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03 23: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23日在惠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汝求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成功夺取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严重洪涝灾害的重大胜利,全力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隆重举办设地级市20周年庆典,圆满完成北京奥运火炬在惠州的激情传递,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各种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为总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8年,是我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1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GDP33077元,增长9.1%,实现了总量与人均的协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88.7亿元,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4亿元,增长19.6%;外贸出口179.9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5亿美元,增长10.1%。全市税收总收入290.2亿元,增长2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增长25.7%,人均财政收入2000元,增长23%。

2008年,是我市收获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一年。我市以全国地级市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这枚含金量最重的金牌,完成了本届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三件大事”中的第一件。中央领导同志对我市的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作出批示:“惠州把?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同创建文明城市有机结合起来的做法好,要公开报道”。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实现了两个“提前5年”:城市发展的进程提前了5年,城市文明的升级提前了5年。

2008年,是我市民生质量大幅提升的一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惠及全民的教育、就业、医保、社保、住房等民生保障措施和民心工程项目,办成了一批惠民利民实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全省率先实现教师待遇“两持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26元,分别增长12.5%和16.3%,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成效有:

(一)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次产业结构为7.0∶58.9∶34.1,产业结构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趋势更加明显,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日益突显。

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1.4亿元,增长4%。普利司通合成橡胶建成投产,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中海油PX项目即将投产,中海炼化惠州基地签约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50.1亿元,增长17.3%。TCL液晶模组下线。抽水蓄能电站、国华热电一期、平海电厂、比亚迪二期等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江水利枢纽工程、

塔牌水泥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5个、标准农田8万亩,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170.3万亩,年产值31.3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790元。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1.5%,新增2个广东省名牌农产品。农业实现增加值90.7亿元,增长4.3%。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旅游业发展“3510工程”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滨海旅游节,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和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人数1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6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4.6%。商贸业日益繁荣,沃尔玛、吉之岛相继开张。金融业蓬勃发展,新增金融机构14家。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36.9亿元,贷款余额752.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4.3%和13%,存贷比56.2%。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二)内外源经济齐头并进,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举办设地级市20周年招商引资推介会和首届惠州农博会,共签约项目232宗,投资总额800多亿元。组团参加粤港-欧洲经贸合作交流会,签约项目5宗,投资额2.7亿美元。在惠外资企业增资扩产259家,合同利用外资7.6亿美元。 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惠东、龙门、博罗、惠阳分别规划建设产业转移园,大力承接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惠东、龙门两个产业转移园共引进项目108宗,总投资74.3亿元。惠阳金玉东方珠宝首饰生态产业园进驻企业42家。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069家,个体工商户3.4万户,新认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家,累计167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61.4亿元,增长13.8%,税收总额77.1亿元,增长25%,分别占全市比重35.8%和26.6%。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高规格、高起点规划建设东江高新科技开发区,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华阳分园动工建设。大亚湾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快,东部石化产业区和西部综合产业区共引进项目181宗,投资总额1550亿元。仲恺高新区被省科技厅评定为省级产学研基地,“一区四园”整合正式启动,仲恺大道商业化改造加快推进。

(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城市魅力日益彰显

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南进北拓、东西伸延”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西部快速通道、合生大桥、惠南大道改造工程建成通车,金山大道、金山大桥、惠民大道、西枝江大桥、四环路及惠博快速路改扩建进展顺利。市科技馆、博物馆、合江楼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竣工,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第十三届省运会场馆建设按计划推进。西湖引清工程正式启用,东坡园、丰渚园等建设如期推进。

基础设施加快升级。惠深沿海高速、惠莞高速即将竣工。广河高速惠州段、广惠高速东延线、厦深沿海铁路惠州段、汽车客运南站动工建设。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配套码头竣工。惠州港东联作业区公用石化码头、石化区热电联供项目煤码头、平海电厂煤码头开工建设。惠东碧甲码头顺利通过国家对外开放口岸验收。惠大铁路二期进港线即将建成。惠州机场恢复民航工作取得新进展。惠州大堤、马安围、平马围安全加固等一批省、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稳步推进。

节能减排进一步强化。初步建立了节能统计、监察、考核三大体系。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6万吨、钢铁产能7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25万千瓦,共减少能耗60万吨标准煤。全年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94宗。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新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4座、垃圾渗滤液处理厂1座,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重

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公众对城市环保的满意率89%。圆满完成省下达的减排任务,全省环保责任考核名列第一。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绿色生态惠州建设扎实推进,森林公园、“一环九线”绿化长廊、自然保护区、沿海防护林、采石取土场复绿、村庄风景林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2%。惠东县创建省林业生态县通过省检查验收。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市区新增公共绿地23.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74平方米。

(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文明创建成效显著。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扎实开展城市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窗口服务等全方位综合整治,完成市中心区地名标志设置,新建一批公交车候车亭。广泛开展“感动惠州人物”评选、惠州精神大讨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新时代惠州精神深入人心,城市文明形象显著提升。全市“六好”达标社区累计120个,文明社区覆盖率70%以上,人民群众对文明创建的满意率达96%。全市有7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或被评为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同一首歌·走进惠州”、首届群众文艺汇演等大型文艺晚会。“四东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创作了《东坡与朝云》、《悠悠东江情》等一批文艺精品。惠东渔歌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门县以农民画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惠阳秋长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作品总数连续三届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科技创新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00亿元,增长21.5%。专利授权量938项,增长41.9%。新组建省级工程中心6家、市级工程中心11家、市重点实验室1家,获认定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76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省立项。新增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3个。仲恺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加快,华罗庚中学一期建成招生、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市区中心区新增初中学位3663个,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减轻群众负担1.35亿元。教师待遇明显提高,代课教师问题正逐步解决。惠阳区被评为省教育强区,新增省教育强镇16个,3所中学通过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增幅居全省第一。

卫生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基本医疗保健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实现社区卫生网络全覆盖。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开业,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改造等如期推进。全面实行婚前免费检查。圆满完成冰雪灾害、问题奶粉事件卫生应急和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汶川地震医疗救助等工作。博罗园洲镇获省卫生镇称号。第十三届省运会各项筹备和备战工作扎实推进。连续13年被评为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第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社会科学、档案史志等事业健康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民族、宗教关系融洽和谐。外事侨务、工青妇和人防、气象、统计、打私、老龄等工作稳步推进。

(五)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就业统筹推进。新增就业岗位6.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6万人、在岗农民工减免费提升培训3.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

社保功能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各种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新农合筹资标准每人每年105元。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低保人员生活补贴与物价指数联动机制初步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及时动用1300多万元价格调节基金调控市场和补贴低收入群体。全市6.8万低收入居民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完成公房改造重建222套,启动江北25号、45号小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

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村企合作深入开展,新增100个村企共建示范点,村企经济合作项目93个,实际投资5.5亿元。完成农民住宅 《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地产权证》核发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村庄规划整治、“五改五建”和“三清三化”扎实推进,“千村家园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940公里,全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88.7%。

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粤安08”暨“东江亮剑”严打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两抢一盗”等案件大幅下降。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并作为全省的先进典型受到国家公安部的表彰。人民群众对治安的满意率上升到90%以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各类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和食品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市场秩序得到有力维护。信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扎实有效,信访总量大幅下降,群众到省集体上访批数全省最少,信访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

援建工作全面启动。全市为四川灾区捐款超过2亿元,对口支援汶川县三江乡恢复重建快速推进,受损房屋的维修加固全部完成。首批援建项目中的自来水厂全面竣工,成为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以来首个完成的大型公用设施项目。对口援建的中心小学、卫生院、农贸市场、客运站和9个村民活动中心4月底前可交付使用。盘龙山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六)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0件、政协提案163件,办复率100%。

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建立健全县(区)党政正职、部门正职责任考核制度,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万众评公务”等活动,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制度,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网络问政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惠民在线”、“行风热线”等反映群众诉求的渠道保持畅通。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力度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在建设“惠民之州”的征程中勇于开拓,在冰雪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特别是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监督支持、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市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向为惠州发展作出贡献的驻惠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惠州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尽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资源和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需不断提升,惠民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对这些问题,我

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形势严峻;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市场疲软;企业经营困难,效益持续下滑;财政增收放缓,支出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加重。

尽管当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从今后发展来看,我们仍处在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具备战胜困难、转危为机的扎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一是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采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强力扩大投资、启动内需,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惠州培育临港基础产业,打造石化基地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节点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在惠州开展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节约集约用地试点,使我市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后发优势更加突显。三是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我市加快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势能,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将促进惠州经济强劲快速发展。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市人民的励精图治,有多年发展积淀的良好基础,有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形成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有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所形成的奋发向上的氛围,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精心谋划、沉着应对,我们一定能经受住新的考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续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惠州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2009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的总体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以“三促进一保持”为核心,围绕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进“惠民之州”建设三条主线,全力构建科学发展的现代产业、惠民利民、绿色生态、和谐社会四大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节能节地降耗减排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新征程中,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200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惠州发展的新目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积极探索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动力,以“三促进一保持”为突破口,抓住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全力推动《纲要》的实施,加速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落实《纲要》的精髓在于树立四个意识:一是树立人均意识,实现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二是树立环境意识,实现速度与效益的和谐。三是树立提速意识,实现敢闯与升级的统一。四是树立责任意识,实现思路与成事的统一。围绕《纲要》的实施,我们将全力抓好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生态环保、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六大升级,促进惠州发展全面升格。

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既是应对挑战、克难攻坚的考验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今年着重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临港基础产业和石化数码产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粤港澳顶级休闲旅游基地、沿海清洁能源基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科学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发展石化产业。深化石化区产业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中海炼化惠州基地建设。做好协调服务,确保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扩产至110万吨乙烯和中海油二期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上马建设。大力引进石化中下游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材料和精细化工项目,积极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着力发展数码产业。推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视听产业园、激光头产业基地建设,巩固和提升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支持TCL、德赛、华阳、侨兴等大企业集团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继续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全力支持TCL液晶模组项目二期建设,积极引进新一代TFT-LCD面板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数码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光电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数码产业升级换代。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设立专项引导资金2000万元,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旅游业发展的“3510工程”,继续推进各旅游景区和旅游大项目开发建设,将东江游打造成为新的旅游品牌,全面启动巽寮湾、罗浮山、南昆山旅游区和西湖景区创“5A”工程,举办第四届国际温泉健身旅游节,大力实施国民旅游计划。抓好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重点物流平台建设,扩大港口物流业规模。加快大亚湾纯洲岛填海工程,打造新的港口仓储物流区。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落实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房地产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鼓励住房合理消费,扩大消费需求。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力争扶持2家企业上市、引进7家金融机构。 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八大目标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新建大型农业示范基地28个,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到180万亩。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新增省市级名优产品4个。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农村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8%。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健全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今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7项,年度计划投资22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7项,续建项目28项,投产项目12项。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集中财力,确保重点,着力推进事关未来发展后劲的重大产业项目、事关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重大基础设施、事关民生福利和社会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和监管,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发挥效益。

抓好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中海油煅后焦等石化项目,以及比亚迪电动汽车铁电池系统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抽水蓄能电站、国华热电、平海电厂等能源重大项目和环球水泥、光华水泥技术改造等建材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保持惠州强劲的发展势头。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惠深沿海高速、惠莞高速建成通车,推进广惠高速东延线、广河高速、从莞高速惠州段、粤湘高速博深段、惠大疏港高速、厦深铁路惠州段、金龙大道大修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莞惠城际轨道。加快集装箱码头、石化码头、煤码头和荃湾港区主航道扩建工程,建设面向国际的大型综合港口。积极推进汽车客运南站建设和惠州机场复航改造项目,加快构建包括“五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港口、铁路、机场在内的立体大交通格局,尽快实现与珠三角的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惠州大堤(北堤)安全加固、龙门县城防洪、文头岭防洪排涝整治、惠东西枝江综合整治、博罗显岗水库安全加固、淡水河流域综合整治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功能。

(三)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投资的质量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抓好大亚湾开发区“五大板块”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增强石化基地的辐射效能。推进仲恺高新区“二次创业”,实行“一区四园”管理模式,整合东江高新科技开发区、惠州工业园和留学人才发展基地,激发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TCL液晶平板产业园建设和大亚湾石化区填海扩园工作。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实施 “双转移”战略为契机,按照“两低两高”的要求,大力承接珠三角高端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各产业转移园建设,以惠东产业转移园为重点,积极申报、竞标省级大型产业转移示范园,打造同城产业转移强势载体。积极鼓励推进市内产业梯度转移。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强联系协调,做好跟踪服务,推动已签项目尽快落实,促进在惠企业增资扩产。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将外地生产基地、科研平台、公司总部整体转入惠州,形成优势企业的升级。认真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集中优势资源,努力吸引更多技术含量高、龙头带动作用强的内、外资“领军型”企业,实现招商引资既上规模、更上水平,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综合运用出口退税率上调等鼓励措施,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扩大服装、家电、农产品、水产品等本地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在深度开发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以市场多元化推动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突出产品内销和企业研发两大重点,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深化财政、投资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国有资产、政府性投资、政府性债务的统筹管理。积极发展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成城信社退市工作。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行业协会、中介机构规范发展。深化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提升公用事业服务水平。探索国有股权运作新模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工程中心12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0%以上。全面落实自主创新奖励制度、扶持制度和产学研支持制度,加快建设支柱产业的创新平台、专业镇的科研平台。推进惠州软件园、仲恺高新区服务创业中心等孵化器建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抓好“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品牌经营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尽最大努

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挂钩企业联系制度和帮扶企业的协调机构,积极在融资、税费、技改、用地、用工及项目审批等方面扶持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安排53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立政府注资的信用担保公司,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争创民营企业100强、民营成长型企业100强和民营企业著名品牌100强,争取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00亿元以上。

(五)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营造一流宜居宜业环境

抓好规划的编制和完善。继续推进“南进北拓、东西伸延”城市发展战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突出宜居宜业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重要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加快编制乡镇总体规划,提高城镇规划区控规覆盖率。严格按照《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实施规划管理。

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四环路、惠博快速路、金山大道、金山大桥、西枝江大桥、惠民大道、惠州大道六期等城市主干道、桥梁改扩建工程。加大南部新城、东部新城、江北新区开发建设力度。继续实施西湖美化工程,加快挂榜阁、丰渚园、丰湖书院建设。抓紧推进水东街旧城改造工程。

抓好省运会场馆建设。全面完成市中心体育场、体育人才训练基地、金山湖体育馆、金山湖游泳跳水馆和各县(区)省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做好运行测试,确保所有场馆设施如期建成投入使用。

(六)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抓好城乡统筹升级,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市。

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深入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认真落实各种农业补贴政策。继续深化村企共建新农村成果,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村企共建示范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示范区、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标准农田示范区。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庄规划编制600个。维修加固中小型水库34宗。全面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任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中低产田改造7.4万亩。建设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8个。启动村庄生态升级工程。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保持城乡教师收入“两持平”。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开展创建信息化镇(村)活动,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

发展壮大县镇经济。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博罗“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县”、惠东“现代海洋经济强县”、龙门“生态经济特色县”建设。按照“一镇一业一品”发展思路,加快中心镇和专业镇建设,培育发展一批新的特色专业镇。

(七)切实加强节能节地降耗减排,争创全国生态市

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考核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的监察、统计和考核体系。依法实施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大环保、节能监察力度,加强节能减排重点行业整治,对重污染行业实行实时监控。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把节约资源落实到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继续严格保护好耕地,明确土地保护责任。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土地复垦开发,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项目用地的容积率、产出率。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生产,加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东江、西枝江等水环境保护工作。启动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市区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场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建设,完善市区4座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建成10座污水处理厂并通水调试。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美化市容环境。 全力推进“八三三”生态工程。从今年起全面实施“八三三”生态工程,大力加强阔叶林、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造林绿化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稳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实施还林补偿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生态环保指标,确保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全面启动全国生态市创建工作。加紧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发展绿色产业,保护生态资源,培育生态意识。建立健全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生态建设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区、环境优美镇(办)创建活动,形成市、县(区)、镇(办)三级同步推进生态创建的工作格局,新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市级生态示范村20个。

(八)加快发展各项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巩固和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成立文明城市工作局和城市综合执法局,健全综合管理、投入保障、城乡联动、宣传教育、督查考评等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积极推进文明县城、文明镇村创建工作,促进文明创建向县镇、农村延伸。

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城乡教育联动计划,抓好龙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关心扶持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全力支持惠州学院建设和发展。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双十”目标建设,加快华罗庚中学二期、东江高级中学以及卫生学校、商业学校、旅游学校、工业科技学校新校区建设,确保通过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验收。力争惠城区、大亚湾区建成省教育强区,新增13个以上省教育强镇,加快创建教育强市步伐。

推动先进文化创新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完善科技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文化场馆配套设施。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广泛开展“快乐时光”等群众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和提升“四东文化”内涵,创作一批文化和文艺精品。抓好 “鹅城八景”、“惠州十大名胜”评选活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加强数字电视和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推动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全面完成薄弱卫生院和中心镇卫生院改造任务。积极开展卫生镇(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中医药,提高中医服务水平。办好第三届市运会。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关系,重视做好外事、侨务、计生、档案、方志、红十字等工作。 抓紧省运会筹备和备战工作。全面完善各项办赛工作方案,精心策划设计开、闭幕式,启动文体表演的编排、演练。全面开展市场开发、新闻宣传、人员培训、志愿者招募等工作。举办省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做好各项备战工作,加紧运动员训练和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平安和谐惠州

坚持市级新增财力70%以上投入民生,组织实施一批新的民心工程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配合做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把新农合纳入社保管理,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15元。开展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老年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复退军人优抚安置、城乡特困户生活与医疗救助。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进一步扩大城乡就业。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力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新增就业人员5.5万人。完成农村青年技能培训2.5万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启动技师学院建设。加强和改进来惠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社会安全保障。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深化“东江亮剑”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两抢一盗”犯罪,健全以群防群治为主要力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重大自然灾害等应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最大限度地遏制各类安全事故。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和非法传销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进一步做好对口援建工作。加快推进三江乡学校、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完成民居规划建设方案,加快修复、重建镇村道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抓紧启动第二批援建项目,帮扶发展农家乐旅游以及猕猴桃、中药材种植,促进三江乡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加快发展。

(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推进法治城市建设。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大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办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各项配套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严格执行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推行网络问政。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继续加强审计、监察监督。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有序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组建市行政服务中心,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做好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 提升机关服务水平。完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应用,推行通关绿卡制,实行重点项目特事特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狠抓工作落实年”、“万众评公务”、“行风热线”等活动。强化“惠民在线”等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及时高效为群众排忧解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综合型的电子监察系统,打造廉洁高效的“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当前惠州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迫切,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为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wwx.html

Top