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2-02 12: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抗菌药物相关政策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物的滥用造就了细菌耐药。目前细菌耐药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抗菌药物管理不仅是医学难题,也是社会难题。

一|、发生耐药性的原因

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细菌耐药。医疗机构和畜牧、水产业对抗菌药物的过度、不规范使用及向环境排放是重要原因。

从临床用药看,由于细菌性感染诊治的专业队伍素质相对薄弱、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范的执行不足和民众使用抗菌药物观念偏差(许多民众以及医务人员把抗菌药物当退烧药)等原因,临床的确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对临床细菌耐药上升负有责任。

另一方面,抗菌药在畜牧业的广泛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居高不下也密切相关。目前在我国,抗菌药物在畜牧业的使用显得混乱,缺乏抗菌药在此领域使用的法规或执行力度弱;无动物使用的抗菌药种类限制,一些治疗人类感染的重要抗菌药也被用于动物,出现了“人药畜用”;缺乏抗菌药在动物促生长、预防及治疗应用中的抗菌药使用的规范。

二、后果 (一)医疗危害性

因细菌耐药,医疗部门不得不用更高档药物治疗,由此可能引发新耐药菌的出现,更增加治疗成本,激化医患矛盾。 (二)环境危害性

各种原因排入水或土壤的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与喹诺酮类药物,因其特殊化学特性,可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难于降解。 三、中国卫生部门控制细菌耐药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策略 1、开展和扩大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相继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 2、印发相关技术规范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现分级管理,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个级别,对高档药物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规范。

(2)出台《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对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3、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4、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5、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 6、建立完善临床药师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

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直接参与临床用药指导与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咽喉肿痛,咽炎均为病毒感染所致,这类无需用抗菌药物,应使用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或者加以中药予治疗。

2、做到“有的放矢”

抗菌药物可以治病,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造成过敏性休克,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

3、新生儿、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

4、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毒几乎没有作用。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占极少数。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抗菌药物可以治疗大多数由于病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大剂量的使用问题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1、 过敏反应:长期滥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2、 肝损害:长期服用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可以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淤滞。

3、 肾损害: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该类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尤其是第一代的头孢羟氨苄) 。

4、 抗菌药物的滥用也会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减少。甚至再生性溶解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可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有卡那霉素,链霉素。

6、 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使体内敏感的有益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则乘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此类疾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幼儿,体弱及联合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的人群。

7、 产生耐药性:由于长期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从而使大量有害细菌的抗药性显著增加,导致一般或高效药物无法治疗,以至于近几年不断出现体内具有超级细菌的患者最终因为无药可救而死亡。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抗菌药物的误区

如今社会,大家对品牌的追求可谓狂热,购衣购物如此,然而在对药品的选择上很多人也喜欢追求名牌药品,”只买贵的,不选对的“针对这些不正确的购药原则,总结出以下误区,希望这些资料能够使广大消费者对抗菌药物的选择有更清晰的判断标准。

1、 抗菌药物=消炎药

抗菌药物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菌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消炎镇痛药,其次抗菌药物仅适用于有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因此,由病毒引起的炎症都不宜用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性感冒,麻疹,伤风,流感等药物无效,抗菌药物只针对于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反而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3 、广谱抗菌药物优于窄普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普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能用一种抗菌药物解决的不用联合抗菌药物的方法。

4 、新的抗菌药物比老的好,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一般因病理而选择,有些老牌的抗菌药物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不良反应较少。

5、感冒就用抗菌药物

病毒和细菌菌可以引起感冒,但是抗菌药物仅针对于由细菌所引起的感冒而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无效。

6 、频繁的更换抗菌药物

每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均有一个周期,不能当你感到自己的病情略微好转后就立即停药,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只是短暂性的恢复,这时如果停药,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参与细菌作怪而发生反弹,所以我们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药。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前后少食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一些水果与抗菌药物相互反应,使抗菌药物的疗效大大下降。

(4)用药吃醋要坏事。服用某些药物时必须禁忌食醋。如服用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菌药物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a2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