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制度

更新时间:2024-02-03 13: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敲帮问顶管理制度

敲帮问顶制度是井下采掘作业开始前,顶板和煤、岩壁无支护时,利用手镐或钢钎之类的工具,去敲击巷道周围已经暴露而未加支护的煤、岩层,使其发出声音,来探明周围岩体内部是否松动、断裂和离层的一种方法。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敲帮问顶制度。

一、开工前,班组长或安全员必须对工作面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敲帮问顶时,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工作面。

二、井巷掘进工作面敲帮问顶工作由班组长负责或指派专人负责。

三、掘进工作面必须备有长、短钢钎等敲帮问顶作业工具,敲帮问顶要由外向内进行。

四、掘进巷道在挖腿脚窝、上支架、打锚杆、铺钢带、铺网等工作之前;爆破掘进巷道在打炮眼、装药、连炮线、挖腿脚窝、上支护等工作之前;及以上工作工程中都必须做好敲帮问顶,确保以上工作能安全顺利的进行。

五、敲帮问顶时,工作面顶板出现离层、断裂,又不能立即挑下时,必须立即进行支护或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临时支护必须牢固可靠。

六、掘进工作人员必须经常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边帮、支护等情况,当发现顶板和边帮有松动岩石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敲帮问顶处理。

七、敲帮问顶要求达到标准、清除顶头顶帮伞檐及所有松动煤(岩)块、无煤(岩)块明显裂缝出现和煤(岩)层暗里脱层(清音混浊)出现。

八、敲帮问顶必须在有支护的条件下进行,禁止空顶作业。敲帮问顶时使用长柄工具或钢钎操作。

九、掘进工作,超前空顶距不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打眼、放炮、清渣前先敲帮问顶。

十、如果发现有活碴、伪顶,应及时进行解决,如有冒顶危险,处理后方可进行工作。

十一、采煤工进入采煤工作面,必须先敲帮问顶,检查前后支架是否支护牢固,如有冒顶危险,处理后方可进行工作。

十二、修护工在维修之前,必须先检查顶板和两侧巷道的安全情况,如有活碴和支架变形,处理后,方可进行维修。

十三、回柱工作在回柱前先检查周围的支架、顶板的完好情况,认为安全无误后,按回柱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回柱。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

一、井下各队指定专人负责各队安全生产责任区的顶板离层、顶底板两帮位移、矿山压力情况,观测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二、生产科矿压组负责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对分析的结果负责。

三、当出现压力异常时,必须将分析结果报生产矿长签批,并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安全科下发特殊地带顶板异常通知单。

四、各责任区队长是处理顶板异常的第一责任人,预测通知单下发后,要及时按措施加强支护,凡拖延时间、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事故将严厉追究其责任。

五、每次周期来压结束后,生产科矿压组要认真总结,找出规律,为下次周期来压做好充分应对准备。

六、生产科对各责任区的顶板压力监测数据进行记录整理,逐步

找出矿井顶板管理的规律。

七、顶板观测内容

1、综放工作面安装了10台GPD60(60)A本安型压力传感器对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随工作面的长度变化增加或减少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对初撑力不达要求(低于25Mpa)的支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回风顺槽必须按规定进行超前支护,采用2台(进、回风各一台)GPD60(60)A本安型压力传感器对其观测,对初撑力不达要求(低于7 Mpa)的支柱要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初撑力,确保超前支护质量。

2、综掘工作面采取两种方法支护顶板:(1)、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每50米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对顶板进行监测。(2)、采用U型腿工字钢梁配合锚索进行支护。

3、轨道上山、回风上山、总回风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每50米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对顶板进行监测。

八、观测方法

1、生产科矿压组要定期对回采工作面的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工作面顶板破碎及端面漏冒情况、片帮位置及深度、泵站压力情况综合分析,编制回采面矿压预报,经科领导审核批准后,上报生产矿长或矿总工程师审批,然后下发到施工单位,指导生产实践。

2、综放队负责现采工作面的新有巷道顶板离层仪、位移观测点的观测、维修和管理。准备队负责备用工作面所有巷道顶板离层仪和位移观测点的观测、维修及管理。综一、综二、开一、开二负责所掘巷道的顶板离层仪和位移观测点的观测、维修及管理。通风队负责各回采工作面后永久密闭处、回风绕道顶板离层仪和位移观测点的观测、维修及管理。抽放队负责安装抽放管路期间顶板离层仪和位移观测点的观测、维修及管理。生产科负责轨道上山、胶带上山、回风上山、盘曲回风巷、西辅运巷、北回风巷顶板离层仪的观测、维修及管

理。各队派专人负责顶板离层仪的观测并如实填写观测记录牌板,每7天观测一次,通过观测如发现顶板有下沉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观测数据制表上报生产科。

九、支护质量监测

1、掘进面主要有:金属网配合锚杆锚索支护巷道,金属网连接是否牢固有效,若未打牢固发现一次给予责任人 100元的处罚。

锚杆、锚索拔拉力、预应力是否达标,若未达标发现一次给予责任人 100元的处罚。

点柱应山是否打好有力,防倒链是否挂好,若未挂好发现一次给予责任人 100元的处罚。

2、回采面主要有:液压支架是否达初撑力,液压支柱是否达初撑力,若未达到初撑力发现一次给予责任人 100元的处罚。

十、观测时间

1、矿山压力连续记录仪每五天采集一次并分析,每一月进行一次总分析。2、顶板离层仪每7天观测一次

3、顶底板两帮位移量每7天观测一次,现掘工作面每天观测 十一、观测组织

各个工作面每班派专人查看各项数据,矿上每月应安排一次顶板专项检查。

顶板四人联合鉴定制度

为了加强对顶板的观察管理力度,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已掘巷道安装的顶板离层仪必须指派专人观察、填写牌板,并把结果记录在案,如发现顶板离层仪损坏必须及时进行跟换。

二、采用锚杆、锚索、锚喷支护的巷道每掘进50米必须安装一

台顶板离层仪,并有专人观察。

三、观察人员必须由由经验的老工人担当,并填写观测牌板,牌板填写必须真实准确。

四、每班上班前由跟班矿长、带班队长、当班安全员、支护技术人员,对照标准对采掘工作面顶板支护情况进行现场评估鉴定,并进行签字验收,必须坚持班班鉴定、班班移交,以便消除安全隐患。

五、每班填写的台账必须由各队统一保管,以便翻阅检查。 六、掘进工作面在爆破前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

七、开采坚硬顶板的煤层,采后顶板不垮落、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措施强制放顶。

八、各队把观测数据每7天制表报送生产科。

九、生产科将不定时对观测结果进行实地复查,如发现问题以“三违”处理。

掘进顶板预测制度

为了加强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把顶板危害降到最低,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成立掘进顶板预测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总工办主任、生产科科长

成员:总工办技术员、生产科、地测科、掘进队技术员 其他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熟悉煤矿顶板安全技术标准、顶板支护的作业方式,有一定的顶板观测经验。

二、对各掘进队顶板矿压观测员进行业务指导,并督促和安排其日常工作,使各掘进队对顶板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三、各掘进队顶板矿压观测员负责日常顶板动态观测,并做好相应记录,整理后交预测组,以便预测小组掌握井下顶板的第一手资料。

四、预测组接到顶板动态观测记录后,整理分析,定期到工作现场观察,根据顶板岩性、巷道受压情况,顶板离层情况做出预测结论,指导掘进工作的进行。

五、技术部门根据顶板预测情况,及时修订作业规程,以适应掘进工作的要求。

六、生产科每月进行一次矿压管理分析和总结;通过一月内

各矿压观测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支护的合理性,并结合日常观测的资料进行总结顶板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或方案,将本月的数据和分析结论进行存档,并对下一月各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矿压情况作出分析预报,若出现明显变化情况,及时分析预报,以便指导安全生产。当掘进巷道遇断层,陷落柱、空巷、破碎

带以及巷道贯通时,预测小组要根据地质报告、现场观测数据,及时对顶板变化作出预测,由技术部门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成补充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七、根据掘进情况,及时修订预测结果,使预测预报结果更加趋于准确,切实指导掘进工作。

综放工作面矿压管理制度

为杜绝采煤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额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综放工作面安装了10台GPD60(60)A本安型压力传感器对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随工作面的长度变化增加或减少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对初撑力不得达要求(低于25Mpa)的支架要及时采取措施。

进、回风顺槽必须按规定进行超前支护,采用2台(进、回风各一台)GPD60(60)A本安型压力传感器对其观测,对初撑力不达要求(低于7 Mpa)的支柱要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初撑力,确保超前支护质量。

二、观测时间

1、矿山压力连续记录仪每五天采集一次并分析,每一月进行一次总分析。

2、顶板离层仪每7天观测一次。

3、顶底板两帮位移量每7天观测一次,现采工作面每天观测。 三、现场监测具体要求:

1、工作面支架每架安装一块压力表,进行现场初撑力监测。 2、工作面平均安装10架安装顶板压力监测仪,现场24小时不间断进行初撑力监测。

3、两巷超前支护20m区段内各设10个观测点,每2米一个点,使用测力计观测支柱初撑及阻力情况。

4、由跟班队长负责观测记录,正常情况下每班记录1次,初采初放、周期来压期间割煤每一个循环记录一次读数。

四、顶板监测管理:

1、每班设立一名(兼)职顶板矿压监测员,对每个支架安装的压力表值及两巷超前支护(不少于10根)读数进行观测抄录,由本队技术员审阅。

2、工作面必须有2套测力计,并正常使用,由跟班队长做好记录。

3、所有工作面矿压监测仪器、仪表由本队技术员及跟班队长负责班组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管理,严禁随意破坏。

4、有效掌握各工作面矿压规律,针对周期来压情况。根据顶板来压变化规律,提出相应来压期间的支护方案。

5、对采面支护强度实行动态监测,保持工作面支护设计科学合理、支护强度达标,从而保持质量标准化水平上台阶。

五、综放队每天安排专人对工作面支架及超前维护单体柱工作阻力、顶板破碎及端面漏冒情况、片帮位置及深度、泵站压力情况等进行观测,详细记录在案。

六、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综放队技术员要及时根据井下现场条件,详细记录矿压观测相关内容,然后上报生产科矿压组,矿压组对工作面汇报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填写矿压预测预报表,经生产科领导审核后,报生产矿长审批,由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将矿压分析处理意见反馈到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及时进行处理。

七、综放队要如实填写矿压周期来压预测表,不能有弄虚作假现象。

八、在采煤过程中,每班移架作业完成后,支架必须升紧、升实,保证支架的初撑力。

九、在采煤过程中,综放队要确保两巷支护的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

十、泵站压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乳化液浓度保持3~5℅。 十一、生产科矿压组要定期对采煤工作面的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工作面顶板破碎及端面漏冒情况、片帮位置及深度、泵站压力情况综合分析,编制回采面矿压预报,经科领导审核批准后,上报生产矿长或矿总工程师审批,然后下发到施工单位,指导生产实践。

掘进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为杜绝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工作,搞好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完善矿压观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生产科成立矿压组,各队配备测工员共同完成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矿压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矿压观测所需的仪器仪表计划。

2、组织实施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观测,及时编写观测方案并实施观测,对观测进行分析总结。

4、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数据资料、总结报告等进行存档管理。

二、顶板动态监测仪器仪表及巷道两帮位移量的安装、维护 1、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内容包括顶底板相对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底鼓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和巷帮位移量;巷道内一般采用十字布点法,每100m设一个测站,每个测站点设2组观测点,基点应安设牢固。即顶板、底板为一组,两帮腰线处为一组,并各打一个木楔做为标记,且木楔必须垂直巷道顶板、底板、两帮,由施工单位每7天监测一次,并将监测结果填写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牌板上,并用专用记录本记录检测结果以便备案。

2、掘进巷道顶板动态监测仪器主要是顶板离层指示仪和巷道位移量,所有采用锚网支护的煤巷、半煤巷、棚式支护从施工到报废都必须在矿压组的协调指导下实行全过程地监测与维护。巷道掘进期间的安装、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掘进施工单位在矿压组指导下进行,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其监测工作重点由准备队负责,采煤工作面生产到巷道报废期间其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综放队负责。各掘进、采煤队应设立煤巷锚网顶板离层指示仪、巷道位移量监

测人员,由专人(兼职)负责,报矿压组备案,并在人员有变动后及时通知矿压组更改。

3、 锚网巷道顶板离层指示仪和巷道位移量的测点观测采用定人、定岗、定时观测,各巷道的监测责任单位都必须建立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在巷道交接时,其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一并交接。矿压组不定期进行抽查摸底,缺少此项每次罚责任单位50元。

4、所有煤巷锚网支护巷道在掘进时应及时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和巷道位移量测点,不得拖后迎头超过80米,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迟安装,且严格按相关安设标准安装,确保离层指示仪能准确反映顶板的离层情况,深部基点应固定在锚杆锚固范围以外稳固岩层300-500mm,无稳固岩层的固定深度不小于巷道跨度的1.5倍。否则罚队技术负责人50元。

5、根据巷道岩性分类与巷道宽度确定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设距离为50m一个,间距允许误差前后不得超过5米,遇断层等地质构造时前后15米范围内无顶板离层仪的必须补设顶板离层仪,对不及时安设的罚队技术主管50元。

6、对于每条巷道的顶板离层指示仪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本施工队的现场监测人员,否则罚队长30元。

7、掘进、采煤、巷修以及涉及使用到锚网巷道的单位,损坏离层指示仪的按100元/个扣罚。

8、煤巷、半煤巷道的巷口、三岔门、四岔门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否则对施工单位技术员罚款100元。

9、施工单位不能随意损坏监测仪器,损坏的按仪器原值的一倍罚款。

三、掘进巷道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按下列要求执行

1、巷道掘进期间距迎头50m以内顶板离层仪每天观测1次,距迎头50m以外的每周观测1次。

2、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期间测量读数每周观测1次。采煤工作面初采至巷道报废期间每周观测一次。

3、每个顶板离层仪队观测人员要认真收集、整理、保存顶板离层仪读数,并进行简要分析。及时发现异常:①、累计下沉值超过巷高的10%时;②、日下沉量超过40mm。 现场施工各队的跟班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临时支护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然后报矿压组及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制定补强措施上报矿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4、各队监测人员必须按规定观测顶板离层指示仪,读数并记录.有较大变化时及时向队里和生产科矿压组汇报,记录不全罚款50元。

5、记录台账每周五下午五点前报送交生产科矿压组,不报罚款30元。

6、对首采区首条巷道的观测及其他现场观测项目,巷道负责单位要积极配合矿压组做好各项观测项目。

7、矿压组每月组织一次对掘进巷道锚网支护质量及顶板离层仪进行检测,分析。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就发现的问题视情节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矿压观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监测制度。

一、生产科要不定时对所有锚网巷道进行锚杆锚固力、预紧力的抽检,观测表面位移测站和顶板离层仪读数。并根据施工现场做好锚网巷道矿压报表(包括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抽检情况,表面位移测站、

顶板离层仪变化情况),每周不少于一次,经科领导审核批准后,上报生产矿长或矿总工程师审批,然后下发到施工单位,有利于指导生产。

二、施工队组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搞好矿压监测,设置记录台帐(包括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抽检情况,表面位移测站、顶板离层仪变化情况),设专人管理记录,做好监测记录,观测数据必须现场取得,真实有效。

三、施工队组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安设顶板离层仪,每个顶板离层对应必须安设表面位移测站,观测巷道变形量,严格按规定进行观测及记录。

四、离层指示仪安装时应尽量使深浅测筒读数为零,正常误差不允许超过±5mm,精确到1mm。

五、离层指示仪孔深严格按规程规定执行,离层指示仪孔必须保证铅垂顶板打设,以保证离层指示仪安装后测绳自然下垂。

六、离层指示仪深浅部测筒不得被网片、风筒绊住,影响顶板离层监测。

七、顶板离层仪挂牌管理,牌挂在顶板离层仪前后0.5米范围,并采用双股16#铅丝吊挂,与帮网牢固扭结在一起,并将牌板规定内容填写完善。

八、掘进工作面依据顶板离层数据进行顶板管理,离层值在超过50mm毫米时,要停止掘进,对该离层仪前后20米范围内部打锚杆或锚索;离层值大于100毫米时,及时汇报生产科及矿总工程师,制定相应加固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必要时由设计人员重新进行巷道支护设计。

九、要定期对巷道支护情况进行检查,跟班队干、班组长每班进行检查,发现有顶板下沉量增加、两帮移近量加大及锚杆支护失效或

存在断梁折腿或变形严重的支架等情况时必须及时汇报队值班及生产科。

十、队组必须制作专用的锚杆扭紧工具,不得使用检测工具作为施工工具。

十一、掘进期间矿压监测仪器和施工必需的张拉设备(包括锚杆拉拔仪、力矩扳手、锚索张拉仪、锚杆角度检测仪等)正常使用,确保完好和正常使用。

十二、锚杆按规定做拉拔试验和扭矩试验,并做好记录。 十三、锚杆拉拔仪使用后及时装箱,严禁巷道中乱扔乱放。 十四、矿压监测仪器要装在专用箱内,并对仪器进行妥善保管。 十五、施工队组对矿压监测设备进行日常监测和维护,发现监测异常及时汇报生产科矿压组,并采取相应措施。

十六、施工单位定期清洗顶板离层仪刻度管上的灰尘,保持顶板离层仪刻度管的干净清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95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