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习复习资料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三编 第11讲 改革

更新时间:2023-04-05 22: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第三编 第十一讲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新疆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反映出( )

A .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

B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基本成型

C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渐趋成熟

D .中美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已解决

解析: 1979年中国政府改变武力统一,宣布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标志着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故A 项正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诞生于80年代初,故B 项错误;国共第三次合作目前依然不可能实现,1979年国民党也并未响应大陆的政策,故C 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已解决,与题干内容不符,故D 项错误。

答案: A

2.(2015·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

A .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 .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C .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解析: 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不符合史实,故A 项错误;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与材料不符,故B 项错误;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是在199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 项错误;由“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故D 项正确。

答案: D

3.(2015·贵阳市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本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从1978到1983年7月,中共在全国复查和纠正了“文革”中30多万件冤假错案、110万件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历史遗留案件,为300多万名干部平反昭雪,这成为“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此举( )

①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②为新时期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③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起点④切实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平反冤假错案,为干部平反昭雪,给家属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交代,起到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的作用,故①正确;1978—1983年的法制举措,为新时期法制建设奠定基础,故②正确;改革开放主要是经济领域,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而平反冤假错案是政治领域,故③错误;“拨乱反正”切实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4.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举办,在开幕仪式上出现乌龙事件,灯光显示的奥运五环由于技术失误变成四环。但在闭幕式上,由众多小朋友排列组成的“奥运五环”重演了开幕式上的“五环变四环”的喜剧性一幕。收看现场直播并且随时发表你对这一事件的评论的载体是( )

A.电视转播B.新闻报刊

C.互联网D.电话

解析:发表你对材料中新闻事件的评论,只能是互联网,所以本题答案是C项。另外,A项电视转播、B项新闻报刊、D项电话均不具备对这一事件随时“评论”的功能。

答案: C

5.(2015·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

C.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等具体内容,故B项错误;上合组织与东亚合作等活动内容均是多国之间的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进入新时期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在立足点和目标等方面就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而不是材料中的2015年,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5·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

解析:“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造成户均占有耕地严重不均,无地人口和无地劳动力增加,既不公平又无效率,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人民公社僵化体制的改革,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只是对土地拥有使用权,所有权属于集体,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5·海口市高考调研考试)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其主旨是( )

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

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

解析:材料主旨是要人们“不可忘记”历史上的“惨痛事实”,不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剔除旧体制的意思,故B项错误;“寻找智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1980年,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对外开放发展起来,因为其特殊的、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做法,有可能引起部分保守人士的担心,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5.四川省第二轮测试)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一决策( )

A.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

B.成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

C.提出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原则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开始注意把改变市场和计划对立的观念,为后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

答案: B

9.(2015·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1977年的中国还未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抛弃意识形态,“吸收外国好的东西”,但无法推断是此时才开始,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5·长春市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

A.确定“和平” “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解析:A、B、C三项表述都过于片面,故A、B、C三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时代的宏观概括,较为全面,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5·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解析: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1970年”、“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 项正确;2003年,中国才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 (2015·莱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1977年8月4日,邓小平提议召开了一个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即向大家表态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这说明( )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C.“左”倾错误仍在文化领域延续

D.加快了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步伐

解析: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文革期间“教育革命”的纠正,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邓小平对文化领域“左”倾错误的纠正,故C 项错误;材料是恢复高考制度,与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5·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材料二尽管议会至上,责任内阁制在英国具有持久、强大的影响力,然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是不容忽视的。政党制度带来了政府的中心地位,导致的一个持续危险是传统的议会对行政的控制被削弱,而政府对议会的控制则加强。议案由政府部门控制,由党魁操纵议会通过的立法方式可能危害到法律的公正性。执政党控制的议会对政府的监督也显得软弱无力,民主可能受到伤害。

——威廉·韦德《行政法》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分析说明材料二中议会在国家政治权利体系中地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的。并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10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局限性,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民主范围狭小,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政党制度带来了政府的中心地位,导致的一个持续危险是……”、“由党魁操纵议会通过的立法方式可能危害到法律的公正性”得出政党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政治,据材料二“议案由政府部门控制……立法方式可能危害到法律的公正性”、“执政党控制的议会对政府的监督也显得软弱无力”得出制度结构的缺陷,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求政府发挥更大作用,战争的客观要求,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第(2)问的第一小问建设,据材料三“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结合所学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据材料三“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结合所学得出得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答案:(1)局限性: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范围狭小;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等。

原因:制度结构本身的缺陷;政党政治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积极有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政府发挥更大作用;战争客观上要求政府的职能有所加强;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也要求政府获得较大的权力。(五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分)

(2)加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三点即可)

关系: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0分)

14.(2015·江西省九江市第三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材料二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材料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并说明“不变”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变”的具体措施。(4分)

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一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故结合小农经济的特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概括说明即可;“不完善”另一方面体现在材料二中对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期限不断扩大可知农民没有充分的处置土地的权力。第(2)问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变”是指土地所有制,变是指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史实论述“不变”的原因。第(3)问应注意结合材料三指出“变”的具体措施,概括要全面。

答案:(1)方面:家庭分散经营,规模过小,农民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低,农业技术进步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答四点即可)(8分)

(2)“不变”:土地所有制(公有制)保持不变或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不变”的原因: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家庭经营符合农业产业特点和现今农村生产力水平,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保持农村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8分)

(3)“变”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4分)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9f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