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

更新时间:2023-11-11 10: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明代文学

一.《金瓶梅》

1.开拓性历史意义:

A.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小说涉及世情,自可溯源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 B.寄意于世俗。所谓“时俗”,就是当代的世俗社会。(题材,所描写的现实,人物,视角)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C.作品的立意也有变化:从歌颂到暴露。(三国水浒西游)

D.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迈进了新的一步。一方面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另一方面注意多色调、立体化的刻画人物的性格。

E.网状结构。从复杂的生活出发,每一个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时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这样,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结构。 F.妙在家常口头语。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 G.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百花长篇小说。

2.故事开头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而演化开来,写潘金莲与西门庆皆未被武松杀死,潘式遂嫁西门为妾。

3.金瓶梅的书名,乃是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 4.续书:A.《玉娇梨》(玉娇李)兰陵笑笑生作 B.《续金瓶梅》明末遗民丁耀亢作 C.《隔帘花影》康熙年间 D.《金屋梦》 孙静庵 E.《三续金瓶梅》《新金瓶梅》《续新金瓶梅》 二.《三言二拍》 1.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2.思想内容的特点:市民社会的风情画。具体表现在: A.商人成为时代的主人。 一方面,在传统的观念中,“士农工商”,商居其末。而在“三言”中,经商买卖已被视为正当的职业,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就写到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常言”:“一品客,二品官”客商凭着金钱的力量,已在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二拍”中的重商思想表现的更加明显。《叠居奇程客得助》中写到“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人生的价值就以得利的多少来衡量。 另一方面,“三言”“二拍”的编者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以往传统的观念不同。正如三言中有诗赞道:“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新兴商人所获之“利”都被蒙上了传统道义之“义”而显得那么温情脉脉和天经地义。比较起来,“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而不是求“义”,更直接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如《叠居奇程客得助》中的程宰经海神指点经商之道后,以囤积居奇而暴富。 B.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一方面,“三言”“二拍”所表现的这种婚恋自主精神,既突破了门当户对、父母包办的陋习,也突破了“一见钟情”、人性本能的冲动,而打上了新时代的新时代的印记。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乔太守,也公开主张“相悦为婚,礼以义起”,认为青年男女之间的接触相

爱,乃如“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这种对于“情”的尊重,与“男女之大防”的封建礼教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尖锐对立的。 另一方面,“三言”“二拍”在描写爱情故事时,还具有尊重女性的意识,流露了男女平等的意识。“二拍”中,对于女性“失节”的问题,似乎表现的更为宽容,如《两错认莫大姐私奔》等篇,都在不同程度上用谅解、同情的笔触写到了丈夫与失节之妇重归于好,甚至“越相敬重”。这种新的妇女观的思想基础,就是对于女性的尊重。

C.对于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当他们在刻画一些“清官”形象时,则往往较多的带上了市民化的色彩。那些“贤明”的“青天”,往往能重视人的价值,承认人情、人欲的合理性。因而在精明公正、为民做主的过程中,也不忘捞点儿实惠。这些官吏显然不那么正统死板、僵化冷酷,多少体现了新兴市民的意志和愿望。 D.“情”与“理”的矛盾与向“礼”的回归。这时的白话短篇小说,除了《欢喜冤家》等作品中的个别篇章还偶尔对人的“情”有所肯定以外,绝大多数都是主张克制“情”“欲”,回归“理”“礼”。这就形成了“三言”“二拍”之后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倾向。 三.明代文言小说 《剪灯新话》瞿佑;《剪灯馀话》李昌祺;《花影集》陶辅;《觅灯因话》邵景詹;《中山狼传》马中锡;《聊斋志异》蒲松龄;《情史》冯梦龙;《九龠别集》宋懋澄。 四.明代戏曲

1.徐渭及其讽世杂剧。《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

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2.其他代表作家及作品: 朱权《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 朱有燉《仗义疏财》;贾仲明《萧淑兰》《升仙梦》;杨讷《西游记》;刘东升《娇红记》;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真傀儡》;茅维《闹门神》;沈自徵《霸亭秋》;吕天成《齐东绝倒》;李开先《园林午梦》;汪道昆《大雅堂乐府》;叶宪祖《易水寒》;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冯惟敏《僧尼共犯》;孟称舜《娇红记》《桃花人面》。 五.传奇

1.传奇含义:“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曾将元杂剧成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以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喜剧的总称。

2.明代中期传奇作品

A.李开先(1502——1568),《宝剑记》写于嘉靖二十六年,共五十二出,基本情节取自《水浒传》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宝》较之《水》中林冲故事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作者强调了忠君爱国的思想,李开先指出,这是一部借古讽今之作。它写的是北宋故事,其思想锋芒却指向明代现实。从剧中具体内容来考察,“诛谗佞”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抨击,“表忠良”是对爱国志士的歌颂;“振纲常”是作者把这部《宝》作为他对当时黑暗现实进行斗争的一种特殊武器来使用。

B.梁辰鱼(1519——1591)《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从艺术成就上看,《浣》剧有几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一是它的出现,为昆山腔登上戏曲音乐宝座起了奠基石的作用。二是它开创了昆腔传奇创作的一条新路子。它冲破了狭窄的爱情题材,成了一部名符其实的政治戏。即借生旦的悲欢离合来抒写历史兴亡之感,为后来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昆曲传奇开了先河。三是

《浣》剧曲词优美,俊语如珠。全剧用昆腔演唱,声腔细腻,圆润柔美。 C.《鸣凤记》。大约写成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严嵩父子垮台之时。剧本取材于明代的现实政治斗争,写的是当代的人物和事件。可算是时事戏。 3.明后期传奇

万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繁荣期。以汤显祖为杰出代表的传奇作家,成为明代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以沈璟为带头人的吴江派,在传奇的创作和理论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A. 从剧目建设上看,本时期涌现出的数百种传奇作品大多较好。 B. 从声腔发展上看,昆剧传奇的创作一枝独秀,大部分传奇都是比较典雅的昆腔作品,具

备较高的文学品味。在明代的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和弋阳腔彼此争胜,分别满足了雅与俗、上流社会与大众百姓的审美需求。 C. 从剧作的精神上看,本时期最为突出的创作倾向是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市民阶层

的崛起与市场经济的萌芽,在文化精神上以个性解放的要求为基点。个性解放常常通过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来具体演绎,批评封建专制又往往以对抗僵化的伦理教条为基本冲突,虽然这些婚恋戏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统治者寄予厚望。

倡导爱国主义的剧作在本时期也为数不少,如冯梦龙、李梅实的《精忠旗》 道德说教剧与宗教演示剧在本时期也颇成规模。如《忠孝记》《全德记》

明代后期的传奇剧作中,一些带有喜剧色彩的作品也较为知名。如高濂的《玉簪记》;孙仁孺的《东郭记》; 本时期的爱情悲剧中,《红梅记》和《娇红记》这两部“红”剧值得重视。 4.汤沈之争

沈璟、吕玉绳曾将《牡丹亭》改编成《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极大不满:“《牡丹亭》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删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沈汤之争”由此而生,王骥德认为“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两位大家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用苏州的昆曲音律去规范远在江西、依受到海盐腔影响的宜黄腔音律进行创作的汤显祖,这当然是吴江派妄自称尊的苛求。《牡丹亭》原本后来被曲学家和演唱家们用昆曲搬上舞台,成为昆曲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这是沈璟所始料不及的。 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学派曲学家群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 5.汤显祖 A.“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B.汤显祖的“至情”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而且“万物有情,各有其志”,各有其秉性和追求。 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以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人们最终在“至情”的感召下,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汤显祖再三强调人的情感需要,肯定人的审美欲求,这正是对程朱理学无视情感欲望的有力反拨,是对统治阶级所设置的重要精神枷锁的挣脱与释放。 C. 诞生于16世纪末的《牡丹亭》,有其特殊的文化意义。

首先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身处明代社会的广大女性,确实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监牢之中:一方面是上层社会的寻欢作乐、纵欲无度;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女性的高度防范与严厉禁锢。用程朱理学来遏止人欲毕竟过于抽象,于是便用太后、皇妃的《女鉴》《内则》《女训》来教化妇女。当然最为直接、生动、具备强烈示范意义的举措是树立贞洁牌坊。明代贞节牌坊立得最多,这些牌坊下所镇压者的,是一个个贞洁女性的斑斑血泪和痛苦不堪的灵魂。 其次,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第三是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临川四梦”之比较 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曰政治问题戏。在风情戏中,女性是占主体地位的,男子则相对处于从属的地位。在政治戏中,男子则占主要和绝对的位置。

从审美倾向上看,风情戏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而政治戏的基点则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风情戏中的儿女情往往是真善美的体现,政治戏中的官僚行径则无一不是假恶丑的典型。前者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肯定与期望,后者则表现了对整体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

从哲学主张和思想皈依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而政治戏则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恶可憎。风情戏不仅在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充沛的理想,而且这种理想和最后权威的裁决是一致的,这说明汤显祖对最高统治者还抱有一定的幻想。 从曲词风格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艳丽多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

将“四梦”作比较,各有千秋,但“四梦”之翘楚,还是汤显祖自己的评价比较准确: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D. 杜丽娘形象

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苦于幽闺,乐于梦境;因情而死,为情再生;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小说通过三度发展来突出杜丽娘性格的变化:她那番“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感伤,正是对所谓恋爱自由、死而不怨的强烈呼唤,表明她由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勇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梦醒之后与现实的距离和反差如此巨大,致使杜丽娘病死于寻梦觅爱的徒然渴望之中。但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还表现在面对阎罗王时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在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的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结婚。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之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E. 另外三部:《紫钗记》霍小玉黄衫客李益卢太尉;《南柯梦》淳于棼;《邯郸记》卢生崔

六.明代诗文

1.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2.主要诗派1、越诗派。如刘基、宋濂。2、吴派诗人。以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等人为代表的作家群,人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3、闽诗派,以张以宁为代表的“闽中十才子”。其中高启是最在成就的诗人。

3.散文: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秦士录》《王冕传》《环翠亭记》

刘基,以寓言集《郁离子》为代表。

4.主要派别。

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谢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茶陵派代表人物是茶陵人(今属湖南)李东阳。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宗法杜甫,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抒情作用,反对机械摹仿。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

前后七子与唐宋派代表人物 李梦阳 王士贞 归有光 5.李贽

首先,他反对贵古轻今,反对剽窃模拟,重视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

其次,他强调文学要真实,反对虚假,文学观念包含着离经叛道的因素。他认为作家首先应该是个具有“真心”的“真人”,这就是他所说的“童心”:“夫童心者,真心也”。他所说的童心,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写真实,表现自已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而不是重复圣人之言。他在那篇著名的《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最初一念”实则指人本然的私心,所谓“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因而,天下的“至文”都应该是作者本然的情感和欲望的真实表现。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再次,他认为文学作品应是作家激情的自然表现,是“发愤之作”,反对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的字句雕琢,赞赏自然之美。 6.公安派

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流派,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主要人物。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性灵说”即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性灵”的“性”指人先天的自然本性,包括人的本性与各人的个性。 “灵”则指后天习学修养形成的智慧风貌。主要指人的智慧、思想,以及具有个人真知灼见的见解。而性灵是先天具有的禀性与后天养成的个性的复合概念;所谓“独抒性灵”,也就是要在作品中保持天性,保持个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表现自我。而“不拘格套”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破除思想观念的格套,就是对孔孟这儒学与朱熹新儒学进行重新反思,打破禁锢,以还人的自然天性。另一层意思,即对前后七子标榜的诗文规范的冲击。

清代文学

一.《水浒传》两部续书

《水浒后传》陈忱,托名“古宋遗民”。《后水浒传》青莲室主人 二.《醒世姻缘传》 作者署名“西周生”,主人公名字:晁源;小妾珍哥;大妻计氏;狐精托生的薛素姐 三.李渔《无声戏》《十二楼》 四.才子佳人小说 1.婚恋观

首先,它们通过男女离合过程的曲折描写,不同程度地肯定了男女间“真情至性”之爱的合理性及其高于其他一切婚姻原则。如《飞花咏》、《定情人》

其次,有不少作品在探求一种比郎才女貌更合理的一些婚姻观念,即提出了才、貌、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b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