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13 17: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 掌握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现象。

3、 学会通过不同的推断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尤其注重学生自主练习,在练习中找答案,加深印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如果把古文比作房子,那么实词就是砌房的砖头,没有砖头,如何砌房?实词的拥有量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成正比。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获取理解和分辨实词词义的能力。实词不仅总量大,而f且相当多的“露镜率”较低,加之有些意义、用法,在现代汉语早一已消亡,学习难度要大得多。

【解题方法】

在本环节中,先由学生做练习,教师给出正确答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组习题的共同点,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最后由教师明确。

(一)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练习:

1、士类益以此多之 ( 称赞 )【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

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

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使 安定 )人 .

4、河内凶( 收成不好),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5、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6、恨(遗憾 )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7、君子疾(厌恶,憎恨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横渡 )江河 .

明确: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

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例如: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和着 .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答 .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练习:

1、不念居安( 安逸,安乐 )思危,戒奢以俭 .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族灭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3、通五经,贯( 通晓 )六艺 .

4、信而见( 被 )疑,忠而被谤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安乐 )可以亡身 .

6、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朝见(天子) ) .

7、前太守臣逵察( 推荐,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8、穷(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明确: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 ....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三)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练习:

1、据殽函之固( 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 ),拥雍州之地 .

2、亦以明(形容词作动词,说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3、沛公军( 谓语 名词作动词,驻扎 )霸上 .

4、若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灭亡)郑而有益于君 .

5、不意( 动词,料想 )乃在朝列 .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使动用法,使 承担)秦曲 .

7、且夫我尝闻少(意动用法,以 为少)仲尼之闻而轻(意动用法,以 ..

为轻)伯夷之意

8、吾得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他)事之 .

明确: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信义著于四海” ( “信义” 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

“烟波微茫信难求”(状语,信,确实) .

“楚王贪而信张仪” (谓语,信任) .

(2)看搭配。

“辍耕之垄上”(“之” 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

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在判断词义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下面的规律:

1.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

2.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释为动词。

3. 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其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第

一个词。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练习:

1、单父人吕公善(与 较好)沛令 素善留侯张良 ..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哪里)足辞! 安得广厦千万间 ..

3、引次(驻扎)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4、举世非(非难,责怪 )之而不加沮 非攻 ..

5、将军身被(同“披”)坚执锐 (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

6、肉食者鄙(见识短浅),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

7、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 只是,不过)未有路耳 顾吾念..

8、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责备 ) 无乃尔是过与 ..

明确:高考一般都采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的方法,所以要推断词义就必须广泛地联想迁移,将考点与自己所熟知的课内语句等联系起来,借助常见词语的语素,再根据语境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当然,这需要考生对教材的熟练。

(全国)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第二课时

【解题方法】

在本环节中,先由学生做练习,教师给出正确答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组习题的共同点,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最后由教师明确。

(五) 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练习:

1、今又一人,入人园圃(园:种树的地方;圃:种菜的地方。可以知道这里..

偏在“园”上),窃其桃李

2、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劳作。) ..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进入)与非常也 ..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异) ..

5、此诚危急存亡(偏义复词,偏在亡)之秋也 ..

6、去来(偏义复词,偏在去)江口守空船 ..

7、即具以北虚实(偏义复词,偏在实)告东西二阃 ..

8、死生(偏义复词,偏在死),昼夜事也 ..

明确: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六) 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练习:

1、斩木为兵(兵器),揭竿为旗 短兵相接 ..

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欲盖弥彰 ..

3、此诚(确实,的确 )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 ..

4、臣以供养无主,辞(推辞 )不赴命 在所不辞 ..

5、匪来贸丝,来即(接近,靠近)我谋 若即若离 ..

6、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 一蹴而就 ..

7、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文过饰非 ..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违背 )德也 背信弃义 ..

明确: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练习:

1、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

2、明年:古义是第二年。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 ..

4、颜色憔悴:古义是脸色,面容。 ..

5、形容枯槁:古义是形体,容貌。 ..

6、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指用兵。 ..

7、为巡船所物色:古义是访求,盘查的意思。 ..

明确: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例如:(全国高考题)“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练习: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zhài):债务。 .

2、无内(nà)诸侯军:接纳。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同“智”,智慧。 .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ǎng)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bèi)德也:同“背”,背叛。 .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liǎn),涂(tú)有饿莩而不知发:同“敛”,收敛,积..

蓄;同“途”。

明确: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例如:(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

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布置作业】活页练习、模拟试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og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