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研杯论文(李建明)

更新时间:2023-09-16 09:55: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单位:通州区陆辛庄学校 教师:李建明

地址:通州区陆辛庄学校 单位电话:69581109 本人电话:13126910301

邮箱:2213448971@qq.com 邮编:101104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精神,提倡自主学习、研究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颗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他们探索路上的导航者。适宜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结合数学学科和我们学生的实际,我们确立了“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即就是把课堂分为三个十五分钟,前十五分钟,主要是自主学习;中间十五分钟,主要是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最后十五分钟,主要是当堂训练。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概况。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 激励评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只当做接收式的“容器”,这种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阻碍着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编制与新课标理念相契合、与新教材相匹配的学案,让“学案”把教师与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案代替老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抑制状态升华为亢奋状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理论依据

1.探究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2.依据主体教育思想

1

教育培养主体性的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老师”。通过双向互动,体现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

3.合理学习理论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提高他们对关键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学生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讨论问题,可以提高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更加迅速的掌握知识。因此,在学校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加速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内容,解决冲突,阐明补充充分的推理而最终达到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的目标。

4.探究学习理论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求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

三.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试图建立一套适应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教学设计理念,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通过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掌握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通过实验研究,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目标、与人交流、质疑概括、灵活运用、自我评价)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资料积累法、经验总结法。各种方法相互渗透,一边研究实验,一边改进工作,属于应用性研究,即将探究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研究,期望在研究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并能发现新问题。

2

五.“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为了更好地利用导学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导学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1.科学分组

每六人分为一个小组,教师为组内每一位学生进行编号。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搭配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间的竞争。三是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的虽然层次不同,但小组间基本相同。每个小组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

2.明确分工

根据组员自身特点明确各自分工,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充当促进小组学习活动的角色,根据组内每个人的特点,实现角色互补。谁来承担组长,联络员,信息员,进度监督员,总结评判员等,要事先约定好职责。如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活动,联络员负责组织大家参加学习活动,信息员负责收集记录教学信息,进度监督员负责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并定期向全组通报,总结评判员负责小组活动结束后的评判等。小组成员共同为自己小组命名,确立奋斗目标、制定本组成员行为标准,还可以为自己制定很有特色的口号或座右铭。如他们易用的组名:进步小组、奋斗小组、互助小组、华罗庚小组、陈景润小组等。

3.做好培训

对小组长,组员进行定期培训,教会组长如何当好组长,如何组织组员讨论,如何带领组员学习等。组员也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分工、学会合作。

(二)根据实际,编制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使“学案导学”达到教学的有

3

效和高效,取决于学案的质量。

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学大纲,通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学习实际,与同科目教师共同研究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案,提前一周精心编制好,通过教研组组长及主管本学科领导的签字方可印刷使用,于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自学,并结合小组互助互学;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填写导学案,并把疑难问题标注出来;教师再回收部分导学案进行批阅,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这个过程,使大多数学生对当堂所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讨论交流的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程度,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特点是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基本思路: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规律总结——教师点拨——巩固练习——能力提升——学生课后评价与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效避免学生课堂疲劳现象。

(三)有效课堂实施步骤

新课标指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是围绕学生的主动学习展开的,教学活动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随着问题的呈现,教师和学生便进入一种多元对话系统,在教师的不断刺激、适时指导和正确评价中,使预设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继而在新的问题情景下生成的问题也不断得到解决,从而使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一种有效课堂实施步骤如下: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典型练习等,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监督,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也要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对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主要是“预习”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虽然也强调学生预习这一环节,但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自主学习的课堂应是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为前提的,而预习就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要真正通过自学将预习落到实处,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思考如何科学的呈现问题?如何使问题既能体现课程目标,又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a5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