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

更新时间:2023-08-28 13: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山地针叶林 1100 ~1800; 低矮匍匐的岳桦 (1800~2100 米); 高山草甸 (灌木) 2100 ~ 2400;苔藓地衣;裸露的岩石和火山灰;积雪和高山冰川。 4、 认识了长白山的主要景点与物产

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1、 火山喷发的形式及特点 2、 长白山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3、 长白山典型植被谱系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 4、 随着海拔的升高, 不同海拔气候与植被的分布规律与从高纬度至低纬度的分布规律一致, 从而总结从山底至山顶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3.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白山黑水”一词中“白山”“黑水”分别是指什么? 、 有谁去过长白山呀? 是什么天气去的?去了哪些景点? 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从山脚到山顶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山路两旁的植被变化? 是怎么样的变化过程? 假如有机会去长白

山 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 滑雪 天池 温泉等不同的景观你认为同一时间都去看的话 那么你会选择哪个时间? 大家有没有山上和下山走不同的坡?那么两边的植物有什么不同? 等等 不在此一一例举 会根据课堂进行的实际情况提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一般能力、学习风格、准备状态等) 一般能力 1、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不仅在记忆的层次上,大多数同学会将知识进行内化整理 达到理解的层次,形成自己的知识; 2、思维上比较活跃,能够初步自我理解抽象的概念,若辅以具体事物(在课堂上借用各种 道具)会使他们理解得更快; 3、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容易接受教师引导性的知识教授; 4、青春期性格在知识理解方面可能会钻牛角尖。

学习风格 1、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和改善,而不是将 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 2、处于知识吸收的强盛时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知识有比较大的兴趣; 3、喜欢自己实践学习,动手操作时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学习上不喜欢很大的压力感,喜欢轻松的学习环境; 5、推崇平等的教学,反感教师“咄咄逼人”式的教学。 准备状态 1、 高一年级的学生有大量的信息来源,关注面很广,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性增强,对于 外界事物的深刻认识都在起步阶段,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可以共同进步; 2、网络的信息性增强,和网络的互动可以补充上课知识传授的不足,同时对于学生的自主 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 教室 (4)校园网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 (7)网络课程 √ (2)工具 (5)案例库 (8)其他 (3)专题学习网站 (6)题库 (4)多媒体资源库 √ √ (2)局域网 (5)因特网 (3)城域网 (6)其他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学习资源来来自网络与地理学相关教材 维基百科 (http://www.77cn.com.cn/wiki/%E9%95%BF%E7%99%BD%E5%B1%B1) 百度百科(http://www.77cn.com.cn/view/4588.htm) 长白山的地理概况 火山喷发的形式 山地植被的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长白山的主要景点与物产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

(3)虚拟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4)其他

教学环境的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能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在这 里讲长白山,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中我们应保证多媒体设施的良好运行,做到画面清晰,音量 适中。给学生通过画面和视频结合,描述

长白山式等。。使学生对长白山有更好的认识。 。 教学资源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进行全面授课的必要条件 1) 视频:播放一段关于长白山的视频引起学生对长白山的思考 2) 图片: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长白山的各种图片等,使学生对长白山的分布有非 常直接的认识。 3) 教案:以教案为主对长白山的分布规律,长白山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详细的讲 解。 4) 课外的资料:查找关于重难点的资料,如,气候因子分布规律及对长白山地理环境 的影响,是学生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5) 教师通过展示长白山图片和视频, 要求学生回答, 我们在这些素材中看到了哪些长白山, 并分析长白山形成的动力是什么,探讨长白山的成长方向,长白山东西坡有何差异,及其可 能的成因或影响因素。在提问中,教师可以配合学生进行动态演示,以增强学生对于长白山 的感受,促进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形成。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1)抛锚式 √ (2)支架式 (3) 随机进入式 (4)其他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1)竞争 (2)伙伴 (3)协同 √ 植被分布 四季气候 网络 讨论 发言 总结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相应内容 植被类型 气候 使用资源 网络 网络 学生活动 讨论 讨论 教师活动 总结 总结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他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画流程图)

广义 定义 狭义 形成 气候 植被 天池 主要景点 长白瀑布 温泉 人参 主要物产 鹿 貂

长 白 山

地理概况

教学环节 问题导入环节 视频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题 看视频 结合视频 进行 简单的提问从而进行知 识的总结 老师除火山形成外均采 用学生讨论 老师作为参 与者 把握讨论的 方向 最后老师总结的形式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 学生集体观看 首先发言 自己对于视频中一 些知识及图片的感受 争取主动说出视频中的 地理知识 是否去过长白山及关注过长白山的信息 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及所感 老师逐条进行 总结 完成授课的所有内容

课堂讲授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2)书面练习 √ (5)合作完成作品 (3)达标测试 (6)其他 √ √

2.测试内容(对每部分的内容都考察了哪个目标要标明确) 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评价工具: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①对知识记忆和理解的评价,选择图像形式的工具。 运用空缺提纲对本课内容做总结性梳理,评价学生对各因素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结束 时让学生

补充完整。具体提纲如下图: ②对分析与批判思维技能的评价,选择表格形式的工具。 学生将本课长白山设计的地理知识的知识按照概念的种类进行系统化归类,课下每个 同学都列出自己的分类表格上交,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类属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评 价。 ③对综合与批判思维技能的评价,选择写作形式的工具。 根据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就这些知识点的内涵来进行拓展,根据内涵延伸进行综合, 可评价学生对知识点间联系的处理和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水平。 在“走进长白山”中选有关“火山喷发”这一知识点,可以设置以下题目:以你所熟 悉的一个地区为例,分析火山对该地区的影响,将结果写成一篇文章。 ④对研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选择答题形式的工具。 选取同一季节长白山不同山坡的植被状况及垂直分布进行对比 让同学们进行对比 提 自我总结 老师进行给予回答和解释。

在上述探究性活动中,同学们自己分组进行活动,针对所给题目的解答,要求学生把 如何找出问题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在困难中选择路径的步骤一一写出来,教师根 据学生的解答,同学们的表现进行形成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水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均可以作为评价的一个 方面,形成性评价与评语方式以鼓励为主。 ⑤对应用与表现技能的评价,可选择活动形式的工具。 自助课: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就本节课内容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解, 其他同学用摄像,录音或拍照的方式将活动记录下来,课下进行简单的评比并给予奖励。该 过程评价学生的总结能力、对思想的表达能力和叙述重要信息的能力。 应用反馈卡:在上课前,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反馈卡,卡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日常生 活中与长白山涉及的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和所用到的地理原理。课程结束时收回卡片,通过 卡上的记录对学生进行评价。 比赛活动:参赛选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根据本课内容绘制计算机动画,制作模型,

填写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能力、学习风格、准备状态特点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因特网等。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等等。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包括(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测试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到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5h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