同网页之间、站点与Web 之间的链接关系,它可使站点内的网页成为有机的整体,还能使不同站点之间建立联系

第六、七章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

一、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内容 p175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协调,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1)成本管理:※ 系统成本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划分为开发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两大类 ※ 系统开发成本又可分为软件开发成本、硬件成本和其他成本三大类 (2)进度管理 :系统延误的原因 寻找解决措施(循环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募集、组织计划编制、团队建设 (4)范围管理 (5)风险管理

(6)时间 / 质量 / 采购管理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概念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三、传统政务管理方式面临的挑战:管理体制、宏观政策、行政管理、管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管理能力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之间的矛盾

※ 信息技术介入政务流程引发的部门利益冲突 2、政务改革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困难

※ 实施电子政务依赖于决策层的支持力度 3、整体发展与局部建设之间的不平衡

8

※ 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

※ 现实:各单位业务需求、信息化水平、现有系统的技术标准有很大差异

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课件)

1、转变政府职能: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2、转换政府运行机制:※ 电子政务将使集权式的管理体系过渡到交互式、网络化的扁平管理体系。 ※ 电子政府的建立对转变政府运行机制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组织结构的调整;2) 组织机构设置理念的调整; 3) 政府动态网络机构的建立

3、提高管理绩效,节约行政成本: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可实现政府组织转型,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的纸介质和中间人。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管理绩效,并有效地节约了行政成本。

4、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程序的民主化、依据的科学化、效益的优良化、是电子政务的优势所在。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可对传统政府机构和运作机制进行改革,以提高政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整个社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可行性。

5、提高政府的反应力和社会回应力

※ 电子政务提高了公共行政的工作效率,行政工作人员更有充裕的时间、充沛的精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管理技术,更加准确的认识控制环境,制定更加理性的政策,实施更有效。这样,不但加强了行政机关的自身建设,以利于政府机构运作,而且,提升了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能力。

※ 凭借电子政务,政府部门能够加强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发布各界需要的信息,增加公民对于政府的认同和支持,维护政府在公民中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同时,电子政务能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6、提高公共管理透明度

※ 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建立一个方便与公众沟通的“电子政府”,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平等共享,促进信息资源在全社会中的增值利用,并可以及时接受社会各领域的反馈意见,提高工作效率、决策质量和办公的透明度。

※ 从现代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的角度看,政务公开的首要目的是约束行政权利的作用界限,最终减少政治腐败事件的出现几率。

五、政务流程再造及其实施过程 (课件) p203

涵义: 政府政务流程再造是在政治环境下,对政务流程进行挑剔的审视、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获得从顾客和利益相关者角度看政务作业完成上的显著提高。它是一种方法,过程管理是其核心,强调为了最佳作业效果持续改善或重新设计或彻底再造流程。

9

六、电子政务的管理方法——电子政务信息处理技术框架(业务处理系统、MIS、DSS概念以及GDSS的类型) p 205

1、基于业务处理系统的管理

业务处理系统:就是通过提供收集、显示、修改和取消事务的方法,使得它可以跟踪组织机构中所有的事务。

2、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MIS,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优点是:它把孤立的、零碎的信息变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有组织的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信息存储的“冗余”问题,而且提高了信息的效能。 3、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 4、基于群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

5、基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方法

七、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p 214~216 集成化、敏捷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 八、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模式与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区别 p 212 政府模式 变革内容 组织结构 工作流程 传统政府 金字塔式科层结构 上层管理者对下层进行监督和控制,下层对上层管理者请示、申诉、并执行命令,每个组织均按自下而上的层级结构形成一个指挥系统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 扁平化网络结构 发散式的网络传播途径,使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各种政令、信息能够在网络上通过,即中央政府的命令能够通畅无阻地抵达权力底层,基层的反馈也能迅速地向上传递,同级政府之间不再被地理边界所阻隔,传统垂直的组织层级信息传递功能被网络替代 强调以个性化服务为中心 以顾客与消费者为导向的政府 依靠信息化手段知识管理 10

政府职能 治理环境 管理手段

以管理为中心 以生产者为导向的政府 依靠专司部门人员的高度分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6g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