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1-22 00: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探究归纳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P2- P3解答问题:

1、列举小学里学过的数:______________。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

数?

3、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4、______________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_________叫负数。各举一例。 二、交流探究:

1、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小组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

用正负数表示.

2、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______,小于0的数叫做______。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_________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试一试:

(1)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15,

?234,3.14,+3065,0,-239;

(2)已知下列各数: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12,+3.1,

?12,2004,+2010;

(4)给出下列各数:-3,0,+5,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2个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已知下列各数:1,-0.1,-789,25,0,-20,-3.14,-590,

78 B.3个 C.4个 D.5个

,-? ;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80米表示向东走80米,那么-60米表示__________。 3.如果水位升高3米时水位变化记作+3米,那么水位下降3米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米,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米。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1.课本第3页1、4题.第5页1、3题

选做题: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学习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探究归纳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来分别表示它们。 2.对“0”的重新认识: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0是什么数?(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讨论探究: 问题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解: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__________ ,小华体重增长_________ ,小强体重增长_________ ; 问题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___________ 德国__________ 法国___________ 英国__________ 意大利_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_ 三、我的收获: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课堂检测:(10分) 1.如果把标准水位记作0m,用正数表示水位高于标准水位的高度,那么 (1)0.08m表示_____,-0.2m表示_____ ; (2)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1m记作_____,水面高于标准水位0.23m记作_____; 2. 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库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

是 ;

【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第4页练习题.

选做题:1.第5页4、5、6、7、8题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3.阅读思考 【学习反思】:

课题:1.2.1 有理数

主备人:朱雪莲 审批:七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探究归纳有理数的分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预习课本、自主学习: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数: 1.5, —2, 2, —2.5, , ?2923, 0;

正数有: 负数有: 整数有: 分数有: 有理数有:

3、 统称有理数。

二、自主探究

1.问题1:观察上面的7个数,我们做一下分类;

该分为几类,又该怎样分呢?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归纳: 1)分为 类: 2)分为 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零??负有理数?????整数?有理数?

??负整数?分数???负分数??正整数??正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小组归纳:

统称为有理数。 2、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

所有的正数组成 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 集合 3、在下表适当的空格里画上“√”号 三、的获:

-8是 -2.25是 35是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负分数 自然数 我收

0是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 -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19, -5,

215, ?138, 0.1, -5.32, -80, 123, 2.333;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第14页1.

选做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c.-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 D.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2、?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学习反思】:

课题:1.2.2数轴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1、掌握数轴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领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数轴的概念与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学习难点】: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探究归纳如何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导学指导】

一、知识回望、预习解答:

1. 下列各数: 1.5, —2, 2, —2.5, , ?2923, 0;

正数有: 负数有: 整数有: 分数有:

有理数有:

2、观察下面的温度计,读出温度.分别是 °C、 °C、 °C; 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 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 情境?

汽车站O

二、自主探究、课堂展示:

1、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 2、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讨论归纳: 1)、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即 、 方向和 长度。 2)试一试:画一条数轴。

3、说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1)观察上面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2)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组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请你画好一条数轴 ;

2、利用上面的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 1.5, —2, 2, —2.5, , ?2923, 0;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第14页2题.

选择题: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35,0,413,?223,-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

个。 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正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

A.-5, B.-4 C.-3 D.-2

【学习反思】:

课题:1.2.3 相反数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3、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点】: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学习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的化简。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预习解答:

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在下面画出一条数轴:

2、在上面的数轴上描出表示5、—2、—5、+2 这四个数的点。

3、观察上图并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4.自学课本第10、11页的内容并填空: (1)相反数的概念

像2和—2、5和—5、3和—3这样,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2.5的相反数是 ,—115和 是互为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201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交流: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

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一个表示a,另一个表示 ,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一般地,a和 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a是 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 . 如:a=7时,—a=—7,即7的相反数是—7. 2.思考交流: 是5,所以,

—(—5)=

a=—5时,—a=—(—5),“—(—5)”读作“-5的相反数”,而—5的相反数

你发现了吗,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 3.简化符号:-(+0.75)= ,-(-68)= , -(-0.5 )= ,-(+3.8)= ;

4、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距离 。 5、如果a=-a,那么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得什么位置?

6、数轴上距离原点3.5个单位长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它们互为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2.3 , 0, +6 ,-7

2、化简符号:-(+6)= -(-1.5)= -[+(-3)]= 3.填空:-1.6的相反数是 , 是-7的相反数.

如果a=-13,那么-a= ;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第11页1、3题.第15页3题

选做题:

1.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大于它本身的数是 ;

2.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之间的距离为10,这两个是 。

3、a的相反数是b,则a+b= ,若a和互为相反数,且a≠0,则 【学习反思】:

ba= ;

1.2.4绝对值(第1课时)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能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

3、应用绝对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学法指导】:观察、讨论、探究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第11页,12页解答问题:

1、数轴上表示-7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2、辆汽车从同一处0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

两辆汽车的行驶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相同吗?

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在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 ),点B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

3.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 )叫做数a的( )。 “数—2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到原点的( ) 4.绝对值的符号是( )

5.“数—2的绝对值”转化成符号:(_____=______ ) ; 6.按照上述思路填空

┃88┃= ;┃0.97┃= ; ┃6┃ = ;┃2┃= ; 由此你得到的结论是: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

┃-1┃= ;┃- 2┃= ;┃- 4┃= ;┃- 25┃= 由此你得到的结论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 ┃0┃ = ;

由此你得到的结论:0的绝对值是___ 二、合作探究:

1结合具体数值讨论:

⑴当a是正数时,┃a┃ = _____ ⑵当a是负数时,┃a┃ = _____ ⑶当a=0时,┃a┃ = _____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应注意什么?

3、-(-6)= -┃-6┃ = 它们化简有什么区别? 4、猜想:┃a┃是一个什么数?

5、实际问题:检测5个排球,超过标准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为负数:+5,-3.5,+0.7,-2.5,-0.6,从轻重的角度看,哪个球最接近标准? 三、我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0.6,-8,-3.9,100,0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第12页1、2题;课本第15页4题 选做题:1.已知┃x-2┃+┃y+2┃=0,求x,y的值。

2.填空: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距离不可能为负数,因此,任何

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_____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__.

【学习反思】:

1.2.4绝对值(第2课时)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1、学会如何利用数轴、绝对值比较有理数大小;

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会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导学指导】:

一、知识回顾,预习解答:(预习课本12页—14页)

1、—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记作 ; 2、∣24∣= . ∣—3.1∣= ,∣—

13∣= ,∣0∣= ;

3、用“<”把课本12页图1.2?6中的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连接起来:

4、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左边的数 右边的数。

5、正数 0,0 负数,正数 负数;两个负数, 的反而小。

6、利用数轴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3 0,0 -2,3 -1;3 2 -3 -2

二、自主探究

(一)数轴上各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顺序

1、把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后,在温度计上所对应的点是从 到 的。按照这个顺序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各点的顺序是从 到 的。 2、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 即左边的数 右边的数。 (二)负数的大小比较:

3、?6和?1这两个负数谁大?为什么?谁的绝对值大?为什么? 4、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法则是: (三)思考、讨论、回答: 1、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法则:

(1)正数 0,0 负数,正数 负数; (2)两个负数, 的反而小。

2、数轴上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法则:数轴上的两个数,左边的数 右边的数。 3、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1) 和?(?2) (2)?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821和?37 (3)?(?0.3)和?13

四、课堂检测:(10分)

比较大小(填“>”或“<”)

-7.5 0,0 0.5,12 2;-3 -5 3 -8,

五、拓展提升:

必做题:1.课本第14页练习.第15页5题

选做题:

1、(数形结合题)有理数x、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y0x

(1)在数轴上表示?x、?y; (2)

试把x、y、0、?x、?y这五个数从大到小用“>”连接。

2、课本第15页6、8、. 【学习反思】

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1)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法则;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归纳; 【导学指导】 一、自主预习:

1、 一只蜗牛在数轴上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假设原点0为运动起点,利用数轴,写出下列情况时蜗牛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右运动3cm,再向右运动2cm,蜗牛从起点向 运动了 cm; 算式

(2)先向左运动3cm,再向左运动2cm,蜗牛从起点向 运动了 cm;

算式

(3)先向右运动2cm,再向左运动3cm,蜗牛从起点向 运动了 cm; 算式

(4)先向右运动3cm,再向左运动2cm,蜗牛从起点向 运动了 cm; 算式

(5)先向右运动3cm,然后原地不动,蜗牛从起点向 运动了 cm; 算式

2、归纳:考虑有理数的运算结果时,既要考虑它的 ,又要考虑它的 。 小组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把绝对值 ;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绝对值不相等时,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 减去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3、(1)16+(-8)= ; (2)(-4)+(-7)= (3)(-9)+5= (4)-3+0= (5)-7+7= 二、自主探究:

(一)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足球循环赛中,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净胜球数。本章引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列式为 ,蓝队的净胜球数列式为 。 (二)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要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要确定和的符号; 三要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辨、二定、三算”. (三)试一试:

1、计算:(1)(-3)+(-9); (2)(-4.7)+3.9

2、足球循环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计算:(-7)+(+5)= ; (-3)+3= ;

(-4)+(-6)= ; (-6)+0 = ; 2、上升10米,再上升-3米,则共上升了 米. 五、拓展提升:

必做题:课本18页1、2、题,第24页1题。

选做题:某县某天夜晚平均气温是?10?C,白天比夜晚高12?C,那么白天的

平均温度是多少?

【学习反思】:

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2)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2、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领悟加法运算律的意义。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预习课本19页-20页)

1、计算:(1)(-4)+(-6)= ; (2)3+(-8)=

2、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 、

3、计算

⑴ 30 +(-20)= (-20)+30=

⑵ [ 8 +(-5)] +(-4)= 8 + [(-5)]+(-4)]=

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4、计算:(+7)+(-6)+(-7)+6= 二、自主探究

1、一边算一边找规律:

⑴ 3+(-5)= (-5)+3=

⑵ [ 6 +(-8.9)] +(-1.1)= 6 + [(-8.9)]+(-1.1)]= 2、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 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用式子表示为

3.试一试:

(1)计算:16 +(-25)+ 24 +(-35)(简便运算)

(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计算:(6分) (1)

2.(4分)某储蓄所在10分钟内做了57件工作,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10分钟内,共增加多少元?

14?(?23)?56?(?14)?(?13).; (2)(-0.25)+4+(-1.75)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P20页练习 1、2 ;课本P25页2题 选做题:

1.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2、P26第8、9题

3.课本P20实验与探究

【学习反思】:

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3、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

【学习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学习难点】:理解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围绕问题的解决,讨论、探究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过程,并归纳出规律。

【导学指导】: 一、预习解答: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

—154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

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 .能算出来吗,画草图试试。 2、某天的气温是―2°C~3°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

单位:°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3―(―2);

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那么,3―(―2)= ; 二、自主探究

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 ; 差+减数= 。

2、请你与同桌伙伴一起探究、交流:

要计算3―(―2)=?,实际上也就是要求:?+(—2)=3,所以这个数(差)应该是 ;也就是3―(―2)=5;

再看看,3+2= ;所以3―(―2) 3+2;

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 3、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1—(—3)= , —1+3= ,所以—1—(—3) —1+3; 0—(—3)= , 0+3= ,所以0—(—3) 0+3; 4、小组归纳;

1)减法法则: 2)字母表示: 3)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 进行。

5.试一试:计算:(1) (-3)―(―5); (2)0-7; (3) 7.2―(―4.8); (4)-3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计算:(1)(-37)-(-47); (2)(-53)-16; (3)1.3-(-2.7);

2、填空: 城市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温差 西安 10°C 2°C 银川 7°C -4°C 哈尔滨 -12°C -5°C 12?514;

其中温差最小的是( )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 P23 1.2,课本 P25 3.4

选做题:1.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P26第10题

【学习反思】:

课题:1.3.2 有理数的减法(2)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习重点】:能熟练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学习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后,对代数和的理解;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探究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领悟减法转化成加法的意义,更进一步理解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意义,以便熟练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导学指导】

一、预习解答:预习p23-p24

1、较小的数能减较大的数吗?1-2= -1-0= 3-5= -7-(-3)= 2、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 记作 上升4.5千米 +4.5千米 下降3.2千米 —3.2千米 上升1.1千米 +1.1千米 下降1.4千米 —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与同伴交流交流。 (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按加法法则计算。)

(—20)+(+3)—(—5)—(+7)

=

小组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a+b-c=a+b+( )

2、算式(-20)+(+3)+(+5)+(-7)可以看成-20,+3,+5,-7的和,我们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原式子就可写成-20+3+5-7,可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如:(-20)+(+3)-(-5)-(+7) = -20+3+5-7 =-20-7+3+5 =-27+8 =-19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计算:

(1)1—4+3—0.5; (2)-2.4+3.5—4.6+3.5 ;

(3)(—7)—(+5)+(—4)—(10);

2、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C,中午上升了11°C,半夜又下降了9°C,半夜的气温是多少?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 P24练习,课本 P25 第5题 选做题:1.P26第14题;P27阅读与思考 【学习反思】: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1)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理解倒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能力;

【学习重点】:应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学习难点】:含负因数的乘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探究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领悟有理数乘法法则;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预习解答: 1.计算

(1)2+2+2= (2)(-2)+(-2)+(-2)= 2.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3. 预习课本28-29页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如果向右运动2cm记作+2cm,那么向左运动2cm记作( )cm 如果3分钟前记作-3,那么3分钟后记作 ( ) (2)一只蜗牛沿直线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点0上。

①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o点( )边( )cm处, 用式子表示为 .

②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o点( )边( )cm处, 用式子表示为 .

③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o点( )边( )cm处, 用式子表示为 .

④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o点( )边( )cm处, 用式子表示为 . 二、自主探究

1.讨论交流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1) 233 = ; (2)(-2)33 = ; (3)(+2)3(-3)= ; (4)(-2)3(-3)= ; (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 ; 观察上面的式子, 你有什么发现?

正数乘正数积是 数;负数乘正数积是 数;正数乘负数积是 数;负数乘负数积是 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

小组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2.你问我答:

1)53(—3)= ; 2)(—4)36= ; 3)(—7)3(—9)=; 4)0.938= ;

讨论交流: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先确定积的 ,再计算积的 。 3、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数a(a≠0)的倒数是 。 .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计算:1 计算:(1)(-3)39; (2)(-

2. 写出下列数的倒数: 1,-1,-

1212)3(-2);

,-3,0.5,

3.(选做)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

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4解决实际问题: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登高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1.课本30页1. 3;课本38页1. 3

2. 如果a=9,b=5,且ab <0求a-b的值.

选做题:课本38页2 【学习反思】: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2)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学习难点】: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运算法则。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31页-32页: 计算:(1)(-5)37= (2)(-4)3(-8)= (3)(-12)30=

(4)233343(-5)=, (5)2333(-4)3(-5)=,

(6)23(-3)3 (-4)3(-5)=, (7)(-2) 3(-3) 3(-4) 3(-5)=; 二、探究讨论:

1.观察上面式子中负因数的个数与结果,交流讨论: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与各个因

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

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 ;

3.多个不是0有理数相乘的一般步骤:(1)先 (2)再 。 4.试一试:计算:(1)、—5363(?

(3)7.83(-8.1)3O3 (-19.6)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计算:(1)、—5383(—7)3(—0.25); (2)、(?)?

(3)(?1)?(?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38页7、(1)(2)(3)(6)

选做题:如果∣x-1∣+∣y+2∣+∣z-3∣=0,求(x+1)(y-2)(z+3)的值。

【学习反思】: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3)

-------乘法运算律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学习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类比归纳出规律,并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技巧。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32页-33页,解答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 (-6)35= 53(-6)=

(2) [33(-4)]3(-5)= 33[(-4)3(-5)]= (3)5 3[3+(-7)]= 533+23(-7)= 二、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相互交流交流。 (1)(-6)35 53(-6)

(2 [33(-4)]3(-5) 33[(-4)3(-5)]

45)3

14; (2)(-3)3

563(-

95)3(-

14)

812???()1215235;

54)?815?32?(?23)?0?(?1)

(3)5 3[3+(-7)] 533+23(-7) 2、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 即:a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即:(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 ,再把 。 即: a(b+c)= 。(可以逆用) 注:1.a3b可以写成a?b或ab,当用字母表示乘数时,“3”号可以写成“?”或省略不写。 3.乘法运算律同加法运算律类似,可以推广到多个有理数的情况。 如: abcd=d(ac)b a(b+c+d)=ab+ac+ad 4.试一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

14+

16-

12)312 ;

解法一: 解法二: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计算:(1)(

(3)(-85)3(-25)3(-4);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38页7题(3) 选做题:计算: 9

【学习反思】:

1118910?1157817)330; (2)(-)3153(-1);

318;(简便方法)

课题:1.4.2有理数的除法(1)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理解倒数概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3、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学习重点】:正确运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除法运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法则恰当地求商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法则,通过练习巩固法则;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34页解答问题:

1)、小红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红家离学校有 米,列出的算式为 。 2)放学时,小红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4 的倒数 ,3的倒数 ,-2的倒数 ; 4)计算:83(一

14)= (-15)3

13=

5)计算8÷(-4)=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作变形: 因为 3(-4)=8所以8÷(-4)= ;又因为83(一于是8÷(-4) 83(一二、探究交流:

1. 计算:(-15)÷3 (-15)3

131414)=

(一10)÷(一2) (-10)3(一

12);

小组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

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用字母表示: ;

2.计算:35÷7= (-24) ÷(-6)= 10÷(-2)= (-21)÷3= 观察其结果,讨论交流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

3.讨论:(-6)÷2= ;用哪个法则简便???3??2??1????5?呢? 3??2?4.实际问题:小商店一周的利润是1400元,平均每天的利润是 元;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计算 1)(-36)÷9; 2)0÷(-6) 3)(-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35页练习,课本38页4题 选做题:1.用“<”“>”“=”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0,

2)如果a<0,b<0,那么ab 0, 【学习反思】:

1225)÷(-

35) 4)1÷(-0.2)

ab 0;

ab 0;

课题:1.4.2有理数的除法(2)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1、会利用除法法则化简分数;

2、会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灵活熟练地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熟练掌握。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35-36页,解答问题:

1、计算 (1) (-8)÷(-4); (2) (-9)÷3 ; (3) (—0.1)÷2.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a÷b= 3.化简:(1)-8/-4= (2)3/-9= 二、探究交流:

讨论1.化简分数时,分数线有 的作用,于是,分数可以理解为 除以 。 化简:-12/3= -45/-12 0/-7= 4/-8=

讨论2.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 ,然后确定 ,最后求出结果。 计算:1)(-125

575814123(—100);

)÷(-5) 2)-2.5÷3(-)

实际问题:小商店一周共亏损840元,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亏损 元。

三、我的收获:

四、课堂检测:(10分)

1.化简:1)-72/9 1)-30/-45 3)0/-75

2.计算:1)6÷(—2)3(?) 2)-2/33(-8/5)÷(-0.25)

31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36页练习1、2题,课本38页6题 选做题:课本38页7题(4)(5)(7)(8) 【学习反思】:

课题:1.4.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计算; 3.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应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

乘除混合运算;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36页-37页,解答问题:

1.在小学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 ,后 。 2.计算器计算:(-36)3128÷(-74) 二、探究交流:

1.先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4÷(-2) (2)(-7)3(-5)-90÷(-15)

2.实际应用:(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1)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2)一架直升机从高度为450米的位置开始,先以20米/秒的速度上升60米,后以12米/秒的速度下降120米,这时直升机所在的高度是多少?

3.用计算器计算上题,如何操作?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计算:(1)6-(-12)÷(-3) (2)33(-4)+(-28)÷7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36页练习

选做题:课本37页练习题, 课本39页8、9、题

【学习反思】:

课题:1.5.1有理数的乘方(1)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 4、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符号法则的应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有理数乘方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41页-42页,解答问题: 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简记作a2,读作 或 。 2.棱长为a的正方形的体积是( ),简记作a3,读作 或 。

3. 叫乘方, 叫做幂,在式子a中 ,a叫做 ,n叫做 ;(—2)中底数是( ),指数是( )。

4.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2)4表示的意义是 。 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作 ; 5.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5就是 ,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6.计算器计算:(—4)5 = ; (—3)6 = ; 二、探究交流:

1、怎样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2)3(-2)3(-2)3(-2)= . (2)、(—

144

)3(—

14)3(—

14)3(—

14)= ;

(3)x?x?x????x(2010个)= 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1)(—2)3= (—2)5= (—2)=

2

2

(—2)=

2

3

4

2)2= 2= 2= 3)0= 0= 讨论:观察上面计算结果的正负,填空:

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

34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0的任何正整次幂都是 ; 3、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怎样读?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2?计算:(1)(—4) (2) (—2) (3)??? ;(4)(—1)10

?3?3

4

3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42页1、2、题. 课本47页1、题 选做题:1.计算:(1)?2; (2)?

2. 课本47页2、题

3、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 次后,就可以拉出16根面条.

【学习反思】:

课题:1.5.1有理数的乘方(2)

4223;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2、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观察、猜想、总结、验证规律; 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观察、猜想、验证规律;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42页-43页,解答问题:

1、在2+323(-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 种运算,应该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2、计算:1)(-2)÷4 2)(-1)32 (3)2+323(-6)

3

10

二、合作探究:

1.讨论交流:

1)(-2)÷4+ (-1)32 运算顺序是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2)(-2)3÷[4+(-1)10]32 运算顺序是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小组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23(—3)3-43(-3)+15;

3.探究规律:观察下列三行数:

-2,4,-8,16,-32,64,???????????(1); 0,6,-6,18,-30,66,???????????(2); -1,2,-4,8,-16,32,???????????(3)。 1)第一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二、三行数与第一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的第十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计算:

(1)、(—1)32+(—2)÷4;

10

3

3

10

(2)(—2)3+(-3)3[(—4)2+2]-(—3)2÷(-2);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44页练习 课本47页3题(1)(2)(3)

选做题:1.课本47页3题(4)(5)(6)

?2?. 2.计算: ?23?????

9?3?43

【学习反思】:

课题:1.5.2科学记数法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能将一个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 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 3.懂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好处;

【学习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学习难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出科学记数法。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44页-45页,完成下列问题:

1. an(n是正整数)表示___________ ,a是___数,n是___数。 2. 根据乘方的意义,填写下表: 10的乘方 102 103 104 105 表示的意义 10310 运算结果 结果中的0的个数 100 2 3.把100000,100??0(n个0)写成乘方的形式,你认为这样简单吗? 100000= ,100??0(n个0)=

n

由上式可知,1后有n个0就等于1310 二、合作探究:

讨论: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表示较大的数:

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地球表面积为:510000000000000平方米。这些数非常大,写起来表较麻烦,能否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数吗?

300 000 000= 5100 000 000 000=

归纳: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310n的形式(其中a是_______ n是________)叫做科学记数法。

关键:确定a与10的指数n,a是_______,n是原数的整数数位_______. 试一试: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 (2)-57 000 000= (3)1 23 000 000 000= 2.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

(1)3.021310= (2)-7.5310=

注:10的指数n与 原数的整数数位有什么关系?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2

5

四、课堂检测:(10分)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465000= (2)1200万= (3)-1000.001=

2.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

36

(1)8.848310= (2)-3310=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45页练习1、2、 课本47页4、5、题 选做题:1.课本48页9、10题

2.我国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00亿元,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

【学习反思】:

课题:1.5.3近似数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 2.会由一个近似数准确地判断它的精确度;

2.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学习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

【学法指导】:讨论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出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理解它,通过练习掌握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45-46页,解答下列问题: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250000000= ;(2)-130000= ;(3)-1025000= ;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把原数写在横线上:

(1)?2.03?105? ;(2)5.8?107? ;

3.对于参加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个报道:1)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2)约有五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问题:约有五百人参会与准确数513人的误差是多少?

4.(1)一天有 小时,一小时有 分,一分钟有 秒;

(2)我的体重约为 千克,我的身高约为 厘米;

(3)我国大约有 亿人口.

在上题中,第 题中的数字是准确的,第 题中的数字是与实际接近的。这种只是接近实际数字,但与实际数字还有差别的数被称为近似数。 二、探究交流:

1.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也就是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

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近似数时,有:

??3(精确到个位),

??3.1(精确到 0.1 ,或叫精确到十分位),

??3.14(精确到 ,或叫精确到 位), ??3.142(精确到 ,或叫精确到 位),

??3.1416(精确到 ,或叫精确到 位)。

2.思考:1.8,与1.80的精确度相同吗?在表示近似数时,能将小数点后的0随便去掉吗?

3.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_____数字起, 到______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如:0.02050的有效数字有 个,它们是 ,30500的有效数字有 个,它们是 。 4.试一试:(1)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804(精确到0.1); 1.804(精确到0.01);

(2)用四舍五入法对它们取近似数,并写出各近似数数的有效数字 0.00356(精确到万分位); 1.8935(精确到0.001);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

1.按括号内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并写出各近似数数的有效数字: (1)0.0158(精确到0.001); (2)304.35(精确到个位);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第47页6题

选做题:

(1)5.73105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__;

(2)用四舍五入法求3095100的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 【学习反思】:

课题: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1单项式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学法指导】:观察、讨论、探究,归纳概念,正确理解概念。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54页-55页,填空:

1.列式:(1)若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体积为 ;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 元;

(3)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的路程是_______千米; (4) 设n是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2.观察所列式子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3. 单项式:即由_________与______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 单独_________或___________也是单项式,如a,5。 4.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x?12; (2)abc; (3)b; (4)-5ab; (5)y+x; (6)-xy; (7)-5。

222

解:是单项式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交流:

讨论1、单项式的特征:

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x?12; (2)abc; (3)b2; (4)-5ab2; (5)y+x; (6)-xy2; (7)-5。

解:是单项式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2、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四个单项式

13a2h,2πr,abc,-m中,请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分别是什么?

13单项式 数字因数 字母因数 a2h 2πr abc -m 小结:一个单项式中,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为这个单项式的________一个单项式中,_____________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实际问题: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__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

(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a, 高为h,它的体积是____;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售价为____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指出以下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①-7xy的系数___次数___。 ②-xy的系数___次数___。 ③ab3c2的系数___次数___。 ④ 2πr2h的系数___次数___。

2

2

3

⑤-3xy的系数___次数___。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1.课本第56页练习1、2题.第59页1题 选做题:1、

3a223

,x+1, -2,?b3, 0.72xy,各式中单项式的个数是( )

A. 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如果?5xym?1为四次单项式,则m=____;

3、课本56页1.2.第59页1.题

【学习反思】:

课题:2.1 .2多项式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能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及其次数。

【学习重点】: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学习难点】:多项式的次数。 【学法指导】:观察、讨论、探究,归纳概念,正确理解概念。 【导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56页-59页,解答问题: 1.列式表示:

(1)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b,则长方形的周长是 ; (2)某班有男生x人,女生21人,则这个班共有学生 人; (3)一个数比数x的2倍小3,则这个数为_________; 2.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式子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

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_______________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___。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_____。 二、讨论探究:

1.思考交流: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多

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2x?5是一个____次______项式,其中常数项是________。 2.整式的概念:____ 与____ 统称整式。 3.实际问题1:用多项式填空:

1)体重由25kg增加3kg后是____ kg;

2)甲数x的1与乙数y的

312的差可以表示为____;

3)鸡兔同笼,鸡a只,兔b只,则共有头 个,脚 只。

实际问题2.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千米/小时,那么:

1)船在顺水中的航速是____千米/小时; 2)船在逆水中的航速是___千米/小时_;

3)如果v=30千米/小时,则船在顺水中的航速是___千米/小时;船在逆水中的航速是___千米/小时_; 三、我的收获:

四、课堂检测:(10分) 1.-

54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a2b-

43ab+1是 次 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 ,二次项为 ,常

数项为 ,写出所有的项 。

2.飞机的无风飞行航速为a千米/时,风速为20千米/时.则飞机顺风飞行的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时;飞机逆风飞行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时。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1. 课本59页练习1、2、第60页2、3、题

选做题: 1.如果?5xym?1+3x2?2x?5+为四次四项式,则m=____;

2.设n表示任意一个整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1)任意一个偶数; 2)任意一个奇数。

【学习反思】:

课题:2.2 同类项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 【学习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学习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导学指导】:观察、探究、交流、归纳出概念,通过练习巩固概念。 【导学指导】:

一.预习导学:预习课本63-64页,解答问题: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计算: (1)10032+25232=__________,

(2)1003(-2)+2523(-2)=__________,

(3)100t+252t=__________,

2.请根据上面得到结论的方法探究下面各式的结果: (1)100t—252t=( )t (2)3x + 2 x = ( ) x

(3)3ab2 - 4 ab2 = ( ) ab2

二、讨论探究:

观察、讨论、交流:

100t和252t ;3x2 和 2 x2 ; 3ab2 与 -4 ab2 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类项的定义:

2

2

2

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

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知道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1.合并同类项:4a+3b+2ab-4a-4b

2.求多项式2x2-5x+x2 +4x-3x2 - 2的值,其中x=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P66页,练习第1、2、:课本P71页,1题 选做题:1.课本P66页,练习第3题.

2.若5x3ym和?9xn?1y2是同类项,则m=_________,n=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课题: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学习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学习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学法指导】:讨论、探究、交流、归纳出去括号法则,通过练习巩固法则;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预习导学:(预习课本66页-68页)

222223231.合并同类项:(1)7a?3a (2)4x?2x(3)5ab?13ab(4)?9xy?9xy

2

2

2

2

12。

2.乘法分配律:a(b+c)= + ; 2(a+1)= + (如何去括号)

3.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问题:小明爸爸今年的年龄是m岁,小明比爸爸小32岁,小明姐姐年龄是小明的2倍,①小明今年 m- 岁;②姐姐今年2(m- )岁;③爸爸和姐姐的年龄和是 m+ 岁;

爸爸比姐姐大 m- 岁; 二、讨论探究

1.讨论探究:类比数的运算,观察上面带有括号的式子,它们应如何化简?

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 .上面式子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② ③ ④ 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2.归纳去括号的法则:

法则1: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法则2: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3.思考:+(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 ; 4. 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 (2)(5a-3b)-3(a2-2b);

5.实际问题: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解:甲船顺水航速= (千米/时) , 乙船逆水航速= (千米/时) 三、我的收获: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10分)

化简:1)100t+120(t-0.5) 2)100t-120(t-0.5)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第71页2题 选做题:1.课本第71页3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学习反思】:

课题:2.2整式的加减(3)

主备人:朱雪莲 科目:七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

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 【学习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学法指导】:讨论、合作、交流整式加减的要领;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预习解答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举例说明。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计算:(1)(2x-3y)+(5x+4y) (2)(8a-7b)-(4a-5b).

4.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 ,然后再 。

二、自主探究、课堂展示:

1.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

2.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厘米). (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做大纸盒比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课堂检测:

五、拓展提高:

必做题:1.课本第70页练习1、2、3题. 选做题:第71页4题 【学习反思】:

12 长 宽 高 b c 小纸盒 a 大纸盒 1.5a 2b 2c x-2(x-

13y2)+(-

32x+

13y2)的值,其中x=-2,y=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