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

更新时间:2023-04-21 03:1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攻破骨质疏松

500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

刘海叶 刘 泽 邓伟民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干部病房五科,广东 广州 510010)

〔关键词〕 骨质疏松;中医药;老年

〔中图分类号〕 R68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9202(2009)0420500203

老年性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合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中“骨萎”、“骨痹”、“腰背痛”、“骨枯”等范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做一综述。

1 补 肾

巴戟天水提物及醇提物均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形成;其水煎液具有类性激素样作用,;还、细胞内骨钙素含量、转化,多与肉桂合用,加强补肾:多层次调节下丘脑2垂体2靶腺轴的功能,从而,增加骨矿物质含量,控制骨质疏松的发展〔4〕;促进α等对骨质疏松的形成有成骨细胞分化,抑制IL21、IL26、TNF2重要作用的因子的形成〔5〕;促进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可防止因老年人微量元素含量降低、性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骨质疏松〔6〕。

2 健 脾

中医认为,肾为先之本,其所藏肾精为身体各部分生长、发育的原动力,而其与骨的关系尤为密切:《素问 宣明五气篇曰“肾主骨”,《医经精义》曰:“肾藏精,精生髓,,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骨骼的生长、发育、足,则骨髓充盈,,,骨髓空虚,则易引起骨骼发育不良。《素问痿论》中“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均指出了先伤及肾,进而及骨的发病经过。《素问 上古天真论》指出,人从幼年至老年,经历了肾精从少至多,中年达到极盛,老年逐渐衰竭的自然过程。老年人随着各器官的衰竭,肾气虚弱,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得不到滋养,更易出现“骨中空虚”,发为“骨痿”。故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补肾为必行之法。

古今名家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时从补肾入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陈勇川等〔1〕将补肾壮骨胶囊(骨碎补、补骨脂等为主要成分)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发现其能明显提高股骨粗隆、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卢巍等

〔2〕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过去常注重补肾而忽略健脾〔7〕,从而阻碍中医药对骨质疏松治疗的进一步提高。脾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脾的运化功能,即脾将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骨骼亦要靠脾转输的营养物质滋养方能强健有力,灵活自如。老年人各脏器衰竭,脾失健运,骨骼化生原料不足,直接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其次,脾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还体现在脾胃与肾脏的关系〔8〕,老年人多有肾虚,元气不足,而肾脏之元气只有不断得到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的滋养,方能充分发挥“肾主骨”的作用,所以健脾可间接促进肾脏对骨骼的作用。再者,“脾主肌肉”与骨骼亦有密切关系〔9〕。《素问》曰“脾主身之肌肉”、“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失健运,肌肉瘦削,无以养骨;清阳不布,则四肢营养不足,出现倦怠乏力,甚或痿弱不用。最后,“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胃主人体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健运,可增强对钙、维生素D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骨质疏松的症状〔10〕。

具有代表性的健脾药物有山药、泽泻、茯苓等,多入肝脾经,具有健脾养胃、淡渗利湿的作用。山药能增加小肠吸收功能,保证促进骨形成的营养物质充足;并对血糖升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防止老年人因血糖升高导致的骨质疏松。泽泻归肾、膀胱经,《本草纲目》记载,“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消气上行…”;泽泻水提醇沉物(RAE)具有降血糖作用,并保护胰岛组织免受损伤,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茯苓能“泻膀胱,益脾胃”,增强脾肾功能,加强对钙质等的吸收。且健脾药本身即含多种氨基酸及锌〔11〕,因而有利于骨形成。由此可见,多数健脾药均能

用以补肾阳为主

的补肾健骨汤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亦取得明显疗效;赵明山〔3〕用二仙补肾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总有效率9114%。在这些方药中,最常用的补肾中药有淫羊藿、鹿角胶、龟板胶、巴戟、肉桂等。此类药物味多辛甘,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的作用。其中,淫羊藿的提取物淫羊藿甙,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通过与成骨细胞表面的雄激素受体相作用,参与成骨细胞的一系列功能,如骨细胞增生、生长因子以及骨基质蛋白的形成,并能抑制对骨吸收作用很强的骨质吸收刺激因子,如甲状旁腺素(PTH)、白细胞介素21(IL21)。鹿角胶及龟板胶的化学成分含有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镁、氨基酸及氮化物等,能促进钙的吸收和钙在体内的储留,使血中钙略有升高。

基金项目:“十一五”军队中医药研发推广专项课题(2006062005)通讯作者:刘 泽(19602),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病

的临床研究。

邓伟民(19592),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的治疗的研究。

第一作者:刘海叶(19822),女,硕士,主要从事老年病研究。

攻破骨质疏松

501

健脾,促进消化系统对钙剂及维生素等物质的吸收,并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这可能是其能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老年人各脏器包括胰岛功能均有逐渐衰竭的趋势,在补肾基础上兼以健脾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补肾法〔12〕。张玉辉等〔13〕用健脾四补方明显降低老龄雄性骨质疏松大鼠血ALP含量及尿Ca/Cr、P/Cr及HOP/Cr,从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进一步证明用健脾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可取得明显疗效。

3 活 血

目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从补肝入手的研究相对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牛膝、甘菊花、枸杞子等。牛膝味甘、苦、酸,入肝肾经。其醇提物以及醇提物的乙酸乙脂萃取部分对成骨样细胞系UMR106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并能增加血钙、血磷、骨钙、骨磷的含量,提高骨密度。

5 结 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肾虚、脾虚、肝血虚、血瘀有关,符合老年人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中,肾虚是主要病机,脾虚、肝虚是重要病机,血瘀是促进因素〔24〕,脾肾亏虚易致血瘀,而瘀血的形成反过来加重脾肾亏虚,脾虚生化无源可致肾虚,,肾虚导致诸脏皆虚,肝脾亦不例外,,,故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时养肝、活血法,而应联合应用,但以肝、25,提示前人治疗骨质疏松时是肝、脾、肾同,并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防止瘀血的形成。其治疗原则应以补肾固本为主,兼健脾养肝,并活血化瘀以治标,补中有通,以求标本兼治,结合老年人体质虚弱的特点,宜药用平和,切勿损伤正气,从而达到有效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目的。

6 参考文献

1 陈勇川,彭 静,朱卫民,等1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以腰背痛最为多见,亦是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引起“不通”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血瘀。《医林改错》中亦明确指出“痛不移处”或“诸痹证疼痛”“定有瘀血”。骨质疏松最主要的临床症状疼痛,是血瘀的结果〔14〕。谢林等〔15〕“痛有定处”外,还有舌下脉络曲张,舌质紫暗、持血瘀证的表现,〔16关。文献表明,“瘀。老年人

多有气虚,气虚则血行无力。又有研究表明,肾虚患者存在血流变学的异常,肾虚亦可致血瘀〔17〕,而肾虚恰恰又是多数老年人所不可避免的。血瘀可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营养不良〔18〕。其病理基础为骨骼系统血瘀造成骨小梁内微循环障碍,不利于细胞进行有效的物质交换,血液中的钙及营养物质不能正常通过哈佛系统进入骨骼,最终致骨骼失养,脆性增加,发生骨质疏松〔19〕。而活血药可改善骨小梁内微循环,促进骨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郁金、三棱、水蛭是临床常用活血药,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三棱为化瘀血之要药,水煎剂给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和减轻重量的作用,还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趋势,降低全血黏度,从而起到活血作用。水蛭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强的天然抗凝血酶物质,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赵健等〔20〕证明,用补肾壮骨活血胶囊要比单纯用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明显。王文革等〔21〕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现其在控制患者疼痛和改善次症方面效果显著,从而进一步论证活血亦为治疗骨质疏松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4 养 肝

的研究〔J〕1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86271

2 卢 巍,褚小刚1补肾健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J〕1江西中医药,2004;35(259):271

3 赵明山1二仙补肾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60例疗效观察〔J〕1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112):611

4 张前德1益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探讨〔J〕1安徽中医临床杂

志,2000;12(6):5592601

5 鞠大宏,吕爱平,张春英1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

致骨质疏松大鼠IL21和IL26活性的影响〔J〕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4):284271

6 朱运平1骨质疏松从脾胃论治及相关机理探讨〔J〕1中医药临床杂

志,2004;16(6):5892901

7 孟晓东1补肾健脾养胃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1吉林中

医药,2004;24(11):291

8 欧阳钢,谢碧红1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胃论治〔J〕1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5):2692701

9 朱小平,赵仓焕1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1新中医,2004;36

彭勇

〔22〕

、阎德文等

〔23〕

认为肝与骨质疏松亦有一定关系,主(12):3241

10 王力群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论治〔J〕1吉林中医药,

2002;22(1):251

11 胡 冰,傅炳国1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

要体现在肝与筋的关系上:“罢极之本,主润宗筋”。《素问 气厥论》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附于骨,筋膜干则骨骼缺乏滋养,累及于骨。《素问 五气生成篇》曰“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而爪为“骨之余”,肝气充足,筋膜坚韧,骨有所养,爪甲锋利;肝气不足,筋膜松弛,骨失所养,爪甲黯淡无光。其次,“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肾精可相互转化,肝强则肾亦不易虚,间接促进“肾主骨”的作用,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最后,肝主疏泄,协调脾胃升降,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生化有源,骨有所养,即通过健脾而防治骨质疏松。

察〔J〕1湖北中医杂志,2003;25(8):13241

12 谭清武1补肾健脾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7例〔J〕1湖北中医

杂志,2000;22(11):251

13 张玉辉,吕银娟,陈久毅1健脾四补方对老龄雄性骨质疏松大鼠骨

代谢指标的影响〔J〕1湖北中医杂志,2006,28(6):7281

14 胡年宏1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J〕1中医正

骨,2004;16(5):53241

攻破骨质疏松

502

15 谢 林,郭振球,姚共和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析〔J〕1中

21 王文革,郭升辉,蒋 鹰1补肾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0例

医药学报,1997;14(3):3551

16 李翠娟,张喜德,邢玉瑞,等1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

临床观察〔J〕1中医药导报,2005;11(7):592611

22 彭 勇1骨质疏松的病因与治疗理论探讨〔J〕1贵阳中医学院学

质疏松症的影响〔J〕1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8):14271

17 黎喜平,沈冯军,陈久毅,等1丹仙康骨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报,2004;26(1):10211

23 阎德文1浅谈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J〕1湖北中医杂志,

2005;27(7):17281

24 邵 敏1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则探讨〔J〕1新中医,2000;32(1):324125 郑 红1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J〕1山东

临床观察〔J〕1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4):34271

18 王迎春1扶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46例〔J〕1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6):4741

19 夏维波,邢小平,刘怀成,等1胫骨超声速率对绝经后椎体骨折危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95271

〔2008204210收稿 2008207214修回〕

险性的评价〔J〕1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9;21(1):472511

20 赵 建,崔书国,国廷军,等1补肾壮骨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

159例〔J〕1四川中医,2005;23(7):71221

(编辑 曲 莉)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筛查工具与早期诊断

李祖光 汪德瑾 刘存志 (, 300193)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损害;;〔中图分类号〕 R7491A  〔文章编号〕 100529202(2009)0420502203

1

1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1,2〕。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VCI包括3个内容〔3~6〕: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

(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nodementia,

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AD伴血管病变(即混合性痴呆,mixedAD/VD)。与血管性痴呆相比,其内涵

示,VCIND患者5年后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与mixedAD/VD和

VD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8〕

。Rockwood等〔3〕检查记忆门诊的412

例患者中80例为VCI,其中19例(24%)为VCIND,48例为

VD,13例为mixedAD/VD。放射学显示40%有白质损害,30%

有多个梗死,14%有单个功能部位梗死,16%未发现可确认的病灶。Pohjasvaara等〔9〕对486例年龄在55~85岁之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赫尔辛基、芬兰)进行研究,采用MMSE及详细临床精神状态检查,根据DSM2Ⅲ,DSM2Ⅲ2R,DSM2VI,NINDS2

AIREN和ICD210诊断标准,发现611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

有了扩展,认知障碍不强调记忆力损害,只要有某些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即使没有记忆力减退,仍然可定性为认知障碍;同时,“血管性”不特指脑出血或梗死,还包括各种可能影响脑功能的心脑血管病变。

1 VIC的流行病学

认知功能下降,其中55~64岁组4517%,65~74岁组5318%,

75~85岁组7411%;而痴呆患病率分别为2515%(DSM2Ⅲ)、2010%(DSM2Ⅲ2R)、1814%(DSM2Ⅵ)、2111%(NINDS2AIREN)和610%(ICD210)。

上述资料还表明,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血管病比无认知功能损害者预后差;认知损害越重,存活时间越短。因此,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就必须对血管性认知损害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

2 VIC的诊断标准

VIC的高发病率、相对可干预性等特点决定了对其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加拿大进行的CSHA(Cauadianstudy

ofHealthandAging)

〔7〕

,对VCIND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CSHA以10263例65岁及以上的社区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

象,开展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65岁或以上人群患VCI的比例为5%,其中患VCIND(149人)的比例为216%。5年后,这些VCIND患者有46%进展为痴呆,52%死亡。有研究显

由于VCI是一组异质性的疾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千差万别,目前还缺乏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VCI诊断标准。因此,在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比较上存在很大障碍,导致目前有关VCI的研究难以深入,缺乏可用信息。

Rockwood等〔3〕提出了一个VCI诊断标准,有很高的可靠性。标准如下:(1)患者有获得性认知障碍,根据病史推断比以前的认知功能水平有所下降并得到认知检查的证实。(2)临床特点提示为血管源性病因,并至少满足以下中的2项:①急性起病;②阶梯式恶化;③波动性病程;④有自动恢复期;⑤起病或加重与卒中或低灌注有关(例如:心律失常,术中低血压);⑥

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专项资金课题(0705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20070420024)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刘存志(19752),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刺防

治老年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

第一作者:李祖光(19842),男,硕士,主要从事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

临床和机制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9h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