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简介

更新时间:2023-11-28 15: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春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评论

科学借鉴与因地制宜发展﹍﹍﹍﹍﹍﹍﹍﹍﹍﹍﹍﹍﹍﹍﹍﹍﹍﹍特约评论员

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认为一方面应该科学、合理地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另一方面应根据国情,走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同时要积极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体制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强绿色建筑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特约专稿

可持续建筑的挑战与2010年的香港﹍﹍﹍﹍﹍﹍﹍﹍﹍﹍﹍﹍﹍﹍﹍﹍黄锦星

在2010年来临之际,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市。亚洲城市化的进程尤其快速。如何培育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成为我们最为关键的共识。作为紧凑城市形态的香港正在发展低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交通节能方面。这种超高密度的城市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而香港的发展经历可以为其它一些亚洲城市借鉴。香港努力在改善城市可居住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人均的碳足迹,由此作为热带气候下高密度建筑环境的典范。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可持续建筑创新,其中包括政府在空气流通评估和城市气候图上的咨询研究、公众在建筑设计中创建有质量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的努力、近期香港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成立。

台湾的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研究﹍﹍﹍﹍﹍﹍﹍﹍﹍﹍﹍﹍﹍﹍﹍﹍﹍林宪德

能源对外依存度达98%以上的台湾,建筑的节能减碳政策已成为其永续营建政策的一环,1995年第一

次实施建筑节约能源设计法规与技术规范,至2009年前后经过六次强化节能规范的标准与适用范围。1999年建立了台湾新建建筑物之绿建筑评估系统,又称EEWH-NC系统,并制订《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推出《绿建筑标章》的认证制度,2009年完成都市热岛评估系统EEWH-HI与生态小区评估系统EEWH-EC,2010年即将完成高科技厂房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F以及既有建筑物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B,这些版本将构成一系列更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学术研究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节选)﹍﹍﹍﹍﹍﹍﹍﹍﹍﹍﹍﹍﹍﹍﹍﹍﹍﹍﹍﹍﹍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

低碳建筑已成为建筑界,产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国内外学术界至今对“低碳建筑”并未作出明确科学的界定。要科学地界定低碳建筑需要确定各类建筑低碳排放的标准,同时要建立起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和评估办法。这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共同认真研究的课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邀请建筑界部分专家对住宅区减碳排放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讨论稿提出了“低碳住区”的技术要点,构建原则及减碳评估指标。对住区建筑节能,节水,住区绿化,住区交通以及住区建造期、运行期的许多技术措施提出了量化的计算方法。对住区各个系统的减碳减排放状况提出了评价办法。讨论稿提出的评估框架体系试图为住宅区的减碳计算和评估提出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技术方法。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内第一个提出的系统的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这个讨论稿尽管是邀请各方面建筑专家经数次讨论而成,但这毕竟是“一家”之言。讨论稿中所确定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对碳排放状况的评价方法是否合理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既是讨论稿,稿中的论点、公式、方法就可能有不全面、不准确、不科学的部分。这个讨论稿共有5章,核心内容是2~4章。限于篇幅本刊将讨论稿最核心的2~4章全文发表。希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

美国的创新性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卡桑德拉·亚当斯

本文介绍了一些美国环保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发展前沿的创新者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包括普林尼·菲斯克(Pliny Fisk)的原材料实验,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 对夯土技术的现代化改革以及戴维·艾森伯格(David Eisenberg)为了创新性建筑材料和方式所作出的努力。本文同时介绍2家获奖的加州建筑公司Darrel DeBoer Architects 和Leger/Wanaselja, 在设计中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方法。文章最后探讨了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和未来的走向。

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朱颖心 谷立静

利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受到了各国政府大力的支持和推广,但不能忽视的是不分条件盲目采用BIPV将会导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太阳能光伏板生产含能与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收益,剖析了当前在BIPV的推广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指出正确运用BIPV以及在建筑里利用太阳能的策略和方法,避免不适当的应用导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分析了在中国实现“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指出“零能耗”建筑推广的正确途径是面向农村住宅而非城市建筑。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的法律基础﹍﹍﹍﹍﹍﹍﹍﹍﹍﹍﹍﹍﹍刘加平 张卫华

建筑节能事业具有社会公益性。我国能源长期受国家补贴,反映在建筑领域,就形成了谁消耗的能源越多,谁享受的国家补贴就越多的局面。很显然,这是不公平的。目前的节能技术标准并没有考虑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社会公平性,也不属于法律体系,不能对行为主体设定法律责任。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建筑节能技术法规体系的局限性,给出了编制节能技术标准的建议。

云南绿色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柏文峰 曾志海 董

民居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村镇居民的居住实体。本文针对云南民居可持续营造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绿色乡土建筑理念以及相关策略,介绍了两种绿色结构体系的原理以及生土和原竹两种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方法,为民居建设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居住条件及抗灾能力、保持民居建筑特色提

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的绿色乡土建筑理念及其关键技术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对国内其它地区乃至国外的乡土建筑可持续营造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探寻大型公共建筑低碳发展之路﹍﹍﹍﹍﹍﹍﹍﹍﹍﹍﹍孙一民 肖毅强 王静

低碳发展的要求已超越传统建筑节能研究的范畴。探索大型公共建筑未来的发展道路应基于全过程的低碳策略研究,采用整体优化的思路。

打造环境友好的住宅——英国“可持续住宅法案”探析﹍﹍﹍﹍﹍李鹍 宋晔皓

住宅建设量在我国逐年快速增加,大力开展对可持续住宅的研究和评估是我国环境和能源形势的必然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英国政府颁布的“可持续住宅法案”,并对“可持续住宅法案”的概况、评估流程、强制性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则探讨了该法案在绿色住宅评估方面给予的启示。“可持续住宅法案”体系严密、考虑全面,可以为我国住宅建筑的低碳、节能、环保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为从事绿色建筑调查和评价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实践探索

走向生态岛——大连獐子岛生态规划﹍﹍栗德祥 邹涛 王富平 黄一翔 雷李蔚

“走向生态岛”大连獐子岛生态规划项目是从规划层面讨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建立城市多系统综合协同运作机制的一次尝试。在全面调查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项目提出适应本地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强调通过建立“循环型低碳发展模式”,在完整的城镇系统中探索目标一致、经济可行的全面技术路径,涉及多个专项规划、低碳发展综合路径规划、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景观生态空间规划和基于GIS的用地规划等内容。

维也纳首座学生宿舍楼的监测报告﹍﹍罗曼·斯穆特尼 马丁·特雷贝尔斯普格

Molkerei街的这座Passivhaus建筑是一个受国际认可的可持续建筑实例,是一个给21世纪的建筑作出榜样的开拓性项目。通过几家国际事务所的联合设计,将能源效率,使用者舒适度和建筑美学这三者理想

的结合到一起,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的建筑理念。本次测评结果显示了住户对这个建筑的高度认可,也展示了它舒适、节能的性能和对环保的贡献。通过这次监测,我们获得了可用于未来建筑设计的宝贵经验,并对下一代的Passivhaus建筑标准提出了改进建议。位于维也纳Molkerei大街的Passivhaus学生宿舍,在2005年9月投入运营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Passivhaus建筑。由维也纳土地文化大学(BOKU)和“住宅”“建造”与“规划”研究协会(FGW)两个机构组成的资源定向工作组对这个学生宿舍做了独立的评估,验证了它出众的能效性和居住舒适度。这场实验是应学生宿舍管理者、奥地利交换服务中心居住空间管理处(?AD)的长官——Günther Jedliczka先生的要求而进行的,同时还受到了维也纳居住建筑研究处的支持。维也纳是世界上Passivhaus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在Passivhaus技术领域里有许多资历较深的专家。政府声明,从2015年开始,所有新建的住宅都应达到Passivhaus的标准。Passivhaus理念的出发点是,在合理增高建筑造价的范围内,提供更舒适的使用环境,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当时的研究目标是尝试建造一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实现的,大体积大规模的Passivhaus建筑。

适用·经济·低造价绿色建筑实践——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袁镔

本文介绍了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及其所应用的相关技术。该项目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综合运用了诸多低成本的绿色建筑策略,不仅实现了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目标,同时还创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宜人的学习空间,荣获了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2005)以及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综合一等奖(2007)。本项目对于当今国情下发展中国绿色建筑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用。

空间调节——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科研楼的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张彤

“空间调节”是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构造设计,以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来实现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调节。本文以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科研楼为例,从低体型系数、形体自遮阳、高性能热绝缘围护结构、可调控遮阳表皮、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生态绿化等七个方面介绍该项目

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空间调节技术策略。

绿色建筑的被动整合设计方法与实践——以青岛天人集团办公楼为例﹍﹍﹍﹍﹍﹍﹍﹍夏伟 栗徳祥

本文以一个绿色建筑工程设计为例,分两个方面论述了建筑被动整合设计的方法。一是从设计前期气候分析得出主要的绿色被动式设计策略及其实现措施,二是从规划布局层面、单体设计层面、构造(细部)设计层面全方位考虑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总结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工程案例

可持续的希望家园

Pugh+Scarpa建筑师为非营利性组织“Step Up on Fifth”建造的康复中心,成为美国圣莫尼卡市中心的一个新景观。这座5层高的新建筑为无家可归者和精神障碍人士提供了住房和服务支持。这个项目提供了46个永久性的经济型公寓式住宅以及地面层的商业零售空间和地下停车。该项目既包括可持续的特征,同时也突出体现了建筑综合体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公共性的特点。

美国达拉斯表演艺术中心

在达拉斯,新建的玛戈和温斯皮尔(Margot and Bill Winspear)歌剧院重新定义了21世纪的歌剧院,它打破了传统限制,使歌剧院走向更广大的观众。为了适应达拉斯的气候,设计师增加了一个阳光顶棚,置于一个全玻璃的约18m高的休息厅上方,由此提高了建筑的透明度。这种方式使建筑室内外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更易接近和平和的建筑。正如Foster + Partners事务所和OMA事务所在总体规划中为AT&T表演艺术中心所规划的,作为环境策略组成中的一个整体部分,顶棚之下的步行广场同时也是达拉斯的主要公共空间。

绿色技术

室外热环境模拟方法在居住区设计中的应用﹍﹍﹍﹍﹍陈宏 谢俊民 大冈龙三

本研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一个新开发的滨河居住区的设计及夏季热环境的改善。研究案例为位于日本东京附近的1个包括102栋独立式住宅的居住区。本文应用作者开发的室外热环境数字模拟方法对居住区的微气候因素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探讨通过对基地表面性质的改变以及建筑布局的调整等2种途径来改善居住区热环境的方法。在文中针对上述2种途径共计5种设想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验证其热环境的改善效果。

人物专访

发展绿色建筑要考虑中国国情——专访秦佑国教授﹍﹍﹍﹍﹍﹍﹍本刊编辑部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绿色”、“生态”等词语已近年来兴起于各个领域,建筑界也是如此。不久前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更是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生态、节能减排、低碳、清洁能源等字眼上,也成为社会、经济、政治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话题。而到底什么是绿色,什么是低碳,如何减排,如何在传统的耗能大户建筑领域内实现正确的节能减排,这些问题无疑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博士生导师秦佑国教授,作为较早投身到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者,秦教授对于绿色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该如何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并参与了很多与绿色生态相关的政策和评估的制定,有着很多思考和观点。他多次表示,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所需的并不在于设计和建造一些高技术水准的高标准的建筑,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最广大的一般住宅和普通建筑的问题。

博士生论坛

空间调节——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科研楼的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张若曦

本文总结了在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初步研究实践中的创新编制思路探索。通过对成熟指标体系的学习借鉴及对国内目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思考,在指标编制中强化了生态城市规划的预设可控内容,将指标对应城市实体空间进行了分层细化,并通过与规划建设时序的对应,实现指标体系的应用落实及实施研究。文章最后对本阶段初步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对下阶段深入研究的展望。

产品

绿色产品介绍

大事记

2009中国绿色建筑大事记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夏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评论

低碳语境下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尹稚

本文阐述了在“低碳语境”下,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性。提出中国城市发展不应局限于泛政治化的低碳语境和西方发展范式,而应该从系统、宏观战略层面思考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并选择切合中国国情的行动策略。

特约专稿

可持续与低碳议程:从建筑到城市﹍﹍﹍﹍﹍﹍﹍﹍﹍﹍菲尔·琼斯(英国卡迪夫大学)

本文从单体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出发,将这样的可持续与低碳理念推广到城市尺度的控制性规划,进而对建筑环境低碳理念的发展进行探讨。本文经过大量研究,以及对欧洲网络规划与设计顾问进行的咨询,并通过实例调研,从而得到如何在未来实现建筑环境可持续与低碳目标的概念方法。

从规模化生产到个性化制造﹍﹍﹍﹍﹍﹍﹍﹍﹍﹍﹍﹍﹍﹍﹍﹍﹍﹍﹍﹍﹍﹍冯宜萱

(香港)

以规模化生产方式建造公营房屋,就是指过去55年建成大约700 000个租住单位,高峰期每年建成89 000个单位,近年则每年平均兴建约15 000个单位。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一直肩负着推行公营房屋发展计划的任务,从当初规模化生产,逐渐趋向个性化制造。重复制造是成功规模化生产的关键,而确保成功规模化生产的元素,是采用标准建筑组件、组合式单位甚或标准型大厦。我们说个性化制造,目标是全面配合租户对改进居住环境越来越高的期望,满足社会对更安全和更环保建

屋的要求,以及达到我们本身在土地上和财政上极度限制下推行房屋计划的需要。我们藉着在规划和设计时间让小区参与,认定租户和当地小区的需要。我们利用机械化、预制、微气候研究和其他提高屋宇装备舒适程度的措施,得以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以规模化生产的造价水平,以大批个性化制造的模式建屋。我们在每年单位落成量、工地安全、建筑质量、环境表现、成本控制和最重要的住户满意程度各方面,衡量推行大批个性化制造的成效。

学术研究

生态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梁伟 王强 杨丹丹

本文分析了国内现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相关研究和实践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生态城市控规指标体系应具备赋值规范、准确,便于定量衡量、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属性;同时应突出为可持续的能量、水文、物质流动提供良好物质空间环境的生态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建构了生态城市的控规指标体系,以期对当前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和实施管理的工作有所帮助。

美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研究进展﹍﹍﹍﹍﹍﹍﹍﹍﹍﹍﹍﹍﹍﹍黄鹤

在对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介绍了当前美国城市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研究,特别是从应对海平面上升、改善土地使用和交通模式、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更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邻里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说明,并对当前美国政府及机构的相关举措进行概要介绍。

低碳城市发展的框架性思考与路径选择﹍﹍﹍﹍﹍﹍﹍﹍﹍﹍﹍﹍﹍﹍﹍﹍陈蔚

镇 卢源 黄筱敏

气候变化是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城市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对于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与机动化中的中国。本文提出城市低碳发展的空间性、技术性与社会性的三大路径选择,阐明无论是以“生态”还是以“低碳”为目标开展的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空间性都被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w1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