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点

更新时间:2023-12-17 12: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现代文学史 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

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2、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 文学创作的开端。

3、鲁迅创作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分别收入《呐喊》和《彷徨》。 4、鲁迅的《故事新编》一共有八篇分别是《补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5、《野草》中的散文陆续发表在《语丝》上加上出版前写的《题辞》共24篇。 6、《朝花夕拾》共计l0篇写于l926年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 l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7、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有王敬熙《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杨振声的《渔家》《贞女》叶绍钧的《春游》《这也是 一个人》俞平伯的《花匠》。

8、台湾新文学小说早期代表有追风的《她要往何处》无知的《神秘的自制岛》柳裳君的《犬羊祸》云萍生的《月下》。

9、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是追风的《她要往何处》。 10、叶绍钧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创者他的散文作品《五月州一日急雨中》、《没有秋虫的地方》童话作品《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11、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合集《湖畔》。 12、冯至的诗风是浪漫主义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 13、蒋光慈的《新梦》、《哀中国》郭沫若的《前茅》、《恢复》等是政治抒情诗的先驱。

14、中国现代戏剧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于l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 15、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最早是洪深写的《卖梨人》和欧阳予倩的《运动力》、胡适发表《终身大事》

16、郭沫若历史题材戏剧创作《卓文君》和《王昭君》《聂莹》这三部戏剧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17、丁西林 被誉为写独幕剧能手的丁西林的剧作对有封建意识的人物有所讽刺。《一只马蜂》、《压迫》但不是那种辛辣、

犀利的讽刺而是带有诙谐意味的温和委婉的批评。因而他的戏剧多具“优雅的喜剧”的特色。

18、田汉创作的话剧《丽人行》是他在整个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剧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18、l927年香港的许多报纸开始出现刊登新文学作品的副刊l928年8月香港的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l929 年春香港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

19、茅盾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子夜》作品以深广的社会思考和成熟的艺术技

1

巧而轰动当时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0、矛盾著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出版了《春蚕》、《泡 沫》、《烟云集》三个短篇小说集和《印象·感想·回忆》、《速写与随笔》等散文集 21、《野蔷薇》是茅盾的短篇小说集它收录了作者的《创造》、《自杀》、《诗与散文》、《一个女性》、《昙》等5篇短篇 小说。这些作品都以恋爱为题材通过对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生活苦闷、寄希望于爱情而最终又只能在迷惘中盘旋的现实

心灵状况的描写表现了与《蚀》相近似的“追求”与“幻灭”的主题。 22、《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组成。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

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

命浪潮中所经过的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 23、郁达夫是“自叙传”小说的开创者与成就最卓著者。“自叙传”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端是与鲁迅所开创的 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一种文学风格。 24、在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期间老舍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先后在《小

说月报》上连载。在新加坡逗留数月写作了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25、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即《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文 博士》。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26、老舍短篇中佳作《月牙儿》、《微神》、《断魂枪》、《柳家大院》、《黑白李》、《上任》等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思想价值。

27、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是《雷雨》他的第二部戏剧是《日出》其他作品还有四幕剧《北京人》表现抗战前北京一 个没落的封建世家的崩溃。

28、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作家主要的群落左翼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作家群、“新感觉派”作家群。

29、左翼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主要有蒋光慈、华汉、洪灵菲、胡也频、柔石、丁玲等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革命作家及

“左联”成立以后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如张天翼、沙汀、艾芜、萧军、萧红等。 30、20世纪30年代散文刊物《文学》、《现代》、《文学季刊》、《文丛》、《作家》、《光明》等均以较大篇幅开辟了散文随 笔专栏还有《申报·自由谈》、《中华日报·动向》、《大公报·文艺》、《时事新报·青光》、《大美晚报·火炬》等报刊 也大力扶持杂文、小品的创作。

31、抗战初期戏剧出现了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的街头剧、活报剧、茶馆剧、朗诵剧、游行剧、灯剧等被戏剧界称 为“好一记鞭子”的三个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小型街头剧的代表。

2

32、抗战时期冯至创作了诗集《十四行集》诗歌富有哲理性和抽象性。其代表作有《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我们 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等。年轻诗人力扬的长篇叙事诗《射虎者及其家族》以及陆志苇的组诗《杂

样的五拍诗》和罗大冈的组诗《诗料》等也都致力于深层思想的探索。 33、从抗战胜利前夕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不同风格流派的许多进步诗人都以政治讽刺诗为武器进行战斗。郭沫若的 《进步赞》、臧克家的《有的人》、邹荻帆的《幽默的人》等都是政治讽刺诗中的力作。

34、国统区先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35、根据地早期诗歌主要是朗诵诗和街头诗。街头诗大多是政治抒情诗和小叙事诗。抗战后期在人民军队中兴起的“枪

杆诗”与朗诵诗、街头诗运动一脉相承。 36、歌谣体新诗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张志民的《王九诉苦》和《死不着》、田间的《戎冠秀》

等。在解放区还有诗人创作抒情诗何其芳的《夜歌和白天的歌》以其亲切真诚赢得了读者长久的喜爱。 37、解放区散文创作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报告文学、速写和文艺通讯方面较著名的散文作家有华山、吴伯箫、刘白羽、 孙犁、周而复等 39、解放区早期的小说创作以丁玲为代表。她的作品有《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等。 40、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代表性作家有赵树理和孙犁康濯、孔厥、刘白羽等。康 濯的《我的两家房东》孔厥的《受苦人》、《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

41、秦兆阳、葛洛、马烽、西戎、束为发表表现农村生活的优秀作品。刘白羽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有《政治委员》、《无 敌三勇士》、《战火纷飞》、《火光在前》。此外邵子南的《地雷阵》、华山的《鸡毛信》、管桦的《雨来没有死》等作品也 都是表现军事生活的名篇。

42、l949年至l966年“文革”爆发一般称作“十七年文学”它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导取得了一定的创作成绩也因

为“左”倾思潮的不断干扰而屡受挫折其发展轨迹是曲折起伏的。“文革”十年中极“左”思潮占统治地位文学事 业遭到空前的劫难。

43、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它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

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44、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文艺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即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

论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45、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有未央的《驰过燃烧的村庄》、《祖国我回来了》情感热烈而深挚。

46、工业题材有夏衍的第一部话剧作品《考验》是代表。杜印、刘相如、胡零创

3

作的《在新事物面前》、崔德志的《刘莲 英》等也都塑造了较为鲜明的工人形象。

47、80年代后的台湾散文家龙应台是影响较大的主要作品《野火集》、《人在欧洲》、《女子与小人》、《我的不安》等。 48、鲁迅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 盖集》、l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他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49、赖和小说《一杆“称仔”》《不如意的过年》《可怜她死了》 50、叶绍钧以对普泛“爱”的人道主义的追求作为他写作的题旨的作品有《阿风》、《寒晓的琴歌》等选取农村生活题

材对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生活进行了表现的有《这也是一个人》《夜》、《某城纪事》

51、在泰戈尔式的无韵诗的启迪下郭沫若写了《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别离》等爱情诗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52、《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最强

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 53、徐志摩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54、冰心的诗自成一家。她出版有诗集《繁星》和《春水》内收小诗300余首。这些诗原是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下记下一些“小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时被编辑分了行竟成为自由体中的一个品种曾被称为“繁星体”。 55、“现代评论”派有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徐志摩以诗著名但他的散文亦写得自由而华丽自成一体。他 的《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等都是较有名的篇章。

56、贯穿于她冰心的散文创作的是“爱”的哲学其内容包括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爱祖国。

57、香港的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是《伴侣》香港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是“岛上社’’这些以新文学为追求目标的副刊、刊物

和文学社团的出现标志着香港新文学在20世纪20年代末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58、茅盾作品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中篇小说《路》《三人行》长篇小说《虹》《子夜》。 59、茅盾的散文创作的数量达百万言之巨其中有《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等散文名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0、《野蔷薇》收录了矛盾创作的《创造》、《自杀》、《诗与散文》、《一个女性》、《昙》5篇短篇小说。以恋爱为题材通 过对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生活苦闷、寄希望于爱情而最终又只能在迷惘中盘旋的现实心灵状况的描写。 61、《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62、巴金的作品《灭亡》《死去的太阳》《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火》 《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63、老舍的主要作品《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代表作是《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沈从文作品《边城》《长河》《八骏图》《湘行散记》等主要题材“湘西世界”和“现代都市人生”。 64、由于殷夫的诗作表达了革命斗争的激情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人们将他的代表作称为“红 色鼓动诗”。写得比较动人的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等。

65、戴望舒的成名作是发表于《小说月报》的《雨巷》。诗作发表后在当时广为流传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66、李广田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等。李广田描绘得较多的首先是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深沉依恋其 次是抒发农民的忧郁与寂寞。 67、陆蠡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其中有些是抒情散文但写得较好的是记人的而且多是写农村人物的那些作品。 68、洪深的《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合称“农村三部曲”这是现代话剧史上首次较全面地表现农村生活和农 民抗争的戏剧作品。

69、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第七连》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还有《刘粹刚之死》 (萧乾)、《春雷》(陈瘦竹)、《乌兰不浪的夜祭》(碧野)、《北运河上》(李辉英)、《东战场别动队》(骆宾基)等都是抗战小 说的名篇。

70、以徐讦和无名氏为代表的“现代罗曼司”小说以传奇化的情节杂糅以爱国主题、情爱故事和浓郁的异域情调具 有很强的浪漫特点。徐讦有《风萧萧》、《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

71、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是路翎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二八”上海抗战以后十年间我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

写了苏州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各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集中刻画了财主的儿女们在尽可能地容纳更为

广阔的社会图景的同时史诗般地记录了我国抗战期间重大的历史变迁。 72、张爱玲小说内容主要以旧上海和旧香港的殖民地都市生活为背景深刻地表现人生的苍凉和人性的荒诞。 多以婚恋 为题材表现在“食”、“色”枷锁下的人类的心灵世界。

73、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作品用信天游民歌的形式、自由生动的民间语言在诗歌民族化、群众化方面获巨大成功。 74、白先勇有《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等。 欧阳子有《那长头发的女孩》、《秋叶》等。

75、林海音主要作品有《城南旧事》、《金鲤鱼的百裥裙》、《婚姻的故事》、《晓云》等。琼瑶主要作品有《窗外》、《几度 夕阳红》、《在水一方》等40余部长篇小说。 76、刘以鬯主要作品有《天堂与地狱》、《酒徒》、《寺内》等。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z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