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11-09 19: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摘要:现代工笔重彩画由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发展而来,是传承中国绘画传统并

在新时代、新观惫下进行创新的画种,它与敦煌壁画一脉相承,并从敦煌壁画中汲取了色彩的营养,拓展了重彩艺术的表现空间,使得重彩画在当今时代大放异彩。传统不仅要继承,同时也要发扬。

关键词:敦煌壁画 矿物色 工笔重彩 现代工笔重彩画

一、敦煌壁画之色彩

敦煌石窟集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为一体,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被誉为“冻方艺术明珠”。特别是其中保存的千余年间十一个朝代的大量壁画,反映了我国几千年间绘画与艺术的发展进程,突出的显示出色彩的高度感染力与表现力,其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无不显示出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成为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完美的结合。而带来这巨大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也在其所用的颜料——矿物颜料。敦煌石窟堪称我国绘画颜料标本的宝库,其中保存着千余年间十一个朝代的大量颜料标本,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矿物色应用及颜料制造的辉煌成就。根据国内外对敦煌石窟艺术所用颜料的分析可知,敦煌石窟中所用的颜料有3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天然矿物,少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化学颜色。从壁画的用色角度来说,敦煌壁画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主要是十六国时期;中期为隋唐、五代时期;晚期为宋元直到明清时期。

敦煌早期壁画主要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美术史上,中国书画的基础理论、各主要石窟的开凿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开来,所以当时的美术向后世展示了全面的文化特质。这一时期壁画的颜料主要为土红、朱砂、青金石、石青、铜绿(氯化铜、氯铜矿)、石绿、高岭土等。这个时期的色彩观念与古时一脉相承,浓重鲜明的色彩是民族形式的一大特征。早期壁画在其特性上显现出生动稚拙的特质,在色彩的表现上,注重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用色较少,而且不喜调和,色调浓烈而沉着,趣味质朴,为西域风格;在绘画观念上敦煌早期壁画已开始理性地探究色与线、色与色之间的关系。绘画具有了自觉性,为隋唐画的发展铺设了宏阔的舞台。

敦煌中期壁画为隋唐时期的壁画。其艺术不仅承袭了北魏时期的优良传统,并且融合了中原文化。使原来的“西域画风”相对淡化,中原文人画风逐渐有所显露。唐时期的许多精美壁画,线与色的结合更显成熟,这充分显示了两种画风自融合起的稚拙状态发展到鼎盛期的成熟状态。在色彩应用上,不仅使用单色而且复色的应用也很多,而且还出现人造的红色。隋唐时代的艺术辉煌,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色彩优势早已领先于世界的“强项”优势地位,这个时期的壁画将中国审美意味与绘画技法巧妙结合。不论是在绘画审美还是绘画技法上都达到了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

敦煌晚期壁画经历朝更替之后,壁画进一步中原化,线与墨的应用与功能被强化,色彩逐渐转为柔和。除了在西夏与元代的洞窟壁画中我们还能看到的赋色厚重、色彩与线描并重、具有浓厚的神秘气氛的深受藏密艺术画风,其余都是以线描为主,色彩为辅的中原汉民族绘画传统发展下来的画风。

明清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很少人光颐敦煌,只有当地人以礼佛之名义维护着敦煌,壁画也一度遭到了遗忘和破坏,它被广大中国人民暂时遗弃了。直到外国的文化侵略者“发现”了敦煌,他们揭取了壁画,带走了文书与卷轴,这时的中国人民才对敦煌的存在苏醒了。20世纪初,敦煌终于等来了它的新世纪的守护者。 二、中国工笔重彩画

中国自古就有“丹青”之说,古人谓之:“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逐渐,“丹青”成为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同时也揭示了颜料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同时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炼煎并为重采。”这是在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重彩”一词。工笔重彩画,是岩画壁画类向纸、绢转变的一种形式,只是在依托材料上有所不同,但对于技法及颜色则是一脉相承的。岩画可以说是人类最开始使用矿物颜色的表现形式,如我国的花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等,一般大部分都为赤铁矿、方解石、高岭土、石英。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是今天可见到的最早而且保存较完好的重彩画,在呈棕色的绢底上平涂以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并用金粉、白粉点缀,画面极具装饰意味。魏晋时期我们所能见到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女史箴图》颜色也是艳丽沉稳。唐人绚烂夺目的重彩画,如周畴、张萱的《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都是中国“丹青”的杰出代表之作。尽管宋元以后,由于各种经济、政治的原因,重彩画失去了以往的重要地位,但其发展的脉络在根本上从来未曾中断过。如宋代的小品,元代的永乐宫壁画,明代的法海寺壁画,这些都更加说明矿物色为中国应用的历史传承性。明清后特别是清代,西方艺术的传人也推动着颜料技术的改变,清代除有少数的画家还应用矿物色外,其余的都使用植物色或化学颜色。矿物色的研制传统也渐渐消失了,同时伴随着中国画坛对工笔重彩绘画的忽视,直到近现代,历史的车轮又将重彩画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随着上世纪初敦煌壁画的重新面世,矿物色应用的传统又被重新发现和认识,而且有一部分留习的艺术家在看到日本当代有中国古代遗留的颜料研制技法及绘画风格,便将这种绘画方式重新引入回国。

当代重彩画有着一个宽阔的胸怀,它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勾线、造型、装饰性等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明显特征,又接受当代艺术中一切优秀的法则,色彩丰富,表现手法宽泛,所以以其强烈的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时代气息,抒发了画者的心声,也表达了与欣赏者的同一境界。同时优秀的重彩艺术家先驱,如蒋彩萍、张小琴、张晓鹭、唐秀玲、唐勇力等都在重彩绘画领域不断探索的同时指导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重彩艺术家,使得现代重彩在中国显现出了极大的繁荣状态。当然没有矿物颜料就没有重彩画,重彩画现在的复兴并繁荣,矿物颜料的普遍使用也是势必所然。 三、敦煌壁画对现代重彩画的启示

敦煌壁画就是在外来的佛教思想、绘画方法的基础上揉入了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绘画技法而创造出的有中国韵味的本土丹青之作。敦煌壁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杰出之作,在中国画的色彩领域和绘画材料、技法以及构图、线条等方面给予中国绘画的启示是相当多的。中原绘画同敦煌绘画的沟通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从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受到中国张大千和常书鸿先生的影响,一些艺术家

开始前往敦煌临摹学习。到80年代已经有大批的艺术家通过临摹、研究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改革开放后有的美院开始开始设置有关敦煌的课程,各大美院也在教学上开始了敦煌之路。现在中国美院、中央美院、西安美院、广州美院等专业艺术院校在工笔课程以及综合材料等的教学中都是以临摹、研究敦煌壁画为起点进行教学的。

现代重彩画家更是从敦煌壁画中受益匪浅。敦煌壁画对重彩的影响,除了在线条、构图等方面,最重要的是 矿物色的应用。首先是在画材即矿物色的研制上。矿物色是敦煌壁画表现形式的承载物,也同样是工笔重彩的主要画材。敦煌在矿物色的使用上仅在色相上就达几十种,在技法上更是融合了西域与中原的多种绘画技法。现代矿物色是在古代矿物色的基础上发展、丰富而来的。主要为矿物色的色相充实以及细致的分号,还有人工合成矿物色的开发以及土色的大量运用,最后还有一些闪光色及云母、金属箔的拓展。并将这些材料应用到画面中,形成独特的效果。如蒋彩萍先生擅于研究云母在敦煌壁画中的应用并将云母色运用在画面的背景中,体现出精致、细腻、朦胧之感。这些新研制出的颜料更大的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使现代工笔重彩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巨大冲击力。其次是敦煌壁画中厚重、沧桑之美感、矿物石色应用之美感、底色基调对画面之美的衬托作用、现各色块显现出的色彩重叠之美感带给工笔重彩艺术家无限的灵感源泉,体验着东方色彩艺术的魅力,以至他们对敦煌壁画一遍遍临摹、研究,最后达到创作的高峰。他们在临摹中研习了矿物色的性能、设色方法,了解敦煌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在研究中不断发现偶然、总结经验,最后再创作中形成自己独居特色的工笔重彩艺术风格。如当代重彩画家唐勇力,将壁画中剥落的自然效果,创造出自己的一种技法—脱落法,并将佛像及佛画应用到了画面中,营造出古与今之间的迷茫气氛。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文化艺术也是多元的。敦煌壁画艺术就是多元化的一个典范,它不同于外来艺术,又不是中原艺术的翻版。可以看到每一个时期的敦煌壁画的风格都是不相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狂放自由,人物刻画生动无比,有些狂放的色彩与笔触堪比现代派;唐代唯美、丰富的线条、色彩与现代写实派不相上下。中国现代重彩画并未外来的画种,而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回归,单单是敦煌壁画就足可以证明我国重彩文化当时的辉煌程度。在当今,我们研究敦煌壁画表现方法不仅仅止于复原原状的古人重彩画法,亦不止作现状的文物性的仿古摩制,而是要把其作为研究中国画色彩与画材技法的契机和支点,承前启后,复兴和推动中国重彩画的发展,并拓宽和创造其表现手法,因为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继承、创新的典范。现代重彩画一度带来许多固守所谓中国传统的艺术家的不屑与嘲讽,但是它仍然在艰难中不断前进。中国传统的艺术到了当代要创新,要翻新,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更新。

参考文献:《中国美术史》 《敦煌石窟知识辞典》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z9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