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培训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18 15: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医院工作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医院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原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原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这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从而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器械灭菌不严引起的乙型肝炎、艾滋病感染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1、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症、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2、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液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10个/ml以

上,细菌多于105/ml,就可判断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3、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的是细菌培养。根据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

4、病毒性肝炎、艾滋、梅毒

5、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四、医院感染 的促发因素

1、主关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诊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或执行制度不严,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客观因素

①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脑室引流、血透、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手术、注射等。

②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③造成机体抵抗力低下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肿瘤等。

④引起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⑤医院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病区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

⑥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

㈠、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原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原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㈡、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

1、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创,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修消毒灭菌。耐热、潮湿物品如;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均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

5、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没日检查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

6、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带。

7、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8、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9、中治疗室、换药室工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已用过和未用大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分开放置。

10、开启的静脉输入液体必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能使用。各种溶媒要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

11、换药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 伤口,再处理污染伤口。

12、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包括皮试)。

13、碘伏、酒精保持密闭,持物钳、容器每周一周四更换灭菌,并有记录。

14、处理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梅毒及病毒、气性坏疽、原因不明的突发传染性病原体污染的疾病病人用过的器械的处理应先消毒后清洗。

15、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16、使用中的氧气石化瓶、呼吸机管道、新生儿暖箱湿化器、雾化器每日消毒一次。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不超过一周。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

17、餐具、便具固定使用、保持清洁,便器每周定期消毒一次和终末处理。

18、体温表用后消毒、冲洗、干燥保存。

19、弯盘、治疗碗、药杯、婴儿奶具用后立即消毒。餐具、便具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

20、手术室、产房、治疗室、供应室、ICU等部门应保持室内整洁,没周大扫除一次、私人用品不 地带入。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2、病房应 定期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遇污染立即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一次,治疗台、治疗车、药车每日使用前后用消毒液水抹一次。病房、治疗室、办公室等应分别设置专用的扫把、拖帕、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特殊科室如产房、手术室、供应室洁净区等每天空气消毒三次,每台手术或分娩前后均要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3、病房应湿式清洁、消毒床刷套湿式扫床,一床、一用、一巾一消毒。病人 床头柜每日用消毒抹布擦洗,一桌一抹布、用后均 需消毒。病人离院、转院、死亡后床单位应作好终末消毒处理。

24、病房地面每日湿式清洁、当有血液、体液粪便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液拖地。

2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床褥、枕套、床 垫定期消毒,被 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严禁中病室、走廊内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

26、传染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传染病员应中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互窜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并指导遵守隔离要求。

27、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室收治、并有醒目的隔离标志,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应穿隔离衣,离开污染区时应按常规脱去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并洗手。

28、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采血针手术刀片等锐器用毕立即放入锐器盒内。

29、换药操作按清洁伤口、污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及时焚烧。

30、无菌物品 的准备包布不得少于两层,体积不得超过30、30、25,金属包重量不得超过7kg,敷料包不得超过5kg,新棉布先洗再用,反复使用的包不和容器须经清洗后再用,灭菌时应暴露灭菌物品大各个表面。

31、凡是湿包和有明显水的包不得作为无菌包使用,掉在地上后、放不洁之处均视未污染。灭菌包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的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

六、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1、手卫生的概念: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指征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指征

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②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和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体液、伤口敷料前后。

③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 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 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3、、洗手的方法

用清洁剂认真搓揉掌心、手背、指缝、手指关节、母指、指尖、手腕部,一个部位搓揉不少于10次,流动水洗净。

4、、手消毒的指佂

①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离病房、监护病人、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前后。

③接触被传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排泄物以及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④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和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⑤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5、、手卫生的注意事项

①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应采用流动水洗手作为手卫生的方法。 ②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尽力选用含有护肤成分的速干手消毒液。 ③不可用消毒盆侵泡作为医务人员的卫生手消毒方法。

④应加强对护工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教育和监督。

⑤应对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宣传教育,进入病室探视患者和接触探视离开患者时,应洗手或用速干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ok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