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数字万用课程设计

更新时间:2023-09-05 07: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1 前言 ................................................................... 1 1.1 课题的提出 .......................................................... 1 1.2 研究的意义 .......................................................... 1 1.3 设计的任务 .......................................................... 1 2 总体方案确定 ............................................................ 1 2.1 方案比较及选择 ...................................................... 1 2.1.1 模数转换芯片方案 .................................................. 1 2.1.2 显示器方案 ........................................................ 4 2.2 确定设计方案 ........................................................ 5 3 系统硬件分析及设计 ...................................................... 5 3.1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 5 3.1.1 模数转换及显示电路原理 ............................................ 5 3.1.2 多量程数字电压表原理 .............................................. 6 3.1.3 多量程数字电流表原理 .............................................. 6 3.1.4 电阻测量原理 ...................................................... 7 3.2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 8 3.3 硬件电路所用芯片及元件介绍 .......................................... 8 3.3.1 STC的89C52单片机的特点及功能介绍 ................................. 8 3.3.2 PCF8591模数及数模转换芯片介绍 .................................... 11 3.3.3 LCD1602液晶显示器介绍 ............................................ 12 3.4 硬件电路设计 ....................................................... 13 3.4.1 电源部分 ......................................................... 13 3.4.2 电压衰减电路 ..................................................... 14 3.4.3 电流衰减电路 ..................................................... 14 3.4.4 电阻-电压变换电路 ................................................ 15 3.4.5 模数转换部分 ..................................................... 15 3.4.6 报警提示部分 ..................................................... 16 3.4.7 单片机最小系统 ................................................... 16

3.4.8 显示输出部分 ..................................................... 17 3.4.9 开关及量程选择部分 ............................................... 17 3.4.10 整体硬件电路 .................................................... 18 3.5 电路工作过程描述 ................................................... 18 4 系统软件设计 ........................................................... 18 4.1 C语言概述 .......................................................... 18 4.2 软件设计思路 ....................................................... 19 4.3 程序流程图 ......................................................... 19 4.3.1 系统软件总流程图 ................................................. 19 4.3.2 电压测量流程图 ................................................... 20 4.3.3 电流测量流程图 ................................................... 20 4.3.4 电阻测量流程图 ................................................... 20 5 测试及实验分析 ......................................................... 21 5.1 电路功能仿真 ....................................................... 21 5.1.1 数字电压表功能仿真 ............................................... 21 5.1.2 数字电流表功能仿真 ............................................... 22 5.1.3 数字欧姆表功能仿真 ............................................... 23 6 总结 .................................................................. 23 参 考 文 献 .............................................................. 24 附 录 ............................................................. 25

摘要

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万用表,可用于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压及电阻,并使用1602进行显示。系统由分压电阻、分流电阻、电阻---电压变换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液晶显示器、报警器、模数转换器及等部分组成。采用STC公司的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PCF8591作为模数转换芯片。主控芯片与模数转换芯片之间使用I2C总线进行数据通讯,简化了硬件线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及测量准确度。从电源获取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过衰减电阻进行衰减后,进入模数转换器的模拟输入端,而待测电阻则通过电阻---电压变换电路,把阻值转化为电压值进行测量。模数转换器进行转换之后,得到的数字编码通过I2C总线送回单片机。单片机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后,测量结果由1602液晶显示器负责输出。设计的数字万用表共分为6个档位,分别是2V电压、20V电压、200mA电流、2A电流、2kΩ电阻、20kΩ电阻,超出量程时会自动使用蜂鸣器进行报警提示。本系统程序执行周期耗时较短,保证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经过初步调试,本系统能较准确的测量量程范围内的电压及电流值,误差范围均在8%以内,而电阻值测量的误差值稍大,误差范围在8.2%以内。另外,本文详细地介绍了89C52型单片机及PCF8591模数转换芯片的基本功能及性能特征,并叙述了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及电阻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数字万用表 89C52单片机 模数转换

1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数字万用表是一种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它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实际测量的模拟量,转化为离散的数字量进行输出显示,主要用于物理、电气、电子等测量领域,一般包含电流表(安培计)、电压表(伏特计)、电阻表(欧姆计)等功能,也称为万用计、多用计、多用电表或万用电表。 1.2 研究的意义

万用表是电子和电气技术领域必备的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电子电路中的各种物理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常作为基本故障诊断的便携式装置,也有放置在工厂或实验室工作台上作为桌上型装置。有的万用电表分辨率能达到七、八位数,常用在实验室,作为电压或电阻的基准,或用来调校多功能标准器的性能。相比传统的指针式万用表,数字万用表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1)数字显示直观准确,无视觉误差,读数准确; (2)测量精度和分辨率都很高;

(3)输入阻抗高,减少对被测电路的工作影响; (4)电路集成度高,便于组装和维修; (5)测量功能齐全,测量速率快;

(6)保护功能齐全,有过压、过流保护电路; (7)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 (8)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1.3 设计的任务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制作一个数字万用表,可实现如下的功能及要求: (1) 可以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电阻;

(2) 能将测量得到的数值直观、准确地显示出来,并标明相应的单位; (3) 具有超量程时的报警提示。

2 总体方案确定

2.1 方案比较及选择 2.1.1 模数转换芯片方案

方案一:积分型模数转换芯片

积分型模数转换器又称双斜率或多斜率数据转换器,是典型的双斜率转换器。积分型转换器包含两个主要的转换步骤:前端的电路负责输入模拟电压的采样和量化,产生一个在时域上间隔的的脉冲序列,然后将脉冲输入计数器并转换为数字进行输出。

积分型转换器由一个可进行输入通道切换的模拟积分器、一个比较器及一个计数器组成。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内,积分器对输入电压信号进行积分。定时时间到后,计数器被复位并将其输入连接到反向极性的基准电压端上。由于反极性信号中的作用,积分器会进行反向积分,直到输出为零,使计数器中止工作复位积分器。积分型模数转换器的精度可以达到很高,有效抑制高频噪声和固定的低频干扰,适合在嘈杂的工业环境及对转换速率要求较低的场合下使用。图1所示为双积分型模数转换器的原理框图。

模拟输入

-UD7D6D5D4D3D2D1D0

图1 积分型模数转换器原理框图

方案二:逐次比较(逼近)型模数芯片

逐次比较型转换器包含一个比较器、一个数模转换器、一个数码寄存器和一个电路控制单元。转换时的逐次逼近是按对分原理,由控制电路完成的。在逻辑控制电路产生的时钟信号驱动下,数码寄存器不断进行比较和移位操作,直至完成全部有效位的转换。此时数码寄存器的各位的值都已确定,转换步骤完成。

由于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在单个时钟周期内只能完成1位转换,N位转换需要N个时钟周期,因此这种模数转换器采样速率不高,输入带宽也较低。图2所示为逐次比较型模数转换器的原理框图。

D2D1D0

二进制代码

输出

模拟电压输入

图2 逐次比较型模数转换器原理框图

方案三:并联比较型模数芯片

并联比较型模数转换器由电阻分压器、电压比较器及编码电路组成,输出的各位数码是一次形成的,它是转换速度最快的一种模数转换器。图3所示为并联比较型模数转换器的原理框图。

模拟输入

u888

8

8

2

8

1

8

D2

并行二进D1

制代码输出D0

图3 并联比较型模数转换器原理框图

图3中,8个大小相等的电阻串联构成电阻分压器,产生不同数值的参考电压,共形成共7种量化电平。7个量化电平分别加在7个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模拟输入电压加在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当模拟输入电压大于或等于量化电平时,比较器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电压比较器用来完成对采样电压的量化。

并联比较型模数转换器转换精度主要取决于量化电平的划分,分得越精细,精度越高。这种转换器的最大优点是具有较快的转换速度,但所用的比较器及其他硬件较多,输出数字量位数越多,转换电路将越复杂。由此可知,该类型的模数转换器适用于高速度、低精度要求的场合。

方案选择:三个方案相比较,方案一中的积分型模数转换器的采样速度和带宽都非常低,难以满足本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与方案一和方案二相比,方案三中的并联型模数转换器转换速度更高,但是当精度要求较高时,转换电路将变得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选择方案二的逐次比较型模数转换器,拥有中等的转换速度,且可以达到一定的精度水平。

2.1.2 显示器方案

方案一:LED(Light Emitting Diode)数码管显示器

LED数码管实际上是由七个发光管组成8字形,并加上小数点共八个发光二极管构成。这些发光二极管构成段,当特定的段被加上电压后,这些特定的段就会发亮,以形成我们能看到的字样。LED数码管通常能够显示的数字和字母有0、1、2、3、4、5、6、7、8、9、A、B、C、D、E、F。

LED数码管的驱动形式通常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

(1)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I/O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BCD码的二-十进位器进行驱动。静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占的用I/O口很多,耗费了单片机的资源并增加了硬体电路的复杂性。

(2)动态驱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各个显示段的同名端相连,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端增加位选通电路。使用时,控制电路根据数码管选取的不同,在特定的位置上显示字符。透过分时技术轮流地控制每个数码管,使各个数码管轮流进行发光显示,由于人眼的视觉残留现象及LED的余辉效应,会出现各个位上的数码管在同时显示的假象。相比静态驱动,动态驱动节省单片机的I/O口,硬件电路更加简化,但显示亮度会明显降低且可能有闪烁感。

方案二:1602液晶显示器

1602液晶显示器是一个两行每行16个5×7点阵字符的微型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较多ASCII标准的字符。1602液晶只有16个引脚,仅包含必要的数据线及数根控制线。

1602液晶显示的不需要占用单片机大量的扫描时间,而仅在需要显示的时候调用液晶的控制子函数即可。而且1602液晶可以通过ASCII码来显示字符,并在内部集成了存储160个字符ASCII码的寄存器,可以直接显示ASCII码表示的字符。而且液晶能比数码管显示更多的字符,增强了系统显示输出的可读性和直观性。

方案选择: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中的数码管,虽然成本较低,但是耗费大量的单片机资源,不利于后续系统的设计。而且液晶显示的视觉效果和可读性远优于数码管,且节省单片机资源,因此选择方案二。 2.2 确定设计方案

经过了上述的比较,最终的方案是:使用逐次比较型模数转换芯片,获取系统良好的实时性及相对高的精度;使用1602液晶作为数据输出显示器,提高系统的人机交互方面的友好性。

3 系统硬件分析及设计

3.1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功能是,能够测量直流电压、电流以及电阻的阻值,数字万用表的基本组成由图4所示,其中,模数转换是数字万用表的核心:

图4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原理图

3.1.1 模数转换及显示电路原理

实际的物理量都是幅值大小连续变化的模拟量,或称为模拟信号。旧式的指针万用表可以直接对模拟电压、电流进行测量并显示。对于数字万用表,则需要把模拟量(多

是电压量)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形式,通过相关的处理(包括存储、传输、计算等)再进行显示。数字信号是量化的模拟信号,若将最小的量化单位记为Δ,那么数字信号的大小一定为Δ的整数倍。该倍数可以用二进制数码表示,但为了便于直观地读数,通常把数码进行译码后,由数码管或液晶屏幕显示。

当模拟信号经过量化之后,还需要进行编码处理,是用二进制码组表示固定电平的量化值。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非线性的8位二进制编码,可以将输入的幅度范围分成256个量化级。

由此可知,数字万用表测量的核心步骤是模数转换以及译码显示,其中模数转换又可以分为量化及编码两大步骤。 3.1.2 多量程数字电压表原理

图5 分压电路的原理

如图5所示,在基准数字电压表头前加上一级电压信号衰减电路(分压电路),可以扩展直流电压测量的量程。图中,Vo为输出电压,基准电压表的量程为2V,四个分压电阻串联值为10MΩ,则第4个开关接入时输入电压Vi可以达到2000V,同理可得其他档位量程分别为2V、20V、200V、200V。但基于测试安全性,第4档测试电压不应高于500V。

3.1.3 多量程数字电流表原理

图6 分流电路的原理

如图6电路所示,万用表测量电流的原理是,用合适的取样电阻,将待测的电流量根据欧姆定律转换为电压量,才能进行测量。若取样电阻阻值为R,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获得被测电流Ii的值。

在基准数字电流表头前在加上电流信号衰减电路(分流电路),即可实现直流电流测量量程的扩展。如上图所示,四个电阻串联值是1kΩ,若选取第1挡,并使输出电压不超过2V,即可计算出Ii必须小于等于2mA。同理可计算出其他档位的满量程电流分别为20mA、200mA、2A。 3.1.4 电阻测量原理

图7 电阻-电压变换电路的原理

数字万用表通常采用电阻-电压变换电路来测量电阻(欧姆档)。如图7所示电路,VDZ1是2.7V稳压管,是一种用特殊工艺制造的硅半导体二极管(康华光,2006)。VT1、VT2、VDZ1组成恒流源,保持V3的值恒定不变。V3的值等于V1电压减去VDZ1上的电压,约为2.3V。VT3的基极电压亦保持不变,若VT3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为0.5V,则可知V2的值恒为2.8V左右,并可得出VT3集电极电流的IC3也是恒定的。

其中,接在VT3的发射极上的一组电阻是基准电阻,按档位不同分别是:2.2kΩ、22kΩ、220kΩ、2MΩ。通过选择不同的档位开关,可以得到恒定的、不同倍率的电流IC3,它的电流分别是1mA、0.1mA、0.01mA、0.001mA。RX是待测电阻,接在VT3的集电极上,当恒定电流IC3流经时,产生电压VX,测量VX则可推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RW用于调整恒流源IC3的大小,VD3作为保护管,当电阻档所加的电压过高时,VD3对VT3有保护作用。

3.2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如图8所示,本设计将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包括:复位电路、震荡电路、A/D转换和控制、测量值输出、超量程报警和档位选择。

其中,复位电路用于单片机上电复位使系统清零;震荡电路为单片机提供精确的时钟频率,使电路工作更加稳定;A/D转换和控制部分负责模数转换及输入输出信号的控制;测量值输出则负责显示待测物理量大小的数值;超量程报警用于超出量程范围时的报警提示,提醒使用者更换量程。

3.3 硬件电路所用芯片及元件介绍

3.3.1 STC的89C52单片机的特点及功能介绍

(1)89C52单片机的主要特点及功能特性

图8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89C52是一款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CMOS型单片机,片内有8k字节以Flash闪存为介质的,能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及256字节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89C52型单片机仍属于51单片机家族群,都支持一个共同的指令集(MSC-51),但各自拥有不同的存储器容量及端口设置等内置资源,使其更符合成本效益的需要,满足特定的场合的生产需求。该单片机在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89C52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体积小但集成度高、可靠性较高:

该单片机把各个功模块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内部采用总线结构,将各种信号的通道封装在同一个芯片中,减少了与其他芯片之间的连线,大大提高了可靠性与线路的抗干扰能力。

2.控制能力较强:

一般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均有极为丰富的转移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I/O口的逻辑操作以及位处理功能,满足工业控制的各种要求。

3.易于扩展:

单片机片内已经具有计算机正常运行时所必需的部件,但仍然预留了很多片外扩展用的引脚(各种总线,并行/串行的输入/输出),易于组成更庞大计算机系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4.内部功能较强:

单片机有着各种的内部资源,功能强大。 5.低功耗、低电压,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 下面介绍89C52单片机的主要功能特性: 1.兼容标准的MCS-51的指令系统;

2.内置8k字节可擦写的闪存ROM(Read-Only Memory); 3.4组共32个双向I/O口; 4.256×8位大小的内部RAM; 5.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中断; 6.支持3.5-12/24/33MHz多种时钟频率;

7.1个全双工可编程的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串行口; 8.6个中断源,4级优先级中断结构;

9.2个W/R(Write/Read)读写中断口,3级加密位;

10.低功耗空闲和掉电节省模式,带有软件设置睡眠及相应的唤醒功能; 11.有PDIP及 PLCC两种封装形式。

图9 89C52单片机引脚图

89C52单片机引脚主要功能:

1.4组I/O口

P0口:一组8位漏极开路的准双向并行I/O口,扩展片外存储时的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驱动8个LS型TTL负载,对端口P0写“1”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P0口与其他几组I/O口的最大区别是其内部不带有上拉电阻。

P1口:是一组带内置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并行I/O 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4个TTL 负载。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至高电平后,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电流。

另外,P1的P1.0和P1.1口存在第二功能,见下表。

表1 P1口的第二功能

引脚号 P1.0 P1.1

功能特性

T2(定时/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 T2EX(定时/计数器2的捕捉/重载触发信号和方向控制)

P2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并行 口,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

4个TTL负载。作输入及输出口时,情况与P1口相似。扩展片外存储时,作为低8位地址总线口。

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并行I/O 口。P3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4个TTL负载。作为输入及输出口时,情况与P1口相似。P3 口还能接收一些用于Flash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P3 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 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见表2。 2.其他引脚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EA/VPP:外部访问允许。要让CPU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 端必需保持低电平(或接地)。当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时,CPU会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VCC:接电源+5V。 GND:接地端。

表2 P3口的第二功能

引脚号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功能特性 RXD(串行输入) TXD(串行输出) INT0(外部中断0) INT1(外部中断1)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有效)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有效)

3.3.2 PCF8591模数及数模转换芯片介绍

(1)PCF8591芯片的主要功能特征

PCF8591是一个单片集成、单独供电、低功耗及8位CMOS工艺制造的AD-DA器件。PCF8591具有4个模拟输入、1个模拟输出和1个串行I2C总线接口。PCF8591的3个地址引脚A0、A1和A2可用于硬件地址编程。在PCF8591器件上输入输出的地址、控制和数据信号都是通过双线双向I2C总线以串行的方式进行传输。

(2)PCF8591芯片的引脚功能

图10 PCF8591的引脚图

图10所示为PCF8591的引脚图。 1.AIN0~AIN3:模拟信号输入端; 2.A0~A2:引脚地址端; 3.VDD、VSS:电源端(2.5-6V);

4.SDA、SCL:I2C总线的数据线、时钟线; 5.OSC:外部时钟输入端,内部时钟输出端;

6.EXT:内部、外部时钟选择线,采用内部时钟时EXT接地; 7.AGND:模拟信号地; 8.AOUT:数模转换输出端; 9.VREF:基准电源端。 3.3.3 LCD1602液晶显示器介绍

(1)LCD1602液晶显示器的基本特征

LCD1602是工业字符型液晶,能够同时显示16×02共32个字符。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目前市面

上的1602液晶大多数是基于HD44780液晶芯片的,其控制原理是完全相同,因此基于HD44780写的控制程序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大部分1602字符型液晶。

(2)LCD1602液晶显示器的引脚功能 LCD1602液晶显示器的引脚功能如表3所示。

表3 1602液晶的引脚功能

引脚

1 2 3 4 5 6 7 8

符号 VSS VDD VL RS R/W E D0 D1

功能 电源地 电源正极 液晶显示偏压信号 数据/命令选择端(H/L)

读/写选择(H/L)

使能信号 数据I/O口 数据I/O口

引脚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符号 D2 D3 D4 D5 D6 D7 BLA BLK

功能 数据I/O口 数据I/O口 数据I/O口 数据I/O口 数据I/O口 数据I/O口 液晶背光源正极 液晶背光源负极

3.4 硬件电路设计 3.4.1 电源部分

图11 电源部分原理图

如图11所示,POWER端接外部直流电源,另外可以利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端口直接提供5V电压。7805是三端稳压集成芯片,起稳压输出的作用,通过外围电路的组合,可以稳定输出5V直流电压。图中的LED灯可以作为电源电路开始工作的提示器。

3.4.2 电压衰减电路

图12 电压衰减电路原理图

如图12所示,R1和R2是分压电阻,其阻值均为按档位需要计算后所得,可以将20V的直流电压衰减为2V输出,配合20V的直流电压挡。 3.4.3 电流衰减电路

图13 电流衰减电路原理图

如图13所示,R15和R16是分流电阻,其阻值均为按档位需要计算后所得,可以将2A的直流电流衰减为200mA,并将电流变换成电压以供模数转换器测量,配合2A的直流电流档使用。

3.4.4 电阻-电压变换电路

图14 电阻-电压变换电路原理图

图14所示电路为电阻测量电路。其中,电阻R13和R14构成一组基准电阻。电路工作时,PNP管Q3的集电极电流IC3是恒定的,R18和R19负责调节IC3的大小。通过接入不同的电阻(R20或R21),可获得不同的倍率的集电极电流IC3,电流通过待测电阻Rx形成电压Vx。通过测量Vx即可获得待测电阻的阻值。经过计算,可知R20分支可测量的最大电阻值为2kΩ,R21分支为20kΩ。而P4端则是作为待测电阻的接口。 3.4.5 模数转换部分

图15 模数转换部分原理图

图15所示为模数转换部分。PCF8591芯片作为ADC芯片,使用I2C总线与单片机通讯,SCL是串行时钟,SDA是串行数据线,输出转换后的数字量。待测模拟量从AIN0进入,其余模拟输入口因本设计不需使用而接地。AGND端是模拟地,接上0Ω电阻,

3.4.6 报警提示部分

3.4.7 单片机最小系统

图16 报警提示部分原理图

而VDD接上接地电容,有效分割模拟地和数字地,减少高频数字信号的干扰。

声报警。其实质是通过编程使单片机的引脚输出低电平,使Q1导通,蜂鸣器发声。

图17 单片机最小系统

上电复位电路用于单片机复位,配合频率为11.0592MHz的外部震荡电路,作为外部时

如图17所示,本次设计采用STC公司的89C52型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并采用RC

钟信号,提供单片机片内各种操作的时间基准。P1.0-P1.3作为按键的输入线,P1.4及P1.5

图16所示为蜂鸣器驱动电路。当出现测量值超出预定量程时,蜂鸣器会发出“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66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