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彰显语言教学的本质

更新时间:2023-11-20 00: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例谈如何使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彰显语言教学的本质

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 丁轶

内容提要:新时期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不断推动着英语教学理念的

革新,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其中各个课堂细节,创造出符合时代气息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保持其应有的活力,同时,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教学,教师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教学设计必须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素质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文试图通过一些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见闻,重点谈一下对语言教学设计方面的感悟和理解,阐述新时期英语教学设计的特点。 关键词: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所在。如何使学生有效地,积极地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是每个英语教学工作者都需面临的问题,除了需要教师卓越的专业功底与良好的课堂驾驭,调控能力外,优秀的教学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合理、构思新颖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从教学上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组织起教学内容,使整个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相得益彰,和谐融洽。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不断的深入,小学英语的教学设计研究也日趋走向成熟,目前广大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可谓五彩缤纷,匠心独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相当一些教学设计着眼于学习兴趣的激发,语言点的呈现,认知;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造成很多学生不会活用句型结构,不会随着语言情景的改变而灵活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的教学活动必须以语言知识为支撑,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新时期的英语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效,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景的创设是否有新意,是否能综合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来积极开口运用英语,是否能使学生避免过多的简单交际等。

二、立足语言教学,探索新时期英语教学设计的特点

当今的教学更强调某一环节的精细研究,因此,如果一位老师能够把握某一教学环节的本质,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则可以创造出优秀的教学设计。当然,我们也必须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若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复杂,那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空中楼阁”。以下我结合自己的见闻和做法谈一下自己这方面的想法:

(一) 通过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来把握语言教学本质 1 创设综合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

激发学生语言思维在当代小学英语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关系,对图片,声音等媒体组合的各种信息更为敏感,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时刻意识到直观媒体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以题材的广泛,富有生活情趣,贴近学生等特点为学生和教师所喜爱,但教材受主题编排情景的关系,使供教学使用的情景资源并不是很多,很多情景由于示范关系而相对比较浅显,能够综合使用语言的情境不是很多,还有待教师去开发创造。如果教师能适时的创设别样的情景做出教学设计,学生必能将学过的碎散的知识自发的去灵活组合、运用。在复习牛津小学英语4BUnit2的教学中,我将该节课的能力目标定位在:学生能够灵活的使用和介绍外貌有关的词句来描述他人。在复习的最后我整合了六年级的教学资源,设置了一个描述小偷外貌的语言活动,请看下列片段:

T: Who is this girl? (电脑:图片: Nancy和同学在书店) S: Nancy

T: One day Nancy wants to buy a book. Now she is in a book. But unfortunately, she meets a thief. Now I give you five seconds, let’s remember the thief’s appearance. Can you?

(电脑: 贼偷Nancy钱包的场面 贼从屏幕左边出现一直跑出屏幕右边消失 ) T: Time’s up! Please talk about the appearance of the thief with your partner ( S----S discuss)

T: Who can tell me? Is the thief tall? S: No, he is not very tall. S: The thief’s eyes are very small.

(T: Yes, he is a man with small eyes) S1: He looks ugly. He is short

(T: Yes, he is short.手势 You can see he is as short as Nancy) S2: His coat is brown.

S3: The thief is not very tall. He is as tall as Nancy. He is about 40. He wears a brown coat. The coat is very dirty. He is ugly. (T: Dirty coat? Really? Perhaps. You observed so carefully) T: Then Nancy asks a man. Who can catch this thief? S: The police.

该教学片段在整个一节课的功能来说,这是一个巩固环节,通过一个综合性的,有意义的半“游戏”半“意义”型的小语言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语言思维。

不过,在激发语言思维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教师的整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要立足学生的语言能力实际,象这个讨论活动切合学生的语言实际,学生能够用上自己所学的前面的语言知识,一些语言表达力好的学生甚至可以运用funny, lovely, but这样的词汇丰富自己的表达。但同样一个语言情景,如果这个教师提问How do you think of a thief? Did the man always steal things? How did the man steal Nancy’s purse, can you act? 不但和所复习内容无关,而且还超过了学生的所学语言知识和能力。

2 教学设计要注重语言思维的发散性。

依据一定的知识和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发散性。这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向着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和常规的自由发散的思维方式,是从已知信息中衍生出大量变化的、独特而新颖的新信息的思维。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很重要体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学生的思维僵化,语言也势必单一机械,因此能够激发学生多种语言思维,也是当今教学设计中很重视的一部分。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由于每个单元被大的主题框定,加上教材本身缺乏支撑性的语言学习材料,使语言输入缺乏多样性,学生的学习又由于内容的简单而缺乏思维的动机。此时,作为引导教学的教师就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

具体情况设置不一样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的情景。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5BUnit8中,该单元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询问他人如何渡过周末,有不少教师在引入该句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和学生聊他们的父母亲,将句子How does he/she spend his/her weekends?引出,随后有些教师将对象替换成一些诸如“周杰伦”,“刘翔”等公众人物,T: How do they want to know their weekends? Do you want to know? 这类设计虽然能够调动出学生的学习情绪,但从本质上讲,只是将结构中的人物词汇做了替换。

而另一个老师则不同,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 一个小胖墩(75Kg), T: Look at the boy!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S: He's very fat.

T: Yes, He's so fat. He's more than 75kg. Why is he so fat?

How does he spend his weekends? Perhaps at the weekends he...(三张提示图分别一一出现,作为提示)

S1: Perhaps he eats a lot of things(drinks a lot) S2: Perhaps he sleeps a lot.

T: In your opinion! Does he often do sports? S3: No, he doesn't.

T: Right. He doesn't do sports. At the weekends, he often does these things.

T: Now, he's really very fat. He has to go to see the doctor. Do you have any advice for him? S1: He can do some sports. T: Which sports?

S2: He can play basketball. S3: He can't sleep a lot. S4: He can ride bike to school.

T: Right! You are so clever. It's not wise of the boy to do these things at the weekends(回身手指课件图片),now boys and girls.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然后进行下列的语言环节)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师导入了一个非常有情趣的生活场面,和同学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小讨论,配合这个小情景,How does he spend his weekends?这句话的运用性也就更强了,相比前面稍显呆板机械的引入方式,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同时在这个片段中,我们还看到了由How does he spend his weekends?这句话组织的情景顺延下的两次语言发散思维,有了特定运用情景,学生语言思维的的主动性就更高了,因此整个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形象性的,具体性的事物更为敏感,更有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不妨可以将内容着眼点更小些,具体些,避免和学生在抽象的情景里泛泛而谈。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教学的本质

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思维框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他们眼中更多的注意要考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很多上课中的环节都被简化掉了,其教学流程也因教师的应试思想而沦为一种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是一种损失。如果教师能够重新审视其中的细节,,发掘其中的可发挥之处,那即使是非常平常的教学细节,也能成为一份优秀的教学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牛津小学英语6AUnit2中A部分的一段旁白。

Jim is a new student in Ben’s class. He lives near Ben. Ben and Jim often go home together after school. Today, Ben is visiting Jim. They are in Jim’s room. They are talking about Ben’s class.

目前,对于课文教学很多老师都已经驾轻就熟,时间一长似乎觉得就该如此:讨论图片情景→ 听磁带 → 提问题。问题是,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感知信息,辨析寻找信息外,学生还能学到什么?即使是一个这样的教学流程,你的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细了吗?

以下是我在一个班级的一个尝试: 6AUnit2 Part. A

(1) Discussion the situation which the students can feel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can you see in it? S: I can see Ben and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3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