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护理文献(22)

更新时间:2023-12-15 21: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及术后防护

作者:李月,陈英梅,王秀臣 作者单位:510060,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恶性肿瘤;术后防护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新兴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因其具有安全、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8月期间确诊为恶性肿瘤并行125 I放射性粒子治疗病人共43例,配合细致的护理、临床观察及术后防护,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3例病人,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35岁~82岁,平均51岁;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12例,直肠癌骶前复发6例,肺癌7例,肺转移瘤11例,胰腺癌2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相关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1.2 仪器设备

CT扫描设备使用Marconi CTTwin flash,扫描条件为层厚5 mm~10 mm,螺距(pitch)为1。放射性粒子计算机立体定位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由珠海禾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放射性125 I粒子主要射线能量27.4 keV,外形为圆柱钛合金封装体,长4.5 mm,直径0.8 mm,内有3.0 mm×0.5 mm的银柱吸附125 I,其外是壁厚0.05 mm的钛壳。125 I粒子平均能量27 keV~35 keV,半衰期59.43 d,半价层0.025 mm铅,组织穿透能力1.7 cm,初始剂量率7 cGy/h。单个粒子的活性0.63 mCi~0.81 mCi。穿刺植入针采用日本产18 G×200 mm Dr.J粒子植入针。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术前行常规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并行肿瘤相关抗原浓度测定以便术后对比;手术前以CT扫描确定肿瘤部位、数目、大小。 1.3.2 制订粒子植入计划及策略 根据术前CT扫描获得肿瘤情况,将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TPS进行治疗计划设计,根据TPS计划系统结果确定植入放射性粒子剂量以及放置部位,计划靶体积定为大体肿瘤体积外扩1.5 cm。

1.3.3 粒子植入

根据病灶位置,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CT扫描确定病灶部位,选择穿刺点及进针方向。在进针部位用针帽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点及进针路径行局部浸润麻醉,进针时尽量避开临近重要器官。在CT导向下以粒子植入针穿刺肿瘤组织远侧边缘,穿刺到位后应回抽无血液回流后,根据术前TPS计划每隔1.0 cm~1.5 cm放置一颗125 I粒子,术中给予心电监护,实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改变,术后行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及观察粒子分布情况。 2 结果

本组43例病人均顺利按计划完成了放射性粒子植入。病人分别在2 d或3 d行X线及CT检查,未发现粒子移位。其中37例病人术后出现轻中度疼痛;有2例出现了少量气胸(1例为鼻咽癌肺转移瘤病人,1例为支气管肺癌病人),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出现痰中带血(均为支气管肺癌病人),术后3 d连用止血药后缓解;肝脏转氨酶一过性升高6例(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病人),经保肝治疗3 d~5 d后恢复。2例病人2

周后白细胞轻度下降,未作特殊处理。其他病人无毒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36例病人病情明显缓解,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或者稳定,有效率达83.7%。粒子植入治疗,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生命。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在我国是一项新技术,绝大多数病人对此比较陌生,有一定的恐惧及焦虑。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125 I 放射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原理及术后的防护等。

有研究证实,术前是提供疼痛教育的最佳时机,术前心理应激水平与术后疼痛呈明显正相关[2] 。因此,在术前常规教育基础上增加疼痛教育,使病人对术后疼痛有了认识,术后疼痛程度可降低[3]。 3.1.2 常规护理

手术区域常规备皮,并指导病人床上练习排尿、排便。肺部肿瘤病人进行深呼吸、屏气练习,同时进行咳嗽咳痰训练。 3.2 术中防护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物品和个人剂量仪;②进行粒子植入时,手术医生为最强辐射位,虽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限值25 μSv/h[4],但工作人员仍应注意防护,据监测,0.18 mm~0.25 mm铅当量含铅防护衣可屏蔽90%~99%的125I粒子放射源辐射剂量[5];③注意检测废弃的粒子,需将其放入放射性废物桶内,术后需用射线监测仪仔细检测工作台面及地面有无遗撒的粒子,发现后即时处理,以免放射性污染。 3.3 术后护理 3.3.1 常规护理

经粒子植入病人术后可能出现短期内疼痛感加剧、烦躁等。从术后开始,为其摆好舒适体位,避免过多地打扰病人。转移病人消极情绪,使病人平稳度过术后烦躁期。125 I 粒子植入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可采取自主体位,但对于疼痛或穿刺后引起胸闷、气急等病人可采取相应的体位。125 I粒子植入后饮食不需控制,但对于消化道治疗病人出现腹痛、出血时可暂时禁食。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有无呼吸困难、气促等气胸症状,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皮肤愈合及伤口敷料情况,注意有无放射反应,出现乏力、头晕、恶心、呕吐时立即给予对症处理,术后2 d~3 d复查粒子位置情况。1个月后复查CT 或X 线了解肿块大小,评价临床疗效。

3.3.2 术后射线防护的护理

由于125 I粒子能量低,半衰期长,穿透距离短,因此对正常组织损伤小,较容易防护,安全性高。所有病人尽量安排单人房间,并均用铅围裙覆盖粒子植入部位,可明显降低放射性污染。

3.3.2.1 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防护

在给病人做检查及相关治疗时,尽量与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操作时动作要快,避免受照射时间过长,必要时佩戴防护设备。 3.3.2.2 病人之间防护

粒子植入病人如住多人房间,病人床间距1 m以上,并嘱病人尽量不要随意走动,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预防的重要性。

3.3.2.3 病人及家属之间防护

粒子植入部位较深病人,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然而植入粒子靠近体表病人,周围放射剂量较大,嘱陪护人员尤其孕妇及儿童应距离病人1 m以上,并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一侧,缩短与之接触的时间,防止长期接受照射,影响身体健康。 3.4 出院指导

嘱病人生活有规律,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出院病人无需特殊防护,半年内病人家属应控制与病人接触的时间、距离(应保持至少1 m距离),重视屏蔽防护。术后按医嘱定期复查,检查粒子有无移位,防止粒子丢失。 4 讨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应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能量低、穿透距离短、易于防护、半衰期长,适用于生长缓慢的肿瘤永久性植入治疗。国内学者不断尝试放射性粒子在其他实体肿瘤中的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69]。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原理:①直接作用,γ射线使肿瘤细胞核DNA双链断裂、单链断裂,造成肿瘤细胞不可修复性损伤。②间接作用,射线使水分子电离,产生自由基(H· 、OH·)自由基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再作用于DNA链,引起DNA的损伤。125I组织间内放疗的优点:①125I粒子辐射距离只有1.7 cm,组织剂量遵循距离反平方定律,随距离增加组织剂量迅速下降,靶区与正常组织剂量比增加,从而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组织和保护正常组织;②125I粒子半衰期长,因此能不间断杀伤肿瘤细胞;③125I粒子释放的射线能量较低,易于防护,植入后不易产生过热点而损伤主要脏器;④近距离放疗时,乏氧细胞放射护抗性降低,同时在持续低剂量照射条件下乏氧细胞再氧合,增加了放射损伤的敏感性;⑤经CT导引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肿瘤方法简便、微创、毒副反应小,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125I放射粒子护理重点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病人配合;术中积极配合医生,保证在受照射损伤最小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重视手术常规护理及辐射防护,做好出院指导,以提高125I粒子植入的疗效。

晋升网简介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

致力于成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心灵导师;是目前国内收录医学期刊、医学杂志最多最权威的医学学术平台;提供免费医学期刊在线阅读;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检索,独立研发医学在线资源分享库和医学在线模拟考试库;整合刊类、标题、关键词检索及全文检索,并独家研发刊社管理和刊社加盟系统、在线投稿、在线查稿、在线阅读、远程审稿、在线下载等系统;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让晋升网通过“专业”走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身边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目标;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标准

最便捷的晋升通道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最丰富的医学文献 最权威的医学期刊 最专业的医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卓水清,陈林,张福君,等.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病人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J].癌症,2007,26(6):666668.

[2]黄东,王安明,闫雪彬,等.术前心理健康水平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0(1):8889.

[3]陈维娅.疼痛教育对门诊手术病人疼痛感受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9):581.

[4]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出版社,2003:458658.

[5]马旺扣,许运龙,山常起,等.125I粒子源治疗前后周围辐射剂量监测[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1):5253.

[6]罗开元 毛文源 李波,等.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122124.

[7]张福君,吴沛宏,赵明,等.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23227.

[8]张福君,吴沛宏,顾仰葵,等.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906909.

[9]张福君,李传行,吴沛宏,等.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及肝外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56959.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hi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