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03 21: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优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第一讲 完善作文教学计划——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前提

当前作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缺乏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随意性大。由于作文教学内涵十分复杂,理论建设薄弱,流派众多,学科建设难以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因而在语文教材建设中困难重重,一时无法形成比较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而在基层作文教学的实施中,则更缺乏完善的计划,作文课没有相对确定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停留在最简单的层次,对课程标准有关作文的新要求不甚了了。教师上课弹性大,多讲少讲全凭教师兴致,有些内容重复讲授,有些内容却遭冷落缺漏。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这些现状反映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当下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做的是,首先必须明确新课标对作文提出的新要求,并尽可能地完善作文教学计划,力求有序地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作文指导。认真地做到这两点对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将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从两个方面阐述:

一、 明确初中作文教学要求

上海市课程标准对六至九年级写作要求是这样规定的: 1.随笔

(1)能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随时用文字简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2)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3)写随笔做到有中心,有内容,有一定的语言表现力。

(4)能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随笔的内容,在交流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一般体裁的文章

(1)能结合阅读内容按要求作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能依据阅读材料提供的情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阅读内容作评价。

(2)能根据作文题目、有关情景或材料,确定写作要点和中心;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能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文章。

(3)能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能清楚地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表现其特点;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得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避免写错别字;力求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

(5)在八、九年级,能围绕某一题材或范围,选择不同对象,从不同角度或运用不同表达方式写一组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6)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7)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每课时能写出500字左右的文章。 3.应用文

会写书信、总结、倡议书、访谈纪要、调查报告等常见应用文。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以上就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的要求。认真解读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明确作文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

1.第一个理念是:注重培养多方面的作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比较明确而详细地列出了初中作文的12种作文基本能力: 1)审题能力——能读懂作文题目和有关情景或材料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所谓审题,就是认真地研究分析题目,明确题目的真正含义和写作要求,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材等写作思路。现在尽管作文命题上不设置障碍,但审题仍然是写作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一个基本能力。

2)立意能力——能确定写作要点和中心 确立文章的主旨,在写作学上叫“立意”。立意的高低,是决定文章好坏的首要因素。古人一再强调:“文以立意为主,不以能文为本。”所以历来有“千古文章意为本”的说法。确立最优的文章主旨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3)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就像做饭一样,没有丰富的材料之“米”,是无法做出作文的“炊”来的。我们应当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下功夫,认真捕捉事物特征,捕捉真实的细节,捕捉新发生的事情。

4)体验感受能力——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历来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篇文章,要使它打动人,就给它注入真情实感,赋予它生命的活力。只有这样,它才会走进读者心里。

真情实感来自独特的体验,来自真切的感受,这是作文与做人的最佳结合点。

5)思维能力——养成思考生活想象的习惯,能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认识事物的核心能力是人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学习分析、综合、比较,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6)选材能力——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能依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选择生活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有了材料,还有一个如何选材的问题。我们一再强调,获取材料必须“博采”,要多方面地去认识和积累,而选取材料则强调“贵约”,要对材料进行充分的研究,进行严格的取舍、剪裁、使用。

7)文体写作能力

记叙文——能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说明文——能清楚地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表现其特点;

议论文——能对阅读材料和提供的情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阅读内容作评价。、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应用文——会写书信、总结、倡议书、访谈纪要、调查报告等常见应用文。

8)联想想象能力——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阅读中能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仿写、扩写、续写、改写

在作文过程中充满着想象和联想活动,它们对唤醒记忆、开拓思路、深化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任务。

想象是作家创作的生命,也是学生作文的翅膀。通过想象和联想,把事物加以改造和组合。由局部加以扩展,帮助我们有头有尾地记叙;给粗疏补充细节,帮助我们有血有肉地描绘;把琐碎凝成精华,帮助我们合情合理地加工;把意象变为形象,帮助我们绘形绘神地表达;那么,作文就会出现思如涌泉、浮想联翩的境界。

9)语言表达能力——语句通顺、连贯、得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避免写错别字;力求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得体”,“力求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名家名作,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揣摩语言使用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学习不可。在语言实践中,我们必须狠下功夫,从多方面努力,逐步提升语言修养。

1.第一个理念是:注重培养多方面的作文能力 10)篇章结构能力——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结构,就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外部形态的体现。好的结构,不仅可以使读者通过外部形式迅速地把握住文章内容,而且可以在梳理结构、线索中,能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

11)修改能力——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修改能力首先是对字词句的修改能力。然后逐步上升为对写作提纲、对整体构思的修改。构思提纲,是对文章的总体设计。就命题作文而言,是指从拿到作文题目到开始动笔写作的整个思维活动过程。它包括审清题意、确立主题、选择题材、确定表现手法、谋篇布局这五个重要方面。我们在作文时必须注重对整体构思的修改。如果构思巧妙,笔下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12)写作速度——每课时能写出5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速度也是一种能力,它反映了作者的思维、构思、表达的敏捷度。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是一种夸张,但每课时500字的要求是应该要达到的。

以上12种能力确实非常重要,缺了其中任何一环,作文成绩都不可能理想。我们在安排教学计划中,要全局性的考虑落实这12个作文能力,从而达到整体作文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总要求,即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文章。

2.第二个理念是:随笔是作文训练的重要方法

新课程标准把随笔作为提升思想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训练方式,把随笔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了提高作文水平的的正确途径。课程标准规定的随笔的主要要求为:

1)阅读随笔:能对阅读的内容产生自己的见解,并把感受随时写下来。 2)生活随笔:能及时地把生活中所见、所感、所思记下来。 3)写随笔能做到有中心、有内容、有一定的语言表现力。

中学生学写随笔,对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对随笔这种形式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平时教学,适当强化随笔的训练,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交流随笔作品。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命题作文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合乎理想的办法。”他曾经设想:“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叶老还继续谈到:“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办法似乎就可以废止,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老倡导的“减少命题作文,指导自由练笔,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以致逐步地“以日记,以笔记取代命题作文”,这种自由练笔其实就是要写随笔。在实施语文新课程中,我们应该对写随笔引起足够的重视,把它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作为作文训练的最常规的形式。在平时教学中,无论是作文的布置、指导、修改、还是讲评、交流,都要提到最为经常、最为重要的程度来认识。

3.第三个理念是: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

新课程标准把阅读和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倡广泛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边阅读边写作。课程标准指出:

1)能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随时用文字简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这就是写阅读随笔的要求。

2)能结合阅读内容按要求作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3)能依据阅读材料提供的情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阅读内容作评价。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地读书,大量地积累,才能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阅读——积累——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因果链:阅读是积累的基础 ,积累是作文的前提。阅读是作文最基础的环节,但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都离不开积累,所以,积累是阅 读和作文之间的连接点。事实证明,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多少,是衡量其作文水平的重要条件。语言贫乏,表达 自然困难,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笔力千钧任歙张”。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指导学生阅读上下功夫,想方设法扩大课外阅读,从提供课外书目、指导阅读方法、保证阅读时间、交流阅读体会、建设阅读制度等方面,苦心经营,狠下功夫,有效提高阅读效益。

以上三点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的核心要求和指明的重要途径。 二、 制定完善的作文教学计划

有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就要据此制定完善的作文教学计划。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这种现状似乎非常普遍。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种资源,制定比较完善的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作文教学分阶段要求

课程标准制定的总要求总目标已近很明确了。但是我们更需要明确的是分阶段要求、分阶段目标。由于作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很难有明确的年段划分。语文水平包括作文水平的提高,决不是一块一块地提高的,而是一层一层地提高的。用绘画来打比方,如果把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比作油画,这些学科的学习是一个一个知识点学习的,正如油画的着色是一块一块上色的;而语文水平的提高就像国画,它的着色是逐层加深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是逐步实现的。

下面谈谈初中各个年段要求达成的目标,以期在各年段教学中分步实施: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1.审题能力

理解较浅显的题目,明确要求 读懂材料,明确作文要求

理解有一定含义的题目,明确要求 对题目和材料有多角度理解,明确要求 2.立意能力

能确定写作要点和中心,认识较正确,表达恰当 中心明确,对身边现象认识较正确,并能恰当表达 立意鲜明,对生活有独到的认识

构思新颖、主旨正确鲜明,力求独特新颖 3.观察能力

能多角度观察静物,爱写观察随笔

观察敏锐,能捕捉事物的特征,养成观察习惯 关心身边的事情,观察随笔生动,有一定质量 关心社会上的事情,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4.体验感受能力

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感情真挚 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体验

对事情感悟力较强,能体悟一定的道理 对事情感悟力较强,生活中能感悟人生哲理 5.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体会心得 能对生活现象发表议论,有自己的见解 有分析能力,能对学校和社会现象发表议论 有较强的分析比较能力,对多种事情有正确见解 6.选材能力

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写作材料 能辨别素材的重要性,会正确处理详写和略写 选材范围广泛,选材新颖

选材范围广泛,材料独特,富有认识价值

7.文体写作能力

记叙文内容具体;过程较详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具体

记叙生动具体,善于景物描写;会写日常应用文;能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记叙生动具体;能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能对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感想、评论 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做到主旨明确,材料紧紧为主旨服务 8.联想想象能力

在阅读中能展开想象和联想,能进行仿写、扩写、续写、改写 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和憧憬

在作文中善于联想想象,丰富事情细节,充实文章内容 继续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丰富事情细节,充实文章内容 9.语言表达能力

以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为重点,会修改文章。标点正确,没有错别字 以语句生动、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为重点。书写端正清楚 以语言通畅、语言有表现力为重点。书写整洁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10.篇章结构能力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做到开头能点题,结尾能揭示文章中心 层次分明、结构有特色

思路清晰、有前后一贯的线索

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 11.修改能力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改正错别字;会补充有意义的内容,能发现自己的进步 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文句生动;会修改写作提纲 会删除无用材料,增补有意义的内容;能与老师、同学交流写作的得失经验 能养成修改整体构思的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经验 12.写作速度

每课时能写400字左右的文章 每课时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 每课时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 每课时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

以上分阶段的目标要求也仅是大体框架,要根据教材、学生、实践活动等情况综合考虑,不可拘泥机械。

二、 制定完善的作文教学计划

2.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兼顾教材的相关内容

要认真审读全学期、全年级乃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教材,做到心中有底,即前后联系,相互依存,又不简单重复或顾此失彼。作文内容要与教材在题材、或主旨、或写作方法上有机联系。

3.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情况

要对学情有比较正确地了解,知道学生的长处和短处,针对性的确定要求,制定措施。 4.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兼顾学生生活内容:自我、家庭、学校、社会

命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他们经历的事情、关注的热点,做到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议可论。

5.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兼顾学生学习内容:其他学科、课外阅读、新闻、影视等

要关注学生相关的学科学习内容以及其它的视听内容,这对引发学生的对话、对随笔写作内容的启发,常常是比较有效的。

6.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兼顾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jo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