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运输车辆突发事故处置预案

更新时间:2023-12-25 17: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车辆

突发事故处置预案

青莱高速公路莱芜管理处隧道管理所

二00八年六月六日

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车辆

突发事故处置预案

为了确保青莱高速公路莱芜段隧道的运营安全,减少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突发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公路堵塞,在发生危化品运输车辆突发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及时做好善后事宜工作,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厅公路局、市公路局下发的文件,结合隧道所工作实际情况,隧道所制订了本预案。 一、 指导思想:

高速公路危险化学物品运输车辆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要本着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等标准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基本原则,按照“先控制、后处置”和“救人第一”的要求,把事故在最短时间内消除。以大局为观念,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各尽其责,保证救援工作安全高效、快速进行。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科学施救,坚持救人第一、坚持果断处置,坚持协同配合,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尽量减少危险化学品给高速公路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

1

舒适的行车环境。 二、 组织分工及职责

隧道所召开专题会议,请消防部门人员讲解消防危化品运输的基本常识。消防人员现场演练了重型防化服如何使用,参加了高速路交警大队举办的危化品防护培训班,由所长带队,一起进行了防化业务培训,掌握了危险化学品的类型、性质、危险特性和包装容器,熟悉各类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特性和正确的防护处置方法,并组织了演练。

1、组织机构与分工。

为加强对隧道内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工作,隧道所成立了隧道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突发事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危化学品突发事故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隧道管理所,所长任组长。隧道所管理人员和监控人员为成员。

组织机构框图:

危化学品突发事故处置领导小组组长 指挥协调组 现场保卫交通疏导组 信息联络组 危险品处置组 后勤保障组 2

领导小组的职责:

(1) 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和指导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处

置工作,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实施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汇总报告,汇报救援情况,接到报告后,及时赶赴现场,同高速公路各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指挥处置和救援工作。

(2) 及时向市局、管理处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应急救援

处置的进展情况,对应急工作和问题提出紧急处理意见和建设,并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问题作出调整、修订、补充意见。

(3) 贯彻市局和管理处处关于高速公路危险品运输车辆突发事

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和路政大队、交警部门、消防卫生等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现场保护、交通疏导和交通管制工作;对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及时做好人员、物资的疏散和现场管理,对危险物品及时进行妥善处置。

(4) 高速公路因危化品运输车辆突发事件需关闭和并道通行时,

隧道监控室在可变信息板上发布信息,进出洞处,可变限速标志牌根据具体情况,对车辆进行限速,隧道管理人员配合高速公路路政大队、消防队、交警支队设置相关的标志标牌。自接到通知后根据要求开启车行横洞防火卷帘门和开启中

3

央活动护栏,打开洞内风机。

(5) 对外发布事故信息,协助政府好有关部门、单位做好人员的

善后及安抚工作,维护社会秩序。

为保证应急救援、处置等工作及时、有序进行,在具体处置中成立指挥协调组、现场保护和交通疏导组、信息联络组、危险品处置组、后勤保障组等小组,各小组具体职责是:

1、 指挥协调组:负责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的指挥组和各部门的协调,对工作情况做详细汇报。组长:王超。

2、 现场保卫和交通疏导组:负责现场的保护、交通疏导、管制和安全。小组成员:张勇、刘俊江。

3、 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的基本情况、施救、处置进展等情况的信息、搜集、整理,做好上传下达、请示报告、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小组成员:彭振、刘德凤。

4、 危险品处置组:会同安监、消防、公安、路政、医疗部门根据现场情况,疏散无关人员,进行现场施救、处理、清理危险化学品。小组成员:魏国、亓清玲、李玉刚、任启松。 5、 后勤保障组:做好现场死伤人员、乘客的转移安置工作。根据勘察和抢救做好车辆、物资的调度工作。小组成员:黄庆云、李丽梅、张军、狄倩倩。 三、 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一) 信息报告

隧道监控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隧道巡查人员实行不间

4

断的巡查,隧道内发生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时,监控人员或巡查人员及时通知上级领导、路政管理大队、消防、交警、卫生等部门,并向96660指挥中心汇报详细事故发生时的时间、地点、车辆类型、车辆牌号、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人员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隧道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配合交警、消防、路政、卫生等部门,根据情况,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调集所有小组赶赴现场。

(二) 现场处置

1. 先期到达的隧道管理人员配合交警和路政迅速设置警示标志、警示牌,停放警戒区,同时迅速协助了解现场情况(包括死伤人数、危化品种类及损失等情况),并确认现场无安全隐患前提下,尽快组织抢救伤员,同时了解危险化学品泄露等情况,不得盲目操作,立即向领导报告,按指定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以减少不必要伤亡和损失。

按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操作流程:

一、 对伤情危急伤员进行止血、包扎等紧急处置;组织人员疏散

时,要注意向上高地势撤离,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疏散方向错误相互碰撞、践踏而引发人为灾害。

二、 对事故车辆进行抢修施救。通过询问驾乘人员、观察泄漏物、

查阅文字资料、查看标志符号等方式,判明称、性质,按照《常见危险品特征及先期处置方法》采取应急措施,控制险情,并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实施交通管制,在可能条件下,

5

应将载有危险品的车辆或物品移到尽量远离危险物高压电线空的地带,在爆炸发生时,应立即选择在土堆、树木或建筑物后方就地卧倒。

三、 现场秩序维护,根据现场道路条件,交通事故性质、危险品

和车辆的危害程序采取交通管制、现场警戒等手段,为现场处置创造必需的交通条件,防止危险品泄露、爆炸危区域的安全和连续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和财产损失的进一步加重。

四、 现场抢险。赶赴的公安、消防等部门人员,在处置指挥部和

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协调下,会同有关部门完成现场车辆、物资抢险工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征调施救车辆,清理通道,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参加救援的车辆、设备、专家顺利进入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五、 现场勘察与清理。现场处的消防、交巡警等部门配合环保、

安监等部门对现场实施洗消,组织人员清理现场。 (三)、各应急处置小组应按照分工,各司其职。

(1) 配合疏导车辆 现场疏通组以民警为主。对现场进行警戒式

管制。根据应急指挥或有关负责部门的指令,协调有关部门、规划洞内车辆路线,疏散过往车辆、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同时,根据需要配合民警实行交通管制措施,隧道监控室通过喇叭广播对隧道内车辆人员进行喊话,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6

(2) 确保紧急救援通道畅通。配合交警部门引导指挥、消防、急

救、勘察、抢险、路政、卫生、环保等部门车辆依次停放在警戒线内的来车方向,便于勘察、救援位置(车辆应当开启警示灯),协助指挥其他车辆迅速驶离现场。

(3) 协助指挥驾驶人、乘客等人员在洞外、安全地带等候,帮助

劝说围观人员退离现场。

(4) 危险品处置原则 以当地政府安监、消防部门为主。其职责

为:

① 及时向驾驶人、押运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了解运载物品的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时向应急指挥部门报告;尽可能查清泄漏物的种类、属性和泄漏源,不要驾乘人员沾在手上和皮肤上。 ② 对流淌在路面的泄漏物,不要随意践踏,可指导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采取转移。

③ 会同安监、消防、医疗、路政等部门根据情况确定危险区域,进行现场施救、处理、清理危险化学品。

④ 在警戒区域内严禁吸烟、拨打手机、使用明火和能够产生静电的器材等可炸等严重后果行为;一旦出现槽罐发出声响或槽罐变色,要立即将人员撤至警戒区域外;尽量选择上风位置站立,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四、 工作要求

隧道管理人员根据危化品运输车辆在隧道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及泄露等情况,主动与路政、交警、消防、卫生、安监等部门取

7

得联系,掌握通讯联络方式,积极配合当地主管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事故救援联动机制。

遇有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隧道监控人员要用可变显示屏和洞内喇叭进行对运输车辆驾驶员进行特别安全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观察路况,慢速行驶,发现异常立即报警或通知有关单位。隧道管理人员注意观察路况,慢速行驶,发现异常立即报警或通知有关单位。隧道管理人员在巡查中要随时注意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时开启警示灯,提醒进入隧道内的车辆。巡查时,发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在隧道内,要主动询问停驶原因,长时间停驶的要及时驱走,减少事故危害。 五、 现场撤除及善后工作

险情排除后,交警部门清理现场,登记、保存当事人遗留物品,配合环保部门对危化品遗留及危害情况检测,配合高速公路路政大队要对现场勘察取证,统计损坏的公路路产,隧道管理人员清除路面障碍,及时恢复交通,严防二次事故,根据路政大队下达的《限期整修公路设施及清障通知书》制订方案,采取修复措施。

六、 事故分析总结

事故处理结束后,参加事故处理的人员应对应急处理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将处理过程和结果向上级汇报。检查整个处理程序和过程是否存在缺陷,对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存档。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hc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