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氯气》

更新时间:2023-11-07 08: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氯气》信息化教学性质

提 纲

一、前言 二、教材分析 三、学生分析 四、教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教学方法

5、教学设计 6、板书设计 六、学习准备

七、学习环境与资源 八、学习情境创设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十、教学反思

一、前言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四章第一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氯气的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材中包括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氯气和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与水的反应和与碱的反应等)以及氯离子的检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硫、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做准备。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基于此情况预测,学生可以依据氯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测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另外,高一学生好奇心重、记忆力强,并且大多数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能力;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少数同学基础落薄弱,缺乏对元素知识的方法、学习效率低;同时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较难理解氯水中既有氯气单质的性质,又有盐酸和次氯酸的性质。所以要

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节课首先以生活中的氯气泄露事故作为引入,让学生感到困惑,通过PPT展示图片吸引学生兴趣,再由学生通过图片所展示出的画面来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展现化学性质。进行总结、探究讨论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1.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总结能力。

1.1.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找我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1通过对氯气及其用途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化学。 1.3.2培养学生对立统一规律及唯物辩证主义观点,研究事物的两面性。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

难点:氯气与水,氯气与NaOH溶液的反应。 4、【教学方法】

总结归纳法,实验探究法。 5、【教学过程】 5.1 氯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提问:回忆起某些游泳池里的特殊气味以及自来水的气味,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

设计理念:.化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联系生活,为新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

情境和氛围。

教师活动:用PPT展示一组照片(2008年3月京沪高速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初步总结氯气的一部分物理性质。

设计理念:通过氯气的泄漏事件与科学处理的过程,逐步探究氯气的性质。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活动:展示两瓶氯气(以白纸做陪衬)。讲述:研究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去研究:状态,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 ,熔沸点等。

特别注意:氯气的毒性。强调闻气体气味时应该注意方法,只要方法正确,是没有危险的。教师演示,可以让学生尝试。

实验:向盛有氯气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与盛有蒸馏水的试管对比。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①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1 :2)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通过理论推测和设计实验来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5.2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画出氯气的原子结构提问: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的非金属单质。

设计理念: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5.2.1与金属反应

教师活动:写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

学生活动:2Na +Cl2===2NaCl,氧化剂:氯气;还原剂:钠

教师活动: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氯气能否跟不活泼金属反应呢?演示实验1:铜在氯气里燃烧。 学生活动:观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Cu+Cl2==CuCl2

教师活动: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大时,溶液呈绿色,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小时,溶液呈蓝色。

设计理念: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写出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2: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另一

根据氯原子的结构特点,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学生活动:学生写出结构示意图,从理论上去思考,分析认为氯气应该是活泼

端系上一段火柴梗。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时,迅速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设问:同学们能不能猜测一下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去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大量棕褐色的烟。分析产物:根据元素守恒来判断生成的是FeCl2还是FeCl3。加入水之后如果溶液是浅绿色说明生成的是FeCl2,如果溶液是黄色的说明生成的是FeCl3。

设计理念: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5.2.2 与非金属反应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能够安静的燃烧,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点燃

H2+Cl2====2HCl

教师活动: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强调: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爆炸。 设计理念:通过氢气与氯气反应了解工业制取盐酸的方法。

教师活动: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 2.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 3.C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

学生活动:写出化学方程式:1.??2。??3。??

设计理念:巩固并加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气与分金属反应。 5.2.3描述实验现象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活动:⑴区分烟和雾: 烟——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⑵不把现象和结论混淆:氯气与铁反应的现象:有棕褐色的烟产生。不要说成是:有氯化铁生成。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通过铁丝、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现象,能够准确的区烟和雾,现象和结论如何表述。

设计理念:将两组实验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烟和雾”、“现象和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v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