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学》考查题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8 16:47:23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立法学》考查题(2012-2013)学年(下)

(水平有限,多为网上整理,复制,粘贴,仅供参考!)

一、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计15分)

正确的有(2,4,5, 6,7, 8,9,10 ,11, 12, 13,14 )

错误的有(1,3, 15 )

1、《立法法》是2000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总共有6章94条。

3、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的事项立法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

4、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律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5、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6、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7、地方性法规同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8、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9、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报有关机关备案。

10、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11、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12、经济特区法规可以根据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13、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14、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15、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要报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下列属于宪法性法律的是( A )

A《国务院组织法》 B《劳动法》 C《民法》 D《刑法》

2、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 B )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

A、5人

B、10人

C、15人

D、20人

3、法律解释案的公布主体是( D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4、依照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 D )

A、《刑法》

B、《合同法》

C、《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5、法律规范生效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依惯例应是( B )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

C、法律批准之日

D、法律实施之日

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 C )

A、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D、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进行解释

7、行政法规要报下列何机关备案。(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8、制定军事法规的主体是( C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各总部、军兵种、军区

9、立法体制的核心要素是( B )

A、立法主体制度

B、立法权限划分制度

C、立法程序制度

D、立法技术要素

10、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制的主要原则是( A )

A、三审制

B、两审制

C、委员会审议

D、一审制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1、马克思说:“立法者不是在发明法律,而只是在发现法律。”对于这句话,下列理解哪些是错误的? ( B D )

A、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描述法律,不应有所创造

C、立法者的工作往往就是把现实存在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

D、法律是客观规律的真实体现,不掺杂任何主观性、意志性因素在内

2、《立法法》哪些条款规定了立法主体可以采取听证会的方式听取意见。( BD )

A、第33条

B、第34条

B、第57条 D、第58条

3、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 ABC )。

A、本级地方政府规章

B、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C、下级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4、下列哪些事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得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规( ABD )。

A、有关犯罪与刑罚

B、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

C、民事基本制度

D、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与处罚

5、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 ABCD )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经济特区法规

6、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 ABD )作出规定。

A、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B、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C、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授权决定要求地方性法规规定的事项。

D、为管理的需要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7、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 AC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地方政府规章

D、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8、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 ABCD )

A、执行法律的事项

B、执行行政法规的事项;

C、执行国务院决定的事项

D、执行国务院命令的事项

9、下列哪些法规范性文件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ABCD )

A、行政法规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

10、正当程序条款在美国宪法中哪些条文中有规定( CD )

A、美国宪法第5条

B、美国宪法第14条

C、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

D、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4条

四、概念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立法

答:立法,又称法律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2、立法权

答:立法权,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包括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和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

3、立法原则

答:立法原则,是指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包括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

4、立法技术

答:立法技术,是指立法活动过程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补充的技能、技巧规则的总称。

5、立法程序

答:立法程序,是指具有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创制规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当过程。

五、简答题(每题8分,计16分)

1、什么是立法的法治原则?

答:法治原则最先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认为其应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法律应为“良法”,一是法律应得到公众普遍地服从。我国《立法法》第4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这就是我国立法的法治原则。

2、什么是立法结构?

答:《立法法》第五十四条,法律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分编、章、节、条、款、项、目。编、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法律标题的题注应当载明制定机关、通过日期。

六、论述题(19分)

举例论述立法语言的特点及其优化

答:1、立法语言具有准确性。

(1)准确是立法语言的灵魂,是法律本质的内在要求。以我国《宪法》修改为例,2004年3月14日《宪法修正案》通过时,曾删除了一个逗号。为了删改这个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2)优化。首先,要仔细辨别词语的含义、性质、适用范围,严格选择词义相近和差别细微的语词。其次,表达同一意思或者描述同一现象时,应当使用同一术语。最后,逻辑严谨、名实相符、搭配合理。

2、立法语言具有模糊性。

(1)模糊性是语言自身的本质特征在法律上的表现。要用语言去精确描述一个类型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描述只能不断地接近客观事实。例如,(《禁毒法》第2条)”,采用定义(违法性、成瘾性)和列举(主要毒品)相结合的形式界定毒品。(2)优化。要通过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将其模糊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由模糊性带来的随意性、多义性和不严格性损害了立法语言的准确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c6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