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模拟试题

更新时间:2023-09-16 01:13: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理学模拟试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法学是“是对神和人的事务的认识、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科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A.乌尔比安 B.亚里士多德 C.伊壁鸠鲁 D.托马斯·阿奎那

2.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下列哪个选项代表该学派的观点?(B)

A. 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 法像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 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D. 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3.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的关系是(A)。

A.一般与特殊 B.整体与局部 C.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

4.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其本身又应该是制定良好的法律。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位思想家提出的?(B) A.哈特 B.亚里士多德 C.霍姆斯

D.托马斯·阿奎那

5. 法治的核心是(A)

A.严格依法办事 B.制约权力 C.保障人权 D.司法独立 6.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7. 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D) A.行政规章

B.行政法 C.法律 D.行政法规

8. 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C) A.规范 B. 刑罚

C. 公平 D. 正义

9. 法的调整的对象(A)

A. 行为关系 B. 思想社会关系 C. 利益关系 D. 各种社会资源

10.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D) A. 规范性

B. 物质制约性 C. 意志性 D. 国家强制性

11. 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这些都表明了法具有(D) A.强制性

B.统一性 C.权威性 D.规范性

12. 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A)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13. 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B) A.《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B.《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 》 D.《法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14. 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在法学上称为(A) A.法的溯及力

B.法的空间效力 C.法的时间效力 D.法的对象效力

15. 在当代中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D) A.公法法律关系 B.私法法律关系 C.绝对法律关系 D.公私法混合法律关系

16. 根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从高到低排列的是(C) A.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D.宪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

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该条款所体现的是以下哪一原则?(D)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C)。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19. 将法律规则分为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主要规则是设定义务的规则,次要规则是授予权利的规则,这是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法学家(C )的观点 A.庞德

B.边沁 C.哈特 D.奥斯丁

20. 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D)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21.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2. 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C) 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 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23. 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A)

A.因果关系 B.责任主体 C.法律责任 D.主观过错

24.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源头。(A)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美国宪法》

25. 在我国全国人大审议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过(C )通过。 A.全体

B.3/4 C.半数 D.2/3

26. (B )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 A.守法的主观条件

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 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27.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中,最重要的一条是(A) A.民主法治

B.诚信友爱 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8.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D)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29. 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处罚50元,这种处罚属于(B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违宪制裁 D.民事制裁

30. 不属于法律制定程序的是(D ) A.审议法律议案 B.表决法律议案 C.公布法律 D.起草法律议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法学与历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在(ABCD) A. 法律是凝结的历史

B. 法律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经验

C. 历史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法学可以借鉴的重要方法

D. 法学中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学说、学派都是历史的产物 2.方法论是指(AC) A. 关于方法的理论

B. 论证的方法

C. 关于方法的体系 D. 关于方法的学科

3. 以下哪些是法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AB) A. 法律解释 B. 法的适用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罚

4. 民主是法治的前提体现在(ABCD)

A.没有民主,法就不可能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

B.没有民主,法就不可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C.没有民主,法治就不会存在

D.没有民主,法就可能为专制者所垄断、所驱使 5. 法的规范性表现在(ABC)

A. 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B. 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C. 法是反复适用的 D. 法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法律: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它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加以保障。 3.正当程序:正当程序是英美法的重要概念,它的内容包括两个基本原则(1)任何人不得为自己的法官;(2)任何一方的诉词都要被听取。 4.不诉免责:即告诉才处理,不告不理。大多数民事案件和某些轻微的刑事违法采用此原则。 5.法律移植:法律移植是指把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则或制度及其理念其他国家或地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的特点。(1)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关系;(2)揭示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3)揭示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联系;(4)揭示了法的主要目的、作用和价值;(5)揭示法的主体内容和调整机制,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法得定义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 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1)责任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3)损害结果。 (4)因果关系。 (5)主观过错。

3. 简述我国立法体制的特点。中国现行立法体制是特色甚浓得立法体制。从立法权限划分的角度看,它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序分权得,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统一领导,国务院行使相当大的权力,地方行使一定权力,是其突出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1)维护阶级统治秩序。(2)维护权力运行秩序。(3)维护经济秩序。(4)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5)建立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2.论司法的特点。(1)专属性。(2)程序性。(3)专业性

注:所有的论述题要点之外还要加以适当论述

B. 法像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 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D. 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2. 关于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划分,是学者们从什么角度进行的划分(A )。 A. 认识论 B. 价值论 C. 知识论 D. 方法论

3. 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重要程度,法学方法可分为(A )。 A. 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 B. 主要方法和次要方法 C. 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D. 原始方法和派生方法 4. 属于法律至上的是(C )。 A. 道德高于法律 B. 纪律高于法律 C. 人人守法 D. 政策高于法律

5. 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B )。 A.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C. 上层建筑之一 D.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6. 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C )。

A.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的 B.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 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 法是由严格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 7.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共同点在于(A )。 A. 规范性 B. 自愿服从 C. 组织保证 D. 国家强制性 8.下列不属于中国法理学发展趋势的是(B )。 A. 科学方向的确立 B. 自我封闭 C. 实践指向的增强 D. 学术流派的多样化

9. 法律颁布后,对它制定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是关于(D )的问题 A. 时间效力 B. 对象效力

C. 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 D. 法的溯及力

10. 对于旧法的废止,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 )。

A. 明示废止 B. 默示废止 C. 立即废止 D. 共同废止

11. 当前各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一般原则是( C )。 A. 从新兼从轻 B. 从新 C. 从旧兼从轻 D. 从旧

12. 地方性法规如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B )有权撤销地方性法规。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全国政协

13.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自(D )。 A. 古中国 B. 古希腊 C. 古印度 D. 古罗马

14. A国公民汤姆劫持B国航空器,试图进入C国,但在强行驾机飞越D国和中国领空交界处时,油料耗尽,飞机只得迫降在中国领域内。适用中国刑法对汤姆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的是(B )。 A. 属人原则 B. 属地原则 C. 保护原则 D. 综合原则

15. 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A )。 A. 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B. 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C. 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 D. 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C )。 A. 规范性规则 B. 标准性规则 C. 授权性规则 D. 构成性规则 17. 下面错误的是(D )。

A. 秩序的特殊性质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历史个性 B. 秩序的力量最终来源于生产关系的历史合理性 C. 阶级社会中的秩序首先是阶级统治的秩序 D. 理想的社会秩序应以社会契约的形式来建立

18. 在文明社会中,(C )是消除无序状态或预防无序状态的首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手段。 A. 道德 B. 宗教

C. 法律 D. 政策

19. 以下关于自由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 人的主体性由自由来体现,没有自由即没有主体。 B. 人们只有在相互依赖中才能得到自由 C. 法律规范不能创造自由

D. 在现代社会,作为权利之自由,它的范围不能由法律限定的 20. 坚持将法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是(B )。 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博登海默 D. 罗尔斯

21. 法律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两者不可分离,强调“法的正义性”和“合目的性”优先,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来自于法律之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那些“不法的法律”、那些“恶法”有温和抵抗的权利,至少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可以不按照恶法去从事那些反人类、反人道的“非法”行为。这一观点应属于哪一学派(A )。 A. 自然法学 B. 实证主义法学 C. 马克思主义法学 D. 社会法学

22. 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宪法中被称为(B )。 A. 人民主权 B. 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公民的权利义务 D. 公民的基本义务

23. 被视为基本权利的权利,每一项都代表着人参与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方面,将人从任何一类社会关系中隔离出去,都预示着人的不完整。以上表明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哪个特征?(B ) A. 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 不可取代性 C. 不可转让性 D. 稳定性

24. 下列哪些属于最重要的基本人权(B )。 A. 生存权 B. 人身权利 C. 发展权 D. 政治权利

25. 下列选项不属于法律职业技能的是(D )。 A. 职业语言 B. 职业思维 C. 职业知识 D. 职业道德

26. 关于司法官的职业道德,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 只忠诚于法律

B. 可以私自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

C. 不参加任何盈利性社团组织 D. 谨慎参加社交活动

27. 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是(A )。

A. 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法律相互融合 B. 落后国家借鉴先进国家的法律 C. 子法对母法的反作用

D. 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 28. 现代化的政治应当是(B )的政治。 A. 政党制 B. 法治化 C. 民主 D. 多数决策

29. ( A)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A. 奴隶制法律制度 B. 封建制法律制度 C.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30. 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包括(C )。 A. 法律规范 B. 法律制度 C. 认知结构 D. 法律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 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 ABCD)。 A. 应有权利和义务 B. 习惯权利和义务 C. 法定权利和义务 D. 现实权利和义务

2. 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的标准是(ABCD)。 A. 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B. 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 公民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D. 公民神志是否正常

3. 法律职业的技术包括(ABD)。 A. 法律解释技术 B. 法律推理技术 C. 法律观察技术 D. 法庭辩论技术

4. 民主是法治的前提体现在(ABCD)。 A. 没有民主,法就不可能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 B. 没有民主,法就不可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C. 没有民主,法治就不会存在

D. 没有民主,法就可能为专制者所垄断、所驱使

5. 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A. 抑制 B. 向导 C. 分工 D. 感染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从事法律行为做出某这种决定的过程、方式和关系。 2.法的要素:是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3.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4.人权:人权是人作为人的权利,是使人成为人、过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5.法律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对新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新法律制度对旧法律制度的承接和继受。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秩序观。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所追求和强调的是一种使自由而平等的竞争和人道主义生活成为可能的秩序。自由、平等的秩序观是从个人权利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基本秩序提出要求并加以设计的,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资产阶级保护自由平等的竞争、反对政府干预、消除封建专制势力的愿望,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简述自由之于人的价值。首先,自由是人的潜在能力的外在化;其次,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显示化; 最后,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

3.简述人权的司法救济。首先,司法为解决私人主体之间的人权纠纷提供了一种公正的、值得信赖的、有效的渠道;其次,司法是纠正和遏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行为的最有力的机制;再次,在实行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司法是排除反人权的立法的重要机制;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符合正当程序和法治原则的司法程序和司法过程,本身就是对人权的保障。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论述正当程序的意义:(1)是权利平等的前提;(2)是权利制衡的机制;(3)是解纷效率的保证;(4)是权利实现的手段;(5)是法律权威的保障。

2.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1)人民主权;(2)法律至上;(3)法制完备;(4)依法行政;(5)司法公正;(6)权力约束;(7)权利保护;(8)人权保障。

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在中国,(C )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 A. 康有为 B. 黄宗羲 C. 梁启超 D. 杨度

2. 被认为是法律的由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C )。 A. 国家行政机关的裁决 B. 审判机关的判决 C.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A. 古典自然法学派 B. 历史法学派 C. 哲理法学派 D. 分析法学派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 A. 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 B. 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 C. 诉讼和仲裁制度 D. 基层群体自治制度

4.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择哪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进行部分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C) A. 宪法性文件

B.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C. 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 D. 国际条约

5. 有关马克思主义法学,表述正确的是(C)。 A. 专指马克思的法学思想

B. 经济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唯一理论基础 C. 不单法律有阶级性,法学也有阶级性 D. 认为法是永恒正义的体现

6. 我国古代法学家商鞅提出法有“定分止争”的作用,如何理解商鞅所说的“定分”?(C) A.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B. 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C.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D. 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7. 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A.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 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 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B)。 A. 做出具有规范性的决定 B. 制定基本法律

C. 制定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D. 撤消国务院有权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9. 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所包含的规则属于(A)。 A. 规范性规则 B. 标准性规则 C. 强行性规则 D. 指导性规则

10. 法系划分的根据是(D)。 A. 法的阶级本质 B. 法的经济基础 C. 法的地域分布

D. 法的历史传统

11. 依照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D)。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2. 某战士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从而引起与其妻的婚姻关系解除,引起该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属于(D)。 A. 合法行为 B. 违法行为 C. 有效行为 D. 事件

13. 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负责,必须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不得没有法律依据而追究与违法行为者或违约行为者虽有血缘等关系而无违法行为或违约事实的人的责任,防止株连或变相株连。这在法理上被称为(C)。 A. 罪刑法定原则 B. 无罪推定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责任相当原则

14.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经全体代表的(B)以上多数通过方为有效。 A. 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二 C. 五分之三 D. 五分之四

15. 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C)。 A. 法律原则 B. 法律概念 C. 法律规则 D. 法律技术的规定

16. 大陆法系是以(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 法国民法典 B. 英国法 C. 罗马法 D. 美国法

17. 在我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包括(B)。 A. 自治洲、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D. 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18. 罚款和罚金(C)。 A. 均属行政制裁 B. 均属刑事制裁

C. 前者属行政制裁、后者属刑事制裁

D. 前者属刑事制裁、后者属行政制裁

19. 关于法的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对国际通行规则的移植不必考虑本国的国情 B. 对国际通行规则我们全部不予采纳以维护民族独立

C. 在法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放弃民族利益以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 D. 对国际通行规则的吸收借鉴应考虑本国的社会土壤 20. 下列哪一种或哪一项情形可能导致法律责任?(B)。 A. 大风吹毁某甲自盖的新房

B. 某甲与某乙吵架,某乙心脏病发作猝死

C. 某甲与某乙约定在饭店吃饭,乙未赴约,某甲自杀 D. 在我国,十周岁以下的人之人伤害

21. “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段话是说说的?(B) A. 列宁 B. 马克思 C. 斯大林 D. 恩格斯

22.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择项中的哪一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D)

A. 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四十里外的乡派出所

B. 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 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 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23. 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由下列哪个机构召集?(D) A. 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B. 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C. 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D. 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24.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B) A.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 自由大宪章 C. 教会法 D. 罗马法

25. 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B) A. 法的适用 B. 法的遵守 C. 法的执行 D. 法的解释

26.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发现地方规章与部门规章不一致时,应当选择下列哪种做法?(B) A. 由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送请上级人民法院裁决 B. 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C. 由受理该案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送请同级权力机关裁决

D. 由受理该案法院的同级权力机关解释或者作出裁决

27.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B) A.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 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 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 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28.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A. 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 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 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29. 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A) A. 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 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 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 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30. 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D)

A. 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 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 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 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AB) A. 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 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 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 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2. 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ABC) A. 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 适当的超前性

C. 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D. 时间的先后性

3. 我国司法解释包括(AC)。 A. 审判解释

B. 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C. 检察解释

D.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 4.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AC)。 A. 法律调整的方法

B. 法律调整的范围 C.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 D. 法律调整的后果

5. 下列关于法律作用、法律观念等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 “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B. “恶法非法”观点强调法律的权威来自于法律自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 C. “徒法不足以自行”,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

D. “有治人,无治法”,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法治国”的法治观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法的编纂:是指有权主体在法的清理和法的汇编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职权,编纂法的过程。 2.法律行为:人们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3.法律职业制度:是指国家关于法律职业的培养、考试、培训、任职、待遇、惩戒、机构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总称。

4.辨证推理:又称实质推理,指在两个矛盾的、都有一定道理的陈述中选择其一的推理。 5.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人权的司法救济。首先,司法为解决私人主体之间的人权纠纷提供了一种公正的、值得信赖的、有效的渠道;其次,司法是纠正和遏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行为的最有力的机制;再次,在实行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司法是排除反人权的立法的重要机制;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符合正当程序和法治原则的司法程序和司法过程,本身就是对人权的保障。 2.简述法律职业的特征。(1)法律职业的技能特征;(2)法律职业的伦理特征;(3)法律职业的自治特征;(4)法律职业的准入特征。

3.简述法律体系的特点。(1)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2)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3)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4)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权利和义务的概念:(1)可以把权利理解为资格,在这时权利是可以,义务为不可以;(2)可以把权利理解为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可强制执行的主张,义务则是被主张的对象或内容;(3)可以把权利理解为自由;(4)可以把权利理解为法律所承认和保障的利益,义务则是不利;(5)可以把权利理解为法律赋予主体的力量,义务则是服从;(6)可以把权利理解为权利主体行为的可能性,义务则是保障权利的必要性;(7)可以把权力理解为行为的尺度,义务则是满足权利的尺度;(8)可以把权利理解为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法律承认一个人的选择或意志优于他人的选择或意志。

2. 试论引导和维护人与社会和谐的法律机制:(1)公民与国家的和谐;(2)个体与集体的和谐;(3)居民与社区的和谐;(4)群体与群体、阶层与阶层的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3t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