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上课资料

更新时间:2023-11-12 10: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幼儿音乐教育》上课资料

1.科学内涵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情感 。 2. 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他们的学习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他们的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即 科学经验。

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和科学与技术等四个方面。

4.幼儿园科学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集体科学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

5.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制作法、展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

6.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形式包括主题性区角活动、日常性区角和集体教学的区角 。

7.观察室幼儿认识事物的 基本方法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途径。 8.观察的类型按观察对象性质分为物体观察、现象观察,按方法分幼个别观察、比较观察,按时间分短期观察、长期观察。

9.“能给物体分类,但每次只能根据一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是2~3岁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10.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真理。

11.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可以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多样的教育内容。

13.不同的环境,山区和平原、内陆和沿海、南方和北方、城市和农村等,会造成儿童见识上的差异。根据这一点,我们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时,要考虑到教育内容的地域性要求

14.以下既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又可以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是认识茶叶。

15.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

16.科学教育活动选编有关地铁、轻轨、现代通通讯设备、现代建筑等内容,符合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时代性要求。

17.“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是大班目标。 18.“帮助幼儿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

法”是大班目标。

19.以下不属于观察认识型活动核心目标的是表达技能 20.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好奇心。 21.科学就是一种知识,所以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学到各种科学知识。

22.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的兴趣。 23.按照动手操作原则,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 24.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获得全面的认识。

25.幼儿的科学活动提倡幼儿的操作、探索,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自由操作,教师不必做具体指导。 26.科学发现室是夸大的科学角,是班级科学区的延伸。

27.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是指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

28.科学教育内容选编要考虑整体性,也就是把各方面的内容拼凑在一起。

29.儿童应了解身边现代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知道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30.观察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看的过程。

《幼儿园指导纲要》有哪些?请每一条目标从哪些方面提出? 参考答案: 31.思考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从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知识三方面详细分析 )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属于科学方法技能目标)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属于科学方法技能)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包含有知识、情感、方法目标)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

步的环保意识。(属于科学情感和态度) 32分析题

从科学活动目标、内容、材料与环境、活动过程的设计分析以下案例的优劣。(附案例)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变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小实验非常感兴趣,还喜欢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仔细地观察:“前几天自然角里的苹果还好好的,今天怎么烂了?我看见操场上有许多白玉兰树都开花了”。变化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会发生的,本活动利用了分组观察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事物和原来的不一样就是变化”,知道世界上的事物都会发生变化的道理。

2.培养操作能力和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肥皂水一瓶、水粉颜料和透明胶杯、水和面粉、冰块和热水、稀释的碘酒、刷子和用米汤画上图案的白纸。

2.有关“变化”的课件,抹布、烂苹果三只、好的苹果三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和操作的兴趣。学习“变化”一词,知道“事物和原来不一样的就是变化。”

1.认识“变化”一词的意思,知道“事物与原来不一样就是变化。 (1)让幼儿观察肥皂变化成泡泡的过程,学习“变化”一词。 (2)观察老师表情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变化”一词的意思。 二、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物体的“变化”。(分组进行, 可交换材料操作)

a.变颜色 b.调面粉 c.玩冰 d.神奇的碘酒 要求幼儿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故事短片认识会变化的事物,加深对“变化”的了解。

1.老师有表情地讲述《小白兔》的故事。

2.让幼儿续编故事,想出鸡蛋、小蝌蚪、种子、太阳的变化。

3.认识人类的变化,知道人一出生是一个婴儿,然后慢慢地长大,开始上学、工作,最后还变成一个老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生长过程。

4.教师小结几种变化的现象,加深对“变化”的了解。

四、让幼儿操作多媒体课件,感知并讲述的四季“变化”。

五、教师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每一次变化都是非常奇妙的,小朋友只要多用眼睛去观察,多动动脑筋和小手,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收获。

另:题中划线部分说法错误,学员讨论学习。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28分,每空1分) 二、选择题:(共24分,每空2分)

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对的打√,四、问答题(14分) 五、分析题(24分)

错的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un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