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诗两首

更新时间:2023-11-22 20: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诗两首

教与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背诵诗文。 能力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领悟诗句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教与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全诗。

2、感悟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体会此诗和婉亲切、热诚坦率、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方法 指导,点拨、导读 ,自我探究、合作学习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苏东坡在屡遭贬谪之际唱出的人生哲理。同学们,你们又曾有过什么 “阴与缺”?比如学习上、跟同学交往中、与家长沟通时曾经历过什么困难、挫折?面对这些困难与挫折我们该怎么办?世界著名大诗人普希金为此写了一首诗,给了我们一番特别的叮咛和嘱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

提示: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

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2、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这两个问题先自由吟读诗文 ①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它在哪方面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伟人毛泽东《沁园春》中评论古今、指点江山的那般激情?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河畔金柳”的那种优美意境?还是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深刻哲理?) ③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这首诗?

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教师设疑,让学生通过讨论试着解答问题 ①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③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表达出来吗?

提示:(适当插入写作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艰难困苦等不幸(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遇到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诗人写这首诗时正遭流放,正处在不幸的逆境之中。②首先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者要表达的看法是,人生的经历与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一种经历与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尤其是在逆境中磨砺,更是一种宝贵而亲切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的勇士,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

③面临挫折要正确、乐观地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2、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出尚未疑问的地方,教师帮助解决) 3、了解作者(注释、通过网络或课外资料书等了解作者) 4、小结领悟方法: ①善于抓住关键词

②结合作者写作的背景(知人论世)

③调动现实生活经验 (三)品读升华

1、品味此诗的语言特点 ①有丰富的哲理意味

②劝告口吻、促膝谈心式:亲切和婉、热情坦率 2、形成有感情品读

3、延伸:与人交际的语气语调 4、明确学习目标 三、课堂练习

1、是一首著名的诗,作者是俄国伟大诗人 ——————。 2、“生活欺骗了你”并非单指上当受骗,而是指——————— 。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告劝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我们要相信 ——————————。

4、“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一句应怎么理解?

四、迁移拓展

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

假如 , 不要 ,不要 ! 需要 。 相信吧, 。 例: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不要惊慌,不要沮丧! 阴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 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 (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 八、教后记:

学后记:

答案

1、 普希金2、 人生遭受挫折3、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4、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因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第二课时《一条未走的路》

教与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与学重难点 1、 2、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与学方法

指导,点拨、导读 ,自我探究、合作学习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的路》。(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

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 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 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l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