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与生态安全

更新时间:2023-07-27 07: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目(中) 中国的一些生物入侵实例及思考

姓名与学号 丁宁 3090103465

指导教师 刘 银 泉

年级与专业 大二 理科试验班

所在学院 求是学院

摘要:生物入侵问题现在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已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本文将以其中两个例子为主要内容看看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态安全

生物入侵是指原本不存活在某一区域的生物通过一些途径进入该区域,并

且由于生态斗争等存活下来且对该区域原有生态造成影响的现象。这样的现象造成的后果有好有坏,也可能影响不大,但是生物入侵成为生态界十分关注与担忧的问题在于其危害很大的方面。生态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其中生物先组成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再有这些部分组成一个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时间的存活下去是建立在一定的稳定的基础上的,这样的稳定性的建立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生存竞争、生存依赖构建出来的,稳定性保障了一个生态系统的长久发展。而一些外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打破一个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如原来的食物链等,外来的物种由于在现在的生态系统中没有天敌却拥有利于生长繁殖的生存要素,于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这样的外来物种就在现在的生态系统中大范围的大量的繁殖下去。当然其中如果无法适应现在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也是会消亡的,而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会成为威胁的就是存活下来的外来物种。幸存下来的物种与原有物种形成剧烈的竞争,而外来物种比原有物种更具有竞争优势,于是原有物种慢慢在竞争中被削弱,甚至可能灭亡,这对一个健康成熟的生态系统而言是十分可怕的,因为一个系统的稳定可能会受到威胁,那么受害的不仅仅是一个两个物种,而会是一连串的环环相扣的物种们,最甚者可能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毁灭。

这样的生物入侵的例子在全世界都有,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已经

对中国某些地区的生态造成了危害。下面是一些例子:

1、红火蚁

红火蚁是火蚁的一种。它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源自南美洲 。它在1930

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过货柜箱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透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吴川县,继而蔓延至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入侵的红火蚁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有: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

工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天,大工蚁在90-180天。后蚁寿命在2-6年左右。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红火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1),一个几只蚁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产生2000-3000枚卵。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万头工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 2 )。成虫食性广泛,其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其进攻体型相对大的鸟类等的眼等

要害器官。主要的扩散方式有:主动扩散 (自然扩散):自然迁飞、洪水扩散; 被动扩散 (人为扩散):园艺植栽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污染、车辆污染等。

红火蚁入侵住房、学校、草坪等地,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大,叮咬现象时有

发生。其尾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人类死亡。入侵红火蚁同时也啃咬电线,经常造成电线短路甚至引发小型火灾。

中国台湾是饱受红火蚁入侵的地区。台湾2004年10月20日传出首起因红火蚁致死的病例。新光医院收治一名桃园老妇人,她在遭火蚁咬伤后出现呕吐,被送入医院后,一天之内就死亡。新光医院肾脏科医师江守山指出,老妇人是一名洗肾患者,她在家自行洗肾时,手部遭火蚁咬伤的大量细菌污染到洗肾管,再感染到腹腔,最后导致腹膜炎不幸死亡。能置人死地的南美洲红火蚁,自2003年10月入侵台湾桃园、北县等县市后,在岛内进一步扩散,据台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10月,全岛有二十个乡镇发现红火蚁。连台北市最热闹的西门町附近,也被发现入侵,红火蚁数目超过数万只。

2、紫颈泽兰

紫茎泽兰,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界里的“杀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牛羊中毒。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在石缝里也能生长。(3)在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后疯长蔓延,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排

在第一位。

紫茎泽兰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缅甸传入中国与其接壤的云南省临沧地区最南部的沧源、耿马等县,后迅速蔓延,经半个多世纪的传播扩散,现已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湖北、西藏等省区广泛分布和危害,并仍以每年大约60 km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扩散。其中云南省有93个县(市)分布,面积达250多万公顷。

其竞争优势有:株高1米~2.5米。有性或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适应能力极强,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缝和楼顶上都能生长。

其危害有:[1]破坏畜牧业生产: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紫茎泽兰入侵3年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常造成家畜误食中毒死亡。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的毒性(种子和花粉可引起哮喘;种子被吸入气管和肺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和牛的拒食性已被肯定。目前,凉山州紫茎泽兰危害面积已达26万公顷以上,每年牧草减产5亿公斤以上,家畜死亡3000头以上,经济损失2100多万元。紫茎泽兰入侵农田、林地、牧场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克生性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产量、草地维护、森林更新有极大影响,是农林生产的大敌。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地损耗土壤肥力。另外,紫茎泽兰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为严重。[2]破坏农业生产:紫茎泽兰生活力强,适应性广, 化感作用强烈,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甚至发展为单一优势群落。紫茎泽兰叶、根的水提液可抑制多种粮食作物及蔬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耗损土壤肥

力,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严重。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一方面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入侵3年后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具毒性(牛拒食),常造成牲畜误食中毒死亡;此外,紫茎泽兰具有带纤毛的种子和花粉,可引起马属动物的哮喘病,尤其是具钗的纤毛种子被马属动物吸入后可直接钻入气管和肺部,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紫茎泽兰的抗逆性极强,对土壤的选择性不大,即使在干旱脊薄的荒地、隙地、墙头、石缝里也能生长。已分布有紫茎泽兰的国家和地区都曾报道该草侵入农田、草地、草原、路边。[3]破坏本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园林、旅游业景观:紫茎泽兰的生命力、竞争力及生态可塑性极强,能迅速压倒其它一年生植物。它的植株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 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常常大片发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园林景观,影响林业生产。紫茎泽兰对林业的危害是侵占宜林荒山、影响造林、林木生长和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侵入经济林地,影响茶、桑、果的生长,管理强度成倍增加,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经费,且严重威胁了经济作物的发展。[4]危害人类健康 紫茎泽兰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毒物质,其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 。

如何处理:

从这两个例子来讲,入侵生物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外来生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一个生态系统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来讲是十分危险的。对于如何处理入侵的生物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如化学方法(使用一些化学药品)、生物方法(引进天敌)、物理方法(斩草除根类)等,在各种方法中其实目的都是很明确的,就是使用造成后果最小的达到效用最大的方法,否则消除了入侵生物的问

题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出现,如引进天敌又带来新的物种问题、使用化学方法带的污染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是在做好防止生物入侵的基础上要做好的,防止生物入侵,做好区域的生态安全防护是第一要做好的事情。

现在我国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十分严峻,再加上现在国家更加开放,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交流更加频繁,带给我国的还有伴随而来的生物入侵的隐患,这人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与行动的课题。但是从生物入侵的实例上我们应当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正常自然的矛盾,矛盾是发展的推动力,面对严峻的生物入侵摆正心态,正面迎接挑战。

注:(1):IUCN数据,另有论文称为1500枚

(2):Vinson and Sorenson 1986

(3):《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dm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