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制作电子时钟实训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09 16: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

单片机应用简述.................................... 电子时钟简介...................................... 电子时钟的基本特点................................ 任务要求......................................... 设计方案.........................................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芯片的选择....................................... AT89S51的功能概述............................... AT89S51引脚功能说明(附引脚图)................... LED数码管显示电路................................ 硬件设计及元器件技术说明电子元器件技术说明……….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程序编程......................................... 流程图........................................... 测试调试........................................... 总结...............................................

单片机应用简述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向着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

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在以前,是必须由模拟或是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的,而现在已经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的方法来实现了。这种软件代替硬件的控制技术也称为微控制技术,是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2]。

电子时钟简介

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总是那么宝贵,工作的忙碌性和繁杂性容易是人忘记当前时间。忘记了要做的事情,当事情不是很重要的时候这种遗忘无伤大雅。但是,一旦是重要的事情,一时的耽误可能酿成大祸[3]。1957年,Ventura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表,从而奠定了电子时钟的基础,电子时钟也飞速的发展起来[4]。现代的电子时钟的基于单片机的一种计时工具采用延时程序产生一定的时间中断,用于一秒定义,通过计数方式进行六十秒分钟进一,满六十分小时进一,满二十四小时清零,从而达到计时的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电子时钟的基本特点

现在高精度的计时工具大多数采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由于电子钟、石英钟、石英表都采用了石英技术,因此,走时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需要经常调试,数字式电子钟用集成电路计时时,译码代替机械式传动,用LCD显示器或数码管代替指针显示进而显示时间,减小了计时误差,这种表具有时、分、秒

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可以进行时和分的校对,片选的灵活性好[3]。

任务说明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时钟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时钟已不仅仅被看成一种用来显示时间的工具,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它还需要能够实现更多其它的功能。高精度、多功能、小体积、低功耗,是现代时钟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时钟的数字化、多功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时钟生产研究的主导设计方向[9]。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设计方向,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制作一个符合指标要求的多功能数字时钟。

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原理,以单片机芯片AT89S51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硬件电路的制作以及软件程序的编制,设计制作出一个电子时钟系统。该时钟系统主要由时钟电路模块、复位电路模块、LED数码管显示模块、以及键盘控制模块组成。系统具有简单清晰的操作界面,能在4V~7V直流电源下正常工作。能够准确显示时间(显示格式为时时:00.00.00,刚上电时为12.00.00,当显示到23.59.59,即有重新从00.00.00开始显示),可随时进行时间调整。设计以硬件软件化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单片机功能,大部分功能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电路简单明了,系统稳定性高。同时,该时钟系统还具有功耗小、成本低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芯片的选择

经过多种单片机性能的分析及现有实验设备的限制,在本设计中单片机芯片采用了AT89S51单片机芯片。AT89S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系统编程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

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它集Flash程序存储器既可在线编程(ISP)也可用传统方法进行编程既通用8位微处理器于单片机芯片中,ATMEL公司的功能强大,低价位AT89S51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5]。

AT89S51元件简介

本次使用的元件是单片机系统的一个常用元件:AT89S51。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的AT89S51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AT89S51引脚功能说明(附引脚图)

Vcc: 电源电压 GND: 接地

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在Flash编程时,P0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5]

图2- 1 AT89S51引脚图

P1口:P1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接收低8地址[5]。

P2口:P2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指令)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Ri指令)时,P2口线上的内容(即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P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其他控制信号[5]。

P3口:P3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P3口写入“1”,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作输入端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an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